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长辈们商量后的结果,绾绾和秦芷惠也不能有什么意见,每人那些重新分好的家产单子,然后再高祭祖宗,这个分家的事情就算完成了。第二天,张奎大人派人把绾绾的女户证明送来了谢府,从此,谢辛寰和绾绾就算是分了家。
拿到分到的家产,绾绾和秦芷惠都没有换人的意思,依旧维持原状。下人们看到这种情况,也明白这个分家不过是一个意思,谢家兄妹的感情依旧很好,根本不会改变,所以谢府的人依旧叫着“小姐”、“宝儿少爷”,不敢有任何怠慢的心思。
而绿柳山庄那边从前是谢家下人的那些人,秦芷惠都把他们的身契给了绾绾,现在山庄到都是绾绾的人。然后,所有人都按照谢嬷嬷的要求,开始称呼绾绾为“庄主”,从前的“小姐”称呼就没有人在说了。那些农人们也是如此。
对于这个称呼,绾绾很无所谓,甚至还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她这个内心已经几十岁的女人,而且孩子也能满地跑,再被人叫“小姐”,绾绾每次听到都很别扭。但如果让他们叫自己“夫人”,绾绾又觉得很是奇怪,现在有了“庄主”这个称呼,绾绾觉得还是不错的。
其实对绾绾来说,这个分家真的不过是形式。毕竟在心中,他们兄妹分家的原因根本不是对外说的那样。绾绾手中的产业不少,很多州郡都有绾绾的铺子,尤其是粮铺这个敏感的产业,这让绾绾以及谢家在未来地位颇重。谢辛寰肯定是要找一个名主扶持,成为开国功臣,实现他名留后世的抱负。但名主却不是那么好找的,不到死的那天,谢辛寰都不会知道他辅佐的究竟是不是名主。
绾绾手中的产业迟早会被曝光,到时候不论是谁都会有其他心思。谢辛寰不想到时候因为大义让绾绾受委屈,不是谢辛寰不维护自家妹妹,而是很多时候有很多无奈的选择,谢辛寰不想选择,所以他要在做出选择前斩断让他选择的引线。虽然他们分家后依旧是一家人。可是自立门户后,绾绾就是自己做主,他这个做哥哥的也不能干涉妹妹的决定。有了这个渊源,很多让人难以抉择的事情就能够决定了。或许后来他不用在家人和主公之间选择。
谢辛寰的担心,绾绾觉得在未来是肯定会发生的,因为她手中不仅有遍及天下的粮铺,还有各种高产的优质种子。这些东西,只要是一个想成为未来天下之主的人都知道她的分量,打仗也好,未来治国也好,粮食和种子都是必须的。
绾绾也明白自己的东西曝露后,受到影响最大肯定是谢家的人,不论是自己还是谢辛寰,肯定都站在风口浪尖。绾绾并不想哥哥他们因为自己的原因受到影响,迷失本心,虽然所谓的分家是下策,但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此一来,哥哥做事但也能少了一些顾忌。
分家这事完了,绾绾一边送走来见证谢家分家的亲友,一边将谢家分家的事情传了出去,最好让所有人都知道谢家兄妹已经分家,以后有什么事情也不会相互连累。事情吩咐下去后,绾绾就带着秦芷惠他们一行人,继续会山庄住着对绾绾来说,分家是达到另一种目的,而她和谢辛寰的兄妹之情根本不变。爱屋及乌,对嫂子和她的侄子,绾绾也是真心照顾。
秦芷惠也知道这个分家不过是自己丈夫和小姑的一个思量,分家后根本不会影响谢家人之间的感情,可是依旧有些别扭。但等到绾绾说她一个人住在城中不安全也不方便,真诚劝说她去山庄住的时候,秦芷惠才明白在绾绾心中,这个分家不过是一个形式罢了。想到京城的夫君,估计他心中也是如此认为的吧。
想通了很多事情,秦芷惠对分家后的绾绾更是亲近,连因为分家被人误解的抑郁也消散了,安心地和绾绾回了绿柳山庄,全心全意地养儿子等待夫君归来。
谢家人倒是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开了城里,可是正阳城中却因为谢家这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分家热闹的不行。所有人都在讨论谢家这次的分家,想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谢家小姐要立女户分出去。
如果说是谢家兄妹起龌龊闹得分家,那谢公子提出分五成家产给谢小姐的话就说不过去。虽然最后谢小姐只取了两成,但是这也是奇事。你看到谁家分家,会给女儿分家产的。女孩子最多就是一份嫁妆,再多的家业都不可能是女儿的。即使那些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也是过继儿子继承香火,也没有想过让女儿继承家业。谢家这种专门为自家小姐立女户分家产的事情,根本就是闻所未闻。
不由得很多人都想着是不是谢家的夫人做了什么,让谢少爷担心自家妹子,所以才等不得回家,就在京城写信回来邀请张大人给谢家支持分家。可是看到谢家的下人却反对,都说他们少夫人和小姐关系好着呢,哪有这些人嚼舌根的那些话。而且谢家人登车离开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当时谢家小姐虽然都戴着面纱,但两人之间的动作和神态,也看的出来他们并没有什么龌龊。
各种原因都不是,谢家分家的内幕更是让人好奇。这段时间正阳城中最热闹的事情就是谢家分家的事。甚至有人还好事地问了当时在场的张奎,问谢家分家到底是什么,张奎只是但笑不语。
刚到渡口就听到这些消息,常青的脸都绿了。
邱叔跟着魏暄到了魏家的别院,见到了谢老爷,然后谢老爷就派了他的长随常青和邱叔派出的送信的人一起回来。两人紧赶慢赶地赶回正阳,一到渡口,就听到码头上的人都在讨论谢家分家的事情。
邱叔派回来的人没觉得有什么,常青却觉得心虚,赶紧拉开了码头上的包打听,询问谢家的事情。
包打听虽然奇怪这这两个行脚人为什么会问这个,颠了颠手中的铜板,想着谢家的事都是大家知道的,也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隐瞒。不过因为想到谢家的好名声,包打听也只说了大家都知道的事,而且说得时候也多次说谢家在正阳的名声很好,潜意思就是让他们不要打谢家的主意。打谢家的主意,正阳的百姓都不会同意的。
任意搜索引擎内输入: 即可访问
第九十二章 常青
包打听潜在的意思常青没有听出来,但这些年谢家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这段时间谢家出的事情,常青可是一字不漏,然后就彻底傻眼了。被一起的人带去了谢府,有因为家中主人们不在,有带去柳河庄,这么长的一路上,常青的脑袋还没有转过弯来,想不通怎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
现在常青脑袋中是一团浆糊,他完全不明白老爷在的时候那样沉稳懂礼的少爷,怎么会在老爷失踪后做出这么多事情。父母不在家,就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就算了,毕竟婚事是说好的,自家老爷也同意了这件事。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可是少爷为什么不听老爷的话,去了风起云涌的京城呢。而且为什么还被放逐在柳河庄的庄子上,甚至还被少爷给立了女户,给了两成家产分了出去。自己少爷难道是魔怔了,小姐和少爷的兄妹感情那么好,少爷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小姐。难道真的是娶了媳妇就变了还没有见面,谢老爷身边的长随就对秦芷惠有了意见。
想到走的时候自家老爷和夫人对少爷和小姐的担心,还有他们的所有吩咐,常青忍不住想哭。他觉得他对不起老爷和夫人的嘱咐,少爷和小姐都已经分家了,小姐也搬到乡下的庄子上去了,谢府都没有人住了,老爷和夫人一辈子的心血就这样浪费了
“常青”
“李叔”常青眼睛一亮,抱着李叔就忍不住哭到,“李叔,你也和小姐一样被人赶到庄子上了。唉,老爷啊,你可要早点回来,给小姐和李叔做主啊”
门口所有的人傻眼,完全不知道这个一身风尘仆仆的家伙抱着李叔在说什么胡话,门房的人忍不住看着李莫云,李莫云却看向和常青一起回来的人。那人也没有想到为什么常青看到老管家就如此伤心,明明一路上还是好好的,怎么到山庄门口就来了这出,把他都吓了一跳。
看着那人也是一脸茫然,李莫云就知道问不出什么话。李莫云倒是认识跟在谢老爷身边伺候的常青大哥,知道他们是从泉州回来的,肯定有事和庄主禀报,立即就让人去和庄主通报,自己则亲自带邱叔派来的人下去休息。至于常青,李莫云觉得自家老爹解决他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也就不管了。
而且听他刚进门时的话,李莫云觉得常青肯定是误会了什么,李莫云忍不住给父亲送了一个信,让他在常青在见主子之前问问是怎么回事,别到时候闹出笑话,让几个主子不高兴,尤其是少夫人那边。
安顿好邱叔的人,李莫云继续出门处理他的事情。本来今天他要去河对面的作坊核实最新织好的一批新料子,然后让人给锦衣阁送去。老李管家觉得在山庄无事,就想和自家儿子一起去看看,可是没想到刚到门口就遇到常青他们。被常青缠上,老李管家肯定是不能去了,但锦衣阁的布料却不能耽搁,所以李莫云走了,这门口的事情就留给了老李管家处理。
绾绾听到通报的时候正在给宝儿画画,问了一下秦芷惠在干嘛丫鬟回说她是在照顾平安少爷。想了想,知道要见父亲身边的长随,绾绾觉得还是叫着嫂子一起为好。绾绾就去让人把秦芷惠请过来,自己则继续手中的画。等绾绾把手中这幅画画完,秦芷惠也放下孩子过来了。绾绾简要地和秦芷惠说了一下事情,就和秦芷惠相携去了见客的花厅。
是自家用熟的下人,倒也不用避讳,绾绾她们也没有用屏风,只是坐在庭上,看着下面跪着的常青。邱叔派回来的人并不在这里,他带回来的消息需要单独告诉绾绾,却是不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的。
“小的常青,是老爷身边的长随。小的见过小姐,见过少夫人。”常青老实地磕头,态度很是恭敬。
刚才老李管家带着常青下去,就把这些年谢家发生的事情都给常青说了一遍,尤其是说了前段时间谢家分家的事情,就是怕常青见到少夫人的时候有误会。老李管家并没有把分家的前因后果都给常青说,毕竟有些事情他也不清楚。不过他却告诉常青,这分家之事是谢辛寰和绾绾一手包办的,他们有自己的考量,却和秦芷惠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分家后,谢家和以前一样,关系并没有任何变化。
虽然常青听得更不明白,但他一直都相信老李管家的话,知道分家之事肯定另有内情,与少夫人也没有关系,对少夫人的成见到减少了不少。所以看到秦芷惠的时候也很是尊重,让秦芷惠稍微安心了一些。毕竟她没有正式拜见过公婆,如果公公身边的长随对他有意见,秦芷惠就要想是不是公公婆婆对她有意见了。
“妹妹,你问吧。”秦芷惠主动说,“我也没有见过父亲母亲身边的人,也不知道该问什么,还是妹妹你问吧。”
“那妹妹就问了。”绾绾说道,“常青,你先起来。来人,给常青拿一个垫子,让他坐着。我们问的事情肯定多,站着也是辛苦。”
“是,庄主。”
很快下人就送来了垫子。常青谢过绾绾,跪坐在下面,等待上面主子的问询。
“常青,你给我和嫂子说说,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父亲和母亲怎么会去了泉州”
“回小姐和少夫人,当年的事情完全就是意外。老爷本来是陪着夫人去城外上香,可是还没有下山就听说县城被乱军占领了,还说要来山上搜查不见了的县尉。老爷和夫人不愿意因为自己连累山上的僧侣,就在和尚们地护持下从后山离开。”
“离开山上,老爷本想带着夫人走另一条路去邻县求救,可是没想到一下山就遇到搜寻而来的乱贼。保护老爷和夫人的和尚都死了,我们的人要不是因为乱军想抓活的老爷,估计也是一个也不剩。当我们正要被抓住的时候,远处来了一群骑马的人。那些人看到这边有人杀人,都加快了脚程跑了过来。那货人都是带着黑色斗篷,看上去更不像好人,我以为是乱贼的同党,天要亡我们”
“可是就是这群黑衣人救了我们,然后将厉王自立为王,庆州郡守投敌厉王的事情告诉了我们。夫人在刚才在的混乱中伤了腿,魏公子看到我们都是伤员,就主动提出送我们去邻县找人。可是还没有等到邻县,又听说那个县尉已经投诚,还传出老爷已经殉国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老爷就说他不能现在回去,否则谢家不保。正无奈地时候,魏公子提出我们可以和他去泉州,说那边消息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