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第一剑-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默然无语,也失了主意。

    柳毅暗自着急,却偏又想不出个完美的计划,正自抓耳挠腮的时候,忽见顾雍竟面带笑容,心中一亮,拍腿呼道:“哎呀!顾兄,我猜你肯定心中早有定计了,快快告诉我们吧!”

    此言一出,众人也心中一亮:是啊,既然雍顾他能说出原由,必定是早有对策了!我们还瞎操什么心?真是愚昧!

    王越满怀期望的问道:“顾掾史,不知,你有何妙计?”

    顾雍谦然一笑,道:“妙计谈不上,只是一些小伎俩而已。只要我们避过问题事件,师出有名,便不单能稳定民心,还能极大的助涨士气,甚至快速的安抚战区!”

    “哦?怎么说?”王越好奇了,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战役,战后是最头疼的,难道顾雍竟有什么良方?别说王越,便是在坐的所有人,都好奇了。

    顾雍慢慢悠悠的说道:“大人,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会有战争。我们说黄巾起义,这场战争是被穷逼的,是被官逼的,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引得群起响应。虽最后战败了,但其实,是成功了的;看如今,九州之地,还有无数义军顽强抵抗,就知道,黄巾起义,是深入人心的。只是到了后来,变了味儿,失了正道,走向了歧途,实是可惜……”

    众人边听边想,细细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不由暗自点头称赞。

    顾雍接着说道:“再看董卓之战。十八路东军讨董,完全是各方诸侯之间的利益纠纷,不为百姓,不为民心,只是借着董卓的暴行,贪图自己的利益而已;所以,董卓之战是最大的失败。当然,对于各方诸侯来说,他们是成功的。如曹操、袁术、袁绍、张扬、吕布、孙坚,这些都是董卓之战的最终受益者;如今,他们割据一方,扩张军力,一跃成为了一方霸主!”

    “嗯,有道理,有道理!”

    “顾掾史不愧是蔡大公的高徒,能将这两场战争,分析得如此透彻,佩服!佩服!”

    柳毅等人连声称赞,暗自心服。

    王越问道:“那顾掾史意思,我们这场战争呢?”

    顾雍道:“大人。我们这场战争,本意是场正义的复仇之战;但无论多么正义,复仇,终究是复仇。昨日他们打我们,我们复仇;今日我们打他们,他们是不是也要复仇?复仇之战,还打得完么?他们明里打不过,会不会在战后来阴的?我们防得住么?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此次战争,我们若是要赢,要想赢得彻底,就得避开复仇,另寻主义!”

    “哦?什么新的主义?”王越听出一点味儿来了,但却又不怎么真切,好奇的问道。

    众人也在反复思索,心中越来越明亮,似乎要抓住要领了,但却又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顾雍突然眼冒精光,神采飞扬,一改平日的谦和低调,高声说道:“民心!只要我们抓住了民心,才能真正的赢得一战战争!”

    “民心?”

    “什么是民心?”

    “怎么抓住民心”

    众人惊呼连连,议论纷纷。

    柳毅也是才人,沉思道:“顾兄之意,是普通老百姓么?”

    “不错!”顾雍激动得站了起来,扬声说道:“黄巾起义,因得民心,所以十几年了,仍是无法覆灭;董卓之战,因失民心,所以草草收场,最后只是造出了几个英雄、霸主,却是不了了之。我们要赢得战争,首先要站在民心的角度,站在普通老百姓的一面,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此话一出,群雄哗然。

    这个论调,是从来没有人想过,也从来没有人用过。自古以来,战争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老百姓,只不过是一些低下的劳动力而已;什么时候,发动一场战争的目的,竟会是老百姓?

    “解/放军!”

    一声娇呼传来,却是正在一旁为王越摇扇的皇甫天心。

    王越一愣,疑问道:“解/放军?什么解/放军?”

    皇甫天心也愣了,茫然的说道:“我也不知道,只是听了顾掾史之言,脑中闪过一道亮光,不由得脱口而出。但解/放军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众人奇怪,但若是“曹操”、张杨在场,怕是要惊得魂都飞了。顾雍口中的言论,若是被二人听到,只怕是要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如此思想,如此理论,在一千七百年之后,已经被深深的验证了;但这是在汉朝,是在三国,竟有人如此超前的前卫意想?这太可怕了!

    此时,顾雍却是拍腿大呼:“大夫人此言正中其义!解/放军,解/放军,解/放之军!大夫人,真奇谋也!”

    众人还是有些不明所以,眼带疑惑。

    顾雍接着解说道:“如今,我辽东富足安康,人民生活无忧,市井繁华热闹。但在边垂,在外胡,却仍是水深火热,贫脊撩苦。若我们以解/放之师,以解救之意,将我们富足的生活带给胡人。大人,您说,他们还会反对么?”

    “嘶……”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杀器啊!

    真是大杀器啊!

    此义一出,以辽东的富足为样板,怕是还没有哪个边民会不愿意!

    这可真是大杀器啊!

    王越转头笑道:“天心,想不到你还有这本事啊?”

    皇甫天心窘然说道:“我……我这不是随口说的么?哪会知道解/放军还有这么一层意思。”

    “哈哈……”

    众人轰笑。但在笑的同时,却是深深的佩服顾雍之才。若是依着顾雍之义,这场战争,恐怕没有什么悬念了。

    当晚,众人便集思广义,各抒已见,将顾雍的计谋补充圆满,这才有了第二日的点将台之言。

    只见王越站在点将台上,一袭白衣,飘然若仙,气运丹田,缓缓说道:“辽东的乡亲们,我是王越。”

    声音虽小,但却如银丝一般,缓缓传遍整个****,甚至向全城散发。

    一阵惊呼之后,王越接着说道:“经过我们三十多年的辛苦建设,如今的辽东,已是享誉天下的一方乐土。但在中原,却仍是战火连天,在外胡,在我们四邻旁边,东濊、三韩、沃沮、高句丽、鲜卑、乌桓、匈奴……他们的人也是人,他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人都没得吃,没得穿,只能靠着来我辽东抢掠,才能过活!”

    全城百姓哗然,很多老一辈的人,也是经历过那段苦难岁月,便是小年轻们,也常听起家中老人说起过,知道三十年前的辽东,是疾苦的辽东。如今富足了,但这天下,却还是有很多人,同样生活在苦难之中。尤其是边胡,那源不源不断的逃难之人,每日都成百上千的涌入辽东,大家是都看在眼里的。将心比心,众人默然。

    王越突然提高声音,呼道:“你们忍心看着他们受苦么?”

    短暂沉默之后,众民呼道:“不忍心!”

    王越又呼道:“你们愿意解救他们么?”

    “愿意。”

    “你们愿意给他们带来富足的生活么?”

    “愿意!”

    “你们愿意去推翻他们的统治者,解/放他们么?”

    “愿意!”

    “推翻他们!”

    “解/放他们!”

    “战!”

    “战!”

    顿时,全城轰动,热泪盈眶。

    一场即将席卷天下的解/放之战,从辽东开始了。

………………………………

第32章 半岛攻略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热血的辽东青年们,拜别父老乡亲,拿起了武器,踏上了解放辽东半岛之路。

    单单大岭,就是日后所称的长白山;而訾水,就是鼎鼎大名的鸭绿江。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这首一千七百之后传遍东方大地的经典红歌,随便哪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甚至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十个中国人倒有九个,都肯定是唱着的,而不是说出来!

    虽然这首神曲不可能出现在三国时代,但用来形容眼前的情形,却是再合适不过。

    除了三万人留守辽东,余者十一万人在王越的亲自带领下,热情高涨的向东进发。

    丘力居、阿南沙带的先锋军先行十里,只两个时辰,便跨过了乐浪,直达单岭大峡谷。有文央留下的十几名枢密营探子带路,只一阵齐射,两个冲锋来回,便将几千守军杀了个干干净净。

    短暂的等待之后,会合了大部队,留下三千弓兵留守,余者归入左军,迅速向北沿江而上,切断了东濊、东沃沮与高句丽的联系,三军联手,如虎入羊群,肆意的攻向毫无准备的东濊各城。

    东濊国国土呈长方形,东西三百里,南北七百里,还不到乐浪郡的一半大小;有都城一座,小城十七座,村庄无数;除了都城马赤,其余所有的城镇、村庄都没有城郭,最了不起的防守,也不过一些土沟、篱笆。

    这些没有城郭的城镇,在全副武装的王家军面前,就如同脱了衣服的柔弱少女一般,任君蹂躏。

    三军之中,丘力居部骑射营、黄忠部神弓营为全弓手部队,加上阿南沙、檀石仇越两部中的精锐弓兵,每到一处,无论是小城还是村庄,都是一通箭雨而下,瞬间将敌方的防守力量杀了个七七八八,接着便是铺天盖地的说教、宣传。

    “东濊国的兄弟们,我们是辽东王家军。”

    “我们没有恶意,我们是来解救你们的。”

    “你们祖祖辈辈生活在疾苦之中,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

    “看看我们辽东,日日喝酒吃肉,年年富产丰收,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我家大人仁慈,不忍看你们疾苦,如今愿意接纳你们,助你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没有战争,没有饥寒;有得吃,有得穿……”

    “孩子有学上,长大有出路……”

    “还在犹豫什么么?只要放下武器,迎接你们的,将是光明的未来。”

    这些都是顾雍那怪才想出来的,结合众人的补充、圆润,形成的这些诱惑十足的口号。

    在强大的武力面前,整个东濊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而王家军宣扬的这些好处,也牢牢的吸引了东濊老百姓,甚至有些地方王家军还没到,只是听着文央枢密营的几个密探篡搓,便杀了守官,迎接王家军。

    不到十日,整个东濊尽入王家军之手,唯一幸存的,只有都城马赤,被王家军三万大军团团围住。

    东濊国国主依坎望着城外密布如林般的王家军,只稍做抵抗了半日,便出城投降了。

    军队入城,举民欢庆。

    王越占据了依坎的王殿,将这里做成了东征军的临时指挥中心。

    东濊国的国志、国历、国印、国库都被收缴了上来,王越却发现,库中除了些海产珍珠、珊瑚、奇珍外,竟不足千吊钱!

    王越哭笑不得的问道:“依坎,你这一国之库,就这点钱?”

    东濊老国王依坎老脸通红,跪在下首,低声说道:“大人,边垂小国,户不过三万,这些钱还是与您王家通商留下的。”

    王越听了直摇头,嘴里嘟哝着这一趟买卖赔大了。

    要知道只天目城一城,便有十七万户,王家每日进出财物上万吊钱,便是这十日来的战争,消耗也超过千吊!

    普通战争,普通部队,按十万之数,十日消耗不过三千石粮食,折算成新铜钱,加上武器、军饷,不过六百吊;但谁让王家有钱呢?吃得好,喝得好,天天有肉,顿顿管饱,长弓利箭跟不要钱似的疯射!

    这种奢侈程序,望眼整个天下,怕没有哪家军队敢做,哪方诸侯做得出来!

    如果算上那一千精兵伤亡的抚恤金,这场战争怕还真是亏了!

    那些珍珠、珊瑚、水中奇珍倒是些稀罕物,只是如今中原战火连天,怕是没有谁还有闲情醉生梦死的去贪图享乐了,难道要拿来赚自己王家人的钱?

    王越失声笑了,派百骑将依坎王室整个的打发到了天目城去了,然后便开始调兵遗将,一边安抚东濊,一边着手南击三韩,北攻东沃沮。

    三日后,整个东濊稳固得差不多了,各地武装全都缴除,所有武器熔炉造锄;从辽东运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进入东濊,送到千家万户手中。

    新的农耕技术,新的手工做坊,新的彩衣布庄,各种明目令东濊百姓眼花缭乱,纷纷华丽的转身相迎,兴奋的投入王家军的怀抱。

    从辽东调来的两万名新兵在王越五千亲兵的带领下,分布东濊各城,迅速的接管了全国的防务,将十万王家军全数腾了出来,兵分南北,齐攻两地。

    王越端坐昔日王殿,发号施令:“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