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雄石、项千里重重摔落在地!
一片死寂。
底下的沈襄和狱卒都被这一指惊艳到了,那带着血花穿身而过没入虚空的剑气,犹如夜空下爆绽的烟花般凄美……
第四十八章 过渡
整个劫狱过程很快。
从开始到结束也没有五分钟,但其中分秒必争的惊险,哪怕在事后,依然让人心有余悸。
曹谨行重创两人,马上就有狱卒提着镣铐、琵琶钩过来,把他们锁起来,送进牢房。
这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惊动了镇抚司,不过,等他们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已经尘埃落定了。
光明左使没出去不说,又多了个法王,之后再没有【赤龙】能阻挡机关,他们俩必然要在诏狱里待到死!
劫诏狱乃大案。
此事刚了,就有两名千户来暂时换防,说刘镇远让他们去镇抚司一趟。
如今机关已恢复正常,留剩下的人处理后续,沈襄和曹谨行去了镇抚司。
刘镇远负手而立,正在内堂等候。
两人行礼。
沈襄把具体情况都说了,包括战斗过程,对曹谨行的临敌机变大加赞赏。
“若不是谨行反应快,迅速封住【姹紫罗烟瘴】,这帮贼人还真可能得手。这次多亏了他。”
“行了行了。”
刘镇远打断他,扫曹谨行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别夸了,这小子的本事我清楚的很!昨天才给我惹出一堆事……明宗这次劫狱苦心积虑,不但收买田镜湖,还害了江阿七,唉。”
刘镇远叹气。
威逼利诱,魔教最擅长的手段,只要有人贪心不足,这招可说无往不利。
沈襄道:“大哥,田镜湖死前曾说了‘赵家’两个字,我想应该跟赵思远一样……”
他回头看曹谨行一眼。
这里面,肯定有针对他的意思。
“没用。”
刘镇远懂他的意思,道:“除非铁雄石指证,但他的立场在那,不会说,即便说了,最关键的人证田镜湖已死,死无对证!赵家咬死了是污蔑,这事也不好办。何况事关赵文华,严阁老义子,无凭无据,不好直接拘押……不过,他们要是打量着就这么过去,那也太小瞧我镇抚司!”
刘镇远眼中氤氲着雷霆:“跟上面报一下,东厂那帮番子一天天闲着没事,给他们找点事!”
如今嘉靖麾下,吕符是大内十万总管,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陆炳是锦衣卫指挥使,统领天子亲军。
这俩人忠心耿耿,一心为嘉靖办事,关系和睦,上行下效,也让东厂和镇抚司两方势力好的穿一条裤子。
东厂主要负责监察百官,锦衣卫则负责军政情报,一主内,一主外。
同为皇帝效力,亲如一家。
有人打量着让好兄弟吃哑巴亏,东厂的人不会干看着。
东厂番子出勤,刺探情报,有明探和暗探两种。
暗探好理解,就是像毒蛇一样暗中盯梢。
明探则是光明正大地告诉你我在监视你,甚至会跑到对方府里问东问西,官员还不敢不回答,有苦难言。
沈襄马上明白过来,笑道:“好!赵家屁股不干净,有东厂出马,他们要倒大霉了。”
让东厂盯上,没事都可能查出事,就更别说赵家这类本就有事的,只要抓住把柄,新账旧账一起算!
你不是死无对证吗?
那从别的案件出手,先拘捕,再刨根问底,大刑伺候,有你招的时候!
曹谨行看着这一幕,神色古怪:怎么感觉他们这方才是反派阵营?
刘镇远道:“诏狱是锦衣卫机要重地,你们俩防卫有功,又捉住猿王,再挫明宗锋芒,大功一件。我得想想怎么赏你们。”
沈襄笑道:“我只是协助,再说,我也不缺什么,倒是谨行正缺资源,大哥给他吧。”
曹谨行张张嘴,正要说话。
“好。”
没成想,刘镇远已经答应了,他伸手向后一招,一个长条木匣打开,从中飞出一把绣春刀。
此刀刀鞘华丽,刀柄镶嵌宝石,一看就不是之前的凡铁能比。
“曹谨行,接刀。”
刘镇远单手持刀平举。
曹谨行一看这架势,好像不是一般东西,便弯下腰,伸出双手去接。
“嘉靖十三年,有天外陨铁落于西山,经绝顶铸师糅合西方精金烧熔锻造后,得绣春刀一十三口!此刀就是第十三把,从今天起,交由你佩戴。”
刘镇远把刀珍而重之地放到曹谨行手上。
十三把……
十三……
曹谨行一惊。
这是让他接任第十三太保?
“大人,这……”
曹谨行犹豫了:“这是不是不太合适?”
“不用顾虑。”
刘镇远看出他的想法,道:“只是暂时交给你使用,免得宝刀蒙尘。至于之后如何,还要看你表现。你的资历实在太浅了。”
让他想提拔都没法提拔。
所幸,来日方长。
曹谨行点头,只要合规制就行,不然拿着烫手:“那就多谢大人了。”
刘镇远点头:“回去吧,诏狱还有一摊子事要处理。”
“是。”
曹谨行抱拳:“属下告退。”
等他离开。
沈襄微笑道:“我也要写文书给指挥同知大人了,早入眼早上台。十三的位置,空悬的太久了……”
沈襄身份特殊,还负责筛选人选。
提起十三,两人的心情都有些低落——他于蒙古遭遇黄金家族围杀,壮烈战死,尸骨无存!
“那帮该死的鞑子!”
刘镇远握紧了拳头,双目血红:“早晚有一天,本座要让俺答汗血债血偿!”
……
唰!
出了内堂,曹谨行抽刀一看。
一道青光激射而出,冰冷彻骨,待那刀刃拔出鞘来,寒光闪烁不定,刀气森森,逼人眉睫。
好刀!
曹谨行露出喜色,更绝的是它的象征意义,比刀本身还有威力,能省不少事。
就冲这个,虽然刀剑齐佩有点麻烦,他也不准备把它放盒子里吃灰。
回到诏狱。
一片忙碌。
这次劫狱不为杀人,铁雄石是以绝顶轻功直下三层,前两层的狱卒伤势不重,但两层镇狱受了重伤。
曹谨行回去的时候正有太医诊治。
孙朗和苏云升也受了伤,一个伤在头部,一个胸骨断裂,都是铁雄石出逃时阻拦所受。
此时敷了药坐在一旁运功疗伤。
那两个千户坐镇,善后很有经验,一切有条不紊……
第四十九章 音波功
两位千户回头。
看到曹谨行回来,造型还变了:原本悬在腰间的名剑【雪魄】改横在腰后,剑的位置多了一把绣春刀。
还是很眼熟的一把刀。
“这是……”
两位千户仔细一看,眼中不约而同露出惊色,唰地站起来,这是“十三太保”的佩刀!
镇抚司锦衣卫并不都学刀,像沈襄就是出身蜀山剑宗,如非必要,只佩剑;刘镇抚更是出身龙虎山天师府,从不用兵刃,一手《五雷天心掌》,所向披靡!
很多锦衣卫的绣春刀,跟飞鱼服一样,都只是身份象征,材质算不上顶尖。
真正称得上神兵利器的,只有十三把,代表着十三太保。
这十三个人,无一不是人中龙凤!
十三太保中的两位雷打不动,分别是南北镇抚使,余下的十一个,只在二十八位千户中挑选,北司六个,南司五个,意味着心腹中的心腹!
刘镇远把刀给他,其意不言而喻。
两个千户的态度微妙变化。
这位别看还是副千户,指不定哪天就再升半级,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当下客套一番,将诏狱值守工作交还曹谨行。
曹谨行目送他们离开,看向孙朗和苏云升:“怎么样?伤的重吗?”
“还好……”孙朗捂着胸口,疼的呲牙咧嘴。
苏云升苦笑:“没想到只是被棍风扫到就受了这么重的伤……通幽境,太可怕了……”
“所以,努力练功吧。”
曹谨行看他们只是皮外伤,放下心,准备下去看看。
“大人,稍等。”
苏云升想起一事,走到旁边桌子下,拿过两样东西,一根盘龙金棍,一把短刀。
前者是猿王兵器,后者是江阿七带进诏狱,用来给项千里脱身的那把稀世利刃。
“这是狱卒缴上来的,交给大人处理……”
“先扔那儿吧,等老沈回来再说。”
曹谨行摆摆手,他现在就不缺兵器,兴趣不大,要先下二层三层查看,尤其三层,得确认机关没问题。
二层一切正常。
三层寒字号牢房正在修缮,密室里两个神斧门弟子也已经把卡在核心机关中的【赤龙】取出。
彻底报废了。
“如何?影响大吗?”
“没有大碍。”
一个弟子抹了抹头上细汗,道:“祖师早有防备,核心机关备了千年树脂,赤龙进入核心后,不等破坏,已经第一时间被树脂包裹,损害不大,只要更换一下就行。”
“那就好。”
曹谨行松口气:“有劳两位。”
“大人太客气了。”
两个弟子急忙道:“说到底赤龙是我神斧门遗失圣物,如今被凶徒利用,险些破坏机关……我们也有责任。”
“不必如此。”
曹谨行道:“工具没有好坏善恶,区别只在使用之人,跟你们没关系。这里就交给两位了。”
他干脆退出密室。
徐权正坐在密室外轻轻拉那把胡琴,听到他这句话微微点头,道:“如果人人都像大人这样通情达理,世间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这算什么通情达理。”
曹谨行不以为意,心说那是你没见到我翻脸不认人的时候。
他对音波功来了兴趣,抓住机会问了些注意事项。
上次主杀伤的《风吹荷叶煞》没什么威胁,无形音刃而已,但这次的《摄心琴音》影响心境,远比《十六天魔舞》高端,连他也中了招,不得不防。
徐权也来了兴致:“大人想学吗?”
曹谨行想了想:“有点兴趣,但是我没学过音律。”
“无妨。”
徐权道:“音律之道全在天赋,大人天资聪颖,学之不难,日后对敌也能有个准备。”
“前辈如果肯教,我当然愿学。”
曹谨行笑了:“需要拜师吗?”
他指的是音乐老师。
“不必。”
徐权摆手笑道:“先人技法本就用于传世。大人既然有兴趣,老朽倾囊相授便是。”
徐衍最出名的是嵇琴,也就是二胡,但音律宗师当然不会专精一门,到了他那个境界,一法通百法通,对其他乐器同样擅长。
除了嵇琴技法,还有其他古琴笛箫等等,徐权自幼修习,同样精通,诸般乐器,任曹谨行挑选。
曹谨行选了笛子。
主要是这玩意好携带,还帅!
诏狱生活枯燥,徐权备了不少乐器聊以自慰,当下回密室取了一根横笛,送给曹谨行。
一老一少就音律聊了起来。
曹谨行悟性非凡,徐权稍加点拨,他就能举一反三,没用一刻钟已经把基础乐理消化,再用一刻钟,已能奏出短调,指法、音准分毫不错,且别有一番空阔气象。
徐权深深赞叹:“大人天赋之高,万中无一,倘若一心音律,必能成一代大家!”
曹谨行笑了笑。
他就是一时好奇,可没心思在高武世界当个音乐家。
会吹奏只是《音波功》基础中的基础,要能达到摄人心神的境界,对内力运用、曲境领悟都有极高要求。
就算曹谨行学得快,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学成的——好在他有这段假期,也不用太着急。
等沈襄回诏狱,下了第三层,就看到曹谨行跟着徐权学的有模有样,结合先前的战斗,不难猜到他的打算,忍不住笑了。
“学的怎么样?”
他手里拿着盘龙棍和那把短刀。
“马马虎虎。”
曹谨行放下横笛。
“这两样东西,你拿着吧。”
沈襄直接把棍子和刀扔给曹谨行,在他旁边扯了张椅子坐下了:“听大哥说,你喜欢收集丹药,这俩样东西应该能换几瓶不错的。”
“几瓶?”
曹谨行一手拿棍子,一手拿刀,满脸都是“就这”的表情。
“没见识。”
经此一役,两人已经很熟了,沈襄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及,努努嘴:“问问你音律老师,这俩是什么东西?”
曹谨行看向徐权。
徐权拿过盘龙棍,仔细看了看,说道:“据说明宗猿王练的是少林灵武《大圣棍法》,手里拿着‘定海神针’,今日一见,还真不俗。这应该是出自达摩洞的珍品,至少六品上阶。”
“这是识货的。”
沈襄竖起拇指,而后对曹谨行道:“学着点儿。”
曹谨行翻个白眼。
“至于这把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