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萼连忙跪在李治下首。
“爱卿来啦!”
李世民拖着浓重的鼻音,缓缓睁开眼睛,示意李治把自己扶起来。
“父皇?”
李治有些犹豫。
“扶朕起来!”
李世民催促道。
李治只得坐上床头,托起李世民,让李世民靠在自己的胸前。
李世民看着陈萼,说道:“爱卿,朕就要走了,望你辅佐太子,保我大唐,将来朕绝不会亏待你!”
陈萼浑身剧震,李世民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将来不亏待自己,难道觉醒了?
不过他不急细思,赶紧挤出两滴眼泪,哽咽道:“圣上春秋鼎盛,切莫说这样的话,还是先躺下好好休息,也许第二天就会好转了。”
“呼”
李世民吐了口浊气道:“天数如此,非人力可以挽回,朕的愿心已经达成,多留无益,朕昨晚心血来潮,请李淳风夜观天象,有岁星犯冲紫微星垣,我大唐或有一劫,爱卿当鼎力助之,再有那武曲星君,朕去之后,或再次下界,爱聊须及早将之除去。”
“小臣听凭圣上吩咐!”
陈萼拭了拭眼泪,大胆问道:“圣上可是已明了了前世今生?”
李世民道:“朕昏迷之后醒来,便已了然,方知大限已至,非药石所能挽回,爱卿可是困扰于梦幻泡影?欲除此法,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梦幻泡影,因缘而生,因际而灭,关键是缘与际,朕时间不多了,只能简略与你讲一讲,能领悟多少,全看你自己的造化。”
陈萼顿时精神一振!
却不料,李世民突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哆嗦着嘴唇再也说不出话,只眼睛翻了两翻,流露出一丝歉意,就气绝身亡。
卧草!
陈萼呆呆看着李世民,心里一路烟尘,翻滚而过!
第六十六章 净光天女
紫薇天宫!
端坐于卧榻上,一名身着帝王冕服的中年男子缓缓了睁开了眼睛,刹那间,浑身紫光大作,浓郁的紫气直冲天宵!
“弟子恭贺大帝得成正果!”
殿外,守着的童子见到这惊人动静,均是大喜,连忙入殿参拜。
“呵呵呵呵”
紫薇大帝捋着浓密的胡须,开怀大笑,他的功德终于晋升为了紫色,应对天地大劫更加有把握,再掐指一算,与天道的联系比之先前的金紫功德更加清晰,似乎天道的一切运转都了然于胸,也可以从天道借来更多的神通。
当然,他知道这只是道行刚刚晋升的错觉,别说紫色功德,既便是青色功德也不可能与天道完全契合,实际上神仙并不追求与天道的契合,否则自己就有化道的危险。
神仙只是在天道之下尽可能提升道行,获取更大的权限,并且极尽小心的不突破临界点,毕竟没有哪个神仙愿意以身化道。
“免礼!”
紫薇大帝摆了摆手,目光就向西投去,一丝阴冷乍然闪出。
佛门意图为李世民延寿二十年,其实是害他,如他这类发下愿心的神仙,一旦愿心达成,就该尽快回归,毕竟在人间呆的越久,就越容易沾染上因果孽缘,同时还白白欠了佛门一个人情。
亏得陈萼判断正确,救下了泾河龙王,才没让此事发生。
以紫薇大帝的道行,一瞬间就推算出前因后果。
“佛门?呵,待得劫来,再与尔等算一算旧帐!”
紫薇大帝喃喃着,因天道生变,劫前谁也不敢妄动,暂时他也只能静观其变,静候大劫到来的那一刻。
随即紫薇大帝把目光移向长安,只见皇宫中哭声大作,妃嫔、皇子与公主们纷纷换上素服,跪在自己的尸体前,其中包括陈萼。
紫薇大帝不禁眉头微皱。
在回光返照之时,李世民已知道自己是紫薇大帝转世,对于死亡并不畏惧,同时也明了陈萼所起的作用。
陈萼破坏了佛门的计划,让他得以顺利回归,这是一份因果,道行越高,越怕沾染因果,紫薇大帝本打算告之破去梦幻泡影之法,还了这份因果。
可就在脱口而出的时候,却是死了,这由不得他疑神疑鬼,难道是天道故意如此?
非得让自己欠那小子一个人情?
紫薇大帝暗暗叹了口气,如他这类的道行,不会随喜恶行事,而是事事讲究缘法,既然天意如此,他也不会去强行还了与陈萼的因果。
本来他还想再算一算大唐的危机,只是转念一想,自己和大唐缘份已尽,何必多事呢,反正已经交待过了那小子,若真能帮大唐解决危机,将来百年之后,纳入紫薇天宫麾下,给个长生,也算是报答了。
想到这,紫薇大帝不再理会下界之事,徐徐闭上双目。
李世民归天,全国为之服丧三十六日,李治则于李世民驾崩的第三日登基,改元永徽。
虽然李治一身素服,但眉宇间不乏扬眉吐气之色,与此相反,后宫一片惨淡。
按照规定,没有子嗣的妃嫔全部要去感业寺出家。
整个后宫里,哭哭啼啼,既不舍于李世民的英年早逝,又为自己的命运而绝望。
大唐在皇后以下,有四夫人,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又有九嫔,分别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九嫔以下,有婕妤、美人与才人,各九员,合称二十七世妇,世妇之下还有八十一御妻。
基本上有了子女的,普遍会被封为嫔,不用去感业寺出家,而二十七世妇与八十一御妻,多无子嗣,从此将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武媚娘一身孝服,跪坐在榻上,目光有些迷惘。
这几日,她总做些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化身天女,容颜美丽,身体洁净,或在弥勒净土中无忧无虑的生活,或在佛陀的座下听经,好不逍遥。
如果是真的,那该多好啊!
武媚娘幽幽叹了口气,再一想到曾有过一夕之欢的太子李治,此时已成了圣上,不禁心里又有了些烦躁,不知那冤家会否记得自己?
“净光天女,还不速速醒来?”
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耳边突有呢喃声响起。
“谁?谁是净光天女?这名号怎如此熟悉?”
武媚娘骇然看向四周。
“经云:女既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国土,悉来承奉,无拒违者”
“经云:此明当今大臣及百姓等,尽忠赤者,即得子孙昌炽,如有背叛作逆者,纵使国家不诛,上天降罚并自灭”
可这声音并未停止,反化作一道道经流淌于脑际,渐渐地打开了她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我明白了,原来我就是净光天女!”
武媚娘不禁惊呼,随即紧紧掩住嘴,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的记忆全部解开,此经,正是观音菩萨前几日往弥勒净土授她的大云经,依经所示,她该当为女主,执掌大唐,大兴佛法,待功德圆满,可回西天,超脱天女之身。
天女是由气与神交感而生,不算生灵,在弥勒净土中,有着亿亿兆的天女,看似无忧无虑,其实是非常悲哀的,她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随着阿赖耶识缘起而业去,不断的生生灭灭,而且她们的职责,是侍奉天人,就如人间的婢女。
又因天女不是生灵,故而转生不必如神仙那样麻烦,二十几年前,弥勒佛布下暗子,在即将出生的武媚身上,打上了净光天女的烙印。
如今苏醒过来,很难说她说究竟是武媚娘,还是净光天女,或者二者兼有之。
我一定要抓住机会,成为女主,大兴佛法,谁挡我路,我就杀谁!
一刹那,武媚娘眼神阴戾。
但是很快的,她的心情又从云巅跌落到了谷底。
自己一无法力,二无神通,除了记忆中的弥勒净土,就是一个柔弱女子,而且年龄还不小,又得去感业寺出家,怕是再也见不到新皇,这一生能有机会么?
“武才人速速出来!”
这时,外面有太监叫唤。
她知道自己该去感业寺了,什么都不带,径直出了屋子。
有太监把她领往一个小广场,先来的世妇和御妻哽咽痛哭,哭声此起彼伏,让她心头烦躁,不过她看到了一个很奇怪的人。
这是一名年轻的男人,面如冠玉,神色寂然,只是眼神有些贼溜溜。
此人她曾在李世民的寝屋外见过,正是太子詹事陈萼。
如今太子登了基,陈萼自然也水涨船高,不禁让她那焦急的心思泛起了些活络。
没错,陈萼正暗暗打量着那一名名妃嫔,都说要想俏,一身孝,果不其然,这些女人普遍二十来岁的模样,个个被孝服衬托的清丽脱俗。
到底是宫中无丑女啊。
当然了,陈萼也只敢偷偷看,要是稍有逾越,被太监报到李治那里,不死也要刮层皮。
第六十七章 暗中相助
因李世民临终前的叮嘱,李治本打算安排陈萼进三省,予以重用,可是朝廷中枢是由褚遂良、长孙无忌、李绩这些老家伙掌权,陈萼可不愿意与他们共事。
一方面,这些人都身负宰相,或者同平章事的名头,很难伺候,进了三省肯定做小。
另一方面,中枢在将来要被清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早晚身死族灭,还是及早划清界限为好。
第三点,在朝廷做事,累的象条狗不说,还捞不到什么功德,纯属吃力不讨好,于是陈萼以殷开山尚在朝,翁婿不宜同殿为官推拒,表示愿意留在圣上身边干私活。
李治自然大喜,任陈萼为翰林学士,职责是入内廷值政,候皇帝召见,陪伴皇帝宴乐,又因翰林学士无品秩,而陈萼原是正三品的太子詹事,因此把连影子还没有的三圣母庙升为三圣母娘娘宫,任陈萼兼三品三圣母娘娘宫总管,奉旨督造。
今日,李治给他下了道诏令,让他把宫中无子嗣的妃嫔送往感业寺出家。
陈萼不明白,为何这种事情要让自己来,不过皇帝下的旨,照做就是。
“陈总管,武才人来啦!”
这时,一名太监带着武媚娘过来点名。
武才人?
陈萼可不敢轻视,这位可是掀起了腥风血雨啊,但更让他在意的,还是武媚娘暗中的净光天女身份,是佛门布下的暗子。
他清楚自己必须尽快明确对待武媚娘的态度!
如果一心与佛门做对,就该阻止李治与之相见,可是撮合李治与武媚娘的,是王皇后,自己纵然有办法影响李治,但很难影响到王皇后。
而且自己与佛门看似箭拨弩张,实际上的着眼点,仅仅是一个利字,自己的目地是吸血,通过佛门吸取大量功德,应对未来的劫数,从这方面来看,武媚娘大兴佛门,对自己是有利的。
毕竟武媚娘登基的时候,西行取经已经完成,小萼得了正果,而自己是佛陀的老爸啊,有这层身份在,哪个敢对自己不敬?
别人是啃老,啃爹娘,自己是啃儿子,现在为小萼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之投资,小萼的成就越高,自己未来的收益就越高。
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净光天女是弥勒佛祖布的暗子,承载着佛门的希望,佛门能容许自己搞破坏么?指不定又有死亡威胁接踵而来。
只是其中有一个问题,如果刻意交好武媚娘,因此女作虐太多,双手血债累累,牵扯过深的话,难保冥冥中不会受报应,甚至佛门也有可能顺水推舟,把孽债全推到自己头上,他则上岸洗白白。
所以只可暗助,不可明来,发挥出前世左右逢源的优点,若即若离,把握好度,坚决不给武媚娘当枪使,更不可被其美色所惑。
武媚娘个头高挑,确实很漂亮,一双大眼睛更是水灵灵,与温娇相比,她的美更加张扬,难怪李治置貌美如花,又性情温婉,冰清玉洁的王皇后于不顾,被武媚娘迷的神魂颠倒。
陈萼心里有了定计,只不动声色的扫了一眼,便问道:“可曾验明正身?”
那太监道:“回陈总管,确是武才人无疑。”
“嗯”
陈萼点了点头,拱手道:“武娘娘莫要怪臣僭越,实是先皇有遗诏,不得不为之,若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
武媚娘叹了口气道:“陈总管按制行事,何过之有,另妾有一事相询,入了感业寺,能否外出?”
陈萼不置可否道:“臣不敢妄言,圣上说出得,便是出得,圣上若说不可,任谁也无法可想。”
武媚娘星眸微眯,暗中咀嚼着这话的意思,是不是说,决定权在于皇帝,而这位陈总管是皇帝的身边人,可以影响到皇帝?
“妾能否多嘴问一句,陈总管官授何职?”
武媚娘突然问道。
陈萼道:“任翰林学士,再由太子詹事改授三圣母娘娘宫总管。”
“多谢陈总管告之,妾不打扰了!”
武媚娘眼眸微亮,翰林学士是天子近侍,接近皇帝的机会比之三省的宰相和同平章事们更多,她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