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聊斋:书生当拔剑-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一定是那骚狐狸谋害亲夫!”

    “对对对,谋财害命,好毒的女人……”

    “她一走家里就起火,哪里这么巧的事?”

    镇里一些妇人开始七嘴八言议论起来。

    说白了,她们这也是嫉妒心作祟。

    自打阿娟嫁过来,镇里不少男人天天往小酒馆跑,早就引得一些妇人心存不满了,但又找不到借口。

    这下好了,终于让她们抓到了把柄,那还不得火上浇油?

    于是,里正派人前去阿娟的娘家调查。

    阿娟一听家里发生了如此惨变,当场便晕了过去。里正派去的人调查了一番,确认阿娟与大哥一起抵达了娘家,之后一直陪伴在娘亲身边。

    再回镇里调查,虽然一些妇人出于嫉妒的心理说了一些捕风捉影的话,但大多街坊对阿娟还是信任的,说她与山子的感情一直很好,与婆婆也很和睦,不可能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阿娟安葬了丈夫与婆婆,夫家的宅基地以及镇子边的两亩地她没要,也省得一些人说闲话。

    之后便回到了娘家。

    回到娘家之后,阿娟倒也没闲着,没事便在家里绣花,纳鞋底,完了交给大嫂让她拿去换点钱贴补家用。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两年。

    有一天,大嫂找到阿娟说:“阿娟,我娘家一个表姐就住在镇东头,她家隔壁有个名叫伍大海的亲戚,年龄比你大一点点,在城里做小生意。

    半年前,伍大海的妻子病故了,一直想续弦来着……”

    听到这里,阿娟明白了大嫂的意思,不由叹了一声:“大嫂,虽说我现在住在娘家,但也没白吃白喝对吧?”

    “看你说的,嫂子不是那个意思,嫂子是为你着想,毕竟你现在还算年轻,日子还长,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嫂子心里替你着急。”

    “大嫂,你不用说了,我现在没有心情成家。”

    一听此话,大嫂有些不乐意,转身而去。

    走到门口嘀咕了一句:“装什么烈女……”

    声音虽小,但阿娟还是听了个清楚,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这是她从小长大的家。

    现在却成了外人。

    左思右想,阿娟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娘家,省得烦心,于是便主动找到大嫂,说对方要是愿意的话,她便答应嫁。

    大嫂顿时眉开眼笑,当即跑去找她那个表姐。

    不到半个月,这门亲事便说成了,大家都是二婚,也就不讲究那么多礼数,没过几天便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阿娟嫁了过去。

    当晚,伍大海一脸激动地揭开了阿娟的红盖头……

    在看清伍大海的那一刻,阿娟不由愣了愣神,她总感觉在哪里看到过对方。

    只不过,她不好意思问。

    那一晚,伍大海有些疯狂,就像个十八岁的小伙一样……

    但阿娟却提不起精神,总感觉心里堵的慌。

    不过,她倒没多想。毕竟这桩婚事她也是被迫无奈,不想在娘家看大嫂的脸色。

    不久后,细心的阿娟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

    根据她的了解,伍大海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家底子。

    后来失踪了好几年,回来之后便购置了一幢院子,两间店铺,主要经营一些日常类的小杂货。

    要说生意只能说很一般,但是,阿娟却发现伍大海花钱大手大脚,而且也从来不离他在外面做过什么。

    另外,阿娟还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她总感觉伍大海早就认识她,所以专程托人说媒。

    只不过,她心中虽有疑虑,但却没有表露出来。

    刚成亲那会,伍大海成天黏着阿娟,跟个毛头小伙似的。时间一长,旧病复发,又开始在外面花天酒地,甚至彻夜不回。

    对此,阿娟倒也没多说什么。对她来说,这里只是她的一个容身之所,不像以前与山子在一起的时候,有家的感觉。

    那天晚上,伍大海又没回家。

    阿娟洗漱了一番准备上床睡觉。

    在摘耳环的时候,耳环不小心掉到地上,不知弹到什么地方去了。

    阿娟拿着灯在地下四处寻找,后来又拿鸡毛禅子在床脚下反复往外扫,终于将耳环扫了出来。

    不过,阿娟却同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银制发钗。

    一看到这支发钗,阿娟不由瞪大了眼睛,胸脯剧烈起伏,泪水止不住往下流……

    这支发钗是订制的,乃是她出嫁之后山子送给她的礼物,世上绝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第二支。

    她太熟悉这支发钗了,不可能认错。

    当初那一场大火,她与山子所有的积蓄,包括她的首饰全都化成了灰烬。

    那么问题来了,这支发钗为何会出现在伍大海的房间里?

    “原来是他!”

    确定了这支发钗是属于自己的之后,一直盘旋在阿娟心里的所有疑团终于解开了……

    难怪,她总感觉伍大海有点眼熟。

    原来,这家伙就是那天晚上,假说自己被洗劫一空的吴二。

    当时天黑,灯光也暗,阿娟看的不是太清楚,二来事隔多年,只见过一面的人印象早就模糊了。

    但是现在,有了这支发钗作引,阿娟完全可以确定,一定就是那个吴二。

    只不过,仅凭这支发钗,阿娟还不能确定直相。

    虽然她心里很害怕,但是为了查明真相,为了替前夫,替婆婆报仇,她决定先隐忍,再慢慢寻找线索。

    接下来,只要伍大海没在家,阿娟便开始四处搜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她在一间闲置的屋子里找到了一个暗格。

    暗格中藏了不少散碎的银子、铜钱,还有首饰什么的。

    在这堆首饰中,阿娟又一次找到了一件证物:她陪嫁的手镯,那支手镯上还刻了一个“娟”字。

    至此,阿娟终于猜到了真相。

    那场大火绝对不是意外。

    伍大海当时化名吴二,假说被劫,多半是先踩点,弄清了家里的情况之后上门谋财害命,最后放一把火让人以为是失火。

    千幸万幸,那一晚她正好回了娘家,避过了一劫。

    但有一点却让阿娟有点想不通,如果说伍大海是凶手,知道她没死,要么再次出手,要么远远避开。

    可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娶了她?

    难道没有认出她来,或是另有什么目的?

    但不管是什么目的,阿娟在这个家一天也不能呆了,她怕被伍大海看出来,到时候连她也惨遭毒手,那这家伙岂不逍遥法外了?

    于是,将暗格还原,带走了自己的手镯还有那支发钗,并连夜离家跑到一家小客栈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便跑到县衙击鼓鸣冤。

    负责审此案的正是赵得柱。

    一开始,赵得柱还算公正,或许是当时心情好,也没为难阿娟,当即派人将伍大海押到公堂。

    结果,伍大海哪里肯认,还反咬了一口,说阿娟不守妇道,与人勾搭,偷他的财物……

    赵得柱眼见机会难得,假意先退堂,说是要派人调查。

    结果如愿以偿,伍大海暗中送了不少银子,赵得柱收了钱,自然要偏袒伍大海,将阿娟轰了出去,还威胁她说再敢诬告,便将她押入大牢。

    讲到这里时,阿娟泣不成声……

    “唉!”莫景中叹了一声,冲着周羽补充道:“关于此案,下官倒是知道一些内情。

    那天下官去找赵得柱递交一份公文,无巧不巧,他正与师爷在屋子里谈伍大海的事。

    伍大海虽然在公堂不招认,但在师爷面前交了底。

    根据二人的交谈以及下官的分析,差不多也算弄清了当年的真相。

    当年,那伍大海在外流窜,其实干的是杀人越货的勾当。

    那天阿娟上街买菜时被他撞见,那家伙竟然动了心,悄悄跟随阿娟,摸清了她的住处。

    后来又悄悄打听了一番,得知山子的小酒馆生意不错,应该赚了不少。

    于是便生出一个人财两得的毒计。

    只是千算万算,却没算到阿娟突然回了娘家。

    但他已经动了手,不可能半途而废,丧心病狂地杀害了山子母子二人,搜刮了财物,最后一把火烧了房子逃之夭夭。

    后来,这家伙为了避风头回到县城,购置了房屋店铺成了家。

    再后来,伍大海认识了一个姓王的狐朋狗友,家住赵家镇。

    有一天,伍大海与那姓王的朋友一起到赵家镇,在街上闲逛时,无意中遇到了阿娟。

    不过,阿娟当时正在买东西,并没有看到伍大海。

    而伍大海却认出了阿娟,不由得又惊又喜。

    于是,这家伙悄悄打听了一番,得知了阿娟的现状之后,贼心不死,竟然想将她娶回家……”

    听完阿娟与莫景中的解释,周羽不由长叹了一声:“想不到,这其中还有如此曲折的经历。那莫大人又是如何想起收留阿娟的?”

    “当时,我听到了赵得柱与师爷的对话,心知那伍大海既然交了底,又花了一大笔银子,必然不肯放过阿娟。

    又念着阿娟有情有义,实在是不忍她被人残害,于是便派了个心腹去找阿娟,叮嘱她远走他乡,不要再回县城。

    没想到,阿娟个性刚烈,眼见报仇无望,绝望之心选择了自尽。

    好在派去的心腹去的及时,将阿娟救了回来……”

    一提到这事,阿娟又忍不住掩面痛哭起来。

    莫景中叹息了一声:“说起来也是本官无用,明知事情的真相,却没有办法帮你讨还公道。”

    这时,周羽摆了摆手:“好了,这件事也并非没有法子,正如莫大人所说,不妨就从赵得柱着手,利用这案子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一听此话,阿娟惊喜不已,连连冲着周羽作揖道谢:“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虽然她不知道周羽的身份,但见莫景中如此恭敬,身份岂会低?

    “先别急着谢,阿娟,首先你要保证自己的安全,绝对不能再其他人发现你的行踪。

    另外,莫大人,你多费点心,最好再多搜集一点证据。

    还有就是秘密派人监视伍大海,掌握他的一举一动。

    这次,咱们一定要唱一出好戏,将对方的老底揭开!”

    ……



第五十七章 镇南王府



滇明府。

    上午,东城门,不少百姓排着长队有序地入城。

    负责值守城门的守卫紧盯着入城的人群,一旦发现有油水可捞的,便会唤出人群进行盘查。

    比如一些行商,或是运送货物的马车等等之类。

    通常,为了不被刁难,被盘查之人皆会不露声色“孝敬”一点钱,要不然,得罪了这帮守卫,麻烦可就大了。

    “你,出来!”

    一个守卫冲着人群里一个年约二十五六的女人喝道。

    那女人身着一身粗布衣衫,挎着一个粗布包裹,一看就像是穷苦人家的女人。

    通常情况下,守卫很少去盘查这类人,毕竟没啥油水,懒的浪费那时间,除非是遇上城里发生大案要案,需要严密盘查所有人。

    不过,这女人虽然一身粗布衫,肤色或许因为长年做农活呈现一种小麦色。

    但是,五官却很清秀,眼睛水汪汪的,而且身段高挑,曲线玲珑,颇有一种令人心动的成熟风情。

    “喂,叫你呢,听不见?”

    守卫又冲着那女人吼了一声。

    “啊?”

    女人愣了愣,一脸惊慌,下意识拉了拉前面那个男人的衣袖。看样子,二人应该是夫妻。

    男人回过神来,赶紧拉着妻子走到那守卫面前,点头哈腰道:“小人给官爷请安。”

    守卫却懒的理那男人,冲着女人问:“你叫什么?哪里人氏,到城里做什么?”

    男人抢着回答:“官爷,她是小人的贱内卓氏……”

    “啪!”结果,守卫抬手就是一个耳光:“谁让你废话的?我在问她,没问你。”

    “阿柱……”

    眼见丈夫挨打,卓氏不由吓得惊叫一声。

    阿柱抚着脸,又不敢发作,只能冲着守卫应了一声:“是是是,小人多嘴……”

    守卫又冲着卓氏问:“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卓氏怯怯回道:“民妇卓氏,清风村人,到城里走亲戚。”

    “包裹里是什么?”

    “是……是一些换洗的衣服……”

    “打开看看。”

    “是……”

    卓氏哪敢不听?只能将肩上的包裹取下来放到地上,然后解开让守卫检查。

    这时,又有另外两个守卫走了过来,一脸意味深长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