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的还是普通民宅,区别无非就是面积大了点,整体看着比普通民宅好看简约了许多,多了点绿化并且颇有那么点后现代之感罢了。
同时,地窖也有整整三层。
最下面一层用来存放原身的东西,然后第一层地窖和第二层地窖则分别是贮藏室和娱乐室,贮藏室是什么作用就不用说了,娱乐室的话,主要是存放一些与上面房子的风格不是很搭的,各种游戏设备。
以及健身器材,保健器材。
外带着一个小型电影院。
这么大房子,乔木也没打算自己一个人住,她打算把村里那些老伙计都邀请过来,把这边当成养老院来使用,而第二层地下室就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大家可以在里面愉快的玩年轻人的东西,实在不想玩也能健健身,看看大电影啥的。
为了解释这些东西的来源,以及她又是哪来的钱建造这个厂房。
乔木只能咬咬牙,放弃了原先把十套房子租出去赚租金的想法。
将剩下五套房也卖了。
虽然价值可能还不是太对等。
但大头肯定是够了,剩下些零碎的,随便找点借口就能打发了。
谁还问那么细,又不查账。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人死了钱没花了(17)
这新民宅一建好,乔木便迫不及待的把以前那些老伙计都邀请了过来,并且跟他们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想麻烦子女的,或者说跟儿媳妇有矛盾的都可以搬过来。
免费搬过来一起住。
没有子女一个人比较孤单的。
那也可以搬过来。
大家一起住,热闹不孤单嘛。
不过日常开销得自己负担。
关于这点,没有子女一个人住或者只剩老夫妻两个的家庭,那是几乎毫不犹豫的直接举手,表示自己愿意,习惯了过去大家聚在一起看电视,聊天,甚至做做手工的日子,谁还愿意再继续忍受孤单呢。
以前他们负担开销可能还有点困难,可是如今,他们哪家没分到两套房啊,只要把房子租出去,同时吃喝不大手大脚的,光靠房租也足够他们维持不错的日常生活了。
所以这事他们当然毫不犹豫。
倒不是贪图免费房子住。
主要是贪图这边人多热闹。
有子女的虽然也乐意,但是他们并不好直接表示说自己要过来。
因为子女有时候是依靠。
有时候又何尝不是约束。
他们得担心子女同不同意,得担心自己这么做会不会对子女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会不会被别人说。
所以他们也只能跟乔木说。
得回去想想,过两天给答复。
至于最终结果嘛,那当然是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毕竟不同家庭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子女并不在身边,都在外面打工,那当然是无所谓的,那么多老人一起住,他们还更放心呢。
有的子女因为拆迁的原因已经回来了,甚至于就在身边,那他们就得考虑这是不是什么骗局,以及所谓的自负花销会不会有些过多。
当然了,除了这些,他们还有的是觉得自家父母年纪又不大,才六十出头,完全可以给他们带小孙子,小孙女啥的,甚至还能在家帮他们干家务,给他们减轻点负担。
除此之外,也有担心让父母去乔木那,别人说他们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对他们名声不好之类的,总之什么人都有,什么考虑也都有。
最后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也很正常,对此乔木并不强求,反正已经有十几个愿意了,十几个人在一起过日子也已经不怎么孤单了。
多点无非是锦上添花。
没有也无所谓。
于是还没到中秋呢,乔木这个不算养老院的养老院,就算是正式开门了,熟悉的老人,没有在这边住的老人,也都可以来玩,但是为了确保老人安全,得有孩子接送。
哪怕几个老人就一个孩子接送也行,不是孩子,自家亲戚也行。
反正得有个年轻人接送。
对此并没有人有意见,有意见的都被其他老人骂走了,乔木这都免费开放了,就要求老人有个年轻人接送,这是什么大事吗,这要是还能有话说,那真的是太过分了。
这开门时间久了,不仅以前村子里的一些熟人会过来玩,其他村子里的老人偶尔也会过来,凑凑热闹,不过也仅限于规规矩矩守本分的,至于不守本分惹人讨厌的,最多来一两次,乔木就得把他撵走。
她这里是私人场地。
又不是什么公共场所。
自然是愿意让谁进来,就让谁进来,不愿意让谁进来,就不让谁进来,这一点,没有人可以指责。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私人机构和私人场地会比公家办的好,因为公家办的一些机构有公共性质,某个人就算再讨厌,再怎么是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那你也不好把她撵出去,撵出去还要闹,闹完了你还要赔礼道歉,真是气死人不偿命。
比如说一些公立学校。
一些社区服务场所。
但是私人场所,如果真的遇到特别令人讨厌的人的话,那是完全可以直接撵出去的,就是学校也是可以直接劝退什么的,这种权力平常没有多大用处,但是碰到出现特别讨厌的和特别极品的人的时候。
用处可就大了。
多一个极品和少一个极品,那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身处同一场地众人心情的影响,绝对是相当大的。
用天壤之别形容都不过分。
这一点,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之间的对比,更是格外的明显。
当然了,莆田系的不算。
这边乔木日子过得比过去还热闹,另一边因为户口已经迁走,压根不知道老家拆迁的原身大儿子和二儿子两对夫妻,已经在距离原来老家不远的地方迷路了,那边不是在修路,就是在建楼,整体模样跟过去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他们两对夫妻突然过来,感觉迷茫很正常。
不过迷茫后,还得问路啊。
谷海林打量了下周围,担心问年轻人问不明白,特地跑到左边拍了拍那边一个比他年纪可能稍微大几岁的老大爷:“老大哥,老大哥。
我有件事想问一下您啊。
那个,这边发生了什么事,这边以前的村子呢,怎么到处都在搞建设,这边是拆迁了还是怎么了?”
“是拆迁了,你们不知道?
你们这是外地回来的吧,家里人没通知你们吗,该不会是你们家没人房子就被拆了吧,不应该啊?”
那大爷一看谷海林他们的衣着以及拎着的大包小包和月饼礼盒。
立刻就明白了他们的身份。
并且好奇问道。
“那个,我们是外地刚回来。
我家里是有人的,可能我妈她是忙忘了,没来得及通知我们吧。
那您知道拆迁之后。
村里村民都住哪去了吗?”
谷海林这时候也没办法质疑乔木为啥没通知他们,所以只能先把这事圆过去,并且继续询问大爷。
“都搬到花园小区了吧。
不过也不是所有,我听说那个村里出了个败家老太太,她那个房子原来就很大,拆迁分了整整十套房,可是这才没几个月功夫,那老太太就把十套房都卖了,好像跟人换了个厂房,还把厂房修了修,改成了养老院,带着群老头老太太在那住着,听说还不收他们的房租。
可惜他们只让认识的人住。
还得有熟人介绍才能进去。
你妈要是年纪大,跟那个老太太又熟悉的话,我估计她现在应该住在那个养老院里呢,那养老院离这边也不远,就在原来面粉厂那。”
那老大爷说着说着,还颇有些羡慕,随后,这才指了指后面原来面粉厂,现在属于养老院的方向。
而此时,听到他描述的谷海林已经愣住了,因为他怎么听都感觉对面这老大哥说的老太太,怎么那么像他妈呢,最关键的是,他们村子里面房屋面积够换十套房子的。
应该也就只有他们家了吧。
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人死了钱没花了(18)
“大……大哥,那个败家老太太。
该不会姓周吧?”
即便谷海林内心已经有了些猜测,但他还是不死心的试探问道。
而此时,他对面那大爷却很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摇了摇头,可惜那大爷的回复最终还是没带来惊喜。
“那个老太太应该不姓周吧。
我听别人都叫她谷老太,应该姓谷,这个姓还蛮罕见的,我这平生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姓这个的人。”
这下不用再问了,实锤了。
他们老娘本名虽然姓周,可是他们那早死的老爹姓谷啊,他们也跟着一起姓谷,按照过去的称呼习惯,女子出嫁要冠夫姓,这称呼叫着叫着叫习惯了,后来也就没有改过,村里人最开始叫他娘谷大姐。
后来变成谷大婶谷大娘,一直到最近这些年,才改成了谷老太。
所以现在这个谷老太是谁?
哪还有什么疑惑的。
那个卖了整十套房子搞养老院的,确凿无疑就是他们的老娘了。
一想到十套房子前一秒近在眼前,后一秒瞬间化为乌有,谷海林真的是有种血压升高,想吐血的冲动,这么大的事他老娘自己就这么做了决定,竟然也不通知他们声。
这是何等卧槽的事啊。
他这边血压升高,情绪激动。
看到他过来询问,此时正站在他们身后的他媳妇和他大哥大嫂。
血压又何尝没有升高。
没脑溢血都是他们身体好了。
这是十套房啊,不是十根大白萝卜,也不是十袋大米,他们这两家十几口人,在外地,在安省奋斗了十几年,最后还是靠着拆迁以及十几年攒下来的钱,外带着贷款贷的一部分钱,这才好不容易弄到了八套房子,目前装修还没咋搞呢。
结果他们老娘,竟然就这么闷不吭声的折腾了十套房,这是让他们何等想要吐血的事啊,要不是乔木不在这边,他们都想拽住乔木的衣领,大声的质问她是不是疯了。
不过不管他们此时的内心再怎么波澜起伏,当前最要紧的,显然还是先找到他们老娘再说,因此谷海林和谷海运两人反应过来后,立刻就拽着各自媳妇以及带回来的东西,匆匆往面粉厂所在方向而去。
过去他们想要吃面条,那都是要带着小麦去面粉厂磨面,然后带着磨回来的面,和水做面条,因此他们自然不会不知道面粉厂在哪。
不过等他们赶到附近的时候。
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因为他们视野中的面粉厂所在方向,与他们记忆中的模样,那真的是用云泥之别来形容,都不能完全描绘两者之间的巨大区别反差。
在他们印象中,去年他们路过这边的时候,这边还是一片杂草丛生,到处都是断垣残壁的废弃地。
可如今这才多久。
不过半年时间而已,这边竟然已经出现了一大片偌大宅子,还是一片既不像厂房,也不像民宅,更不像四合院和土楼,但是,同时又兼有以上四种风格的四不像宅子。
不管是建筑的改变速度。
还是建筑的改变模样。
都极大的出乎他们的预料。
“这难道就是妈弄的养老院?”
“面积应该很大吧。”
“估摸着占地至少得有三四千平吧,而且还不止两层,这总面积可不止十套房啊,妈这是想干什么?”
“婆婆是不是瞒了些什么?”
“唉呀,是不是的现在还不太清楚呢,咱们还是先过去问看看吧。
万一不是,咱们在这瞎讨论。
那不都白讨论了!”
谷海运,谷海林和他们俩媳妇互相议论了几句话,便满怀忐忑地继续匆匆往面前那片住宅区而去。
并且在八九分钟后。
就赶到了那片住宅区的门口。
门口两个向来不喜欢热闹,但是蛮喜欢看电视的大爷,虽然人是坐在门卫室里面看电视,但是耳朵却是一直都有注意听外面的声响。
因此谷海运他们一到门口,门卫室里两个大爷就转头看了一下门外,随后其中一个认识他们的大爷站起来给他们开门,并且笑着道:
“你们两小子回来了啊,是回来过中秋节的吧,快进来吧,先在我们这门卫室里面等会儿,我打个电话问看看谷大姐她现在在哪里玩?
省的告诉你们谷大姐的住处。
回头再摸空,进不了屋。”
谷海运他们脑海里虽然还有很多疑惑,同时也想质问下乔木为啥要把那么多房子卖了搞这养老院。
不过当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