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有受到如今这般围攻。
可见财帛动人心啊!
第两千三百九十六章 千古贤后万贞儿(16)
一如往日的在朝会上听了一个多时辰的争吵和弹劾后,朱见深便再次脸色发黑的退朝前往了承乾宫。
乔木一看他憋屈气愤的样子。
立刻就知道他又受了气。
最近几天,每天都是这样。
“那些个官员又给你气受了?”
乔木还是想要完成原身做千古贤后遗愿的,所以她现在真不敢就这么冲到朝堂之上,跟那些个大臣们撕,这对她未来的名声可不好。
因此只能安慰安慰朱见深。
并且给他出出主意。
而听到乔木询问的朱见深,抬头示意了一眼,乔木宫里的太监宫女便立刻很识趣的纷纷退下,这时候,朱见深才颇为不满的低吼道:
“那些个官员勋贵太可恶了,一个个在下面义正言辞指责说朕,骂你,都快把你我说成纣王妲己了。
我真恨不得当场把他们罪证拿出来,把他们一个个都打入死牢。
贞儿,我快忍受不下去了。
你没有什么办法堵住他们嘴?
你知道今天户部尚书那老家伙说什么吗,他说你赚的钱就是皇家的钱,皇家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应该纳入国库,而不是入你的私库。
他还说西北大旱六月有余。
国库无银,让你出银赈灾……
朕要从国库拿钱的时候他就千般推诿,还说那些是国家税收,不是皇家公库,万万不能私自拿取。
邪门歪理一大通。
偏偏朕还说不过他。
真的是气死朕了!”
“陛下毋须担心,本来臣妾还想把这杀手锏稍微压一压的,如今看来,倒是很有必要先做这件事了。
还请陛下稍等片刻。
我去拿东西……”
朝堂舆论,乃至于整个大明境内的大体舆论被文武百官控制,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乔木也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应对的方案——报刊。
只是因为先前物流体系还没有建成的原因,报刊的发行流通很成问题,想想看,一份报纸从京城刊发出去,要半个月,甚至于大半个月之后,才能到江南地区,这还有啥及时性啊,虽然这种不具备及时性的报刊也有一定引导百姓舆论的作用,但这显然不是乔木想要的。
所以这件事她就一直压着。
没有去实行。
不过如今看来,再不发行报刊掌控舆论,那些个官员勋贵都快要把她给生吞活剥了,所以发行报刊这事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说完,乔木就立刻转身去边上的柜子里,取了几份她早先印好的一些以官员贪污罪证为主题,印刷出来,没有报刊名字的模拟报纸。
走回来,塞给了朱见深。
而朱见深则是立刻接过乔木递给他的报纸,并且很快扫视一遍。
颇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些文章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要专门写这些文章去抨击朝堂文武官员,还是威胁朝堂官员,可是这么做能有什么用处?
百姓根本不会买这些吧?”
“百姓不买也可以免费发行。
先前我创建物流系统,你应该是知道的吧,如果我通过物流系统将这份类似于邸报的报刊传播到整个大明境内的话,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绝大多数百姓都有机会看到这上面的内容,陛下想说什么话,也基本都可以直接通过这份报纸通知。
只要这报纸能顺利流通开来。
那么就不怕有人污蔑我们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有选择的让百姓知道一些事情,让某些官员身败名裂,遗臭万年,那些文人士子的数量再多,也敌不过这无数百姓,更堵不住这天下悠悠众口。
所以这东西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拥有引导天下悠悠众口的能力。
让话语权不再局限文人之手。
而是掌握在皇族的手里。
与此同时,我们甚至还可以授予一些地方报刊发行部门收集信息情报的责任,比如说某个地方发生了什么灾害,或者官员渎职等等。
他们可以直接提供消息上报。
通过物流体系送入京城。
到时候那些官员就算想要瞒下一些事情蒙蔽视听,也很难办到。”
发行报刊的相关好处作用,除此之外还是有很多的,不过乔木也懒得一一解释,更不觉得朱见深需要了解那么多,所以她只说了一些他想要了解,并且能让他觉得,这么做有利于他破局的好处和作用。
而这些已经足够说服他了。
“听着是不错,但免费……
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最近这半年以来,乔木花银子的速度简直让朱见深目瞪口呆,甚至心疼不已,他训练十万士兵,到目前为止,不过总共才花了两百多万两白银,可是乔木搞的那什么物流体系以及各种各样的工坊,到目前为止他所知道的就已经花费了两千多万两,不知道的还不知道花了多少,现在再免费发行报刊的话。
他简直不敢想象要花多少钱。
可以说,他的心都在颤抖。
心疼啊,心脏病发的那种疼。
“陛下不用担心,我已经让人改革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现在造纸印刷的速度不但比过去快上许多倍。
价格也低廉了许多。
再加上我在全国开设的那些商行,过段时间大概也要开业了,正好需要印刷一些宣传单宣传,我打算利用这个报纸,一边印刷各种朝政大事以及需要刊登的内容,一边再印刷些我那些商行的广告宣传。
这样我也不算太吃亏。
还有陛下放心,就算全面免费刊行,一年下来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况且我又不是每人免费发一份,一般来讲,一个县城免费发行几百份基本就足够了,同时再让我早就已经雇佣好的那些说书先生帮忙宣传一下,读一读,已经足以将报纸上的内容宣传到位了,至少各大小县城里面绝对能够宣传到位。
乡村可能有点玄。
但暂时也只能先做到这一步。
具体的再慢慢来吧。”
为了让朱见深放心一些,乔木当然是再次解释了一下具体情况。
这已经是她目前所能想到的。
最妥善的方法了。
想要把宣传搞得再深入些,深入到所有的村庄当中的话,那不但需要更多的人识字,同时还需要提高一下全民生活水准,不然有些百姓就连活下去都艰难无比了,又哪有心情去听,去了解国家大事啊。
“这样啊,可是真的有用吗?
百官真的会因为报刊的发行稍微安生些,不再不断的弹劾骂我?
他们不会更激愤吧?
算了,暂且先试试吧!”
到底是从来没见过,也没有用过的东西,具体什么效果,朱见深还真不敢直接听乔木吹,不过这时候他也没其他办法,只能先试试。
有效果最好。
没有效果他也不吃亏。
反正最近那些文官一直都在唠叨他,就算多唠叨几句也无所谓。
“可以,暂时就先在京城附近几个府州试一下,不过还请陛下给我这份报纸提个名,并且顺带着再下个旨意,就是涉及政治相关内容的报纸只许皇家办,私人不得刊登。
刊登发行者暂时以死罪论处。
虽然报刊免费发行就已经能够占据绝对优势了,但是难保那些文人官员不会因为损失话语权反扑。
所以还是提前做好准备,把具体的发行规矩定下来为妙,等到他们发现报刊的具体作用,再想禁止刊登政治内容,百官就不愿意了。”
乔木在其他古代世界也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深知这些文人官员在发现报刊对他们话语权的侵蚀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对抗政策。
他们到时绝对会极力反对,诋毁封禁,或者办报对抗都有可能。
乔木这次办的报纸肯定不可能被封禁,所以他们想要对抗的最大可能就是,办理类似的报纸发行。
这次乔木实在懒得去争斗。
所以才想索性先把路堵死了。
省得她到时候还得费脑子跟他们斗,直接不让他们搞政论啥的。
可比跟他们斗报纸省事多了。
第两千三百九十七章 千古贤后万贞儿(17)
对于乔木的各种提议要求,朱见深全部都虚心纳谏的接受了,并且还特地提了大明官报这四个大字。
因为一国皇帝的配合。
乔木的报刊发行的很顺利。
第二天一大早,还没有上朝的时候,昨天听从乔木命令,连夜排版印刷的第一期大明官报就批量印刷了整整十万份,开始往外运输。
而样报也到了乔木手里。
昨天晚上呆在乔木这没走,专门等样报的朱见深同样也拿到了。
“陛下,这第一期报纸,我适当收敛了一些,没有专门刊登那些大臣们的罪证,只是刊登了一些他们家的子女,乃至于妻妾们的罪证。
你看,有纵马行凶的,有强掠民女的,还有强占民田和肆意害死家里奴仆性命,以及妾室性命的。
后面还有很多受害百姓内容。
陛下待会儿可以直接拿着这份报纸上朝,在百官废话之前,先发怒一番,然后按刑律去严惩,这样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堵住百官的嘴。
但是陛下您至少也能气顺些。
他们伤不到您,但是您可以找他们家后辈子孙,妻妾乃至于旁枝的罪证嘛,如果还是气不顺,从百官中挑两个杀鸡儆猴也是可以的。
那些官员可没几个干净的。
杀官员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将他们的罪证昭告于天下,让天下所有百姓都知道他们是因罪获刑。
这报纸便是这一利器。
省得一个个明明因罪获刑,还被那些文官对外宣传成直言劝谏。
最后反倒是陛下您的错了。”
看了一下报纸内容,发现没有什么大问题之后,乔木就立刻跟朱见深说了下自己印刷这些的用意。
而朱见深看了一会儿后,也相当开心的拍了拍桌子,大声笑道:
“贞儿,你说的确实有道理。
就是该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他们罪证,让他们一个个都遗臭万年。
要不是我军队还没训练成功。
接班人手也还没找齐,朕都恨不得直接把他们给一锅端了,这满朝文武,朕竟然找不到几个不贪无罪的,一个个还用什么水至清则无鱼来辩解,文人还真是臭不要脸!
这几份报纸我就拿走了,待会你一定要赶在上朝的时候,把这些报纸在京城里面多散播一些,再找那些说书的多说说,一定要在下朝后尽量让京城里所有百姓都知道。
一个个自己一身罪证。
竟然还好意思弹劾朕。”
“陛下,保证没问题。
这些报纸想卖出去不容易,可免费分发出去,又有谁会拒绝呢?”
乔木很快应了一下。
便立刻招来一个心腹,再次吩咐了遍,而朱见深则是拿起手里的几份样报,转身就匆匆上朝去了。
朝会上,就在百官正想继续像昨天一样,不断的逼迫朱见深处置万贵妃,并且把万贵妃那些产业收归国有,到时候他们就算不能插一手,也能很快把秘方给弄到手时。
朱见深先人一步的把手里面那些报纸扔了下去,大声斥责起报纸里提到的那些人的长辈,也就是在朝为官的那些官员,指责他们教子无方,管不住家里下人妻妾等等。
还斥责他们知法犯法。
斥责完之后,都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就立刻派遣他目前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让他去抓捕他刚刚提到的那些人,不论男女,全部都先抓起来,严加审讯。
这么一番操作后,虽然还有官员依旧想要按照先前的计划,弹劾万贵妃之类的,但是一些家里儿孙妻妾,乃至于长辈被抓走的官员压根就顾不上先前的计划了,他们都在想办法给自己辩驳,有的还大声的斥责这些事情应该由刑部处理。
怎么能让锦衣卫去抓人等等。
对于那些官员而言,案件由刑部大理寺之类的地方受理,和由锦衣卫受理,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由刑部大理寺受理的话,那他们可操作的余地就相当之多了,可是,由锦衣卫受理,他们压根管不到,因为锦衣卫是只对皇帝负责。
在一些罪证暂时没有办法辩驳的时候,他们只能尽量表示朱见深这么做不合理,不合规矩,锦衣卫没有资格干预本该大理寺的职责。
不过朱见深压根就没理会。
他在锦衣卫指挥室将相关人员全部都抓捕到案之后,立刻就吩咐他们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