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木这时候虽然不知道原身到底是怎么昏倒的,但据她自己的感觉来看,原身身体中暑的症状还是挺明显的,因为中暑昏倒的可能性高达八成以上,所以立刻安慰道。
生怕把这好心人再给吓到。
听到乔木这么一说,王家耀那是真的有一种从天而降几百万的感觉,提着的心更是瞬间松了下来。
太好了,他没有碰上碰瓷的。
的确是个有良心的老太太。
“您还记得就好,记得就好。
豆花,豆花快过来,老太太刚刚说了,她是中暑昏倒的,你快过来帮我一把,帮我把老太太扶到阴凉地方去,有人帮忙买点冰水吗?
老太太这是中暑了。
最好能再买点烫伤药过来。”
一确定乔木没有碰瓷的意思之后,王家耀立刻就招呼起了自己朋友过来帮忙,并且顺带着跟周围其他人说着,请他们买冰水烫伤膏。
冰水显然是为了降降暑气。
帮忙缓解一下中暑。
烫伤膏则是为了帮乔木处理一下她身体接触地面的那些部位,那些地方的伤势虽然不至于严重到重度烫伤,但的确被烫出了些问题。
水泡灼烧伤都有。
不紧急处理,铁定得留疤。
“原来是中暑,我去买冰水,我再顺带着带一点藿香正气水回来。”
“那我去帮忙买烫伤膏吧,我知道有一个牌子的烫伤膏蛮好用的。”
“那我去买点冰绿豆汤。”
“我店里还有个大遮阳伞,来两个人帮忙搬一下,给老太太遮遮。”
不得不说,在确定了没有碰瓷危险之后,群众们还是蛮热心的。
没一会儿,边上就有不少人应答了一下,并且匆忙去买和搬相应的东西去了,还有不少人自发上前组成人墙,帮他们临时遮一下阳。
等到救护车过来的时候。
乔木已经半倚在遮阳伞下,头上敷好了冰袋,脸上的烫伤都被均匀的涂上了一层烫伤膏,甚至就连肚子里都多了碗绿豆汤和藿香水。
中暑的症状也缓和了许多。
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炮灰奶奶要奋斗(2)
救护车一到,车上跟过来的几个护士,就赶紧下来帮乔木检查了一下身体,并且合力把她给抬上车。
而乔木在临上车之前。
当然是赶紧朝众人道谢了番。
随后才由护士们协助上车。
“老太太,您老挺能忍的啊。
腿都骨折了,也不知道着急。
搁旁人早就嗷嗷叫了。”
刚把乔木扶上车,前面司机还没发动呢,坐在担架床边上的一个护士,就颇为感慨的对着乔木道。
颇为敬佩她的忍耐力。
腿部骨折的剧烈疼痛感,可不是谁都能面无表情的忍受下来的。
“唉,急又能有什么用?
中暑那些好心人还能想想招。
可是他们也不会正骨啊!
说出来平添烦恼。
那个,杨护士,我的腿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感觉也就是严重一点的骨裂,并没有扭曲或者变形。”
乔木看了一眼杨护士胸口别针上的名字之后,就立刻回应说道。
虽然她还没来得及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光是通过身上的疼痛感,她也能猜出自己腿骨和胯骨部位都有轻微的骨裂,但总体来讲情况应该并不是很严重。
怎么也不至于到骨折程度。
“这个我还真不太确定。
骨裂严重到一定程度就能算是骨折了,不是非要真的折断了,我也不是专业的,得去医院拍个片子才知道,不过您老倒是挺镇定的。
对了,有联系家人吗?
您带手机了吗?
没带手机我帮你联系一下吧。”
杨护士这么说,除了的确略微有些关心乔木情况之外,最主要还是担心乔木没带钱,回头去医院检查做手术拍片子啥的,没钱缴费。
到时候他们是救还是不救。
救的话,跟规矩不符,不救的话,时间拖久了腿指不定就残了。
而且对方这么大岁数人了,住院怎么着也得有人照顾,不给他家里人打电话,他们医院也不放心。
“这个……还是算了吧。
他们都挺忙的,我带钱了。”
乔木先前躺在街边的时候,就已经借着给冰水和藿香正气水钱为借口,摸索了一下原身全身上下和手机,原身手里现金的确没多少。
总共也就两百多块钱。
但是手机支付软件绑定的一张卡里,还有十几万,这些钱大事做不了,但是看了骨折应该没问题。
乔木现在还没有接受原身的记忆,更不清楚原身跟她家人之间关系到底如何,所以她并不打算早早的跟原身家人联系,而是准备等接收并且梳理完原身记忆之后再说?
因此,这才敷衍拒绝了。
不过她的这番话在那个杨护士看来,只觉得乔木可能跟她子女关系处的不是很好,有矛盾,或者说有什么其他的不好直接述说的事。
出于为患者隐私考虑。
杨护士最终也没继续追问。
只是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并且对乔木做了点中暑护理。
再之后就是沉默,一直沉默到了医院,随后按规矩流程先挂号。
做检查和拍片。
拍过片子后,根据拍片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打石膏之类的。
而最终拍片的结果是,胯骨那边的骨裂没有太大问题,只要多注意修养就行,腿骨那边的骨裂稍微有点严重,虽然不至于严重到需要做手术打钢钉啥的,但的还是需要稍微正一下骨,并且打点石膏的。
不打石膏倒也不是不行,但是打石膏,显然更有利于骨头恢复。
老年人跟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骨裂不打石膏,自己注意多修养修养,很快就能恢复,但是老年人同样的骨裂程度,需要修养时间至少也得比年轻人多一半,而且最终恢复情况可能还没年轻人来的好。
休养的时间长,自然也就意味着可能出现的意外概率要高一点。
加上老年人骨质疏松之类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旦出点意外,损伤绝对比年轻人要严重,所以相比较而言,自然还是打个石膏更安心。
这么说并不是说年轻人骨裂就不需要打石膏,这个主要还是看个人,好静的,不打石膏也许行,但是好动的话还是得尽量打上石膏。
免得骨头没好就瞎动弹。
影响骨骼自我恢复。
要是骨头不小心愈合歪了点。
那可是麻烦的很。
这么一番折腾,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五点多钟,这时候乔木也顾不上吃晚饭啥的,确定短时间不会有人来打扰后,她就立刻躺在病床上,拉上床帘开始梳理原身记忆。
十几分钟后才再次睁开眼。
这下子,乔木大概也有些明白原身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想赚钱。
以及想要对自己小孙子好了。
原身出生自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的,日子过得可想而知,只能说在那时候没饿死就已经算大幸了。
那时候大家吃饱都困难。
原身弟弟都没上几年学,原身又哪有资格上学,直到原身活到十六岁开始相亲待嫁的时候,原身她也不过才刚会写自己的名字罢了。
之后不到一年,原身就在家里人的安排之下,嫁给了距离他们村十几里之远的刘家村,刘一飞家。
刘一飞是个孤儿,九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双亡,当年差点饿死。
后来还是邻里家边帮衬。
这才勉强活得下来。
而原身之所以会嫁给他,主要是因为原身弟弟当时犯了点事,偷拿了点公家的东西,必须有个根正苗红的十八代贫农亲戚帮忙洗白。
这样才能不影响全家。
所以这不就挑中了刘一飞。
附近这十里八村,就没哪家比他家更根正苗红的十八代贫农了。
对于刘一飞而言,白捡个媳妇的好事自然也不会拒绝,于是他们俩个就两只老母鸡做聘礼,一床破棉被做嫁妆的勉强凑合到了一起。
好在他们俩都不是懒人。
所以,倒也勉强将日子过了下去,并且还生了一儿一女,同时还想方设法的,把儿女都给养活了。
甚至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上过学的原因,特地从牙缝里挤出了点钱,不顾村里不少人家的劝说,把儿子女儿全都送进学校念书去了。
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炮灰奶奶要奋斗(3)
可惜,原身跟她丈夫虽然有心花钱给自己儿女念书,但是他们两人生的孩子却也的确不是学习的料。
大儿子刘建国留级一年。
这才勉强念完小学六年级。
并且还在小学六年级升学考的时候跟老师闹矛盾,一气不考了。
最后连个初中都没得上。
只能送到木匠师傅家当学徒。
小闺女倒是没跟老师闹矛盾。
可是她二年级愣是念了三年都没能升到三年级,明明看着不傻。
脑子也没问题。
可就是学不进东西。
二年级都能留三年,那继续学下去又能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家里浪费钱,老师头疼的结果,最终原身在老师家访了数次之后,只能无奈接受这一现实,把女儿接回去。
并且开始教女儿做饭裁衣服。
学习上是没啥指望了,那自然只能把女儿往贤妻良母方向培养。
好方便未来给她找个好丈夫。
因为儿女在学习方面都没啥指望,未来也是一眼就能看到头,所以原身和她丈夫就不得不多为自家儿女未来考虑,更加努力种田了。
想要给儿女多攒点家底。
但是光靠种田的话。
显然是攒不下来多少钱的。
如果儿女学习成绩好,那他们可能也不会再去想其他辙,大概率会依旧老老实实的种田,从牙缝里面省钱,只想把儿女给培养成才。
不过现在儿女成才没指望。
他们只能多动动脑子。
多想些能赚更多钱的方法。
而他们能想到的,唯一比种田赚的钱要多的方法无疑就是经商。
于是在上面政策放松些后,原身夫妻两就立刻支了个摊子,开始卖油条、米饼、麻团之类的早餐。
口味一般,利润不高,但是胜在他们卖的比较早,薄利多销,所以每个月纯收入还是相当不错的。
反正比种田强多了。
也正因如此,原身夫妻俩这才能在儿子成年之后,掏空大半个家底,把家里原先的房子拆了,在原来的宅基地上重起了一套更大更好的房子,并且给大儿子充当婚房。
结果刘建国刚相亲成功并且结婚没多久,他们家的早餐生意就一落千丈,每天利润还不够煤钱的。
主要原因不是其他。
就是单纯的竞争者变多了。
以及他们家口味不如别人。
原身跟她丈夫本来就不是什么专业厨师,更没有专门学习过如何做各种早点。炸油条之类的,只是他们自己想办法摸索出来的方法。
口味是真的相当一般。
当别人家的口味比他们家的口味好点,并且量还差不多的时候。
大家当然宁愿花同样的钱。
吃更好吃点的早点。
因此当竞争者变多,然后他们家本身又没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
他们家生意自然是一落千丈。
没过多久就不得不关门。
至于为什么先前好几年都没人做类似生意,结果偏偏这时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那主要是过去大家压根不知道炸油条能赚那么多。
大家都觉得这玩意儿又耗油又耗煤的,成本铁定很高,价格卖的还不怎么贵,肯定赚不到什么钱。
可是随着原身跟她丈夫把家里房子推倒重修,并且还又扩大了许多,随后大儿子结婚场面也相当不错的情况,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后。
谁还能不知道炸油条赚钱。
要是没赚到钱,他们老刘家怎么可能修得起那么好的青砖瓦房。
大儿子结婚的宴席也那么好。
没手艺那没办法,只能羡慕。
可有手艺的自然不免心动。
过去他们不知道炸油条能赚这么多钱,能赚起房子娶媳妇的钱。
如今既然知道了,而且他们还觉得自家手艺比刘家手艺好多了。
那他们自然也想赚这笔钱。
于是没几天,附近就多出了许多家卖油条和麻团的早餐摊,还有些卖起了包子馒头,大饼之类的。
不但种类变多了。
口味也是远超过原身家。
随后便是良币驱逐劣币。
好吃的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