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光弼也吞吞吐吐道:“不知我等可有仙缘?”
“呵呵~~”
陈萼呵呵一笑:“世人都道神仙好,可神仙也难得逍遥啊,每五百年有一次劫数,弱小的神仙在大能面前瑟瑟发抖,稍有行差踏错,便是魂飞魄散之祸,若说点化些许功臣成仙,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我向诸位透个底,今后一段时间,冥府将开辟,用以取代佛门的阴司,冥府参照阳间,阳间有大唐,阴间也有大唐,你在阳间受了爵,死后依然保留,尽享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是,寿命没有限制,说句实在话,我都想在冥府中再建一个陈家,据有一席之地,总之,几位可以好好考虑,反正不急于一时。”
“那我们……便依陈状元所言!”
李光弼与哥舒翰相视一眼,拱手道。
陈萼点了点头,望向李令月。
李令月会意的俏面一沉,喝道:“李将军!”
“臣在!”
李光弼肃容施礼。
李令月道:“请李将军领两万军潜伏于峣关,一俊叛军入城,举狼烟为号,即刻进军。”
峣关位于紧挨着长安的灞上东南,距长安不过二十来里,关后是连绵起伏的商洛山,藏兵于其中,鬼神难寻。
“诺!”
李光弼正色应下。
李令月又道:“请哥舒将军领余下兵马随朕入城!”
“诺!”
哥舒翰也施礼应下。
很快的,两军分派完毕,所有的骑兵,约有近万骑,全部给了李光弼,弓弩手则交给哥舒翰,随即李光弼率军离去,李令月在众军的簇拥下,打起仪仗入城。
陈萼挥手布下一道结界,阻隔窥探。
长安城里,一片荒芜,原本热闹的大街,已是门可罗雀,能跑的都跑了,跑不了的,要么年老体弱,要么身无余财,或者是故土难离,与其跟着皇帝在外面流浪,不如搏一把燕军能善待百姓,虽然这个可能性很低,但人总是有些侥幸心理的。
“诶?那是?”
宽敞的朱雀大街上,几个卖炊饼和摆小摊的正百无聊赖的晒着太阳,突然前方有大队军马渐渐接近。
“不好,燕军进城了,快跑啊!”
“不对,不是燕军,快看,幡旗上是镇国太平长公主!”
“这是哪位公主?”
“我的天,我想起来了,太平公主还能是哪位?是天后的幼女啊,当今圣上的亲姑姑,几十年来消声匿迹!”
“大唐有救了,大唐有救啦!”
民众激动了,纷纷跪在道旁,还有人奔走呼叫,渐渐地,民众越来越多,夹道欢迎。
“哎,这就是人心啊,李隆基弃城而逃,着实是一大败笔,其实以长安的坚固,倘若万众一心的话,坚守数月是不成问题的,届时必有四方勤王之师来援,而叛军内部亦是矛盾重重,久攻不下,或不战自乱,可惜了。”
东方朔叹了口气。
陈萼不由想到了历朝历代亡国,好象没有哪一座都城是被强攻而下,可见都城建的坚固,几乎没什么用,该逃还是逃,该降还是降。
“人心才是最坚固的长城,再好的武器,再好的法宝,都是由人来操纵,人不行,干什么都不行!”
陈萼也摇了摇头,又道:“李隆基是怕了,丢下满城百姓苍皇而逃,也由此丧失了人心,而长公主恰于民众最绝望的时候出现,给了民众希望和信心,我敢肯定,只要明日大胜,民间必然劝进之声不绝!”
正说着,陈萼突然抬头望天,微微一笑:“东方兄,此处交给你了,我去会会一位老友!”
随即身形一闪,消失不见。
待来到天上时,正见赵公明。
“公明兄,别来无恙?”
陈萼拱手呵呵笑道。
“哼!”
赵公明一指结界,哼道:“你在搞什么鬼?”
陈萼真挚道:“公明兄,听我一句劝,莫要助纣为虐,还是回你的金鳌岛潜修为好,其实啊,凡是出头的,跳的欢的,都没有好果子吃,苟到天长地久,才是天道至理啊!”
“呵~~”
赵公明不屑的笑道:“那你为何跳来跳去?”
“我是没办法,天道盯上了我,你以为我能跑得掉?”
陈萼两手一摊:“按照圣人的估计,人间将掀起滔天浩劫,以亿兆生灵的鲜血浇灌冥府成长,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人间的动乱不会持续太久,波及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开辟冥府的需要,怎么办?只能拿大能来凑。
公明兄仔细想想,自安贼反叛起来,死了多少大能?纵然你有二十四颗定海珠相助,但决定胜负的不是灵宝,而是使用灵宝的人,怕是你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陨落吧,与其如此,不如躲起来苟一苟,指不定就苟到劫数过去了,你再看无当圣母,与悟空成了亲,躲去女儿国卿卿我我,多好?”
“这……”
赵公明现出了迟疑之色,他不得不承认,陈萼的三寸不烂之舌着实厉害,连他都有了苟一苟的心思,毕竟陈萼有一句话说的在理,自动乱至今,人间并没有死多少人,死的是大能,照这趋势来看,大能还得再拿命往里面填,他能保证自己就一定能避过去么?
显然不能!
只是赵公明是奉了师命下山的,无端退避,通天那里过不了关,于是道:“不论如何,先做过一场再说!”
“既然如此,那就怨不得陈某把公明兄给渡化了!”
说着,陈萼取出了良善之钟,屈指一弹!
“当!”
赵公明浑身微震,呆滞了!
第五六七章 马嵬坡
次日一早,长安城外出现了大队兵马,远远一面燕字大旗迎风招展,数十万兵马踏着沉重的步伐渐渐逼近城池,城头上的老弱病残均是吓的面如土色。
安庆绪一身金甲,骑着大白马,意气风发,眺望着长安城半晌,扣着马鞭的手臂猛的一举!
“万岁!”
“万岁!”
燕军中,山呼万岁!
燕军是自东面而来,就看到正对面的廷庆门,缓缓打开。
严庄拱手道:“圣上,长安不战而降,合该圣上一统天下,建万世不朽基业!”
“哈哈哈哈~~”
安庆绪长笑着,马鞭再次一挥!
“杀!”
顿时,海啸般的喊杀声冲天而起,燕军一窝蜂的往城里钻去,没有人担心会遇上埋伏,因为李隆基携太子弃城而逃已经不是秘密,长安的人心散了,哪个敢反抗?就不怕屠城三日?
而且安禄山是反贼,安庆绪杀父继位,是逆子,反贼逆子,名声太难听,安庆绪需要漂漂亮亮的进城,而不是缩头缩脑,左右试探才敢入城,否则会给人一种委琐的感觉。
城门洞只有数丈宽,大队军马挤在门前,有了明显的混乱,并且人数越积越多,毕竟谁都想先进去大掠一番,迟了怕是连口汤都喝不到,甚至有平时看不对眼的,挥拳打了起来。
安庆绪皱了皱眉,并没有阻止,事实上在这种时候,统帅往往会失去下属士兵的约束力,只有进了城,大掠过后,才能慢慢收拢。
就如闯军进了北京迅速腐化,根源在于闯军是地地道道的乌合之众,安庆绪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个把时辰过去,才进去了千人,却是隐隐约约从城内传来喊杀声。
“不好,城内或有埋伏,请圣上下令全军退回!”
严庄突然面色一变。
可就在这时,城头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弓弩手,搭箭就往下射,顿时惨叫连声,成片的尸体倒在血泊中,燕军将士本能的就想到了中伏,根本没有半点攻城的心思,发了疯的往回跑。
全军拥堵在一起,引发了踩踏,咒骂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混乱如波纹般一圈圈蔓延开来。
这时,城内一道狼烟直冲天际,严庄惊骇大叫:“圣上,城外也有伏兵,速退!”
安庆绪本就懦弱无能,说话也有些颠三倒四,立时慌了神,勒转马头就跑,中军大旗跟着向后移动,古代行军作战可没有灵活有效的指挥系统,很多时候都看着大旗。
大旗进,全军进!
大旗退,全军退!
更何况在某种程度上,燕军也是乌合之众,打顺风仗可以,打逆风仗多半是兵败如山倒。
“杀!”
城内的守军开始向外冲杀。
随之而来,是侧面烟尘大起,李光弼只有万余骑兵,但他在马尾绑上树枝,激起遍地烟尘,硬生生造出了数万骑兵的架式。
别看燕军有数十万,但是没有简练有效的指挥系统,人多势众反而会变成累赘,而唐军刚刚拥立了新主,正是万众一心,士气旺盛之时,此消彼涨之下,燕军于倾刻间土崩瓦解。
“杀!”
“活捉安庆绪,立不世功业!”
战场上,满是喊杀声,燕军中,有一些被俘的唐军也纷纷倒弋,战局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
一直到傍晚,全军才渐渐收兵,斩首三万余级,俘获近五万,稍作休整,次日一早,又由李光弼率领重整过的骑兵近三万骑,作为前锋,继续追击燕军,哥舒翰领军三万随后。
而此时,长安城里面一片欢腾,谁都清楚长安保住了,光复关中只在指日之间,也有人意识到了这是个机会,毕竟群臣都跟着李隆基出逃了,长安的政府机构严重瘫痪,而且跟着李隆基逃走的官员,天然就失了李令月的信任,要想当官,正是此时啊。
于是不断有乡贤耄老在大明宫前跪求李令月登基,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
不片刻,宫中有旨意传出:孤乃女子,不敢以女流之身登此大位,望诸位另择贤能,孤虚位以悬。
民众不依不饶,继续劝进:皇帝无德,唯长公主力挽狂澜,民心所向也,况天后在位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女继母统,天经地义。
宫中又有旨:孤才德浅薄,只怕不负重任,难辞其疚。
民众再三劝进:长公主大破贼军,救万民于水火,于江山社稷有大功焉,长公主不坐此位,谁人坐得,倘若长公主立意推辞,大唐早晚不保,我等宁可撞死宫门,也免得贼军卷土重来,受那万般凌辱。
最终李令月勉为其难的应允,不过有言在先,收复潼关之后再行登基大典。
……
马嵬坡,距离长安百余里,近万禁军拥着皇帝太子,百官妃嫔苍皇出逃,因人数众多,行程缓慢,两天了,才走了这么点路,均已是疲惫不堪。
傍晚,全军扎下了营,陈玄礼巡视着营地,只见听一声哀声恕道,每个人均是惊惶不安。
“哎~~”
陈玄礼叹了口气。
“大将军!”
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赶来,附耳小声说了几句。
“什么?此事可真?”
陈玄礼色变道。
斥候点头道:“千真万确,因长安诸门关闭,直到过了正午才打开城门,小的立刻就赶回来汇报。”
陈玄礼顿时面色阴晴不定。
一名老臣见状问道:“陈将军,可是贼寇破了长安?”
其余人也纷纷紧张的望来。
“是别的事情,诸位不必心忧!”
陈玄礼含糊了两句,便快步去往中军。
在摇曳的火光下,李隆基显得面色阴森,啃着平时从来不吃的粗胡饼,可怜他年纪大了,牙口不行,每啃一下,都要艰难的咀嚼半晌,才能下咽。
周围没有人敢说话,只有玉环捧着一杯清水,每吃一点,都喂给李隆基一小口水,帮助下咽。
陈玄礼心情复杂之极,好好的江山,被败掉了啊,倘若皇帝稍微有点清醒,又怎会落到这般田地?
一时之间,竟忘了上前施礼。
“爱卿前来是为何事?”
李隆基留意到陈玄礼,沉声问道。
“圣上!”
陈玄礼小声:“长公主纠集逃入商洛山的潼关守军,于长安设伏,趁叛军入城之际,突然杀出,大破叛军,斩首数万级,并由李光弼与哥舒翰领军追击……”
“什么?”
听着陈玄礼娓娓道来,李隆基大怒:“好贼子,在潼关不肯出死力,害得朕的将士们几乎全军覆没,怕是就等着这一日,传旨,速速摆驾,朕要立刻回长安!”
“圣上,请三思啊!”
陈玄礼急劝道。
“为何?难道这江山不是朕的江山?”
李隆基眼里隐有杀机闪现。
陈玄礼忙道:“现在谁也不清楚长公主是什么意思,倘若圣上冒然回驾,怕是有不测之变,臣以为,圣上不妨下一道旨意,命长公主来马嵬坡接驾,她若肯来,便相安无事,若是不来,必心生反意,圣上还须多做打算。”
李隆基冷静下来,现出了深以为然之色,毕竟他是靠政变起家的,几十年来防着的就是政变。
第五六八章 兵变
“嗯?”
李隆基正怒火中烧的时候,突然眼角余光留意到,高力士正脚步踉踉跄跄的赶来,仿佛有天大的事情发生,当即不悦道:“何事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