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十年,乔木在华国占据了日化半壁江山,第二个十年,乔木不但将三大国际日化巨头基本赶出华国,同时还击溃了东瀛和高丽的日化产业,并且进行反销,基本拿下整个亚洲中华文化圈的日化领域,到了第三个十年,乔木百岁生日的时候,她的日化集团已经能够称之为第四个国际日化巨头了,而且还是潜力远超过其他三个国际日化巨头的集团,到第四个十年结束的时候,日化女王之名当之无愧。
第一百七十五章 “恶毒”碰瓷老太婆(番外)
公元2052年,乔木去世。
终年112岁。
乔木这一世虽然不是什么顶级大佬,但在国内,乃至于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所以其他名人死后有的报道她也都有,而且她临死之前还将自己的所有资产都捐了出去,媒体自然就更加愿意报道了。
毕竟这也是个噱头不是。
没一会,各大主流媒体就纷纷发出了日化女王去世的消息,作为一个热点消息,其他媒体人自然也是迅速跟进,宣发各种悼念文章。
社交平台顿时喧嚣起来。
【说实话,看到相关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又有不怕死的媒体瞎造谣了,毕竟日化女王九十岁的时候就有媒体说她死了,一百岁的时候还有人说,一百一十岁大寿之前还有人说,结果刚刚看了一下百科人物介绍,发现里面的日化女王图片的确变黑白了。
莫名有种伤感。
我以为她能待机更长时间。】
【作为一个媒体人,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有一种释然感,具体原因大概是因为十几年前写好的悼念稿子,现在能发了吧,我还有两个月就退休了,本来我还担心我退休前恐怕不能把我写的悼念稿子发出去,得留给后人发了,没想到竟然还赶上了,真是万分荣幸。】
【上面的是疯了吗,人家活得好好的你就把悼念稿给写好了,还十几年前写好的,要不要点脸?】
【安啦,安啦,这是些媒体间的潜规则啊,他们有替很多名人准备悼念稿子,不然你以为那些名人前脚死亡消息刚出来,后脚就能有人写出几千几万字的悼念稿子,哪有速度那么快的,都是多年前提前写好,改个数据就发出来了的。
有点底线的可能只把生平写出来,回头加个开头和结尾,没底线的恐怕就连开头结尾都已经提前写好,等人一死,改个日期就发。】
【这种事也太恶心了。】
【虽然能理解他们想抓紧时间把消息报道出去,可是这种给活人写悼念稿子的行为简直就是业界毒瘤,难怪一些名人对一些媒体痛恨恶极,我要是知道有人在我活着的时候就把我的悼念文章写好了,我得上去直接把他们给一脚踹死。】
【上面的真是想多了,谁没事给你写悼念文章,你以为人家写悼念文章不要费工夫的,写你也得有人看呀,别说你了,就是一些名气不大的,人家都不会提前写好。
只有重量级的才有资格。】
【大家的关注点是不是有点歪了,只有我看到女王大人把所有产业都捐出去了吗?那可是上千亿的资产啊,难道就不留给孩子吗?】
【拜托,就算有孩子,估计也是女王大人送她孩子走好吧,你当谁都能活到一百多岁呢,我现在就比较担心女王大人旗下的日化工厂会不会也捐了出去啊?这是捐给国家还是怎么回事?要是捐给国家变成国企的话,我现在得赶紧开始囤货,毕竟谁知道国企会把女王的日化产品给搞成什么样子,指不定过两年破产都有可能,反正国企又不是第一次把好事给办糟了的。】
【我去,还真有这可能,不行了,我也得赶紧去囤货了,可惜她们家玉颜系列护肤品的保质期实在太短了,不然怎么着都得屯个十年八年的,真的好担心以后啊!】
【你们是不是看了个标题就出来讨论了,就不看里面内容吗,里面不是明确写了,乔女士捐的只是所有银行资金嘛,日化集团和日化集团的流动资金是一点都没动。
而且集团也不是说捐给国家什么的,集团是分出了一部分股份交由国家掌控,主要运营由职业经理人进行打理,另外还增添了一个秦家作为集团的人事监督员存在,而且以后所有盈利也会分出一半用做慈善,剩下一半继续扩张公司。】
【哇塞,女王大人想的还蛮周到的,分一部分股份给国家,把企业变成半国企,这样就算女王去世了,企业也有国家护航,但是依旧还留有大部分股份在集团中,所以国家方面也没办法插手瞎捣乱。
就是不知道秦家是那家?
日化女王对他家蛮信任的。】
【这个我记得,听说秦家现在的老太爷年轻的时候曾经救过日化女王一命,甚至还因为救日化女王差点被别人污蔑到跳楼自杀,那时候日化女王还没开始搞日化,后来日化女王开始搞日化,成立大型集团之后,他们两家关系就一直蛮不错的,经常进行各种合作,听别人说,他们秦家好像也有一部分女王家那个日化集团的原始股份。】
【好刺激啊,救命之恩难道不应该以身相许吗,我脑子已经开始脑补两百万字的商战爱情文了。】
【上面的是疯了吗?
你脑补之前能不能先有点基础常识,乔女士是七十多岁之后才开始创业,老秦家的老太爷今年不过才七十多岁,他们两个人年龄差距有五十来岁诶,乔女士当年的年纪做秦家老太爷奶奶都绰绰有余。】
【一支海棠压梨花?】
【我想,那三家被乔女士给打压的只能在自家本土稍微卖点产品的,原先国际日化巨头应该都松了一口气,要是乔女士再活二十年的话,恐怕他们不倒也得倒了,乔女士真的是以一己之力,打破了原先国际日化的垄断局面,让我国日化产品成为第一个国外市场份额超过国内市场份额的大型国际企业。】
【这么一想还真是,我们国家五百强企业不少,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也不少,可是其他公司主要还是赚国人的钱,国际市场几乎不足国内市场的一半,有些甚至只能靠低廉的价格跟别人抢市场,然后还不太抢的过人家,这么一想,乔女王的格调好像又提高了个档次。】
【话说,乔女士应该也能算得上是当代姜太公了吧,姜太公是七十来岁,还是八十来岁才开始跟文王的,我突然觉得,也许我不应该自己奋斗开公司,我得鼓吹我奶奶奋斗,这样说不定三五十年后我还能混成个富三代,美滋滋……】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农家极品老太太(1)
青云县,穆家村
乔木正躺在木床上,半睁着眼睛,木木的看着不远处的蛛网,聚精会神的听着外面几个人的吵闹。
“娘被气昏这事跟我可没关系。
都是老二家的那个小丫头片子在挑拨,今天竟然还当着娘的面说娘虐待她,说要分家,说只要他们二房分出去,他们二房就能过好日子,就不用补贴我们大房三房了。
你看看,说的好像老二家的去县城当学徒,娘没有出钱似的,如果不是娘花了二两银子买了点礼物送给王木匠,人家哪会收老二家?”
三儿媳穆卫氏听她丈夫穆春世质问婆婆气昏的事,赶忙开口辩解起来,并且指责起老二家的,和老二家今天说胡话的那个大丫头。
“二两银子,我爹最近几年哪个月不送一两银子回来给你们,从最开始一个月一百文,到后来一个月半钱,一两,这一送可就是整整十年啊,而且逢年过节的时候,有时候送回来的甚至有两三两。
加起来难道不够二两吗?
放利子也没你们这么狠的!”
穆卫氏刚说完,二房穆春田的长女,也就是刚刚穆卫氏嘴里提到的那个小丫头片子,立刻用还相对稚嫩的声音,大声怒斥讽刺着。
在她看来,当初她奶奶不过是花了二两银子送礼,然后就把她爹送到了王木匠那边吃苦,说是木匠学徒,其实就跟奴仆差不多,任打任骂不能还口,从七岁就开始做学徒工,一直学了十年,到十七岁才算是正式出师,此后更是每个月都得把赚到的钱送到家里来,自己身上几乎留不下一钱银子,这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严重厉害的盘剥吗?
就没这么一本万利的买卖。
“大丫,别瞎说,这是应该的。
父母在,无私产,三弟妹,大丫她刚刚瞎胡说呢,千万别介意。”
穆王氏就算内心同样也有所不满,那也不敢光明正大说出来,甚至还得训斥她女儿,免得让人把她说的话给传出去,因为子女把赚来的钱交到公中一起使用,本来就是惯例,各家基本都是这么干的,就算不满也没人敢说,不然是要被别人戳脊梁骨骂的,骂不孝,骂搅家精,如果她女儿大丫刚刚说的话传出去的话,那在村子附近恐怕就没媒婆愿意上门帮她说亲了,因为没有哪家婆婆愿意要这样的儿媳妇。
所以,她自然得赶紧堵住她女儿的嘴,不让她继续瞎胡说下去。
“是啊,瞎胡说呢,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也不知哪来那么多话,还一套一套的,不是你教的还能是她自学成才吗,我看你就是对娘早有不满,借你女儿的嘴说呢,然后再跟我们说什么小孩子不懂事啊,瞎胡说呢,你觉得我傻怎么了?
懒得跟你吵,待会娘醒了自有公道,有的人啊,得珍惜珍惜在咱们家的时间,指不定过会儿就被娘撵回家去了,说不定休书都能拿到呢,哎呀呀,我到现在还没见过休书长什么样呢,时候可得让我见识见识,顺带着,也开开眼界啊!”
穆卫氏到底是大家婢,说话都比普通人咬文嚼字,挪揄许多,刺了两句之后也懒得继续争吵,拖着自己的丈夫,转身就回屋去了。
穆王氏虽然还想辩解,可是她嘴笨,也只能无奈叹了口气,随后面色有些纠结的拽着她女儿,也就是大丫,回自己屋去了,有些话可不方便当众人面说,只能回去说。
乔木听完外面的争吵,也是长叹了一口气,再次取了颗人参果出来吃下肚,待到消化完毕,感觉身体好了些,这才开始接受记忆。
原身生平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个普通农家小丫头,到了年纪,在媒婆介绍之下相中了穆家村的穆华誉,当时,穆家还能勉强称得上是个耕读之家,家里有百来亩田,三个儿子都有念书,虽然只有一个考中了童生,其他都还只能算是个读书的,没有任何功名,但在穆家村的地位也还算不错,颇受人尊敬。
原身嫁的穆华誉就是穆家当时唯一的一个童生,当然,原身的家境也还算不错,家里给了三亩嫁妆田,再加上穆华誉到了十八岁也没考中秀才,高不成低不就的,所以便相中了当时长得还算白净漂亮的原身,两人顺利成亲,结婚生子。
婚后前两年只生了个女儿。
到了第三年又怀孕时,穆华誉的父亲,也就是原身的公公生了一场重病,即使变卖家产买各种好药养着,也只撑了两个月就去了,因为原身婆婆去世的更早,所以在公公去世之后自然是要分家的,可是当时很多家产都已经给她公公治病变卖干净了,所以即使三兄弟平分家产,最终每人也只分了三十几亩田,外带着三五两银子和间院子。
原身丈夫自诩读书人,本身就不会种田,原身虽然想自己种,但当时有孕在身,所以最终只能把田租出去,让别人种,收点租子。
到了秋天,原身生了长子,次日,原身丈夫再次落榜,不仅原身丈夫对刚得的儿子没多少关注,就是原身也觉得这儿子运道不好,并不是很喜欢,后来又生了老二老三老四之后,对老大就更不关注了。
此后,原身丈夫年年赶考,年年落榜,每年考试都得卖掉三五亩田,一连考了七八年后,原生家里除了原身自己的三亩嫁妆田外,再无其他田地了,穆华誉也因为屡试不中和家里田都卖光的原因彻底崩溃,一病不起,没两天就去了。
之后,就是原身一个人拉扯五个孩子长大,三亩田拉扯五个孩子长大的艰辛可想而知,也幸好五个孩子身体都不错,小时候没有生病什么的,不然恐怕真熬不下去。
再之后,就是跟普通农家农妇一样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过日子,从寡妇变泼妇,好在大女儿和大儿子七八岁就开始帮家里忙,帮忙种田做家务,二儿子在七岁的时候,也要去跟一家不要任何礼物的木匠学技术,可是当时的原身知道那家不要任何钱就能跟着一起学的木匠根本不愿意教别人手艺,只是想找几个免费劳力帮忙做活罢了。
所以,最终还是咬咬牙从家里抠了二两银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