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现有做的事情,仅限于北方诸省,不会再继续扩大范畴,所以有些人的心思,没必要这般的紧张。
当然这些隐晦的敲打,亦是崇祯皇帝迷惑人的一种手段。
大明想要实现中兴,想要再度崛起,江南这个顽疾遍地的区域,迟早是要经历一场洗礼的。
只不过现在的局势,不允许崇祯皇帝扩大影响,所以才有了这次召见周延儒,想通过周延儒,将这些政治迷惑传导出去。
周延儒走了。
看着周延儒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站在乾清宫殿前,伸手遮挡刺眼的太阳,双眼微眯起来。
“王伴伴,你说江南诸省,算是大明的疆域吗?”崇祯皇帝沉默良久,对身旁的王承恩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承恩心里一惊,忙作揖说道:“江南诸省就是大明的疆域……”
“呵呵~”
崇祯皇帝笑着摇起头来,“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别当着朕的面说了,江南是怎样的情况,朕心里很清楚。
大明的南北之争,南北对立,其实从成祖皇帝迁都以后,就一直在博弈,甚至为此发生很多事情。
江南啊,就是承平太久了,让一些群体的规模不断膨胀,如此才导致当前的境遇。
倘若大明没有南北之争,南北对立,那么朝中的党争,就不会这般的严峻,也不会徒增这般多的掣肘啊。”
崇祯皇帝很累。
越是做的事情增多,就越是遇到各种问题。
造成大明国贫民富的境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治下的官绅群体,存在的勾结和串联太多。
就像开海一事,称得上是几经波折,围绕开海、禁海的分歧和争议,归根到底,就是对外海贸的利益,究竟让谁掌控话语权。
大明的皇帝看似高高在上,可面对的却是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这也使得很多时候,会深刻体会到身不由己的境遇。
“朕在允许他们,嚣张一些时间吧。”崇祯皇帝一甩袍袖,转身朝东暖阁走去,“等到朕将北方诸省,真正的发展起来,就算是经历一场内战,朕也要将想做的事情,扎扎实实的在大明各地都落实下来!”
王承恩心生惊意,看着自家皇爷的背影,想起发生的种种,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传军机处诸臣觐见。”
东暖阁内响起崇祯皇帝的声音,让失神的王承恩,忙作揖应道,紫禁城的压抑,让置身于此的人,都觉得喘不过来气。
(本章完)
第九十三章 求同存异(2)
“周阁老,您觉得陛下说的那些话,带着怎样的深意?”温体仁想了想,看向倚靠在官帽椅上的周延儒,神情凝重道。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两项举措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牵扯到的层面太广。
孙传庭、陈奇瑜他们,罔顾各地的事实,强行推动这些举措,对朝堂,地方,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何况现在的内务府,所插手的事宜太多,许多不归他们管辖的事,不少内务府官员都涉足去管。”
“陛下的心思,谁能完全揣摩透呢?”
周延儒面色平静,对温体仁说道:“不过本辅却能感受到,陛下做的这些事情,很大概率不会扩大。
就像江南诸省,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细究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一旦真的越线了,对陛下而言,纵使承受再多的压力,也定然会坚决反击的。”
温体仁沉默了。
随着韩爌的倒台,东林党过去在朝积攒的势力,算是被一点点的瓦解,这也使得朝中的格局,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
党争,几乎贯穿整个大明。
特别是万历朝开始,这个党争啊,就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齐党、楚党、浙党、宣党、昆党、东林党、阉党……
在不同时期下,所呈现出的党争,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不过有一点,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利益之争!
上述存在的这些派系,就代表各层面的官绅群体,官商群体,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而展开激烈的斗争。
“其实有很多事情,陛下都是清楚的,只是陛下没有挑破罢了。”
周延儒继续说道:“就像衍圣公府一桉,河南状告诸藩侵占田亩之事,这无不表明,国朝治下的土地兼并,是很严重的。
可为何陛下没细查下去?
还不是牵扯的人太多,涉及的层面太广,真要是细查下去,国朝一直维系的安稳,就可能遭到破坏。”
“周阁老的意思是说,陛下清楚江南诸省的一些事情?”
温体仁脸色微变道:“这应该不可能吧,真要是这样的话,依着陛下的……”
“温阁老,你把事情想简单了。”
周延儒摆手打断道:“倘若陛下不清楚的话,就不会特设那般多衙署,就不会收窄内廷有司职权,就不会创设内务府。
你难道还没瞧出来,从内务府特设以后,似于民夺利、宦官乱政这等言论,就没有再出现过吗?
这些言论,多数是从何地传起来的?
不就是江南诸省嘛。
东林党是垮台了不假,可他们背后的那帮群体,一个个都老实了吗?别告诉本辅,温阁老没接触一部分群体。”
温体仁眉头紧皱。
周延儒的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像当前朝中的局势,朝野间的舆情,究竟受到哪些群体的影响,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江南诸省这片区域,就像大明的禁脔一般,里面暗藏的水很深,关系更是盘根错节,问题可谓多如牛毛。
官田侵占,盐税偷逃,茶税偷逃,矿税摆烂,商税……
真要是论起来的话,像崇祯皇帝谋划的原始工业化,其实推广的最佳区域,就是大明的江南诸省。
大批的自耕农群体,被夺走名下的土地,成为无产的群体,被迫为了生计,而向各个城池汇聚。
江南诸省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着海疆,民间流通或窖藏的银子,规模超出了寻常人的想象。
真要是发展起来的话,所迸发出的势头,绝不是北方诸省所能比的。
可对于崇祯皇帝而言,在没有逐步改造好北方诸省,将一应的基础建设,相应的领域产业,都慢慢的发展起来前,他是不会将维新变法的核心,集中到江南诸省的。
为何?
江南诸省遍地造反派啊。
一个个只讲究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国朝的利益,哪怕是朝廷遭遇再多困境,也跟他们没任何关系。
“该说的话,本辅都说了。”
周延儒站起身来,看了眼温体仁,“其实你也能看出来,陛下做的事情,就是想改变国朝的处境。
毕竟过去的建虏叛乱,流贼叛乱,对朝廷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如果触怒到陛下,一旦内务府的规模,再度进行扩张和膨胀,不顾一切的要进军江南诸省,那事态就严重了。”
“周阁老的意思,本辅明白了。”
温体仁皱眉道:“不过近几年来,朝堂上出现的变动,让很多人都坐立难安,真要是陛下打破这种平衡,那后果……”
“今后的事情,今后再说。”
周延儒嘴角微扬,看向温体仁,“难道温阁老能够确保,你我的官运,能一直都保持亨通吗?
别忘了。
我等能得到重用,能被擢升进阁,是谁给予的。
这件事情,本辅不想掺和了,如果温阁老想继续掺和,那就一切照旧吧,本辅就不奉陪下去了。”
温体仁:“……”
抛开一些表象的事情,其实不难看出,朝中存在的派系,多是为了争取利益,而悄然间凝聚了。
就像楚党、浙党、昆党、宣党,不就是来自于江南诸省吗?
就像东林党,不就是来自于江南诸省吗?
利益之争是极其复杂的,内部牵扯到的事情太多,能满足一些群体的利益,势必就会影响别的群体的利益。
所以现在的朝堂上,东林党已澹出权力场,可是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却会选择新的代言人。
“对了,温阁老应该清楚,内务府掌控住江南织造后,就逐步的对外发售债券吧。”临走之际,周延儒开口道。
“你可知,为何内务府发售的债券,在江南那边的利钱,会那般的高吗?”
“!
!”
温体仁脸色微变,惊疑的看向周延儒,是啊,怎么把此事给忘记了。
“咱们的陛下啊,可不像世人所想的那般简单。”周延儒感慨道:“真要是江南诸省生乱了,只怕那些银子啊,多半是不会兑付了,这也是为何在开海一事上,陛下从没有让步的原因。”
第九十四章 废奴令
“辽东的情况,整体稳定还算不错的。”
崇祯皇帝拿起一封奏疏,看向徐光启说道:“特别是辽南地区,筹建起一批涉及矿藏开采、冶炼产业、锻造产业,让治下的民心,算是逐步安抚下来。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很是棘手。
过往辽地频生战乱,导致辽地人口锐减,这片广袤的地域,居住的人口却很少,想得到真正的开发和治理,其实难度很大。”
“陛下说的这个问题,内阁先前也曾探讨过。”
徐光启眉头紧皱,作揖行礼道:“辽东督师府呈递的奏疏,多次强调此事,可想要得到有效缓解,却是很难的事情。
特别是过去这些年,朝廷在北方诸省,先后特设起一批赈灾行署,这使得各地的情况得到缓解。
辽地现存的问题,是需要迁移人口,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可是围绕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一批批破产的自耕农,或无产的流民,都被吸纳到各地筹设的产业领域。
更别说,迁移人口一事牵扯重大,多数群体是不愿背井离乡,前去辽东这等苦寒之地的。”
治国如烹小鲜。
只是在实际的治理中,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想要将自己的意志,绝对的强加到各个群体,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就像崇祯皇帝所谋的原始工业化,推行到现在,能够在北方诸省维系住,让其逐步的生根发芽,其实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发展是讲究规律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算再难办,此事也必须要解决好。”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神情凝重道:“黄台吉这个奴才,现在正逐步放弃辽左,妄图以此来挑起国朝和辽东义军的矛盾。
依着现有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将辽东义军招降收编,亦或是强行索要辽左,都不利于国朝在辽地的安稳。
稳步将辽西和辽南地区,逐步的发展起来,才是国朝在辽地的首要任务。
没有根基的辽地,就算国朝将所有失地,全部都收复回来,一旦出现新的问题,依旧会面临崩盘的可能。”
“陛下说的没错。”
徐光启点头道:“过去大明在辽地那边,遭受到的损失太多,以至于部分辽民,对朝廷是存在怨气的。
想发展好辽地,就必须有较多的人口。
臣觉得迁移至济州岛的事宜,能否暂缓,将聚集起的那批人口,先行迁移到辽南地区,这样……”
“不行!”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济州岛迁移人口一事,断然不能停滞,这关系到国朝一些深层面的利益。
一旦停下此事,那今后在朝鲜地区,如果莽古尔泰所领的建虏精锐,呈现压倒性优势,那朝鲜就会迅速崩溃。
莽古尔泰窃据整个朝鲜,对我大明是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会造成建虏合流的隐患,这对辽地是巨大的威胁。”
辽东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这使得崇祯皇帝在对待辽地一事,表现得很是谨慎和小心,生怕取得的优势,出现崩盘的危险。
更别提泛辽东战略,随着建虏的分裂,也相应的得到扩大,核心只有一个,要充分利用好可控的区域战争和冲突,来带动军工产业的发展,继而有效提升其他领域的发展。
军火贸易的红利,崇祯皇帝既然吃到嘴里,就不可能吐出来。
先是辽地,后是朝鲜。
崇祯皇帝就是要用这种压茬的形式,榨取这些区域的潜力,去逐步的反哺辽西、辽南、北直隶、山东等地。
只有反哺的地域,靠着战争红利逐步回血,那才能带动起来更多。
“朕有一个想法。”
崇祯皇帝想了想,继续说道:“山东方面毗邻辽东,如果能将山东治下的部分人口,真正的释放出来,这是否能反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