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是佞臣啊-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明明很多事情,对于定国侯来说,就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但是定国侯依然会选择非常得小心的避开去做这件事情的。
  “侯爷,那靖王那边呢?这个总归是他们武朝的家事了吧?”宁辰继续问道。
  定国侯摇摇头道:“靖王怎么想的我就猜不到的。这件事情我建议你也不要陷入得太深,你就且看着就好了。而且你也应当相信武昭的手腕和能力。”
  宁辰点点头也没再说什么。
  定国侯最终离开了百家城。
  而宁辰这边,则是开始继续地建设百家城。
  顺便让郭信,把西域遗臭万年的事情,好好地去宣扬一下。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这件事情上,体现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仅仅只是三天的时间而已,西域佛陀遗臭万年这样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人族和万妖国。
  老狐狸他们看到了当时的影像,也是都没有想到。
  当年做这件事情的人,竟然是西域的佛陀。
  除了这件事情以外,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宁辰的百家道。
  宁辰纯以百家道抵挡住了佛道的攻击和压迫。
  这件事情真的是太出乎他们的预料了。
  一时之间,万妖国的很多国主,都快速地给他们的子孙准备好了上学的束筱,让他们带着自己上学的束筱,连夜启程千万百家城去百家学院里面去好好学习去。
  另外就是武昂这边拍卖圣道的生意,突然之间迎来了又一波地叫价。
  原本已经很高的价格,直接被推升了十倍。
  这可都是能够与儒、道、武、佛,相媲美的圣道。
  现在拍卖下来,可就不仅仅是面子的象征,更是实力的象征了。
  同时参加拍卖的人,也不再是那些土大款。
  很快江湖当中的宗门,也加入到了这一场的拍卖当中。
  对于这些突然加入的人,武昂当然是来者不拒。
  他就是一个商人,赚钱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反倒是百家城这边,目前还是相对比较平静一些的。
  炮弹宁辰已经让云玄子重新地补齐了。
  百家学院这边的话,柳仲直全面负责。
  百家城这边的政务,郭信全面负责。
  百家学院的安全,由回归到百家城当中的赵子詹全面负责。
  宁辰的安全,则是继续由穆蝶来负责。
  经历过了大威菩萨的事情之后,穆蝶在修炼上明显刻苦了一些。
  在这样的刻苦之下,花销那自然也就是更大了。
  想要从三品冲击二品,除了大毅力以外,还有就是海量的资源。
  好在穆蝶的积累也是非常之多的。
  再加上穆蝶用积累下来的钱财,在万妖国大肆地采购。
  很快穆蝶就积累到了足够让自己修为再上一层楼的资源。
  对于穆蝶的修为,宁辰是不能提供什么帮助的。
  宁辰最多就是帮忙看看而已。
  也就仅此而已了。
  在穆蝶这边闭关的时候,西域佛国的大军,很快就完成了集结。
  由大智菩萨指定的将领,带着佛国的大军,快速地奔向了豫城。
  因为这是西域佛国突然之间发起的进攻。
  故而豫城这边,真的并没有太多的准备。
  豫城当中虽然还留下了不少的守军。
  但是真正的精锐,已经全部都被武豫带走,进入了贺州了。
  所以仅仅只是三天的时间而已,豫城就被西域佛国的联军给攻克了。
  这样的消息爆了出来,直接朝野哗然,民间更是一片地沸腾。
  而已经在半路上的武豫,再知道自己的豫城已经被攻下之后,更是带着大军星夜兼程。
  豫城乃是自己的封地,是父王赐给自己的封地,象征的是自己这个武朝秦王的荣誉。
  就算不是为了保留自己争夺皇位的机会,武豫也必须要将豫城给夺回来才行。
  自己这样的行为,会引起武昭什么样的反应。
  武豫现在已经是顾不上了。
  不管有什么样的结果,那都要等自己夺回了豫城再说。
  武豫现在就想着,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将自己的豫城给夺回来。
  武昭在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当即给定国侯下达了命令。
  让被定国侯派去贺州的赤焰军,帮助武豫夺回豫城。
  同时还命令整个玄州,所有的防御力量,都全力的配合武豫,夺回豫城。


第360章 明贬暗升
  武昭的这一系列的命令,着实让人没有想到。
  就连武豫都没想到,武昭竟然是下令,发动一切力量,帮自己夺回豫城。
  这样的结果,让一直以大智慧著称的大智菩萨,都有些看不明白。
  豫城丢了,最受伤的就是武豫。
  豫城丢的是时间越久,双方打得越惨烈。
  武昭能够获得的好处,自然是越大。
  可是武昭竟然有如此之气魄。
  不说其他,但就是这份气魄,就已经超过了武朝许多的男性帝王了。
  西域佛国的佛军,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是突然袭击。
  不过同样是因为突然袭击,所以他们的辎重等,携带的就并不算充足。
  再加上这里虽然不属于武朝的腹地,但是却算是玄州腹地。
  如此一来,这一支佛军属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如果按照大智菩萨之前的设想,他这神来之笔,可以引得武朝内讧的话。
  那就算是孤军也无妨。
  可是现在武昭展现出来的气魄,已经注定了这一支孤军的命运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整个武朝的围剿,再加上定国侯五万赤焰军,以及带兵回来的武豫联合围剿之下。
  仅仅只是三日的功夫,这一支三万多武僧组成的佛兵,就被绞杀殆尽了。
  豫城仅仅只是易手不到十日而已,就重新回到了武朝的手中。
  豫城在这么短的时间失而复得。
  这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
  同时武昭的声望也进一步大幅度的提升。
  在明知道豫城拖延时间越久,对自己越有利的情况下。
  武昭还能力主强势收回豫城。
  这份心胸和气魄,让朝中不少人都是为之折服。
  就算是那些坚定站武豫和武炎两人的大臣们,对武昭的这份心胸,都是心悦诚服。
  他们觉得如果同样的位置上,换上是武豫或者武炎的话。
  他们两个的心胸和气度,绝对未必有武昭大。
  “陛下,此为豫亲王呈上的亲笔信,特令老臣呈上以感谢陛下对豫城施以援手。”吏部的一位老臣在早朝时站出来,呈上了豫亲王的亲笔信。
  豫亲王的亲笔信并不让人吃惊,主要是送信的人还是让朝中的人很是吃惊的。
  送信的这位吏部的大臣,是吏部的一位老臣,为正五品的郎中,职务为司勋主事。
  一直以来这位老臣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刻板正直,不选边不站队。
  属于吏部当中的一个顽固的老古董。
  职务一直以来都是不高不低。
  在吏部待了几十年了。
  在吏部这种权力旋涡,尚书都可能每年都换的部门,能够一待几十年。
  这绝对属于中流砥柱了。
  毫不夸张地说,吏部换的那些尚书,很多在上任伊始,都会去请教这位老臣。
  吏部的很多意见,都会去询问他的意见。
  同时也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在吏部待了几十年的老臣。
  得提拔了多少朝中的大臣。
  他既然是武豫的人,那就等于他提拔的那些人当中,必然有不少支持武豫的。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必然结果。
  现在武豫把这位老臣送出来,明显是在还武昭这一次的人情。
  武昭对这位老臣,竟然是武豫的人,也稍稍有些吃惊。
  毕竟这样一位一直不选边站队的老臣,竟然早就倒向了武豫,而武昭竟然都毫不知情。
  送上了武豫亲笔信之后,这位吏部老臣,也再次表态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自知时日无多,甚是想念家乡,希望陛下可以准老臣乞骸骨。”
  这也属于战术性地放弃了。
  如果武昭不打算放过这个老臣,打算随便给他罗列一些罪名的话,那武豫和这个老臣也只能认了。
  只是武昭接下来的话,不仅仅让这个老臣大为吃惊,甚至朝廷当中都没有人想到,武昭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赵爱卿,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你应该还不到花甲吧。”
  赵黎躬身道:“老臣明年就到花甲了。”
  武昭点点头:“赵爱卿刚刚花甲怎好就急流勇退。
  北境四州连年战乱,万妖国好不容易平定。
  北境四州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北境四州需要大量干吏,前往北境四州。
  赵爱卿乃是吏部股肱之臣。
  接下来吏部还有很多地方要仰仗赵爱卿。
  所以朕还不能准赵爱卿你告老。
  朕不仅不准赵爱卿你告老,朕还要给赵爱卿你身上加些担子。
  赵黎听旨。”
  赵黎连忙躬身,道:“赵黎接旨。”
  武昭朗声道:“赵黎在吏部二十一载,兢兢业业,劳苦功高,今晋为吏部侍郎,掌考功和司勋。”
  赵黎没想到自己非但没有被武昭迫害,反而还被武昭晋升,同时增加了更加重要的职位。
  赵黎真的不是铁杆站武豫之人,赵黎站在武豫身后,只是因为武豫对他有恩而已。
  他进入吏部之后,武豫并没有给他下达过什么明确的指令。
  而他也实则并没有帮助武豫做什么事情。
  一切他都是按照规矩来的。
  今日他接到武豫的命令,就知道这是自己报恩的时候来了。
  他甚至都做好了死的准备。
  只是武昭竟然不给他降职,还给他升职。
  而且还不是明升实贬,而是切切实实地将两个重要的部门,全部交给了自己。
  “赵大人,还不谢恩。”孙伴伴开口提醒呆愣的赵黎。
  赵黎听到孙伴伴的话,激动的老泪纵横,跪地叩首,道:“赵黎领旨谢恩,定位陛下,为武朝肝脑涂地!”
  赵黎是读书人。
  能让赵黎跪拜,表示赵黎是对武昭真正的心悦诚服了。
  “赵爱卿免礼,今后吏部就要仰仗赵爱卿了。”
  “等散朝之后,赵爱卿即刻拟定一份,可以派往北境的官员名单来。”
  “是,臣领旨。”
  对于赵黎的处理,再一次让众大臣看到了武昭的魄力和手腕。
  处理好赵黎这个问题,武昭道:“西域佛国,无故犯我武朝边疆。
  实为对我武朝最严重之挑衅,我武朝疆土每一寸皆是武朝历代以血肉换取。
  我武朝任何一寸疆土,都不容有失。
  既然西域已经主动开战,我武朝怎会畏惧一战。”
  说完之后,武昭看向陆高:“陆大人,武朝秋粮,可否已经归仓入库?”
  陆高拱手道:“皆以颗粒归仓。”
  “可将所有仓库当中粮食统计完毕。”
  陆高,道:“皆以统计完毕。”
  “好,陆大人,你就将户部现在所有情况,说与在场诸位大人听吧。”
  陆高应了一声,而后就开始说今年秋收的事情了。
  陆高作为户部的尚书,还是非常地称职的。
  全国范围内的一百一十六座大仓,陆高都能精准地知道里面具体的存粮多少。
  介绍完了整个粮仓的基本情况之后,陆高转而继续介绍道:“今年之秋收,较之去年总体增加了一倍左右。
  如果单就梁州来看的话,入仓之粮食,增加了几乎两倍。”
  之前的数字,很多在场的官员,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因为他们并不是户部的人,再加上在场这些大臣们,真能分清五谷的都不见有几个。
  但是一说到倍数上,他们的感受就非常直观了。
  “陆尚书,闵学正推广的农家,不是说第一年只能增加两成左右的收成吗?现在怎么一下子,就直接翻倍了。”底下有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对于这样的质疑,陆高回答道:“闵学正所施行的农家,与武朝历史最高收成比起来,大概多了三成左右。”
  听到陆高这个回答,刚刚提问的人,瞬间懂了。
  不是闵思这边超常发挥,而是在武昭继位之前,户部这边就是一本糊涂账。
  再加上顺帝的挥霍,很多粮食可能都没入库,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所以现在增加一倍,主要是因为这笔账捋顺了而已。
  再看看周围那些人看自己的眼神,这个大臣也明白,自己问了一个多愚蠢的问题了。
  显然这个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人提而已,就自己比较蠢竟然还提出来了。
  朝着陆高拱拱手,这个大臣退回到了朝臣的行列当中。
  武昭听完了陆高的汇报之后,也不由得道:“好,这一次天佑我武朝。
  我武朝仓廪丰盈,再无任何饥荒之忧。
  西域佛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