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木看王香芳还想说话,抬手阻止了一下,笑着对两人说道:

    “累肯定是累的,可是你们要知道,你们来这边,那就只能靠工分换粮食,如果你们不上工,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就没有粮食。

    这次,我们是看在你们刚来的份子上,才用返购粮的价格给你们换了一批粮食,下次就不可能有这种好事了,当然了,如果你们家里能每个月给你们寄钱寄粮票,能让你们吃饱喝足了,那你们不上工其实也无所谓,就在这边住着,每年交那么三五块钱房租就行了。

    我的话就说到这,具体的你们自己再仔细想想,反正到时候饿的也不是我们,想清楚你们家里有没有支撑你们不上工的底气和粮票。”

    乔木没有说大道理,而是直接点出了最核心的粮食问题,说完便抬头和李香芳对视了一眼,抬手拉着李香芳就出了这个屋,让她们两个人静下来仔细考虑清楚。

    出了屋,李香芳还不太放心:

    “乔太婆,你这么说有用吗?”

    “我也不确定,不过我觉得也行了,要是她们家真的能每个月不间断的寄钱和粮票给他们,那不上工就不上工呗,还省得我们分粮食给她们,多点粮食自家村民分多好。

    要是真不知好歹,饿他们几顿就能想明白了,有的人啊,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且等着吧。”

    乔木哪能知道她们两个人是不是能想明白,不过也无所谓,反正这些知青也没什么固定任务,他们爱上不上,没必要太过纠结。

    “您说的也对哦!

    反正上面也没有硬性要求,我这就回去跟老乔说说,随他们去!”

    李香芳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小声道了个别之后,便匆匆去找她老伴了,找她老伴跟他说一下这事。

    而这时候,屋子里的李芳和张招娣两人正愁眉苦脸的讨论着。

    “李芳,刚刚那太婆婆说的是这么个理啊,咱们也没工作,下乡补贴就这么一次,以后没有了。这粮食就算省着点吃,那最多也就吃不到半年,咱们要是不上工,恐怕以后的生活真会成问题。

    我家里能给我寄一两次钱,可是粮票家里自己用都不够,有时候还得去黑市偷摸换点,哪里有多余的换成全国粮票寄给我,要真全用钱去黑市换粮食的话,就算我爸工资都寄给我也换不了多少粮食。

    光靠家里肯定不可能,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多少上点工,就算每天只赚三两个工分也是好的,有时候就算换的粮食不够吃,靠家里补贴的钱票,应该勉强也能够了。

    你觉得呢?”

    张招娣这么说的时候,李芳也在心里仔细琢磨着,琢磨着她爸她妈和大哥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每个月的花销又是多少?

    又能余多少寄给她?

    粗略算一下,李芳也觉得靠家里养这事不靠谱,她哥今年就要结婚了,结婚之后她哥的工资可就不会再上交了,再加上她弟弟回头找工作肯定也得托人花钱,到时候家里能拿出多少钱还真不好说。

    所以,也是点头道:

    “是不能想着光靠家里,偶尔让家里补贴些没问题,如果全靠家里养的话,就算父母没话说,兄弟姐妹估计也会有意见,不好说。

    那我们下午上工去吧!”

 第五十九章 六零农家太婆婆(35)

    那四个知青虽然感觉蛮累的,也不太想上工,可工分换粮食的问题是不可变更的,再加上他们既然能下乡,那就说明家里兄弟姐妹不止他们一个,如此一来,想要光靠家里养着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一点他们彼此都心知肚明。

    所以斟酌一番后,也只能拖着酸痛的身体继续上工,当然了,不是多辛苦的那种,工作效率基本等同于七八年前搞平均主义,大家干活都偷懒时候的工作效率。

    那叫一个低。

    他们村满工分是十工分,一般成年人努力干就能拿到十工分,妇女的话,健壮的也有八工分,即使是打猪草的孩子,那多少也能拿三五个工分,当然了,如果是比较偷懒的那种,两个工分也有可能。

    可是那四个知青呢。

    男的每天能拿四五个公分,女的只能拿两三个工分,还比不上一些孩子,本来有些对这些知青有想法的,想跟他们说亲的人家,看到他们每天的工分顿时也都放弃了。

    这么点工分,回头喝粥都难。

    甭管是嫁给男知青,还是娶了女知青,那都是个累赘。

    不过,日子还得过下去。

    大半年后,等到那四个知青发现自己秋收时,按工分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家里也很难给出多少补贴,每天只能喝稀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了,所以等到次年春,第二批知青下乡时,那四个知青的农活水准虽然还比不上一些老农,但跟刚来的时候也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勉强能算熟练了,每天少说六七个工分,男的甚至偶尔还能拿到满工分,已然不错矣!

    可见,人还是被逼出来的。

    ——

    而乔木这时候则更闲了。

    闲主要是闲在她停止了给人民日报以及其他杂志社供稿,倒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没有思路,主要是这段时间写稿子太伤神了。

    不但审核严的很,而且还得小心被有所图谋的人挑刺,再加上这段时间文化人被打成臭老九,身份地位一降再降,乔木实在是懒得费尽心机的去提心吊胆改稿子了。

    因为现在这情况简直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划不来。

    去黑市里偷摸跟别人换东西都比这安全,来钱还快。

    况且小儿子都找到了。

    不用写稿子,乔木空闲时间可不就又更多了些,平日里除了偶尔给自家小儿子些补贴,或者去县城帮村里人换点东西,也没什么其他事做,闲了一年多,乔木实在是耐受不住这般无聊,便没事偷偷摸摸的往山上那个峡谷里跑,倒不是进去种红薯,主要就是把企鹅农场里的一些水果呀,农作物的种子稍微弄点出来,在那边进行人工育种。

    反正闲着没事做,这年头又没办法到处乱跑去旅游啥的,她这年纪也不可能没事刺绣打发时间,更没有各种各样的小说电视剧看,偷摸种点东西,搞点良种也是不错的选择嘛,看着自己亲自种下去的东西结果、成熟、收获,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比在农场里一键收获获取农作物时的成就感要高很多。

    况且,现在培育点良种,说不得过七八年情况稍微宽松些时,她还能带着全村一起发家致富呢。

    因为乔木也没种多,每种就种了那么两三样,再加上大部分都是良品果树,所以倒也不累,每天爬爬山,呼吸新鲜空气,顺带着做点农活,身子反倒越发健朗起来。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十年也不过是眨眼工夫罢了,七八年四月五号,全国开始全面平反,原本知青只能通过高考回城的政策也开始宽松起来,知青全面回城的大潮拉开序幕,而人性丑恶也在这时彻底彰显出来,不知多少知青抛妻弃子也要毅然回城,一时间上演了不知道多少夫妻决裂,人伦惨案。

    这既是第一次离婚潮,也是第一次结婚证重要性的大型科普。

    其实这种情况在去年高考刚恢复,以及高考结束之后的那两段时间内就已经发生了不少,只是当时有不少知青已经对高考不抱太大希望,也清楚自己的能力,所以抛妻弃子回城的人数才相对较少,可是今年已经不需要高考,想回就能回了,一些对回城有着执念的知青自然也成了那抛妻弃子的陈世美。

    ——

    乔家村

    乔礼这天一收到上面通知他平反的消息,就立刻兴冲冲的放下肩上担着粪桶,跑到田边抱住自己的老伴文芳,笑着哭着,欣喜若狂了好一会儿,这才跟文芳解释原因。

    随后,两人就去找乔木报喜:

    “娘,我没罪了!

    我能光明正大的叫您娘了!”

    乔礼说着又是泣不成声,跟他一起来的文芳也是如此,熬了这十年,总算在活着的时候熬出了头。

    这些年,特别是两人都过了七十岁之后,他们就生怕自己哪天撑不下去,死了还要连累家的孩子。

    如今总算是好了。

    “好!好!平反就好!

    现在当要之急,是赶紧给昀武昀文他们两个找媳妇,他们两个一个已经三十出头,还有一个也将近三十岁了,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乔木因为早就知道他们肯定会有这一天,所以听到消息也不算特别激动,反倒还有心情关心她那两个曾孙的婚事,这件事,十年前她就上心了,可是,她还是低估了这时候人们对成分的看重,别说贫农中农了,就是同属坏分子的,人家都不乐意嫁给另一个坏分子,还想要嫁贫农,表示自己的悔改呢。

    所以,这一直拖了十年也没有什么好消息,这年代不是五六十年之后,拖到三十岁还男人一枝花什么的,这到时候甭管男女,那基本都是在二十五岁之前就结婚了,大多数还是在十八岁上下,三十岁真的算是大龄未婚男青年了。

    “娘,回去我会帮他相亲的。

    对了,娘,过两天京城那边会有人过来接我,到时候您跟我一起去京城住吧,我给您养老!”

    乔礼没怎么详细说他大孙子的事,而是先提给乔木养老的事。

 第六十章 六零农家太婆婆(36)

    他给他娘养老是一件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更何况这十年来他娘不知道补贴了他多少东西,如果不是他娘,他能不能活到现在都是个问题,这般大恩,莫说亲娘,就是互不认识的帮养老那也是应该的。

    况且,他大哥已经于三年前去世,二哥也在二年前去世了,总没有儿子还在,让孙子养老的道理。

    “不了,我就不跟你去了!

    我这么大年纪了,再跑那么远像什么话,反正最终都是要落叶归根的,就在根这边住着也蛮好的。

    你也别扭捏了,该回京城就回京城,你和你儿子也有十年没见面了,早点回去把你儿子儿媳和二孙子从兵团那边带回去,对了,我还没见过他们呢,要是有空的话,你让他们回去前到我这边来一趟,让我也看看他们,如此也没遗憾了。”

    乔木立刻就拒绝了乔礼,现在跟他去京城养老,那她这些年来搞出来的良种岂不白瞎了,她现在才不到一百岁,有的是时间。

    当然了,也就乔木有这底气。

    换成其他人,活到这岁数,恐怕是生怕亲人离开自己身边,生怕自己哪天在家里死了都没人帮忙收尸,不能及时帮自己摔盆哭丧。

    “娘,您一个人在这边我们实在是不放心啊,那要不让昀武留下来照看您吧,他向来细心。”

    乔礼有些不放心,毕竟这时候都是人活七十古来稀,过八十岁的就已经少之又少了,他娘今年都已经九十八岁了,这岁数谁能放心?

    乔木连连摆手:“不行,不行。

    昀武他现在最要紧的事是赶紧找个对象结婚,娶妻娶贤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你还是赶紧把他带回京去,帮他找个文化人家孩子结婚。

    我这你就不用操心了,你大哥二哥那么多儿子、孙子、重孙子都在咱们村呢,我要有什么事他们不过来帮忙,村里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他们淹死,你要真有心,回头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让上面拨点款下来,帮我们村这边修条路。”

    “那好吧。不过,娘,拨款修路这事我还真不敢保证,因为我也这么大岁数了,其实也到了退休年纪了,回去基本就是上面帮忙养老。

    不过卫华还年轻,也不知道能分到什么位置,到时候我让他尽量周旋,只要财政部老周还在,想来应该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乔礼还真不好直接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能办到,因为他其实已经算是靠后平反的人员了,最早的一批在高考前就已经平反了,那一批才是真正能上高位的,像他们这些拖到后面的,只能算是连带着一起的搭头罢了,况且他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就算回去也不可能重新担任重要位置,最多给他分个养老部门养老,多给些补偿啥的。

    因此,他回去也只能想办法跟自己以前的人脉重新恢复联系,看看他们能不能帮帮忙,但他目前连自己以前那些人脉是不是还活着都不太清楚,所以哪敢拍胸脯保证。

    “那也行,我不着急!”

    乔木正说着的时候,村里其他看到乔礼疯狂往乔木这边跑的人已经担心的赶了过来,有些担心乔礼是不是发癫要对乔太婆做什么事?

    “太婆,您没事吧!”

    “乔礼,你这是干什么?”

    因为乔礼来的匆忙,门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