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1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手里可能是真穷。

    其他那些吏部户部。

    到哪找几个真穷的官员啊。”

    乔木今天心情相当不错,所以说话不免稍微放松了些,此时压根没有去刻意模仿原身的性格说话。

    而是不由露出了些本性。

    这也的确让朱见深生出疑惑:

    “贞儿,你今日怎么会有这么多见解,往日你可是一向不喜欢说朝堂之事的,这也是高祖陛下教的?”

    “唉,我也不知道算不算。

    其实,我先前跟你说的那些事情,就是你死后谁继位以及明亡的事情,我只是粗略说了个大概,实际上,我看到的远比说的多的多。

    比如说到崇祯那一代吊死。

    我看到当时国库里,总共只能找出不到两万两银子,崇祯让百官外戚勋贵捐款,也总共才募捐到二十万两,便一个个哭穷说没钱了。

    可等逆贼闯进京城。

    却通过拷打那些大臣勋贵,收集到了整整七千多万两白银,这还仅仅只是现银,其他商铺,土地和房产以及珠宝古玩之类的都不算。

    我也是突然想到了这点。

    才不由生出了些感慨。”

    一听朱见深这么问,乔木立刻就明白,他可能有些怀疑了,虽然不一定有多怀疑,但的确起了这么点想法,而想要让一个人的性格变化过大的方法基本只有两个,要么是惊吓过度,洗心革面,要么就是她知道的知识信息,远比过去多。

    知道的越多,人变化越大。

    而乔木想到解释原身性格变化的理由,就是原身一次性获知到了太多的信息,心性不由生出变化。

 第两千三百九十一章 千古贤后万贞儿(11)

    “你的意思是说,你其实不仅知道接下来会由谁当皇帝,大明又在谁的手里灭亡,你还知道具体过程?”

    果然,一听乔木这么一说。

    朱见深立刻忘了自己先前的那些疑惑,转而颇为郑重的又问道。

    知道大概和知道详情。

    这个中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万一他能灭了叛军先祖呢?

    “我是知道未来具体的过程。

    相关经历也时常在我的脑海当中盘旋回顾,令我对其感慨不已。

    所以,陛下有何意?”

    乔木虽然有原身的记忆,但是她还没能将记忆融会贯通到,彻底弄明白朱见深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这时候当然只能问了。

    而朱见深则是突然不由搓了搓自己的手,又看了看周围,问道:

    “那你知道是谁灭了大明吗?

    姓什么,叫什么?祖辈是?”

    “怎么,陛下您莫不是还想提前把灭了大明的那人祖辈杀了不成?

    灭了大明的是农民起义。

    即便没有了那个人,只要时局不变,那依旧还有其他人会起义。”

    乔木说的是历史嘛,所以相当理所当然的说出了起义这两个字。

    不过这在朱见深听来。

    这句话真的是相当的刺耳!

    因此当然是很不满的瞪了眼乔木:“贞儿,你如何以起义言之?”

    “呃,还望陛下恕罪。

    我这就是看当时百姓太苦,贪官污吏太多,这才突然说顺嘴了。

    我看到了当时天下大旱数年。

    到处都是灾情,无力赈灾。

    百姓饿死不知凡几,草根树皮都吃干净了,还有不知多少人吃观音土撑死,乃至于人吃人,而那些土豪劣绅却还依旧是朱门酒肉臭。

    那番田地,百姓如何能不反?”

    说到这,乔木的情绪都不免稍微有些触动,眼眶微红的感慨道。

    历朝历代的所谓农民起义。

    可不都是活不下去了吗。

    但凡能每天有两碗粥喝,能吃三四成饱不饿死,都不至于造反。

    可事实是肉食者鄙。

    寸毛不拔。

    “这……”

    一时间,朱见深哑口无言。

    而此时乔木才想起来,朱见深童年虽然受了不少苦,但实际上他也能算是没见过民间疾苦的人,他受的那些苦跟真正饿死之类相比。

    又能算得了什么?

    苦不苦,只是相对而言罢了。

    而光口头描述,描述什么饿死多少多少人,人相食之类的,虽然能给他带来一些触动,但触动感应该是远远比不上让他亲眼见见的。

    想到这,乔木立刻从企鹅农场仓库当中翻了翻,掏出了一个小型投影仪出来,并且还弄出了些有关于明末灾害时期的模拟影像资料:

    “陛下,我刚刚突然才想起来。

    高祖爷还给了这个给我,说是担心后辈不知民间疾苦,让我有空可以放给您看看,并且还说这里面放的只是一部分民间疾苦,现实情况只会比这里面放出来的更艰难。”

    说完乔木就给他播放了起来。

    没有开外放,而是给他戴了个蓝牙耳机,让他在边上静静看着。

    看了没一会儿,他便脸色惨白和眼眶通红,甚至于干呕了起来。

    但他却还依旧坚持看了下去。

    看的泪流满面,涕泪不止。

    这时候乔木担心再把他看出问题来,所以立刻关了小型投影仪。

    并且把东西全部都收了起来。

    “百姓生活竟苦难至斯。

    朕从来不知道,百官奏章里轻描淡写的一句大灾大旱,大疫和大饥,会那么惨,又会死那么多人。

    与他们的遭遇相比。

    朕童年的经历又算得了什么?

    贞儿,这都是朕的错吗?”

    即便乔木已经收走了微小型投影仪,朱见深此时却还是悲伤不已的一边哭着,一边低声喃喃自责。

    而乔木并没有去特意安慰他:

    “是,这的确都是你的错。

    不过我也有一部分错,但更多的其实还是各种官员和体制的错。

    陛下,待会有空我与你详细说一说接下来一百多年的事情吧,正好也与你稍微分析一下,这大明天下为什么会亡,中间又有多少核心的大问题需要解决,您看怎么样?”

    相比较于原身的一些作恶只在一时的行为而言,朱见深的某些行为,反倒才是真正的祸害后来者。

    比如说皇庄制度。

    这就是朱见深开启的,虽然在此之前,各地土地兼并就已然十分严重,但是也只是严重,并没有到光明正大肆意妄为的程度,可是自从他弄出了皇庄制度后,不知有多少人仿造他弄了各种各样的庄子。

    各地王爷更是想方设法的兼并了更多的土地,设置为自家王田。

    其他官员勋贵多有效法。

    上行下效,这份助长土地兼并的罪过能不算在朱见深的头上吗?

    其他种种问题也还有很多。

    “贞儿,朕终于明白,洪武帝当年为什么会对那么多官员剥皮实草了,他当年应该是真真切切的经历过,还看过那些百姓的凄惨模样。

    所以才会对他们格外的厌恶。

    唉,我再派人去灾区看看吧。

    对了,等一下,具体情况咱们还是待会到密室里面说吧,为了以防隔墙有耳,咱们等到晚上再说。

    今天晚上咱们去奉天殿。

    奉天殿侧殿里有一个密室。

    正好方便我们交谈。”

    朱见深是又感慨了两句,这才开始回答乔木,并且出于担心隔墙有耳的原因,决定把两人具体交流的地点,改成相对隐秘些的密室。

    只有寥寥几人知道的那种。

    原身都不知道奉天殿有密室。

    “也好,正好也让我整理思绪。

    那陛下就先回去吧,我吃完晚膳之后,会亲自去奉天殿找您的。”

    对于朱见深的提议。

    乔木并没有什么意见。

    所以两人很快就在商议妥当之后分开,乔木是继续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并且梳理整理一下原身的资产和人手,而朱见深则是开始吩咐西厂和锦衣卫的人,让他们替他去收集一些他以前没有想到的情报。

    过程还被他妈又叫去了一趟。

    主要原因是在于,他妈周太后不好意思去找乔木再要些玉颜回春膏,所以只能通过她儿子去索要。

    对于亲妈的一点要求。

    他也不好违背,只能又派人找乔木要了几盒,并且匆匆送过去。

 第两千三百九十二章 千古贤后万贞儿(12)

    虽然过程出了不少插曲,但是刚一入夜,乔木就如约赶到了奉天殿与朱见深会面,并且屏退了所有太监宫女,悄悄的进入密室当中,正式开始了两人的第一次深度交流。

    关乎未来国运的深度交流。

    交流过程主要是乔木在不断的描述,以及朱见深偶尔插一句,针对某一点更加深入的询问了一番。

    尽管乔木已经尽可能简短的去描述未来将近两百年的内容,他们两个也还是花了整整三个多时辰。

    直到天快亮了的时候。

    这才好不容易说到崇祯吊死。

    接下来便是沉默和思考,过了许久,朱见深不由苦涩的懊恼道:

    “我父皇,他可真是个祸害啊。

    我朝武将勋贵的没落便是因土木堡之变导致,此后朝堂文武平衡便特地失衡,文官压制起了武将。

    我原以为现在的文官势力就足够大了,可没想到,未来的局面竟会变得越来越差,直至皇权旁落。”

    朱见深并不傻,从他刚开始登基比较听文官的话,到后来创建西厂,提拔锦衣卫,不断借着宦官势力与文官对抗就可以看出,刚开始他可能的确被文官忽悠住了,但是随着他当皇帝的时间日长,他也逐渐的琢磨出了不对劲,并且知道了文官利益与他们皇家的利益可能并不一致,所以才会提拔宦官势力。

    借着宦官势力平衡文武。

    更准确来讲,应该算是借着宦官势力,平衡大明因为土木堡之变损失的大量武将以及士兵,最终导致的文武失衡,以文压武的局面。

    可惜他进行的并不怎么成功。

    西厂势力刚开始的确是强势了一段时间,但是没多久就被文官压制,并且多次不得不废除,最后还是他多番努力,才勉强再次恢复。

    但也已然无力再做大事了。

    “陛下知道?

    那陛下为何不恢复武备?”

    乔木倒也不是在刻意的装傻询问,她主要还是为了配合朱见深。

    同时也模仿一下原身性格。

    “此事又谈何容易?

    汪直何等忠心,我就是因为放心他,才让他去边界重整队伍,可那些文官却因此三番四次的挑拨。

    弄得我都不敢再继续保他。

    担心继续保他。

    会被那些文官斥为昏君。

    是我对不起他……”

    朱见深继续苦笑,他现在虽然已经知道了,未来百余年的具体情况,但是他到目前为止,却还依旧没敢彻底下定决心,去做些什么。

    他怕自己不是文官的对手。

    怕自己留下污名。

    文人的春秋笔法可太厉害了。

    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

    “陛下,可是高祖陛下杀了那么多人,也没见高祖陛下的名声差到哪去啊,依我看还是陛下太仁慈。

    而且我看未来总觉得奇怪。

    弘治帝放任外戚做了那么多恶事,从不惩罚,只是因为对百官言听计从,削减百官犯罪后的惩罚。

    最后便得了个仁宗的称号。

    一任帝王,若是对百官言听计从的话,那岂不就跟傀儡差不多?

    偏偏他们还用虚心纳谏遮掩。

    还有他儿子正德帝。

    明明武功颇高,打赢了不少胜仗,还重视武将,可是却非但莫名其妙落水而亡,死后名声还很差。

    对了,后来又几代。

    那个天启帝,好像也是落水而亡,他似乎也有在借着宦官,在想方设法的与文官团体对抗收商税。

    等等,陛下,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陛下刚刚登基那段时间的身体其实还不错吧,至于身体什么时候开始变差的,那好像也是西厂建立后,抓了不少官员,是这样吧?”

    一个不想改变,没有什么雄心大志的皇帝,可不是乔木想要的。

    她想要做千古贤后。

    首先就得做皇帝的有底气,说话算话,说话一言九鼎,下面没什么人敢反抗,不然她别说做千古贤后了,她就是皇后都当不了,跟朱见深在一起这么多年还是个贵妃。

    依旧没能成为皇后。

    主要原因不就是因为,他就算想立她为后,也扛不住他妈那边的反对,和文武百官之类的反对吗?

    所以如果不改变朱见深的话。

    那乔木连皇后都当不了,更别说千古贤后之类乱七八糟的事了。

    正因如此,乔木才会特地把一些对比十分明显,乃至于死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