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一届剑山问剑以及下山历练任务这般形式,因此哪怕是才来的新人也不得不频繁参与斗法,以适应这一方环境。
说对抗斗法,武当剑修没在怕的,可要说其他,那就是问题多多了。
不提其他,住见峰那众多洞府直接与武当上各种书籍挂钩,没有开洞符就没法获取知识与方法。这一点在吴奇看来就问题很大,还是老派势力保守垄断知识的路子。
所有门人都不得不疯狂提升境界,为求大比胜利,参与历练斗法,在斗法这一层面上竞争远超外界。
吴奇此前还问过吕青青,年底大比到底难度如何。
吕青青说:“你大概有五成机会登顶。”
她对武当道门弟子是了解的,也只能说五成机会,可见还有许多强力结丹修士,平时隐匿或是潜修不出。
武当剑修数量不多,但威慑力十足,也是源自内部残酷常态化淘汰而来。
可惜,擅长斗法的武当山剑修,在其他方面就乏善可陈了。
既没有拿得出手的宗门产业,也没有在世俗广收弟子,经营层面可以说极其薄弱。
这也是因为大唐朝廷给予了相当大力度的补贴,让武当山可以专注于剑修领域。
但隐患依旧很大。
相比起来,阁皂山以丹药交易闻达于世,经营世俗这方面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是五大道门标杆。
奈何如今幽劫将至,缺少顶层真人战力的他们反而最为惊慌不安,四处寻找援手,以应付这一千年到期的劫数。
“许参军,贫道想再去看一看鬼王旌节,不知可否?”
许叔静有几分意外:“道长这是……”
“实不相瞒,贫道这次是要辞去编外舍人一职……只是此前见过魑敛鬼王留下孽龙之躯的残影,想要再看看,试试能否得那一线机缘。”
吴奇说的九分真一分假。
许叔静更多的是遗憾:“是了,道长如今在武当修行,不可能经常回来,唉,聚散离合,总是不可避免。”
“这事倒也不算违反原则。不过按规矩,许某必须在场,道长还请理解。”
“明白。”
许叔静一手抚墙,身上文光冉冉,他口念:“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霎时,两人置身于鬼市中那一方奇妙灰色地带。
半空中悬浮着一七尺长杆,白玉角枪被羽毛团簇,形如伞朵。
这便是魑敛鬼王留下的角。
“贫道想要触碰一下旌节,可以么?”
“道长请便,只是不能带走。”许叔静笑道。
吴奇御剑而起,手指轻轻摸上鬼王旌节。
此前他就询问过黄天,得知只需自己躯体触碰,黄天便能以秘法引动这信物,获取里面留言。
若真有的话。
鬼王旌节触感微凉粗粝,上面有许多极其细小的空隙,角上有一层奇怪的力量萦绕,让人无法完全握住这只角。
“就这样,借你身体一用。”黄天道。
片刻间,吴奇只觉得自己失去了身体控制权,双目能视,耳朵能听,大脑能想,但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黄天口诵一段听不懂的拗口咒语。
鬼王旌节里流出一道意念,直冲吴奇意识深处。
他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弄得头晕眼花,落地后,好一阵子没有回过神。
“道长没事吧?”许叔静见不对劲走过来,一脸关切。
“无事……看来没有这个福缘。”
吴奇尴尬笑笑。
“道长这也难免,鬼王虽已消失,但旌节中留有余威,想要探知其中就会被鬼王留下的术法所伤。”许叔静解释道:“不过只要不是恶意,倒是问题不大,此前听闻也有修士来尝试过。”
“原来如此。”
吴奇一脸恍然。
离开鬼市,吴奇回头看了一眼这熟悉的小巷。
就此一别,不知下次回来又是什么时候了。
吴奇将精力用于梳理鬼王的意念。
这道念头里只有一句话。
「鸩杀吾主者,寇先与虚空藏菩萨。」
第212章 虫祸
“道长真的没事么?”
许叔静见吴奇有些神不守舍,关切说:“道长机缘已远超大多修士,鬼王旌节倒是不必在意。武当为五大道门之一,宗门之中法宝与神通不会少,鬼王终究是妖鬼之属,哪怕有功法神通留下,也不适用于大多修士。”
吴奇回过神,笑了笑:“许参军说的是,倒是贫道过于患得患失了。”
许叔静见状放下心来:“司都尉大人带程三元一同去了翼州,要明后天才会回来,道长且稍等两日。”
“简州出事了?”
“今年秋日天冷,但如今十二月,降雨稀少,蚊虫却多得厉害,很不正常。”
许叔静叹了口气:“大人担心的是蝗灾大肆入境。”
“此前左相已亲自赶赴武当山「祈雨祠」与武当张维仁张掌教祷祈祭祀,右相也到青城山「风云坛」去请叶静庵叶掌教以龙跻之术驾驭风云,就是为了祈雨以遏制飞蝗。”
“青羌妖帅带了水中兵将,伏击简州蝗妖于农田边,歼敌二十八,蝗妖所煽动的数百万蝗虫四散,当地农田得以保留。”
“蝗灾多发生夏秋两季,历来难以避免,剑南道这边还是小股飞蝗流窜,黄淮流域才是主要肆虐地。”
“即使如此,若是没能在最初截断蝗群,引得飞蝗合流,就会形成大规模蝗灾,对百姓与修士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吴奇在浮云观的书阁里也看过对蝗群的描述,说是“民穷财尽,饿殍盈途,盗贼充斥,尸骸横野”,为最严峻的天灾之一。
可他一直觉得费解。
婆娑世界中,朝廷众多儒士可以文光显神通,更有国运加持,三教修士各有术法,为何处理不了飞蝗?
飞蝗背后时常有妖鬼和幽的影子,但它们也并非不可消除。
可实际情况中,历代王朝面对蝗灾都非常被动,动辄损失重大,十分狼狈。
面对吴奇的提问,许叔静只是苦笑了一声:“道长,蝗灾可不只是一群蝗虫。”
“它们得天道之力,其实是对婆娑世界内万千生灵的定期劫难。”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万物皆有灵异,万物也皆有劫数。”
许叔静道:“历朝太史局博士都以天文、历法、视祲、漏刻观摩推算天道,与三教真人得出同样的结论:越是国朝与修行者强盛,引来的天劫越是频繁强力。”
大多人眼里,所谓天劫就是专指修行者修行所遭到的天道阻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常人也会面临天劫,只是这天劫并非针对任何一人,而是对婆娑世界万千生灵一视同仁地降下天灾。
因天道难测,蝗灾背后成因有一个确切定论。
此前也有数个王朝,一直到处清剿蝗虫,以试图将其扼杀于萌芽。
但飞蝗还是毫无征兆地出现,肆虐大片土地,造成众多百姓流离失所。
唯一能确定的是,天灾不会消失。
它只会一次次卷土重来,周而复始,犹如海浪。
道门讲「天道无情,常与善人」。
这句话是说,上天不分亲疏,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天道难以改变,只能顺应其道。
“因蝗灾本就是天道之劫外在显化,若是一味去堵,反而会引起一系列不可知反应,带来更多的劫数。”
许叔静无奈道:“目前能做的便是提早发现,将飞蝗群控制疏导,最终送入大海,海中妖鬼众多,生冷不忌,倒是不怕飞蝗作乱。”
吴奇则是想到了一个可能:“也就是说,乘蝗灾东风而来的妖鬼与幽……这么看来,更像是顺应天道?”
“虽然不想承认,但这的确是事实。”
许叔静脸上显出几分无奈:“天灾,或者说蝗灾对大多人都是一场巨大灾祸,但在一些修行者眼里,却是他们触碰与领悟天道的契机。哪怕朝廷和三教如何禁止与格杀,后续依旧有修行者会忍不住试一试。”
吴奇这下脑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蝗灾是天道外在表现,难以彻底消除。
其背后,分成三个群体。
第一个群体是受灾人,这一部分大多是普通生灵,包括百姓与尚未化形的妖类甚至是部分鬼魅。
第二个群体是救灾人,包括大唐朝廷与三教大多数修士,面对蝗灾都是采取各种手段,以确保百姓能够保存性命,减少损失。
第三个群体是助灾人,修行者借蝗灾契机,顺应天道,从而去寻找那一线机缘。
因此,蝗灾不仅仅是天灾,也包含人祸,又由于有天道在侧,因此处理蝗灾时需要格外小心,避免引出其他天道之劫。
“许参军,今年蝗灾已爆发了么?”
“还未。”
许叔静摇头:“目前是河北、河南两地最严重,朝廷正将部分蝗群往山东海域引,目前形势不容乐观。”
吴奇突然脑子里一亮。
若是能处理蝗群,这不就是一个获取大量香火的好机会!
但要怎么应对这一群天道之劫化身的族类,这可不是普通的虫子……简单粗暴地绞杀还需要慎重。
他陷入沉思。
不知道蝗虫能不能炼丹……若是能炼丹,那么不如将这些蝗虫收集起来让丹灵炼制丹药。
蝗虫丹?
可惜要用丹灵炼丹,需要它现身婆娑世界,它一现身又要被天劫锁定,前提需要有几百年的香火灌注,让丹灵至少能度过初生之劫。
后续的尝试才有一个前提。
辗转又回到了香火问题上。
奈何吴奇现在无常图里一份香火都没了。
……
回到浮云观时,吴奇受到了热烈欢迎。
白玉箫和红绫拉着他问个不停,对龙虎山一战充满兴趣和好奇。
两位师兄,赵晟与戴奕也从山上折返,他们见小师弟回来,脸上也不由露出笑容,只是比白玉箫两人要内敛许多。
东庙的黄四郎也得令,一路从庙里赶了过来接风。
严长老则是表示:“既然吴奇回来了,那就让他做一桌菜,给他接个风。”
吴奇脸上笑容僵住:“长老,这是否有点……”
我做菜,给我自己接风?
“就这么定了。”
严长老笑呵呵道:“今天大家开心,吴奇你不要客气,随便露两手。”
见众人都是一脸期待,吴奇只得穿上围裙。
好在如今他有道兵打下手。
李宓洗菜。
黄四郎烧柴处理肉。
吴奇只需要切菜和下锅,倒是轻松了许多。
他用菜刀切小葱段:“四郎,东庙最近有无异常?”
“回尊者,东庙如今香火多了一些,每日平均约能获得十日修为。九千王在这处理一些妖鬼纠纷,也是规规矩矩,其他倒没有什么,蜀县附近还是很安稳。”
黄四郎将菘菜一片片剥开,用清水洗净上面的泥。
“那就好。”
吴奇突然发现:“四郎你洗的菜为何一点没有被虫咬过?”
夜叉所清洗的菜,葱不提,但菘菜、蕹菜(空心菜)、崧菜(大白菜)都完全没有被虫啃咬过的痕迹,叶片漂亮完整得有点不真实。
“这些都是观里菜园种的。”
黄四郎道:“小的也不知道,不过菜园是戴先生连同花圃一同打理,戴先生想必是知道的。”
吴奇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急急忙忙找到戴奕。
“你说这个么?”
戴奕随意道:“因为看师弟种下的菜有了些虫子,最近虽已十二月,但蚊虫却格外多。因此我就用自制作的药粉,兑了水后,喷洒了一些在菜园里,这样虫子就不来了。”
吴奇心神剧震!
卧槽!
师兄这是搞出了农药?
“虽然是不值一提的小东西,但对付叮咬菜果与花的虫子很有用,最凶狠的蝗虫、蝽虫、蝼蛄也都不敢叮咬,菜青虫和腻虫(蚜虫)胆子大,吃了药水就死了,后面的虫子都不敢啃咬。”
戴奕笑道:“师兄虽然没什么本事,还是会将师弟菜园子保护好的。”
吴奇则是双臂抓住戴奕的双手,难掩激动:“师兄!你这药水……或许会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这猝不及防的变化,让吴奇暂时放弃了寻找太阳天君的空中神像。
香火重要!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重大机遇!
第213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戴奕自小就被亲生父母卖掉,因他生来体弱多病,哭不出声,也不叫,却随时都可能死掉。
人贩子辗转将他送到了一个大夫处。
大夫姓戴,名万生,是个和蔼节俭的老人。
他胡须发白,对前来问诊的患者总是充满耐性,对穷苦病人总是很难拒绝,他经常自掏腰包替人看病,街坊邻里都说戴大夫是一个大好人,还送给他一张「悬壶济世」的牌匾。
戴万生不缺钱。
他是前隋的宫廷御医,这一点少有人知。他也是一名修士,虽然仅为筑基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