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女哪里逃-第6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极长生大帝顿时气息一滞,哑然无声。

    勾陈大帝则哈哈大笑,落井下石:“你不如把她的真灵交给我,我保准一年之内,将五缕混元五行之气奉上。”

    南极长生大帝的眼不由微微一凝,斜目看着勾陈:“我降临凡世之前,听说你们兄弟正在四处搜寻先天奇珍,要打造后天神宝级的阴阳双剑,这是你勾陈的赎金?

    你们兄弟都已经穷成那副模样,连讨伐真武的经费都凑不出来,还有资财来换我的真灵?说起来,这阴阳双剑我也能揍得出来,它们的品质一定能更胜一筹。”

    勾陈的脸当即微微一黑,他转过头,再懒得搭理南极。

    南极长生大帝不为已甚,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大哥不笑二哥。

    她很干脆的拿起了符纸书信,以雷霆为笔在上面疾速书写。

    就她本意,是绝不愿被李轩这么敲诈勒索。

    可问题是她现在确实被这个家伙拿住了软肋。

    天地间的变局在即,南极长生大帝实不愿在这个时候,折损自身三成力量。

    “还有一事。”李轩又笑眯眯的说着:“我希望接下来的半年内,从帝君手中出售的粮食,不得低于一百五十银元一石,当然我这边也是一样。双份的生意份额你二我六,剩余两成给金阙天宫。”

    一旁的勾陈大帝听了之后,顿时怒火攻心:“一百五十银元?你们怎么不去抢?”

    这粮价居然就直接翻了两倍!

    南极长生大帝则稍稍迟疑,然后就点了点头:“可!”

    ——这正合她意!

    虽然生意的份额少了,可粮价增长两倍之后,她的南极增广天只会赚更多。

    也就在这时,绿绮罗的周身上,忽然爆出了无数紫雷。

    当李轩侧目望过去,就只见绿绮罗一个探手,竟从她原本的躯体中,抽出了无数的太初剑炁,最终凝聚成一把深绿色的长剑。

    “如何?”李轩的眼中现着期待之色:“你现在能有全盛时多少力量?”

    “七成!”

    绿绮罗看着自己手中的剑:“九天七窍应元雷躯内部的九天雷石,足以提供半步圣天之力。等到我将这些‘太初剑炁’祭炼成器,哪怕遇到这两位的本体,我也能抗衡三五个时辰。”

    勾陈与南极听了之后,都是面色清冷,不置一词。

    全盛时期的九天玄女,实力本就不逊于六御。

    而这具‘九天七窍应元雷躯’不但身具强大的雷霆法准,其防御能力也相当于‘九转金身’中的第七转。

    李轩则是微微一喜,他现在愁的就是身边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助力。

    此时绿绮罗抬手一招,将一面太极图从体内招出:“这是南极带入凡界的两仪造化图,陛下你准备如何处置?”

    她刚才炼化肉身时,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镇压这张宝图上了。

    李轩则微微扬眉,陷入凝思。

    理论来说,此物交给虞红裳,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不过虞红裳需要时时刻刻坐镇京城,出战的机会其实不多。

    而他现在的每一分力量,都必须用于刀口。

    就在他沉思之际,绿绮罗又迟疑着开口:“说来此物的主材,是以天地胎膜与九天息壤祭炼而成,所以是能融入你那剑图内的,不过过程比较麻烦,需要很长的时间炼化,期间你的剑图可能无法使用。

    且两仪造化图中,九天息壤象征阴与地,天地胎膜则象征阳与天,你如果要将之融入剑图,那么为了维持阴阳平衡,你势必还得投入其它的神物不可。”

    李轩听到这句,不禁神色微动。

    与九天息壤,天地胎膜同等的神物,他手里还是有一件的。

    其实他从南极长生大帝那里要来的混元五行之气也可衍化,可此物他另有用处。

    也就在这时,虞红裳的身影出现在天牢门外。

    她首先注目的是绿绮罗与南极,眼中现着几分好奇:“南极帝君的这具九天七窍应元雷躯,绿前辈已炼化妥当了?”

    “绮罗她已将这神躯炼化。”

    李轩略觉奇怪,心想虞红裳为何会来他的天牢?西安城那边明明还有无数的事务需要收尾。

    他随后就注意到虞红裳手中,一团五色宝光。

    “红裳,你手中拿得是什么东西?”

    “八宝功德泥!”

    虞红裳神色古怪的扬了扬手中之物:“就在方才,观世音真灵降世,与我见了一面。她代表佛门赠了我一件神宝,还有这东西,她说你可能用得上。

    说这区区薄礼,算是之前佛门与你一应过节的赔罪。我寻思你日后确需借重佛门之力,就擅作主张收起了。”

    李轩闻言,就不禁与绿绮罗互视了一眼。

    李轩心想这佛门不但上道,还很聪明,居然知道从虞红裳这边下手。

    绿绮罗则是一声轻叹:“不愧是慈航道人——”

    ※※※※

    战后的西安城满目疮痍,整座城内几乎没有完好的建筑。

    在佛门沉寂之后,沂王虞见深虽然放弃了抵抗,可这位的党羽却不甘降服,他们在最后的时刻里如同困兽,极端疯狂。

    在朝廷大军狂猛如潮的攻势下,这些人虽是一一受戮。可整个西安城却都被双方打烂,西安城内的粮仓也都被烧毁。

    这使得城里将近六百万降服的军民都无家可归,且饥寒交迫,嗷嗷待哺。

    虞红裳与李轩却都在次日离开,把西安城的烂摊子丢给了于杰。

    二人倒不是单纯的甩锅,就李轩本人之意,其实是想亲自处置西安六百万军民。

    他准备以发配之名,将其中的一大半迁至辽东授田,使得陕西之地能够休养生息。

    可此时他二人确有一些更迫在眉睫的要务需要离开。

    虞红裳对祐巃还是放心不下,哪怕她这次是请了李轩的母亲刘氏入宫照拂。

    李轩则必须前往南直隶坐镇,他的三项税制改革在半个月前,于南北直隶两地正式推行。

    其中的北直隶还好,李轩在河北当地声望崇高。

    不但河北的众多卫所都是李轩的拥趸,各地的百姓也对汾阳王深深敬服。

    只要是汾阳王推行之政,北直隶百姓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何况这所谓的摊丁入亩,就是把丁税纳入田地,无地之民就可免税,这一看就是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

    在大晋开国以来,官员绅衿利用优免特权隐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为客籍以为规避,下户穷民置数十亩之地,从实开报,反蒙升户,被加派丁银,这已是国朝第一大弊了。

    所以整个河北地域,都为此欢欣鼓舞。

    不过李轩施行‘摊丁入亩’之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滋生人口,使官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让百姓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力。

    据李轩所知,清朝的人口爆炸一方面是土豆与红薯这些高产作物的出现,另一方面就在于免除丁银。

    百姓不用承担丁银的压力,就乐于生孩子了。许多不在户籍的隐户,也不需要再藏于乡间。

    李轩预计大晋的总人口,绝不下于一亿五千万,只是许多人不在户籍而已。

    至于官绅一体纳粮与田地累进税制,就更与寻常百姓无关。

    从此所以官绅都将失去免税资格,土地多了还必须交更多的税,为此北直隶人人拍手称快。

    一应官绅自然是不满的,可在天子脚下,京城周边,没有人敢于直接对抗。

    虽然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种种情弊,比如隐瞒田亩,又比如当地官府民众联手隐瞒人丁等等,可大体还是顺畅的。

    唯独南直隶,官绅的力量额外的强大,又借助各地书院操持舆论。

    虽然李轩已经预做准备,整个南直隶的中上层,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干员。可在税制改革时,还是出现了各种状况。

    甚至有人冲击官府,使得当地官员不得不狼狈逃离。

    不过随着李轩亲自赶至,又明令当地卫所诸部以勾结沂王谋反之名,直接将十几家反抗最激烈的官绅抄灭满门,整个南直隶范围都平静了下来。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李轩的心狠手辣名闻天下,又有五百万把长刀在手。

    此时如襄王,沂王等等都已身亡,世间还有何人敢正撄其锋?

    李轩之后又整顿书院,召集南直隶众多名儒,一应有功名的书生,在南京国子监作‘义利之辨’。

    他是以敌之矛,攻敌之盾,圣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董子也说‘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

    你们这些地方官绅为银钱侵占田亩,冲击官府,这是什么道理?是否符合圣人之教?

    此时他儒学造诣已深,舌战群儒,竟使南直隶群儒都无言以对。

    而此时整个大晋几乎无人注意,朝廷在四月初下达的一封诏书,招天下德行深厚的僧人入京,辅助朝廷重整佛门典籍。

    于此同时,朝廷还组织了三个千人僧团,奔往南洋。

    当这诏书一下,天下间那些一直惴惴不安的僧人们顿时奔走相告,欣喜若狂,这意味着维新二年以来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的佛难,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第八三三章 帝如来

    北直隶,河间城外,一辆四轮马车在官道之旁缓缓停下。

    随后当朝太傅陈循穿着一袭白布长袍,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然后他的目光,就被眼前这条宽约四丈,由柏油,水泥与碎石铺就的笔直大道,还有那些不断来回穿梭的四轮马车深深吸引。

    维新初年,朝廷重整与车辇有关的礼法,明令民间亦可使用四轮之车。

    于是这种装有轴承与减震装置,原本只能用于军中的四轮马车,在民间迅速的传播推广,成为朝廷士绅,民间富商们最喜欢的交通工具。

    这种造价低廉的四轮马车,很快就通行于各地的大街小巷,乡间田野。

    即便是那些真正的大富之家,也难以忍受马拖飞车的巨大消耗,平时更多使用四轮马车来代步。

    不过这种四轮马车更多的还是用于运输,它们的承载能力是双轮马车的十倍。。

    于此同时,适宜于四轮马车奔驰的各地官道也得到了重视。

    各地的士绅商人对官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官府拿出钱财修缮道路,甚至是捐款筹钱。

    而陈循眼前这条由河间直到保定,并连接京城的官道,就是大半年前由地方官府筹集款项,朝廷再给予一半资金补贴修筑成的道路。

    为此通州还用粮食与银钱雇佣了九千只力大无穷的太行妖类,帮助他们筑路。

    ——至于它的效果,陈偱已经体会到了。

    在汾阳王制定的‘交通规则’作用下,马车一路行走如风驰电掣,不逊于他以往使用的飞车多少。

    虽然奔驰途中略显颠簸,可那些悬于空中上下抖动的飞车,其实也没好到哪去。

    “老爷!”

    此时从车辕处跳下了一位年过半百,胡须花白,身体却很健壮的老人。

    他把手笼在了袖中,走到太傅陈循的身后:“今日天色已晚,可能夜间会有大雪,我们可需在城外找个客栈落脚?”

    他眼前这位乃因母丧辞官致仕,辞去首辅之位的。

    可这位依然是朝廷的太傅之尊,是当朝三公之一,地位仅逊于太师汾阳王。

    所以理论来说,这位归家荣养的途中,不但各地驿站需要按照仅次于郡王的标准接待,各地的官员还得至城门迎奉。

    可陈循一方面不喜当今官场迎来送往的风气;一方面则是有心在归乡的沿途中,看一看各地民风,所以不愿惊动地方官府,沿途都是过驿站而不入。

    陈循也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发现此时天边处已经阴云密布了,周围则刮着抽屉风,有一阵没一阵的。

    陈循在bj城住了几十年,知道这是大雪的征兆。

    朝廷今年在北方修建的官路无不平坦之至,那柏油与水泥简直神奇。

    所以哪怕是在夜间,这由bj城直达扬州的官道也都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可如果是要下雪,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道路结冰路滑,随时都有翻车,甚至是撞车的危险。

    不过朝廷在汾阳王一力主张下设立护路司,聘请了大量的术师与妖兽,还有大量从漕运那边分流过来的漕兵,以官道通行的税费加以供养。

    等到雪停之后最多两个时辰,这官道就可恢复正常通行。

    以前陈循担忧护路司与官道收通行费,会出现扰民害民,与民争利,甚至是压榨百姓的现象,所以立场较为保守。

    可此时他从bj出发一路行来,却又是另一种想法。

    虽然这护路司情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