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聊斋:书生当拔剑-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道,居然落榜了?

    其实,他又怎么知道那些夸他的人只是在恭维他?只是在拍他的马屁?

    说是捧杀也不为过,令得他迷失了自我,以为他真的很了不起。

    最让他难受的是,之前被他讥讽的两个“穷酸”书生,居然一个高中解元,一个高中亚魁。

    这让他情何以堪?

    现场,不时地响起一阵“恭喜恭喜”,“同喜同喜”的声音。

    但,能上榜的毕竟只是极少数,虽说录取的人数有两百多人,但考生多达数千,落榜的占绝大多数。

    因此,现场也能听到哀叹声,甚至是嚎啕大哭声。

    众生百相。

    江南一向被视为才子云集之地,能在江南地区夺得第一名,周羽自然成了最受瞩目之人。

    次日,官府为一众新晋举子举办了一场庆功宴。

    这是传承已久的习俗,称之为:鹿鸣宴。

    宴会上,江南政学官以及姑苏府衙的官员一并出席,与一众举子共欢庆。

    席间还要鸣鼓,奏乐,并一齐高吟鹿鸣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

    (



第十四章 诸天连锁书院



周羽又又衣锦还乡。

    以前在聊斋世界时,原主中了举人之后衣锦还乡。

    这一次,周羽自己也中了举,而且还是乡试第一名解元,更是风光无两。

    就连县令宋志都亲自到城外迎接,隆重得跟迎接状元郎归乡一般。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二人之前的关系。

    城里不少乡绅、读书人也纷纷登门拜访,一时间门庭若市。

    毕竟,一个解元不仅仅是在钱塘县,在整个江南都算得上是名流了。

    凡登门拜访者,周羽一概不拒,因为他有他的打算。

    数日后,周羽广发请柬,在县城里最大的一间酒楼里宴请一众前来拜访过的人,包括县衙里的一众官员也请了。

    席间,周羽宣布了一件事:他要创办一间书院,届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这是打算创办诸天连锁书院了。

    一听周羽要创办书院,一众人纷纷表示道贺并支持。

    客套话嘛,总归要说一下的。

    宋志倒是真心真意的大力支持,第二天专程找到周羽商议这件事。

    一见面,宋志再次拱手道贺:“早就看出先生非比一般人,果然,这一应试便高中解元。

    在此,宋某恭祝先生京城会试高中状元!”

    哪知,周羽却微笑着摆了摆手:“会试我就不参加了……”

    “嗯?”

    一听此话,宋志有些愣神。

    “怎么不参加?以先生的才华,就算中不了状元,考中进士那必然也是如探囊取物一般。”

    对此,周羽倒也没有谦虚,回道:“之所以不想去参加会试,是因为不想做官,有个功名傍身也就可以了,可以在家专心做学问。”

    “原来如此,先生的抱负果然与众不同,令人钦佩。”

    “大人过奖了。”

    “对了,先生说要创办书院,不知是否有合适的地方?”

    “还没有,只是有这个打算,正在找地方。”

    “正好!”宋志笑了笑道:“如果先生有空的话,不妨与宋某走上一遭,去看个地方。”

    “哦?难不成大人有现成的地?”

    “先生去了就知道了。”

    随后,宋志带着师爷与两个衙役随行,带着周羽一起出了城。

    行了不远,周羽远远的便看到了一处山庄,背靠青山,面临西湖。

    “宋大人说的莫非是这处山庄?”周羽忍不住问。

    “没错!”宋志点了点头。

    “这……这山庄怕是得值不少银子吧?”

    毕竟,此地距离县城很近,不过顿饭功夫。就凭这位置,这规模,怕是得两三万两银子。

    宋志叹了一声道:“正常情况下的确能值不少银子,不过,这山庄乃是无主之物。”

    “无主之物?”

    “对,据本官所知,这山庄以前的主人姓雷,据说是北方来的一个大富商。

    但后来,官府却收到秘报,此人竟然是北方一个有名的响马,在北方呆不下去了,带了一帮手下逃到钱塘,大兴土木建了这幢山庄。

    收到密报之后,当时的钱塘县令汇同府衙展开秘密调查,最终确认了对方的身份。

    于是,调集了人马趁夜冲进山庄抓捕,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根据卷宗记载,那场战斗这山庄里死了共计七十八人……”

    “所以,这是一幢凶宅?”周羽不由接口道。

    宋志苦笑着点了点头:“算是吧,剿灭了对方之后,这山庄便由钱塘县衙接管。

    前后经历了三任县令却一直闲置,因为没钱的买不起,有钱的不愿买。

    毕竟这院子里死了好几十个人,有钱人难免有些忌讳,二来,这姓雷的是个大盗,有人担心他的手下前来报复。

    不过,宋某知道先生不是一般人,所以便带你来看看。”

    “嗯,看看也好。”

    宋志所说的那些情况周羽不会在乎,他会在乎什么凶宅?会在乎江湖草莽的报复?

    如果价钱合适,那就拿下,简单改造一下便可以招收学生,省时省心省力。

    进去之后,果然有一股阴森的气息扑面而来,甚至还能隐隐闻到一股子血腥味。

    院中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

    宋志身边县令倒还稳得住,可是师爷与两个衙役却有些惊惧不安。

    其中一个衙役忍不住道:“我听说,大半夜能隐隐听到这院子上空有厮杀的声音,还有惨叫声和哭声……”

    “别说了……”另一个衙役赶紧喝了一句。

    一来,说起来害怕,二来,他认为大人是想忽悠周羽将山庄买下来,这么一说岂不是砸生意么?

    “呵呵……”宋志笑了笑:“无妨,这些传说本官也听说过了,不能说全信,也不能说不信。

    总之,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先生自己拿主意。”

    周羽点了点头,在里面转悠了一大圈,总体来说还算满意。

    这山庄的布局还是很合理的,想来当初那个姓雷的是找了精于此道的行家设计。

    大体上有一种江南园林的风格,房屋也多,可以划出不同的功能区作为教舍与休息区。

    看的差不多时,周羽便问:“不知这山庄作价如何?”

    宋志回道:“不瞒先生说,最初的时候县衙作价一万五千两,可无人问津,后来一降再降,降到一万两,依然还是没人问。

    之后一直闲置,上任县令又想起此事,又降了二千两,作价八千……”

    听到这里,周羽心里有数了,不由笑了笑道:“结果还是没人买。”

    “对!”宋志点了点头。

    这也可以理解。

    正如宋志一开始所说,没钱的人买不起,有钱的人不愿买。

    再加上闲置多年,买下来又得花不少银子去翻修,时间拖的越长越没人买。

    随之,宋志又道:“如果先生有意愿的话,宋某可以与府衙商议一下,看能否作价五千两。”

    听到这话,周羽没有讨价还价,笑着点了点头:“行,那就有劳宋大人了。”

    “哦?先生的意思,五千两的话你真的要买?”

    “嗯,五千两的话倒也不贵,至于大人之前所说的那些情况,周某倒也不在乎。

    读书人一身正气,何惧什么凶宅?到时人一多了,秽气自散。”

    “哈哈哈,好,先生果然不同凡响,那就这么决定了,周某回去便请示上级,尽快给先生答复。”

    “多谢大人。”

    其实,就算是按上一任县令的八千两价格,周羽也会买下来。

    毕竟,如果他自己买地修建,像这么大的规模,远不止八千两。

    关键这位置也相当不错,依山傍水,离城又很近,就算走路也就顿饭功夫。

    回去之后,周羽便找到白敏儿、白素贞、莫愁、婴宁四位娇妻,将山庄的事讲了一下。

    “太好了,这么一来就省事多了。”白敏儿一脸惊喜道。

    “嗯!”白素贞也微笑着点了点头:“到时候我们几个一同去,很快就让那院子变得干干净净。”

    普通人要打扫那山庄恐怕是一件相当费时费力的事,仅外理里面的荒草恐怕都得好几天。

    不过,对于四个女人来说,也就是说说笑笑的时间。

    都不用打脏手,随便施个小法术就能让那些荒草无影无踪。

    所以,周羽要是买下那处山庄,翻修也花不了多少钱。

    几天后,宋志欢天喜地登门而来,说已经与上级商量过了,上级听说周羽是用来办书院的,主动又让了一些,作价四千五百两。

    毕竟四千五百两也不是小数,那山庄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变成现银入库。

    当天,周羽便凑齐了银两交到县衙,宋志亲自给周羽办了地契。

    自此,山庄易主,周羽成了新的山庄主人。

    回去之后已是傍晚时分,不过几个女人依然还是高高兴兴,随着周羽来到了山庄里。

    一到院子里,白敏儿不由道:“果然,这院子里充斥着一股怨气与杀气。”

    周羽笑了笑道:“这很正常,当时在院中厮杀的有官兵也有盗匪,死了好几十人,当然会有残留的怨气与杀气。”

    白素贞接口道:“这倒没什么,施法化解一下便是。”

    没过几天,院子便大变了一个样,院子里变得干干净净,废土杂草不见踪影。

    而且,周羽还与宋志商量过了,多花了一千两银子,将山庄背靠着的那片坡地全都买了下来,便于以后扩展。

    接下来,周羽开始规划。

    经一家子商量,决定连家也搬到山庄那边去住,不过要与书院分隔开,家是家,书院是书院。

    修改了几次,最终定下了方案。

    新家,新划出十余亩修建,届时还要挖个渠将西湖水引入院中循环。

    书院的主体以那幢山庄为主,另外又在山坡上扩出一大片地来,作为校场,方便学生练习骑马、射箭以及锻炼体能。

    一句话,周羽开办书院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读死书,而是像在聊斋世界那样,回归儒家正统。

    接下来又找工匠开始修建与改建,包括所需的家具也同步开始打造。

    又过了几天,罗吉安终于登门而来。

    毕竟,他中了举人,回去之后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比如祭祖,应酬,还有不少人前来挂靠。

    挂靠,乃是一种传承已久的习俗,也是朝廷给予举人的一种福利。

    古代背景之下一直奉行皇权不下县的规矩,也就是说,朝廷委派官员只到县这一级。

    乡镇地方采取乡绅自治的方式,除非遇上重大案子才会报上县衙。

    一般的事情,皆由地方乡绅自行处理。

    而地方乡绅中,举人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相当于半个朝廷命官。

    朝廷为了安抚各地的举人,给予了各种特权与福利。

    不仅免除举人自身以及其家人的徭役赋税,甚至还免除挂靠在其名下农户的徭役赋税。

    当然,这是有限额的,要是没有限制的话,那所有农户全去挂靠,朝廷从哪里收粮?从哪里征收兵丁劳役?

    因此,针对当地举人的数量,以及人口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各地官府会制定不同的限额。

    如果一个乡里只有一个举人,那么允许挂靠的户数与田地会相应多一些。

    不止一个举人的话,便会相应减少。

    罗吉安运气不错,他所在的乡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举人了,所以他中举之后,自然是很风光的。

    按规矩,他可以接收三十户人挂靠在其名下,他自己名下的田产如果不超过五百亩,免予纳赋税,挂靠在他名下的田产可免三百亩地的赋税。

    这下子,找他的人可就多了。

    很多人家都是拖儿带母来的,全家子投靠他。

    当然,投靠可不仅仅只是名义上挂靠就行了,仅名义上挂靠,举人能叫什么福利?

    挂靠之后,虽然不向朝廷纳赋税,但需得向挂靠的举人交钱或是纳粮,只不过相对于朝廷的赋税来说,要省不少,重要的是不用服徭役。

    当地一些有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