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10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也要接受别人拜年。

    所以,估计至少得年初二初三才能抽出时间,过来看一看乔木。

 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人死了钱没花了(13)

    很快,大年初一就在这样没什么亲戚往来拜访的氛围当中过去了。

    到大年初二的时候。

    他们家才算是开始有事做。

    谷海林跟他媳妇,得收拾收拾东西去他媳妇娘家看看,至于家里这些孩子,那当然也得顺带着一起带着,反正也不远,就在隔壁村。

    至于说谷海运和她媳妇。

    他们是不用离开家的,因为顾海运他媳妇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

    这父母一旦去世啊。

    兄弟姐妹之间最深刻的联系就算是断了,彼此间的往来都少了。

    也就红白喜事会有所来往。

    其他的各种节日,如果不是关系特别亲近或者离得特别近,那在父母死后,自己又儿孙满堂的情况下,平常基本都是不怎么来往的。

    这还是他们建在时。

    再到下一代的话,来往就更少了,再下一代估计都快认不得了。

    这是他们家今天的第一件事。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就是稍微做点好菜,也好招待待会会过来的,原身的两个女儿两大家子。

    整体情况跟过去也没啥区别。

    就是人来了说声新年快乐,拜年给红包,然后互相寒暄吃饭呗。

    最多最多,那就是聊聊孩子成绩,至于其他的,是真没得聊,第三代,也就是原身的孙子外孙这一代,年纪最小的也都结婚了,第四代年纪最大的今年不过才十三岁。

    总不能这年纪就谈婚论嫁吧。

    所以吃完饭,聊完孩子成绩之类的八卦后,大家只能坐到电视机前看电视,然后大概到下午两三点三四点钟的时候,开始告辞离开。

    再之后就是谷海林一家回来。

    这大年初二就算过去了。

    初三初四依旧在家闲着,初五初六开始跟周围邻居们走动走动。

    初七初八再歇两天。

    初九他们就收拾东西回去了。

    临走之前,老大谷海运是有再次邀请乔木去他们那边住的,不过乔木又没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

    自己一个人住多舒服自在。

    何必跟着他们一起住呢。

    等回头哪天真不能动了。

    到时候再去也不迟。

    所以最终还是婉拒了,只是表示如果明年中秋他们还没空回来。

    她可以去看看他们。

    在他们那住下来就不必了。

    乔木不愿意,谷海运总不能把他妈绑着带回去,所以也只能无奈同意,并且一再叮嘱乔木有什么事要打电话,同时还特地送了点礼物给周围邻居,请周围邻居偶尔帮忙照看照看,有事帮忙叫个人啥的。

    之后这才再次大包小包离开。

    他们一走,年就算是过完了。

    乔木这偌大的院子也重新空了下来,空的,让人莫名有些孤单。

    好在村里那些想看电影电视剧的老人,和眼睁睁看着别人跟乔木一起种蘑菇赚了不少钱,自己也想要跟着一起种的老人,很快就将乔木院子重新占满,再次热闹起来。

    有了他们打岔,乔木好不容易生出的一点孤单感,瞬间被冲淡消失,整个人重新升起动力,开始忙着教他们种蘑菇,偶尔还得去一两趟县城,买点新出的碟片,免得大家一部电影看个十七八遍都不腻。

    时间就这么不缓不慢流逝着。

    流过了春天,流过了夏天。

    流过了第二年春节,第三年春节,到第五年春节的时候,乔木他们村已经家家户户开始种蘑菇了。

    而她大儿子和二儿子,也总算咬咬牙,靠着拆迁补偿以及这么多年攒下来的钱,贷款买了几套房。

    并且正式分了家。

    过去,原身大儿子和二儿子一大家虽然都在外面打工,但是他们的确没有在外面买房,刚开始人少的时候是只租了一个单间居住,后来人多了,一大家子都搬过去后。

    他们就在厂房附近租了一套民房,一家十来口人都住在那边,但是一直租房子住也不是回事,再加上女儿要嫁人,儿子们要结婚,这些事总不能都在租的房子里面办。

    不过买套大房子也不现实。

    当时他们可不敢去贷款,也不敢花那么多的钱去买城里的房子。

    因此,最终他们只能咬咬牙用打工那几年攒下来的大部分钱,在厂房边上各买了一套民宅,虽然房子不怎么样,但好歹是自己的家。

    之后十几年里,婚姻嫁娶之类的,一直都在他们买的民房进行。

    虽然一家子那么多人住在一起有些拥挤,也难免有些磕磕绊绊。

    婆媳矛盾。

    但是考虑到房子价格那么贵。

    他们终究还是没舍得买。

    依旧还是挤在那套民房里住。

    直到去年,去年他们那边要求拆迁,他们当时买的那套民房在拆迁范围内,再加上拆迁的时候是一补二,每个人都有三十个平方的固定住宅面积,如果拆迁一补二,补出来的数量还不够每人三十平方的话,那他们也可以花较低的价格。

    把这三十个平方凑齐。

    当时老大和老二家买的民房核算面积都是一百二十个平方左右。

    一补二也就是二百四十平。

    而他们两家一家是十二口,一家是十三口,那他们可以拥有的固定住宅面积就是三百六十平和三百九十平,差的这些面积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放弃的,毕竟那么低的价格买房的机会可不多,所以他们两家最终选择都是花钱把他们一补二不够的平方填上,然后换四套房子。

    正好给三个儿子一人一套。

    他们自己也匀一套住。

    儿子的是一人一百平,而他们老夫妻俩,也就是原身儿子儿媳。

    则是选择六十平和九十平。

    只是这么一来,他们手里的钱显然是不够的,而且也不能把手里的钱都花了,未来装修之类的都得花钱,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贷款。

    于是这才出现了上面说的。

    贷款买房以及分家。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正式意味着他们在那边定居了,户口之类的也全都迁到了那边,他们是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户口本,而乔木的户口本上,也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那一年春节,他们第一次没有全都回来,只有原身的儿子儿媳回来了,孙子辈表示,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去他们媳妇娘家了,从今往后会轮换着来,隔一年,来一次。

    对此,乔木也不好说什么。

    她儿媳妇的娘家是都在老家。

    可是她孙媳妇的娘家,却有的在东边的省,有的在西边的市,根本就没有什么能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自家孩子远嫁或者远娶的原因,这一远嫁或者一远娶,那终究只能选择一边。

    逢年过节要么去男方父母家。

    要么去女方父母家。

    压根没办法同时选择。

    可要是都在本地的话,那就是早上去男方父母家,下午去女方父母家,或者早上去女方父母家,下午去男方父母家,那都能赶得上。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人死了钱没花了(14)

    两千年除夕夜,虽然餐桌边上坐了整整五个人,但大家还是感觉很安静,安静到除了吃饭声之外,再也听不到任何孩子们的吵闹声了。

    因为人少了,做的菜也少了。

    做菜耗时自然减少了许多。

    所以这顿年夜饭吃的格外早。

    早到春节联欢晚会还没播放。

    “咳咳,都别愣着了,开心点。

    快吃饭吧,今天我亲自下厨做的,味道蛮好的,人少点也好,我还省事,都不用做那么多菜肴了。

    一大群孩子吵得人烦死了。

    现在去烦别人家也好。

    别愣着了,吃吧吃吧,我跟你们吃饭的日子那是吃一年少一年。

    再过些年想吃都没得吃。”

    乔木看餐桌氛围略显低落,当即便笑着举筷,催促大家快点吃。

    “妈,您别说这丧气话。

    您肯定能长命百岁,我们也没不开心,就是过去每年除夕都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如今突然少了那么多人,一时间有些不太习惯罢了。

    吃吧吃吧,大家吃菜。”

    谷海运反驳了下乔木说的最后一句话后,便开始一边解释,一边催大家快点动筷子,别再愣着了。

    “是啊,吃菜吧!”

    谷海林那边也应了声后,他们一家五口就全都开始安安静静的吃起饭来了,吃完饭,收拾完桌子上的碗筷,本来是应该稍微洗漱一下就看电视,看看春节联播晚会的。

    不过,谷海运他们是真有话想跟乔木聊聊,所以收拾完碗筷后。

    立刻就握住乔木的手,拽着乔木坐到沙发上,整理了下词措道:

    “妈,你先坐,别急着洗漱。

    那个,我有一件事想跟您说一下,这件事吧,我其实已经跟您说过好多次了,但是您一直都不太愿意,不过现在情况的确不一样了。

    我已经给孩子们都分家了。

    二弟他也是。

    孩子分家后都有自己想法,他们的确是不太愿意,每逢过节的时候不远千里的赶回来,而且现在我们都在安省那边买了房,户口也全都落在了那边,所以老家对我和孩子们而言,的确没什么可依恋的。

    如果不是您在这边的话。

    我们其实都不乐意回来。

    我还是那句话,您就跟我们一起去安省定居得了,不论是在我家住还是在二弟家住都行,您乐意住哪边就住哪边,保证没人嫌弃您。

    跟我们一起住,一日三餐,都由您儿媳帮忙操办,您还更省事。

    就算口味和我们不太一样,那您也可以直接说下,让小鹃她做。

    您可别再拿怀念故乡说事了。

    我小时候记忆虽然模糊了,但我还是记得我们老家并不在这,我们老家应该是在南山省那,而且您还把爸的骨灰都带过来了,既然爸的骨灰能从南山省搬到这,那也一样能从这边搬到安省,您说是吧。

    我和二弟手里虽然因为贷款买房的原因没什么钱了,但是买块墓地的钱还是有的,您要实在惦记爸的骨灰就把爸的骨灰一起带过去。

    到时候我们烧香烧纸也方便。

    最关键的是,您再过两年都九十岁了,这么大年纪一个人住在这边,您让我们怎么放心,这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不得后悔一辈子?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啊。”

    “是啊,妈,您总说想儿子,想孙子,想重孙子啥的,只要您搬到我们那边去住,那您还不是想什么时候看孙子,重孙子就能什么时候看嘛,就是让您亲自带都没问题。”

    谷海林也是适时在边上附和。

    总而言之就一个想法,那就是想把乔木带到他们现在住的地方。

    就近一起帮忙照看。

    过去他们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并不是很强烈,因为他们当时的住房面积的确比较小,一家十几口人住在总共一百二十个平方的房子里面,还是相当拥挤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大家都分开住了。

    就算房子最小的谷海运夫妻都有套六十平方大小的房子,房子虽然小了点,但是客房还是有的,留间客房给乔木住,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了,这是一方面。

    除此之外,他们的确觉得乔木年纪大了,生怕乔木在家出了事都没人知道,回头在家臭了烂了,他们才收到邻居传的消息赶回来,要是真的发生了那种事情的话,他们两得被别人怎么戳着脊梁骨骂呀。

    最关键的是。

    他们也不愿意发生这种事。

    他们一家四五个壮劳力,两家加起来将近十个壮劳力,还能养不活一个老太太不成,既然经济上没问题,那他们自然不想落人口舌。

    “那个,你们别担心。

    我现在的身体健朗着呢,孩子不愿意回来,就不回来吧,回头有空我去看他们,至于跟你们一起住就不必了,我现在在这蛮自在的。

    这有院子,有田地的。

    还有一群老伙计。

    我可是听说了,你们住的那个房子,一个是六十平方,还有一个是九十个平方是吧,这也太小了。

    咱们家这院子的客厅都五十来平方呢,那么点大地方怎么住啊?

    就那么大点地方,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哎呀,听着就觉得憋屈。

    我不去,我不去。

    我看你们要是哪天在那个什么安省呆腻了,不上班了,回来跟我一起住也蛮好的,咱们家现在这院子多大,随便两间屋子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