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乔木和她孙子肖安,也正把各自裹的严严实实的离开火车站。
他们回来了。
在看到邶京城的那一瞬,肖安就已然泪流满面,这一刹那他想起了很多很多事,想起了当年他们离开时的场景,想起了当年他父母还在的时候,一家三口住在邶京城里面的场景,想起了他童年的美好。
也许,他还是幸运的。
因为美好的童年能够治愈很多成年时的伤痛,而不幸的人,可能需要用一辈子去治愈童年的伤痛。
甚至还治愈不了。
“奶奶,我们回来了!”
“是啊,我们回来了!”
感伤之后,便是开心,阔别了五六年,如今总算是再次回来了。
可惜,他们开心的心情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他们回家了,回到了原来住着的那院子,并且看到了院子的破败模样,几年前他们离开的时候,院子虽然不是崭新的,但的确处处完好,没有明显的瑕疵。
可是现在,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一片破败景象,这院子里不但一片凌乱,到处都是污秽杂物,甚至就连院子的大门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此时,负责引导乔木他们两人回来,并且帮他们接收院子的那个工作人员的脸色也有点尴尬,愣了好一会儿,这才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个,这真不是我们故意的。
你也知道现在各地住房都相对紧张,你们的房子被收上来后,就分配给了好几家工厂的工人居住。
但是现在你们回来了,那这房子当然是不能给他们住了,所以我们一个月就已经提前通知了他们。
让他们快点搬走。
最近我们那事情真的很多,根本没有人有时间去专门盯着他们搬家,而且他们也不是一起搬的,是有的先搬,有的后搬,有的是好不容易才把他们给弄走,所以这房子会变成现在这样,跟我们是真没关系,绝对是最后走的那几家干的。”
无论如何。
反正先甩锅肯定是正确的。
“那现在该怎么办?现在这院子就连门都没有,你让我们怎么住?
还有这院子里面,周围。
他们走的时候就差没把我院子里面的砖都给抬走,这是搬家还是搬院子,你们怎么不直接就给我留块地,让我自己重起得了,还要这院子干什么,放在这让我遭心吗?”
乔木自然是生气的,本来心情很好,过来看到这院子谁不生气。
谁家房子被糟蹋成这样不气?
她又不是泥菩萨。
况且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呢。
当即就准备先找麻烦再说。
“那什么,这也不是我糟蹋的。
那你要是愿意,我给你重新批块地,给你批块比这个大上三五倍的地,你自己起行吗,真是的!”
过来的那位工作人员心情显然也不怎么好,当即翻着白眼怼道。
他也就是这么一说。
完全属于气话。
不过乔木可是当真了,当即转过头去,盯着他:“那好,给我啊。
你给我批一块这个大上三五倍的宅基地,我这院子就送给你了。
我不要了,我自己重起!
你愿意吗?”
其他人不清楚,乔木还能不清楚吗,这破烂院子能有什么价值。
又不是什么古董。
根本就是他们家三十多年前建起来的,完全靠不上古董古建筑。
可要是能多块距离这不远的大型宅基地,怎么都比这院子值钱。
现在不值,但未来肯定值。
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
“你别是在跟我说笑吧?”
那个工作人员也是一脸惊讶。
当然,他也没当真。
只当是乔木在跟他说气话。
“我跟你说什么笑。
这么破烂的院子我可不愿住。
而且被那么多人住过了。
我就把话撂这了,你要是给我批块离这边不远,或者说就在我任职的学校附近,比这边大上三五倍的宅基地,我立刻就搬,立刻自己去起房子,一点都不麻烦你们。
这院子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
送你们了!
不信我们可以签契约。”
乔木听他这么一说,顿时就觉得可能有点戏,所以便赶忙装作十分气恼的样子,表明可以签契约。
绝对不会违约。
那个工作人员的地位虽然不算高,可这时候的土地也不难批啊。
况且他上面还有人,还有亲戚啥的,这要是真弄成了,他完全可以用很小的代价把这院子弄到手。
虽然这院子看着破旧,甚至就连门都没了,可是大框架完全没问题的,稍微拾掇拾掇,花个几百块钱就能把这院子重新收拾好,可要想建个跟这院子一模一样的院子。
没有七八千块钱根本建不成。
而且这还是成本。
加上人工指不定得过万。
这么一想,他顿时心动了。
然后就跟乔木犟了起来,想要再激一激乔木,乔木这时候也很配合,配合着跟他一起犟,两人互相犟着犟着,没一会就把契约签了下去,契约签好后,乔木这才故作懊恼地顿了顿脚,然后纠结了一会就转身离开,离开的时候还让他快点把宅基地准备好,别给她弄小了。
在那个工作人员看来,就是乔木有点后悔,但又不好意思反悔。
因此自然也不敢再多耽搁,再这么耽搁下去,万一人家真反悔了可就不好了,所以赶忙就回去跟自家老爹和亲戚商量,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帮乔木弄了块土地,弄了块比乔木原先院子大上五倍的土地。
而且距离也不远。
妥妥的二环内。
占地整整五亩多。
乔木原先的那个院子占地大概一亩多一点,也就七百个平方的样子,五倍不就是五亩多吗,最后算下来,乔木硬生生得了三千多平方的土地,虽说远没大到能建小区的程度,可建个大点的院子妥妥的。
三千多平方的院子,过个三五十年,怎么着都得值三五个亿吧。
甚至过十亿都有可能。
毕竟这是二环。
所以,虽然在别人看来这是乔木吃了亏,但是乔木自己内心欣喜着呢,过年因为没房子待,租房子过年,都没有影响她欣喜的情绪。
第六百三十九章 七零年代女教授(26)
租的小院子里,肖安思前想后许久,还是想不明白他奶奶为什么要用自家院子换一块什么都没有的土地,然后还得花钱在土地上建房。
这不本末倒置嘛!
自家原先的那个院子虽然破旧了一点,可是稍微装修装修,最多一个月就能住进去了,再重新起的话,没有一两年功夫根本弄不好。
原先他还以为他奶奶就是说气话,最后肯定反悔,可却没有想到不过半个月时间,他奶奶就已经把一切程序都弄好了,不但拿到了土地,还把院子所有权过给了别人。
此时纠结了许久,他才问道:
“奶奶,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哈哈,我还以为你半个月前就会问呢,没想到你小子一直憋了半个月才问,怎么,还没有想明白?”
乔木拿着新鲜到手的土地证明开心不已,当即抬头大笑着问道。
“奶奶,我还是想不明白?
这明显是亏本买卖啊。”
肖安还是很茫然。
乔木依旧笑着:“你还是书读少了,你平常没事要多看看史书啊。
特别是宋史。”
“奶奶,我们不是在说房子和土地的事吗?怎么跟史书有联系了?”
“也不怪你,你想看也没那个条件,以后得多看看,多去图书馆看看,我来跟你说我为什么这么做。
宋朝商品经济极其发达。
房价也很高。
汴京你知道吧,是宋朝都城。
当时房价普遍都在千贯左右。
而且还都是很劣质且边缘的房子,稍微豪华点的就得过万贯,而当时百姓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不到一贯钱,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乔木依旧还在笑着问着。
“不到一贯钱,这,这难道意味着他们不吃不喝也得花八十年时间才能在汴京买套房,要是平常还需要吃喝的话,一辈子也买不起,就算两个人一起工作,也得不吃不喝四十年才能买得起房,可是人根本不可能不吃不喝呢,那就是说,当时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买不起房子。”
肖安当即就反应了过来,嘴巴张的老大,十分惊讶于汴京房价。
“何止普通百姓买不起房。
官员也买不起。
当然,我说的是汴京的房子。
“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
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
这首诗是欧阳修写的,他当时在汴京做官买不起房,租的房子下雨就到处漏雨,四面透风,只能庆幸家里没多少东西不会被沤烂了。
除此之外,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曾经特地为房子写过一首诗:
“平生未有三间屋,
今岁初成百步廊。
欲趁闲年就新宅,
不辞暑月卧斜阳。”
这是他一直到告老还乡才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回老家起了个大点的院子后十分高兴写下来的诗词。
而他在汴京当官数十年。
从来都买不起房。
当时汴京是宋朝首都,而如今邶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只要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发达到宋朝鼎盛的程度,那么我国首都的房价飙升到宋朝汴京的房价又有什么不可以?”
乔木其实很清楚,不论哪朝哪代,一朝首都的房价从来都不会太低,就算低也只是短时间低,绝对不会一直都低,这一点根本不用预知,光看历史书就应该能推测的出来,一个朝代新建之时,因为人口稀少和经济凋零,生活物资的重要性远超过房子,所以房价很难涨。
可是一旦一个朝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发展到了传说历朝历代都有的某某盛世,那么一些重要核心城市房价上涨几乎是肯定的,而且这种上涨趋势绝对不会出现多大波动,就算低那也只是小幅度降低。
不可能被拦腰斩断什么的。
国家核心城市房价想要降。
除非另起新朝。
这是经济规律。
也是时代规律。
“奶奶,你是觉得房子会涨价。
所以想提前囤点地建房子吗?
可是现在不都是上面安排工作和福利分房吗,就算房价涨起来。
又能卖给谁呢?”
肖安虽然有点能理解了,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他完全不觉得现在正处于时代变革期,甚至还觉得现在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很多年。
所以,哪里能理解?
“人总是要进步的,计划经济也终究不可能一直进行下去,想要发展就要激发人的贪念,想要激发人的贪念,就得出现私有经济产物。
人因贪念而进步。
世界也因贪念而发展。
如果不想一直落后于世界,那么上面必定要打开贪念的牢笼。
罢了,回头你自己看吧。
现在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不是考虑这些,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是赶紧给我考个高中,然后过两年考个大学,这些事自然由我去操心。”
实际上,不仅乔木知道情况肯定会改变,未来大方针上肯定会出现极大变动,绝大多数的研究学者也都清楚,因为他们都知道,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直像现在这样,必须得改变,只有改变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强大,不然只能永远这么的闭关锁国下去,再次落后于世界潮流。
不过有些话乔木不好说。
因此只能这么囫囵的用贪念来表示,表明她决定的正确性,且顺带着将话题扭转到念高中的事上。
“好吧,奶奶,你又这么说。
我知道了,您老不用说了,我现在就赶紧回去看书,好了吧。”
肖安一听乔木再次提到考高中的事,他顿时就觉得乔木接下来肯定又要说一大通长篇大论,让他努力学习啥的,所以赶忙认怂,然后匆匆告辞离开,赶紧回屋看书去。
乔木看着他远去的身影,不由呵呵一笑,小样,一个孩子还能翻出她手掌心不成,就是孙猴子也别想翻出去,只能继续好好的学习。
接下来几年时间里,乔木并没有搞什么大动作,每天除了按时去学校讲课之外,剩下的时间不是在辅导自家那个孙子,就是去工地那边督促一下那些工人建造速度,因为乔木对工程要求很高,再加上这时又没有那么多大型机械帮忙,所以工程进度相对较慢,一直到第三年快到年尾的时候,乔木才把自己那个占地三千多平方的院子建好。
并且顺带着装修妥当。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