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木因为确定自家孙子孙女的死的确跟戚家没关系,所以,自然也不会太过迁怒,只诛首恶就行。

    当然,这是指不反抗的情况。

    如果反抗,那就只能看命了。

    看谁运气好,躲的过射击。

    “是,臣这就去。”

    听到乔木这么说,萧何反倒稍微松了口气,原本他还担心乔木会不会迁怒到直接株连,并且内心都已经想好了劝阻方案了,却没想到这次竟然这么好说话,只要不是株连,他回头办事情就好操办多了。

    乔木见他应下,也就不耽搁时间了,直接派人把用来调动火器营的兵符给了萧何,让萧何去执行。

    当然,乔木给的兵符并不是很完整,她给萧何的那份兵符,只能够调动火器营士兵做乔木先前派人传过旨意的事,至于其他的,比如说做额外的事,或者造反什么的。

    那是不可能的。

    火器威力那么大。

    这点提防乔木还是要做的。

    之后的事,进行的相当顺利。

    乔木也不知道是萧何的嘴巴能说会道,还是自己真的有那么强的威慑力,反正,萧何是几乎没动一刀一枪的,就把乔木要的人抓了过来,并且也确定了身份,甚至全都顺利的判了死刑,不过,那些人都没有被斩掉,因为他们全部都在狱中自杀了,不是喝毒药就是上吊。

    关于这点,乔木也明白。

    并没有太过深究。

    因为这个时候官员入狱自杀是一件相当普遍的事情,不要说他们这些已经确定了罪行,肯定会死的官员了,就是没确定罪行的,有些入狱时间久了或者害怕也会自杀。

    这几乎已经成为西汉传统。

    这一传统,也导致西汉官员的非正常死亡率远远超过其他朝代。

    等到萧何带着能够调动火器营士兵的兵符回来的时候,顺带着还把北军的兵符交给了乔木,这玩意儿是乔木让他向戚家要的,他可万万不敢放在手里太长时间,要是多放一会,指不定就会被上面忌惮。

    所以事情一办完,北军兵符一到手,就立刻带过来交给乔木了。

    那真真是半点不敢耽搁。

    乔木对此自然是很满意的。

    不但大大夸奖了一番萧何,甚至还给他又多增添了一千户封邑。

    这奖励绝对不少了。

    毕竟这时候,有些列侯本身的封邑加起来可能还没有一千户,可是萧何这次却直接增加了一千户。

    这份奖励如何不算好?

    不过萧何却不见得有多开心。

    因为官位爵位到了他这地步其实并不缺钱,多这一千户,少这一千户根本无所谓,可是他现在却因为这一千户的原因,被打上了吕太后的烙印,开始被朝中勋贵排斥。

    不过他也无能为力。

    只能认了。

    这种明谋就是最难应付的。

    便是他再机智也无辙。

    乔木却没有太管萧何在怎么纠结,她在拿到北军的兵符之后,立刻就开始对北军队伍进行调整,首先就是将北军进行拆分,把北军原先的五万多士兵分成了三份,两份各两万,还有一份一万多一点。

    其中一份两万士兵依旧还归属于原先的北军配置,另外一份两万士兵则成立新的西军,至于剩下来的一万多士兵,乔木顺带着又从南军那边拆分了一部分过来,填充上去,凑出了两万士兵,形成东军。

    至此,东南西北四军成立。

    零头不算,共计八万士兵。

    分处长安四方,拱卫长安。

    除此之外,乔木还对各大军队的军官进行了很大的调动,把除了南军之外的其余三支军队的军官全部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后来因为亲信不够,乔木顺带着又施恩从那三支军队中提拔了一批人手上来。

    借此稳定三军。

    也就从这时开始,乔木才算是正式掌握了整个长安的一切势力。

    军权在握,谁也不憱。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临朝称制吕太后(17)

    乔木先前几年之所以一直没有搞什么大动作,一来是因为造纸印刷和良种培育之类的都需要时间,不是说十天半个月就能搞定的,即便有技术有方法,那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慢慢进行,二来也是因为乔木实权不大,没有兵权始终不硬气。

    如今她手握长安八万大军,外带着六千多火器营士兵,自然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更何况乔木要做的事基本不涉及政权,无论是推广笔墨纸砚还是推广印刷术,亦或者是推广良种,那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动,众大臣根本没理由阻止。

    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乔木不断的在百姓当中刷声望值。

    如果这是游戏的话。

    那乔木的声望值绝对是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涨,噌噌噌的飞涨。

    首先,相对廉价且简单的笔墨纸砚以及印刷术刚刚出世没几天的功夫,乔木就顺利刷到了京城当中的那些百家子弟的称赞和声望值。

    又过了几个月,大批量印刷出来的各派经典开始派发到全国各地进行低价售卖之后,那真的是除了固守己见的学阀,剩余绝大多数百家学子,乃至于百家的领袖,全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乔木的功绩。

    不得不承认此事功比圣人。

    甭管什么时代,读书人的群体意志,基本就可以等于整个高层意志,那些勋贵官员就算再怎么讨厌乔木,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乔木的功绩,更是不得不去使用笔墨纸砚。

    开玩笑,他们不用别人用,那他们家的后辈子弟岂不是没两年就被别人给赶上了,他们又不傻喽!

    其次,良种和面食推广。

    这两件事刚开始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百姓刚开始不愿意种那些良种,也不愿意那么麻烦的把麦子磨成面,直接吃麦饭虽然难吃,可是好歹还算抵饱,有把麦子磨成面粉的功夫,都够去做许多事情了。

    为了这两件事,乔木可谓是费了不少功夫,又是让人搞实验田做标杆,又是弄出了水利磨坊等各种有利于农业和食品发展的设备。

    如此三年后。

    谁不争着抢着种良种?

    但凡家里不是穷到一定程度的人家,谁不愿花一两斤麦子去磨坊磨上几十斤的面,回家蒸馒头吃?

    这么几年一搞,乔木原先在民间的那些坏名声是彻底不见了,甚至还有百姓自发的为她洗白,所有被她弄死的人一定都是坏人,吕太后功勋堪比圣皇,怎么可能有错?

    谁要是说她坏话。

    那怕是得被全城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要不是乔木一直有派人控制舆论,或者说如果她有当皇帝的念头的话,那真的是振臂一呼,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会推举她为帝。

    名望就是这么牛叉。

    就是百年后的王莽都比不上。

    不过,乔木显然没有当皇帝的念头,这种苦活,还是回头找个孙子或者孙女承担吧,因此,她在搞了一圈事,把自己的名声洗的干干净净,甚至能光宗耀祖之后,就迅速抽身收手,开始搞教育大业。

    搞皇家教育大业。

    这时候,距离当初乔木收拢兵权已经过去了四年多,将近五年。

    皇宫里剩下的那一百零一位皇子皇女全部都顺利地长到了五六岁的样子,之所以用五六岁形容,那是因为这些孩子如果按实岁来算都只有五岁,可是按虚岁来算,有的有六岁,有的甚至能算出七岁来。

    不过,乔木可不管虚岁。

    这一百零一个孩子岁数相差不超过三个月,根本没必要给他们划分虚岁之类的,也没必要给那些虚岁大的提前教学,一起上课最好。

    因此,惠帝七年秋末。

    皇家太学就成立了。

    太学里的所有教书先生,全部都是乔木最近这几年特地培养出来的,绝对不存在任何迂腐或者有特别偏向的先生,而且,想讲什么内容也不是他们能管的,他们必须得按照乔木制定的教科书进行讲学。

    在原身的记忆中,原身近年来最后悔的事,就是给自己的儿子刘盈找了几个儒家的教授,在原身看来,如果她当初给自己的儿子找几个纵横家或者杂家的教授,说不定她儿子的脾性和性格就不会如此。

    乔木通过对原身的记忆了解和过去的一些相关经验,很清楚儒家的洗脑功力,当年先秦的太子扶苏就是被儒家洗脑洗的太彻底,结果因为政见问题惹得始皇不喜贬斥。

    若非如此,哪有胡亥机会。

    因此,乔木自然得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就将儒家的一些内容剔除出教材,免得再被一些不怕死的拿到太学当中教给自己的孙子孙女。

    在乔木看来,儒学的有些内容可以学,但是绝对不适合从小学。

    最好是等有分辨力之后再学。

    至于大臣们反对。

    这时候可不是儒家的天下。

    此时在大汉占据主流的依旧是黄老和法家,儒家可不算什么,因此还不等乔木出手,儒家的那点反对就直接被黄老和法家两派联手打压了下去,不容他们有意见反驳。

    本来,接下来就应该按照乔木预计的那样,教养十几年自己的孙子和孙女,随后从这些孙子和孙女当中挑选出一个适合的继承皇位。

    可谁知道刘盈即使有乔木叮嘱御医帮忙照看,多加照顾身体,可依旧因为放纵和不听医嘱等问题。

    早早的去了。

    并没有比历史迟几天。

    惠帝七年年末,惠帝崩。

    他一死。

    直接打乱了乔木计划。

    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可如今惠帝的那些孩子,年纪最大的也不过才虚七岁,刚刚开始上学,无论是选年纪最大的那个立为皇帝,还是说做什么其他选择,都不符合乔木的意思,也不符合原身的愿望。

    所以,乔木这时候是不想摄政临朝称制,也得摄政临朝称制了。

    不然怎么办?

    难不成从这群孩子中进行小公鸡点到谁,就选谁的胡乱挑个吗?

    而且乱挑一个,如果不合意回头换起来多麻烦,说不定还会养坏了一个孩子,平白增加事情难度。

 第四百二十六章 临朝称制吕太后(完)

    长乐宫主殿,刘盈棺椁前。

    乔木扫视了一眼在坐大臣,呵笑了声,冷声否决了他们的建议:

    “哀家不同意!

    新帝之事,岂能如此草率,哀家之所以让盈儿生这么多子嗣,那就是为了不想立嫡立长,改立贤。

    去推举一个孩子为帝,你们以为是什么好事吗?历史上那些少帝是什么样子,你们心里没有数吗?

    此后由哀家摄政。

    所有皇子皇女依旧于皇宫太学当中就学,日后新帝就从中挑选。

    此事不容有议。

    这是通知你们,不是商量。”

    说完,乔木再次扫视了一眼在座所有大臣的表情,很清楚的看出有些人的表情管理很好,有些人的表情管理很差,也能看出哪些有想法,哪些无所谓,哪些在隐忍。

    “太后,立嫡立长乃是上古流传之制,更是传承根基,岂容更改。

    太后陛下莫忘了,便是先帝那也是得亏了立嫡立长,才能称帝。

    我看太后你不是为了选贤明。

    而是为了自己摄政吧!”

    萧何在边上一时没拉住,便被边上一个列侯把冲动的话给说了出来,一时间,局面显得很是僵硬。

    “是非功过,自有时间验证。

    哀家若仅仅想要摄政掌权,以哀家的名望,就是自立为帝也没人会说什么,甚至只会附庸,你们信不信,呵,所谓的上古三皇,可也没能把百姓都给喂饱了,所谓的圣人,那也没能让文教遍布天下。

    可是哀家做到了。

    但凡天下人人衣食足。

    谁又会反对哀家。

    便是反对哀家者,也必会被百姓洪流所淹没,死无葬身之地。

    此事便这样了。

    谁要是有意见。

    脱下官服,贬为平民回去。

    但是回头要是胆敢在朝堂之上乱政,那就莫怪哀家的屠刀锋利。”

    乔木现在是真不怕什么。

    她不像原身,这时候还需要各种伪装来骗取权利,她现在本身就已经实权在握,而且名望颇盛。

    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跟他们虚与委蛇的演戏什么的,有事直接说就是了,敢反对,她就敢砍人。

    被乔木这么一说,下面那些大臣当中,但凡有脑子的,就不得不想想乔木前段时间做出的那些事。

    以及再前段时间做的那些事。

    前段时间做的那些事。

    足以让天下百姓都对其歌功颂德,足以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也足以振臂一呼,百姓蜂拥而至。

    便是称帝也无妨。

    又何况摄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