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女哪里逃-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鞠躬一礼:“公主殿下勿忧,汾阳郡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战一定能够大胜。”

    “我倒是没怎么心忧,轩郎他庙算在前,也先被逼到不得不决战的时候,其实就已输了。”

    虞红裳哑然失笑的同时,眺望着大殿之外的夜空,还有那被白炽灯照耀得灯火通明的前院:“既然是午时末开始接战,那么想必此战已分出胜负。”

    正常来说,一场规模达到一百五十万人的会战,其实持续一两个月都稀松平常。

    如果像是现在的西安城那样,使用高垒深壑的战法,双方又粮草充足,那么势必得打个两三年,战线则绵延数百里。

    不过虞红裳知道今日决战,双方都有速战速决之意。且破敌山前地形平坦,是大块的平原地,足以容纳百万人在此会战。

    李轩也为此战专门写信给她,做过详细的推演预测,认为此战在两个时辰之内,晋军就能取得决定性的大胜。

    虞红裳对李轩自是信之无疑,坚信李轩的判断。

    所以这一个下午,虞红裳都是镇定自若,神态气度与前院那些坐立不安的大臣们截然迥异。

    就在这时,外面有一位女官走入进来:“殿下,几位辅政大臣求见!”

    虞红裳闻言微一颔首:“传见!让外面候见的那些朝臣也进来吧。”

    刚才她其实也看到了这几位在往这边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朝廷四品以上的大员尾随在后。

    此时天色已经接近酉时,接近禁宫落锁时分。

    可这些入宫的官员,以各种借口逗留不去。甚至还有直接来到文华殿前叩拜,想要请见监国长公主的。

    这无疑是不合规矩的,稍微计较一点的君王,都会雷霆震怒,不过虞红裳能理解他们。

    此时北方的那场会战的结果,与此刻朝野内外无数人息息相关,自然也牵动这无数的人心。

    虞红裳语落之后,那女官的面上,却现出欲言又止的神色。她似有意劝谏,可又心生迟疑。

    虞红裳知道她想说什么,她这女官是担心那些朝官为北伐之事言出不逊,冒犯圣威。

    毕竟这两个月来,那些大臣们伏阙上疏,拦驾劝谏的戏码,已经上演了不止一次。

    虞红裳却不在意的微微摇头:“只管让他们进来就是,其余你不用担心。还有,传告宫门那边,让他们今夜无需落锁。”

    就在不久之后,以陈询为首的一众大臣,都鱼贯着走入殿内。

    陈询平时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可在他进来之后,却是眼含精芒的看向钱隆:“情况如何?可有新的消息传回?”

    钱隆当即摇头:“尚无!最新的消息,还是傍晚那一封,说是双方已经接战。”

    他说这句话时,冷眼扫望着群臣:“不过根据绣衣卫的说法,此战我大晋的胜算极大。绣衣卫遣在汾阳王麾下效力的几位百户,都是知兵之人。

    还有副观军容使商弘,日前也有奏章,说汾阳郡王有七胜,瓦剌也先也有七败。”

    他也担心这些文臣,会有什么殿前失仪之举,所以提前警告。

    钱隆语声未落,人群中就一声嗤笑:“牧野之战,纣王也认为自己必胜无疑;巨鹿一战,章邯、王离也是成竹在握。

    所谓兵凶战危,如果这胜算可以估算出来,何来的赤壁之战?又何来的淝水之战?”

    钱隆侧目看过去,发现那正是新任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张九龄。

    小半年前,韦真迁任左副都御史,然后汾阳郡王为此职与朝堂诸位辅政大臣颇有过一番龙争虎斗。

    最终几位辅政大臣以拨款六百万银元作为第二笔造船资金,换取了汾阳郡王的退让。

    而汾阳郡王挥兵北伐的这一个多月来,这位左佥都御史算是跳得最欢的一位。

    张九龄这一句话,顿时使得在场群臣一场嗡然震动。

    他们被钱隆冷冽的目光震慑,没敢过于造次,只是相互间低声议论。

    其中一些人的语声不知是有意无意,恰好满殿可闻。

    “以四十三万迎战九十四万,身临两倍之敌而自认胜算在己。千古以来自负之人,莫过于汾阳郡王。”

    “也先敢于会战,自然也是胜券在握。”

    “汾阳王诚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可也先亦是成名数十年的名将,汗王。我以为这一战,汾阳王确实孟浪了。”

    “关键是他还要野外浪战,就依仗那些枪械吗?数十万军深入漠北,天时地利人和,哪一样在我大晋?”

    “胜了又有何益?当初太祖太宗横扫草原,打到蒙兀人无处容身,可现在如何?汾阳王好大喜功,为成就其所谓功业虚耗国力。他若胜了也就罢了,若是败了,那就是将我大晋推入危亡境地的千古罪人。”

    “加上后面护持粮道的军马,可是整整七十万精锐!如果这支军马丧于草原,大晋又得几十年恢复元气。”

    虞红裳听不下去,用手指敲了敲桌案。

    旁边的钱隆,顿时一声轻哼:“肃静!”

    等到这殿内安静下来,虞红裳就神色淡然道:“诸卿,本宫知道你等为北伐一事各执己见。可民间博戏,有所谓买定离手一说。如今在破敌山,我晋军与蒙兀的会战已经开始,诸位就请稍安勿燥,静候结果如何?”

    她说完这句,殿内的诸臣才平静了下来。

    恰在此时,一只火眼金乌蓦然身化金光,落在了御阶之前。

    钱隆精神一振,直接走过去解下火眼金乌腿部的信筒。他只看了里面的符书一眼,就不自禁的眼现喜色。

    “殿下,汾阳王在破敌山取得不世之功!此战已经大胜,斩首至少五十万级!”

    他此言道出,殿内顿时哗然震响。

 第七五三章 露布诏告(求月票求订阅)

    钱隆语落之际,整个文华殿内都骚动了起来。

    “此言当真?按照时间来算,这张符信发过来的时候,距离他们接战之刻才不到两个时辰吧,破敌山那边这就胜了?”

    “斩首五十万级?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汾阳郡王果然从不让人失望,自其统军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这殿内的众多汾阳王一党,这时兴奋得无以复加。。。

    “也先又怎样,之前宣府前后两场大战,也先不都败在汾阳王手里?”

    “提七十万军横扫草原,踏平汗庭,古来军功莫过于此,确为不世之功。”

    “哈!方才是谁在讥刺来着?说千古以来自负之人,莫过于汾阳郡王。在你等井底之蛙看来,也先近百万大军,自然是军威浩荡,不堪匹敌。可在郡王眼里,那都是土鸡瓦狗。”

    “副观军容使商弘商大学士早就上过奏章,说汾阳郡王有七胜,瓦剌也先也有七败,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哪一样都不在蒙兀,如今果不其然!”

    “妙!妙!妙!汾阳王这一战,至少打出我大晋北疆上百年的安宁。”

    虞红裳发现身临此刻,也没法镇定从容。

    她没有等钱隆将符书交过来,而是直接探手一招,将钱隆手里的符书遥空抓摄在手。

    然后她的唇角微扬,把那符书直接弹到陈询手里:“这是绣衣卫的信报,不是征北大将军行营发回的军情塘报,首辅,看完之后可让殿中各位传阅。”

    在场的众多大臣,却反倒是面色微舒。

    ——正因这份战报来自于绣衣卫,反倒更加可信,没有假传军情的可能。

    虞红裳如此大大方方,让他们传阅符书,更是安定了众臣之心。

    “——汾阳王倚山列阵,主动进攻。先破蒙兀两翼骑阵,后抄截蒙兀中军,以空心方阵大破之。”

    首辅陈询看完之后,就将这符书递给旁人,他苦笑道:“没有详细的战报,老夫看不太明白。”

    他也不是完全不通兵法,可绣衣卫的这些说辞,明显不合军事常识。

    而就在群臣传阅符书之际,又有一道金光穿行到殿内。

    这一次,才是征北大将军行营的正式军报,同样是由一只火眼金乌携带过来。

    李轩是挂‘征北大将军’印领兵北伐的,所以这次北伐之战,晋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就是征北大将军行营。

    当钱隆拆开信筒之后,顿时喜形于色。

    “我军斩首至少五十三万级,光是蒙兀人的万户长,如今确定死亡的,就有六十余人。似此等辉煌大胜,开国以来所未有。而且我北伐大军损伤微乎其微,如今统计出来的就只有一万出头。”

    这殿宇之内,顿时再次一片震哗。

    许多人的脸上都现出匪夷所思之事,让他们惊讶的是如此轻微的伤亡。

    昔日大将军兰御在捕鱼儿海之战,虽然也斩首数十万级,可晋军的死伤,也超过十万。

    这次的破敌山之战,汾阳王李轩以四十三万军敌两倍之敌,死伤竟然只有一万出头,让他们本能的怀疑真假。

    “符书上有少傅于杰与大学士商弘的署名与印章。”

    当这份符书传入到汪文之手,这位当朝辅政大臣就顿时眼神一亮,现出夺目精芒。

    于杰与商弘,是如今大晋儒门,最强大的两名天位大儒。

    汪文心想以这二人的浩气修为,是一定不会谎报战功的。

    即便漠北大败,二人必须掩饰军情,稳固人心,那也不是这样的做法。

    可随后汪文眼中,就现出惑然之色:“为何没有汾阳王的印章?这份军报,怎么就如此粗略?”

    他是先看符书的署名落款,再看符书的内容的。

    权顶天闻言,当即哑然失笑:“汪尚书可先一窥全豹的,这符书后面说是汾阳王奋死与也先大战。想必二人之战还未了结,所以未能署名。更详细的正式军报,恐怕得他与也先分出胜负之后。”

    权顶天除了是辅政大臣,还是内阁成员,户部尚书。此时在朝中的排位,还在汪文之上,是陈询与吏部尚书何文渊之后第三个得阅这封符书塘报的。

    汪文已经翻阅到这部分内容,他的眼神一亮:“也就是说,汾阳王殿下有望擒杀此獠?”

    他的话,使得后方群臣都为之精神大振,再一次议论纷纷。

    十五年前的土木堡之战,瓦剌大汗绰罗斯·也先带给大晋的耻辱,让所有大晋群臣都记忆犹新。

    虽然景泰十四年的宣府之战,汾阳郡王大破蒙兀,擒拿了蒙兀大汗脱脱不花,算是一雪前耻。

    可这又如何及得上直接擒杀绰罗斯·也先这个罪魁祸首,更让晋人舒心惬意,心胸大快?

    “瓦剌大汗也先没能逃脱?这真是旷世之功!”

    “还请监国长公主下令礼部与太常寺,准备祭告太庙的大典!先帝在世时孜孜念念,就是北伐蒙兀,洗雪我大晋奇耻大辱。”

    “于杰商弘,还有朱国能是怎么回事?怎么就坐视汾阳王殿下,孤身一人与也先大战?”

    “想必是汾阳王殿下执意如此,想要与也先公平一战。去年的宣府之战就是如此,汾阳王与脱脱不花交手时,就不欲其他人插手。汾阳王胆略过人,才智无双,唯独这性格——日后他迟早要吃亏。”

    “我觉得问题不大,有少傅大人在。少傅大人知道轻重,一定不会容许也先逃脱!”

    此时的虞红裳,正凝视陈询:“首辅大人,破敌山大胜看来已确证无疑,朝廷是否该露布诏告?”

    蒙兀破敌山距离紫禁城足有一万三千里之遥,征北大将军行营的羽檄塘骑从那边赶过来,怎么都得五六天之后了。

    朝廷自然不可能等到那时候,也没必要。

    所以这露布飞捷一事,大可由朝廷代劳。

    陈询闻言遥望了殿外的夜空一眼:“还是再等一等吧,现今时值深夜,百姓大多都已歇息。不妨等到明日正式的战报传来,再露布诏告不迟。”

    他知道此时京城内外,许多儒人士子都为这场北伐之战忧心惙惙。

    不过汾阳王从来都是战无不胜,功绩彪炳。

    之前北面也陆续都有捷报传回,所以整个北直隶的人心还是较为稳固的,这露布诏告没必要急于一时。

    “那么封赏呢?”

    这是新任的吏部左侍郎,他朝着监国长公虞红裳一抱拳:“既然汾阳王已大破蒙兀,是否该议一议封赏事宜?”

    在场的诸多辅政大臣闻言,就不禁微微凝眉,感觉无比头疼。

    此战的封赏其实简单,直接按照战功赏赐就可,规矩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朝廷现在有钱。

    问题是汾阳郡王,去年李轩大破蒙兀,又横扫了宁王与襄王藩,战功已是冠绝古今。

    至今为止,朝廷都还没做赏赐呢!

    这时候,几乎所有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