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端起碗埋头吃饭。
  吃完饭罗氏警惕的看着安宁:“夫人寻我来作甚?”
  安宁让人撤下饭菜,又送上一些水果。
  “请你来,自然是有话要说。”
  安宁坐的并不端正,姿态很是随意,但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洒脱的感觉。
  “你是不认得我的,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柳,夫家姓萧,你伺侯的那位是我夫家的人。”
  她这一句话就让罗氏知道她是谁了。
  罗氏知道自己伺侯的老爷子是陛下的长辈,安宁说老爷子是她夫家的人,也就是说,安宁是萧家的媳妇,而罗氏所知的萧家所有的女眷当中,娘家姓柳的就只有当今皇后一人。
  “见过娘娘。”
  罗氏吓的赶紧跪在地上嗑头:“民妇不知道是您,一时冒犯了,民妇死罪。”
  她吓的不住嗑头,脸色也十分难看,跪在那里惊恐的全身都在发抖。
  这个女人并不是一个胆子大的。
  安宁伸手把她扶起来:“坐。”
  罗氏不敢坐,安宁也没有非得让她坐下:“我找你来,是知道了你和老爷子的事情,这件事情呢,是我们家对不住你了。”
  安宁一句话让罗氏低头眼中掉下泪来。
  她刚才怕的不行,就怕安宁是来治她罪的。
  可安宁却说对不住她,这让罗氏心里好受了一些,同时,也有一种被关爱到的感觉。
  她拿着手帕擦了擦眼泪:“这事是我的错,娘娘怎与我道歉了。”
  安宁摆了摆手:“你且听我说完。”
  罗氏便不敢再言语。
  安宁等了一下道:“你家的情况我知道,我也知道老爷子是个怎么样的人,说句不中听的,他现在越发的糊涂了,你的事情我不知道也便算了,现在知道了,就不能再这么下去,我请你来是想问问你的意思,你若是不想再伺侯他,我也会给你一些补偿让你回家去过安稳的生活。”
  罗氏低头不语。
  安宁继续道:“你若是想要继续伺侯他,我也会给你一些好处,比如说可以让太医给你家老爷子瞧病,将来你女儿出嫁,我让凤阳公主给她送份嫁妆。”
  罗氏听到这里一惊:“娘娘要我做什么?”
  安宁便知道了罗氏的意思。
  罗氏应该是想着她已经不洁了,便是回去又能如何,还不如跟着老爷子多挣些钱呢。
  她现在家中困难的很,很需要她拿钱回去。
  她在萧家给老爷子做饭,工钱给的很多,再加上老爷子时常补贴一点,她就能用这些钱养家了,要是她不在萧家呆着了,想找这样的工作,那恐怕是再不可能的。
  “你工钱照拿,我还会另外给你一份钱,我只要你看住老爷子,莫让他再犯糊涂事,他想要做什么你都跟我汇报,只要你能让他不惹事,让他好好的呆在府里,这就算你头功一件,你可愿意?”
  安宁沉声问罗氏。
  罗氏思量了一会儿,她觉得这事可以做。
  反正她已经这样了,倒不如索性豁出去多挣些钱。
  钱的事情罗氏还放在后头,关键是只要她答应安宁,她公爹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她的女儿或者将来能寻个好婆家,这才是最让她动心的。
  “我愿意。”
  罗氏咬了咬牙狠心答应了:“娘娘放心,我一定会看好老爷子,不让他寻事的。”
  安宁笑着点头。
  这个罗氏胆子不大,但却也是个聪明的人。
  “那便好,有你看着,我也安心了。”
  安宁起身就往外走:“一会儿我让人送你回去。”
  罗氏赶紧跪下恭送安宁。
  安宁走到门口的时候头也没回道:“红花的绣活做的很好,我看着很喜欢,得了空,让她给我做些小物件。”
  罗氏一喜:“这是她的福份。”
  安宁这才带着丫头们匆匆离开。
  罗氏看着安宁离开,才小心翼翼的起身。
  她大松一口气,拿着帕子擦了擦额上冒出来的汗珠,才要喝口水,就见一个小姑娘出来带她离开。
  罗氏从这个巷子里出来,一边往家走,一边回想安宁和她说的话,想着想着,她不由的笑了一声。
  她想着,这事倒是红花的运道了。
  皇后娘娘让红花给做绣活,明显就是抬举红花呢,有了皇后娘娘抬举,往后红花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还有,只要她把皇后娘娘交代的事情做好了,说不得以后还有好处呢。
  罗氏并没有想着她自己,她就想着她能多挣钱,就能给红花多攒嫁妆,也能给杨老爷子多买一些好的补药。
  只要红花和杨老爷子能好好的,她怎么着都成,她烂命一条,没什么豁不出去的,只要肯把脸一抹,什么事不能做啊。
第1053章 乱世尊荣120
  把罗氏的事情安排好了,安宁回去便开始准备乐阳成亲的事宜。
  原先萧元的意思是今年秋给乐阳和董大成亲的,可因为战事耽误了,一直到了冬天,才把所有的事情准备好,将乐阳风风光光的嫁了出去。
  乐阳出嫁之后,萧元和安宁便真正安定下来。
  他们也不急着再去攻打江北的大齐,而是要休生养息,与民休养。
  江南洪灾加上疫情,真的是死了不少人,如今江南好些地方都还乱的很,需要好好的治理。
  这个冬天萧元一直都很忙。
  他忙着让人去修路。
  将水泥路从南夷修到苏州这边来。
  江南百姓经过洪灾,很多日子都不好过,手里没钱,家里也没粮,这个冬天若是没人管,恐怕会饿死冻死很多。
  萧元正是因为想要补助这些百姓,才大力修路的。
  凡是愿意跟着修路的百姓,都会让人给工钱,还有的可以给一些粮食和盐什么的。
  这么一来,很多家境困难的百姓都报了名要修路。
  萧元即补贴了百姓,让百姓的日子可以过得下去,又做了基础建设。
  安宁在这个冬天让人下乡去给百姓宣传南夷的好的粮种,务必让百姓在明年春耕之时愿意种上南夷那边运来的粮种。
  同时,安宁还打算让一些百姓种植红薯和土豆。
  这年冬天,两个人都忙的不行,日子也就觉得不经过了,时光如流水一般,还没觉察呢,这一年就过去了。
  到开了春,因为宣传工作做的好,江南的百姓就很愿意种南夷运来的粮种。
  安宁让这边一些地方种了双季稻,还有的地方种了小麦,另外也有一些地方种了红薯和土豆。
  春天江南的百姓除了种地便是养蚕,安宁等春耕过后,就让人建了一些织坊,专门织造上好的丝绸。
  安宁自己弄了一种闪光缎,还有一些霞光缎,她教导了一批织娘,专弄了作坊织这个卖到大齐那边。
  大齐的女子喜奢华,喜欢那种流光溢彩,颜色鲜艳的服饰。
  而不管是霞光缎还是闪光缎都很符合大齐女子的审美,卖过去之后,真是被那边的好些大家夫人和小姐哄抢一空。
  除了做基础建设,萧元又大力的提拔官员。
  从南夷那边带的人员根本不够用,萧元便开了恩科,选拔了一些江南有见识的文人派往各地为官。
  梅伯清的弟子张和也参加了这次科举,他考中进士,被派往柳州为官。
  这么着,一直到了这年冬,整个江南局势大变。
  各地的官府有了新的官员入驻,将乱局稳住。
  另外便是春天种的高产的粮种,到了秋季收获,使得江南很多人家都是粮满仓,再不愁没吃的了。
  而江北的大齐因为缺了江南这个粮仓,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用,富贵的人家还好些,平常人家饭都开始吃不饱了。
  越是如此,大齐的粮介越是疯长。
  安宁就趁机运了一些粮食往大齐,转手就挣了不少钱。
  萧元别的儿子都封了郡王,只有萧英还是光头皇子,并没有封王。
  但是,从去年开始,萧元不管是上朝还是接见大臣都一直带着萧英,让他跟在一旁多听多看,好好观察,有的时候也会问问他的意见,让他说说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靖朝这边的朝臣都能看得出来,萧元没有给萧英封王,那是要让他做太子的。
  而萧英倒也是个勤勉的孩子,跟在萧元身边学了很多。
  这次,安宁运粮往大齐,让萧英很是不解。
  这日萧元拿了些折子给萧英,让他帮着批折子。
  萧英批阅之后交给萧元,萧元又看了一遍:“批的很好,就照这么办理吧。”
  萧英笑着应了一声,然后就问萧元:“父皇,江北缺粮,这对于咱们来说是好事,毕竟,江北越乱,咱们将来越好行事,可这个时候,母后偏偏让人往江北运粮,这是什么道理,儿臣怎么都想不透。”
  萧元笑了笑:“你去问你母后。”
  萧英就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又跟着萧元看了一些奏折,等到吃晚饭的时候,萧英给安宁请安,这才问了安宁同样的话。
  安宁先让萧英吃了饭,再让下人们出去,这才和萧英对坐说话。
  “你是不是觉得江北乱了,百姓记恨官府,到了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揭竿而起,到时候,咱们就可以见机行事,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大齐江山?”
  萧英点头:“儿子是这么想的,儿子就是想不透母后为何会卖粮往江北。”
  安宁喝了一口水:“英儿啊,你说这治理江山最重要的是什么?”
  萧英想了好久:“是权衡,是平稳。”
  安宁笑了笑:“这个很重要,为君者,本就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要让朝中文武平衡,朝中众臣平衡,要让官商平衡,让百姓平稳,如此,这个国家才能够发展下去,但是,这却不是最主要的。”
  萧英起身:“请母后教诲。”
  安宁轻声道:“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这是术,却不是道,为君之道在于人治。”
  呃?
  萧英不明白。
  安宁就笑:“国土很重要,但是,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片土地上没有人,那要来何用?治理这天下,需要以人为本,你说,江北乱了起来,等咱们打过去的时候,不知道饿死多少百姓,那时候,一个个的村子,一个个的镇上都没了人,那得怎么办啊?不管是我还是你父皇都早已将大齐看作囊中之物,大齐的江山,我们早晚都会取来,那既然早晚是咱们的,那便要把大齐的子民也看作咱们的子民,自己的子民饿肚子,为君者能容忍么?”
  安宁说的很透彻,萧英也听明白了。
  正因为听明白了,这才让他心中一惊。
  他后退几步跪下道:“谢母后教导,儿臣想错了,儿臣这些日子太过自大,竟是把母后往日的教导都忘在脑后,这是儿臣的错。”
  “起来吧。”
  安宁叹了一声:“英儿,你回去再多读几本史书,多瞧瞧历代开国之君都是怎么做的,想想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再看看他们哪儿做的不好,需要怎样改进,等着你看透了,想好了,再和你父皇说说你的想法。”
  “是。”萧英答应一声:“时候不早了,母后歇着吧,儿臣告退。”
第1054章 乱世尊荣121
  萧英从凤栖宫出来,回到自己的宫中,他才坐下,侍女就送上一盘金桔。
  “殿下,这是下边进上来的,陛下让人给殿下送了些,让殿下尝尝。”
  萧英拿了一个桔子一边剥皮一边思量安宁说的那些话。
  他嘴里念着:“仁治,人治,以人为本。”
  越想,萧英越觉得有些不对头。
  若说真正的仁爱子民,想要这天下百姓都过好日子,那最好的法子应该就是尽快的攻打江北,压了这大齐的江山,江山一统,再施行江南这边的政策,才是真正的对百姓有好处。
  虽然伤亡在所难免,但如果速度快的话,伤亡会降到最低。
  但现在这样拿着粮食供给江北,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长此以往,难道说,每年都要用江南的粮食供着江北的君臣消耗?
  这一天天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萧英皱眉,手指在桌上轻点,一天天一年年的……
  他突然间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我知道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他再也坐不下去了,兴匆匆的跑到勤政殿去找萧元。
  “父皇。”
  萧英是小跑着过去的,进屋来不及擦汗就急道:“父皇,儿臣明白了。”
  “坐。”
  萧元笑着一指对面的椅子。
  萧英立刻坐下来。
  跟在萧元身边的小德子端过一杯水给萧英。
  萧英接过来喝了一口:“父皇,儿臣想明白了,母后运粮往江北一来是不忍看到百姓饿肚子,二来是想让江北的君臣百姓对咱们江南形成依赖。”
  咱们江南如今粮食产量很多,江南才刚刚结束战乱,百姓伤亡也很多,人口有些凋零,咱们是吃不完那么多粮食的,谷贱伤农,如果粮食太多的话,粮食的价格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