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这心情真的是舒畅的不得了,开心的他都想高歌两首了。
“陛下,洪武之法也不都对。
呃……该改还是得改的……”
到时候那些官员没办法了,盐政改动再大,那也就是与盐政相关的那些官员有些损失,与大多数官员其实都是没有关系的,最多每年少了点盐商送来的供奉银子罢了。
相比较于恢复洪武旧法,所有人都是被一逮一个准,随时都能把他们剥皮实草的危险,牺牲掉盐商的那点利益,显然根本微不足道。
所以他们这时候只能认怂。
只能勉为其难的同意。
随着第一个官员认下这事,其他官员也都只能无奈的纷纷应和。
“如此甚好,那就传令下去吧,
传令取消盐户户籍,目前所有的盐户可以自行登记为民户,或者登记为其他他们可以登记的户籍。
这事立刻通报天下,命令各地有盐户的官员们配合,不得刁难。
相关情况朕会在大明官报上面诉说清楚,如果有人刁难,各地的大明官报发行机构会将情况上报。
为了避免有人自找死路。
朕提前跟你们说一声。
免得说朕在钓鱼执法!
好了,还有其他事吗?
没事就退朝吧……”
朱见深心情相当愉悦的又说了几句话,看大臣们一个个都不想说话的样子,便立刻爽快宣布退朝。
然后就雀跃不已的回去了。
难得靠自己嘴巴赢了大臣们一次,要不是为了不丢人,他都想换身衣服又跳又笑,再唱两句歌了。
第两千四百零六章 千古贤后万贞儿(26)
随着百官们沮丧退朝,相关消息很快就从京城往外地流传了出去。
到了第二天的时候。
朱见深的诏令,更是随着第十期大明官报的发行,迅速传遍全国上下,并且在三四天之内,就传到了所有盐户以及其他百姓的耳中。
一时间,各地盐户那真的是比过年都开心,比孩子婚嫁生子都开心,一边大呼圣天子,一边赶紧收拾东西,把煮盐的那些工具都打包卖了,拖家带口去县衙改换户籍。
不要以为盐户多喜欢当盐户。
总体来讲,朱见深的这份诏令除了部分管理盐户的那些个盐户可能不开心,可能觉得郁闷之外,其他的普通盐户,全部都是兴奋不已并且相当乐于见成,乐于接受的。
因为他们的日子真的很苦。
虽然不需要下田干活,也不用担心没有盐吃,但是全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煮盐制盐,又何尝不辛苦,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有任务。
每年能顺利完成任务还好,还能勉强维持个温饱,饿不死,要是完成不了任务,那真的是全家都得受罪,还有可能会被责罚打骂,说是盐户,实际跟奴仆没多大区别。
在社会上也没什么地位。
普通百姓都认为他们算贱籍。
地位跟普通军户差不多。
如今能改换户籍,对他们而言几乎不亚于鸡犬升天,不亚于子孙后代都有了新的希望,以后他们也能光明正大说我们是大明百姓了。
相比较于盐户的兴奋。
其他知道了这个消息的匠户和军户,则是全都羡慕不已,别人得到了解脱,未来有了新的希望,可是他们却还得依旧过如今的日子。
这时候,他们简直恨不得万贵妃再搞一些什么事,把他们也逼得没有活路才好,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同样摆脱如今的户籍。
变成普普通通的民户。
从此拥有上升渠道和机会。
当然了,这是普通人的想法。
而那些个盐商,在收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则可以说是瞬间崩溃。
盐政部门也是如此。
这时候,聪明的盐商和不聪明的盐商就能看得出来区别了,聪明的盐商那是赶紧开始清库存,并且立刻改变原先的销售渠道,想方设法的把手里的盐运到边界,卖给草原上的那些民族,和境外的汗国。
万贵妃的盐铺目前只在大明境内开设并且售卖,想来,现在应该还不至于有人大批量的运盐前往境外售卖,所以他们往外卖的价格应该不至于太低,还能有些利润赚。
怎么都不至于卖不出去。
要是再拖一段时间,拖到有人大批量的收购万贵妃盐铺里面的盐往外卖的话,那他们质量不好的盐可就真的彻底砸手里卖不出去了。
除此之外,一些聪明的盐商还顺带着直接改了行当,或者开始收缩势力,总之,就是不敢硬碰硬。
盐业被挤兑的干不下去了。
那大不了改行就是了。
反正家底还在。
这是聪明的言商,不太聪明的盐商,还想着硬碰硬呢,还想着抢劫呢,甚至还联合起来想要找到万贵妃的盐场去劫掠,或者说弄清楚万贵妃是怎么制造出这么多盐的。
至于结果如何,还不好说。
因为他们才开始计划。
这是盐商们的动作,而盐政部门之所以有些崩溃,倒不是他们被开除啥的,他们崩溃的主要原因是在于过去那些盐商想要买盐引之类的东西,必须要通过他们部门走。
这油水不要太大。
他们的私下收入也很多。
如今盐业基本都被万贵妃给垄断了,打的还是皇家盐业的名号。
压根就不需要盐引啥的。
如此一来他们还能有什么油水可捞,别说油水了,恐怕内部还得裁员,所以他们只能要么想办法找人把自己从盐政部门调走,去其他部门,要么就是继续坚守,等着看有没有转机,或者继续熬日子,寄希望于就算盐政部门解散,上级领导也会把他们安排到其他的部门。
可以说乔木的一番操作。
直接改变了盐业整个行当。
而这,却仅仅只是开始。
在盐价正式稳定下来,并且再也没有许多百姓争着抢着买盐,同时还把妄图劫掠盐场的盐商,全都清扫干净后,乔木就继续开始了接下来的计划,继续扩张商业版图。
最开始,她的那些商铺当中只售卖一些日化用品,以及盐,不过随着乔木本身的商业势力扩张,并且大量购买荒地山脉,开荒开山。
其他东西也都陆续上线了。
总体来讲东西不多,但是却足以保证衣食无忧,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是乔木自产自销的,完全不会受到其他人挟制,或者掐脖子。
卖的米面油粮都是自己种的。
自己榨的。
卖的丝布棉都是自己产的。
鸡鸭鹅猪也是自己养的。
不过这些东西的价格乔木并没有定的特别低,而是跟周围其他人家的东西是基本卖一个价,甚至还略微贵一点,具体原因,那当然是因为,乔木暂时并不想大量售卖。
她需要大量囤货。
准备进行第二步计划。
在取消田税和人头税之前,她必须得先把商税树立起来,并且收起来,而想要全面征收商税,同时顺带着提高商税,各地的阻挠也必然不少,甚至可能会有商人联合起来作乱,乔木现在大量的囤积能够给人提供温饱的物资,就是为了提前做准备,做好商户做乱的准备。
这一准备就准备了两年。
过程中,乔木不仅自己不断的开荒种田囤积,同时还顺带着在不影响整体物价的情况下,从各地收购了不少温饱物资,甚至于还组建了不少船队,前往南洋区域收购。
如此搞了两年,她才攒够了每家每户限量购买,足够大明所有的百姓,维持一年温饱的各种物资。
朱见深的军队也训练好了。
训练到足以镇压大部分叛乱。
直到一切准备就绪,朱见深这才在朝堂上正式提出重修商税法。
要求全面征收商税,关税。
并且提高征税额度,实行阶梯征税,以及增加个人所得税等等,
最后,他还特地点明。
个人所得税,适用于大明所有人,上至皇族,下至百姓,而处在中间的官员自然也在这个范围内。
第两千四百零七章 千古贤后万贞儿(27)
朱见深的这番言论,无疑再一次触动了朝堂所有官员的利益,再准确点讲,他的提议是触动了所有低收入百姓以外的社会阶层的利益。
这些官员平常免税免惯了。
现在想要从他们兜里掏钱。
不仅仅是在割他们的肉。
更是在削弱他们的特权。
他们读书科举为的是什么?
为的无非就是两点,为了免税见官不跪的特权,以及为了当官。
而免税是他们的核心特权。
也是他们在没有当官之前,为数不多与百姓相区分的重要特权。
因此朱见深话音刚落,现场百官便立刻一片哗然,并且纷纷准备发言阻止,如果说,他们以前最急的时候,最多也就急的跟家里祖坟被人刨了似的,那现在他们的焦急心态大概等于祖坟被刨了,并且十八辈祖宗都被拖出来,挫骨扬灰。
骨灰都扬了的程度。
不过,还没等有人说话,宫殿外就传来了一声清脆尖细的声音:
“贵妃娘娘驾到!”
被这声音一打岔,百官基本都立刻扭头看向了门口,并且看到了走进来的乔木,刚刚有几个想发言的官员,现在一时间都不知道是该先说个人所得税的事,还是先说万贵妃不应该过来想要干政的事了。
直到乔木走进来,微微行礼拜见了一下朱见深,并且立刻被他一声平身叫起来的时候,才有一个官员反应了过来,先指责起了乔木。
表示她一个贵妃。
根本就没有资格上朝。
就算是太后皇后,那也必须得是特殊情况下才能得到允许上朝。
而且还必须得垂帘听政。
“莫急,我上来是有事要干。
陛下,臣妾听闻陛下要全面征收商税,并且增加个人所得税,其中商税征收五分之一,个人所得税按阶梯征税,妾身倒也有所经商。
今年收入更是不错。
所以此次上朝,并不是为了干政,仅仅只是为了上朝缴纳税银。
妾身今年各大商铺的总收益和海外经商的总收益,扣除成本耗费之后,约莫四千万两,按照新的商税来算,妾身应该缴纳八百万两的税银,与此同时,妾身的个人收益还能剩下三千二百万两,这应该已经超过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征收阶梯,所以是按最高的二分之一缴。
具体税银妾身已经准备好了。
商税和个人所得税加起来,妾身总共应该缴纳,两千四百万两。
金票银票,我都带来了。
还请陛下下旨让他们抬进来。
正好就地交给户部入国库。”
随着乔木笑着,义正言辞说了这么一番话后,朱见深立刻相当配合的命令边上大太监传旨,并且十分开心的夸赞了一番乔木,同时还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表示乔木功劳颇大,晋升她为东宫皇后,而将现今的王皇后,改册封为西宫皇后。
其实朱见深本来是想将王皇后废掉,直接改立乔木为皇后的,不过乔木看王皇后还算可怜规矩,所以最终还是拒绝了,并且提出了设立东西两宫皇后,把王皇后保住。
反正可以有两宫太后。
又凭什么不能有两宫皇后。
原身只是要成为千古贤后,又不是必须得当,唯一的千古贤后。
所以这才有了东宫皇后之名。
虽然朱见深所谓的册封乔木为东宫皇后的旨意相当离谱,但随着一整箱金票银票被乔木宫里的女官抬进来,抬到户部尚书边上,并且展示出来的时候,在场百官的心绪早就被两千多万两银子这个数字给吸引住了,一时间倒没想着去反驳朱见深,更没大声斥责不合礼法。
而且就算没这事。
大家更关心的也是税法变革。
所以朱见深册封乔木为东宫皇后这件事,就这么在增加商税,收取个人所得税,以及乔木缴纳两千四百万两税银这两件事情的夹击之下,被百官们给暂时直接忽略了。
但震惊后无疑还是继续争吵。
即便乔木已经带头缴税,而且还一下子交了远超过去国库收入的税银,那也没办法让那些官员放弃到手的银子,甚至她的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官员更抵制交税。
因为她的交税比例。
直接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这让不少官员错误的以为,他们以后交税也需要交纳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为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大部分官员收入都不透明。
而且也没有办法透明。
一按规矩缴税的话,那不百分之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