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虽然想要加快速度清剿魔修、厉鬼,以求尽快还庐东县安宁,拯救更多的平民。
但是梁昭煌也很清楚,欲速则不达。
那些鬼物、魔修,并不是随手可以拍死的蝼蚁,后面的剿杀、战斗之中,必然会有不少的艰难、死伤。
便是李家集‘鬼蜮’这里,事先已经做好了诸多准备,选做‘首秀’的地方,还依旧难免死伤,由此便可见一斑。
所以,梁昭煌很清楚,每一次行动前必须做好准备。
一来,论功行赏,将奖励及时发放下去,尤其是对于那些招收而来的散修、寒门,这些奖励往往是最能提振他们士气的手段,让他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爆发更大的激情与战力。
这对于后面的剿杀魔修、厉鬼,无疑是更为有效。
二来,他也要联系县城中各家,将这一次战斗之中受伤已是难以恢复的修士送回城中修养,同时让各家县豪安排人手补充过来,将在前面战斗中牺牲、受伤而需要的修士补充上。
城中各家县豪包括梁家,自然也都招收、准备了后备人手,可以及时给与轮换、支援,以保持他们这支剿魔队伍的战斗力。
此可谓磨刀不误产柴工。
做好了一切准备,死者、伤者送回县城中,补充的人手也都已经到来,奖赏也都已经发下,一众修士可谓士气高昂。
梁昭煌当即不再耽搁,一声令下,直奔下一处魔修、鬼物潜藏之处。
在剿魔队伍修整、赏功这一段时间,梁昭煌与吴老、胡先生、还有几家县豪领队的筑基修士,已经就胡先生提供的魔修情报,商讨过后面的清剿路线。
梁昭煌询问过胡先生与吴老,确定后面已经没有了安排好的‘秀场’,县令也没有了指定的方向,后面的清剿魔修、鬼物行动,都是由他们自己做主。
于是,几人商议一番,很快确定了一条清剿路线。
第219章 分兵
庐东县中似李家集这样,一处乡镇直接化成鬼蜮,成千上万鬼物汇聚一处的情况,其实也就仅此一例。
至少,是目前仅发现这一处。
所以,县令谢文蕴才会选择李家集这里作为‘首秀’的战场。
而其它地方,潜藏的魔修、鬼物,不但分散,而且数量、实力都是十分有限。
毕竟,庐东县这里距离这魔灾中心,三州交界处,其实还是挺远的,足有上万里之遥。
那些魔修、鬼物从魔灾中心流窜而出,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分散到三州之地中,其实也就显得十分稀少了。
在跨过万里之遥,一路逃过多个郡县围剿,还能流窜到庐东县附近的魔修、鬼物,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
更多的鬼物,反倒是那些魔修、厉鬼流窜进入庐东县后,突袭各处乡镇,肆意杀戮之下,在当地制造而成的鬼物。
毕竟,庐东县近十万平民的死伤,在魔修手下,其中至少有小半都能化成鬼物、以及魔修修行的资源,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魔修、魔徒。
不过在前期,县令已经组织人手救援各处乡镇,将这些新形成的鬼物、魔徒都狠狠的打击了一遍,事实上已经清理了许多,并且将他们打算,潜藏到了庐东县各处。
因此才需要梁昭煌他们组织专门的剿魔队伍,清剿这些逃窜各处,隐藏起来的鬼物、魔修。
因为前期的救援,清理、打散鬼物、魔修,都是县令主持进行的,所以他们对于那些鬼物、魔修逃散的方向、潜藏的地方,最为了解。
因此,提供的情报地图,也是颇为准确。
梁昭煌几人稍作商量,就确定了一条清剿路线,是魔修、鬼物汇聚、潜藏最多的一条路线。
剿魔队伍出发,行不到半日,来到一处荒废的村落,其中藏着几个一阶怨鬼,带着十几个普通游魂。
都不用梁昭煌等人出手,那些散修、寒门子弟一拥而上,每人不过一两个法术,就将那些鬼物轰杀。
整场战斗十分的轻松,相比于前面李家集‘鬼蜮’中的战斗,简直像是出游一般。
当然,这样轻松地战斗,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战利品。
梁昭煌这边,也只能让人将出手的几个寒门、散修的功劳先记下来,后面再论功行赏。
当然,在梁昭煌的照顾下,出手的几个寒门中,也包括他三姐夫所在的方家。
对于三姐梁昭榕的求助,梁昭煌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愿意多给一些帮助的。
轻松解决一处战场,都不用休息,剿魔队伍继续出发,直奔下一处鬼物、魔修潜藏之地。
胡先生提供的魔修情报地图中,记录了大量的鬼物、魔修潜藏之地,当然这些信息、情报,并不是完全准确的,只能说是其中大半方向没错。
毕竟,且不说这些情报,本就是大多只是指向那些魔修、鬼物逃散的方向;便是一些确定的魔修、鬼物潜藏之处,那也至少是数日前的。
而魔修、鬼物又不是完全不动的,说不定梁昭煌他们率队找过去,那些原本潜藏在当地的鬼物、魔修就可能已经离开了。
所以,梁昭煌他们虽然是按照‘情报地图’指引的方向前进,但是一路上也都是散开人手一路搜寻的,以防有漏网之鱼。
同时,他们路过一些乡镇时,也会向那些盘踞乡镇中的寒门询问情况,继续搜集更新的情报,确定附近有无鬼物、魔修出没。
而另一方面,县令派来的吴老、胡先生两人,也一直与县城中县令方面有着联系。
几乎每隔几天,胡先生就会送来一些新的情报,其中既有对于魔修情报地图的更新;也有关于另一支剿魔队伍,石绍峰率领的队伍剿魔情况的关注。
在其后几天中,梁昭煌率领的队伍,一路搜查,又剿杀了十三处鬼物、魔修潜藏的窝点。
这其中,既有‘情报地图’中标注的,也有他们自己搜寻出来的。
不过十三处窝点潜藏的鬼物、魔修,都是颇为弱小的,都是些一阶怨鬼、或者魔修,以及更多的普通游魂、或者魔徒。
十三处鬼物、魔修窝点,总共碰到的二阶存在,也不过是两个二阶的厉鬼,还是藏在不同的窝点中。
因此,每一次战斗都是十分迅速就解决了,而且也都没用出主力,基本都是各家招收的寒门、散修在轮流战斗,收获着那些散碎的战功。
如此几日之后,梁昭煌将各家县豪领队的筑基修士找了过来,商量一下后,决定分兵行动。
实在是几日下来,多次清剿鬼物、魔修窝点,他们已经十分清楚意识到,那些如今还潜藏在庐东县各处的鬼物、魔修,其实都只是丧家之犬,没多少厉害的存在。
他们这两五家县豪合兵一处,六百多修士、更有七名筑基修士,同行一路,一处处窝点去寻找、清剿,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人力了。
每一次清剿那些窝点,他们之中大部分人根本都没有出手的机会。
就连各家招收的散修、寒门子弟,都只能轮流的出手,更别说各家县豪门阀的子弟,以及几位筑基修士了。
几天来,基本都是毫无战斗,完全就是一场随队出游,完全是在浪费时间、人手。
所以,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梁昭煌不再犹豫,直接决定分兵行动。
六百人的剿魔队伍,直接分成五队,每家县豪各领一队,成扇形散开,扩大搜寻、清剿的范围,如此能够更快的将整个庐东县都清理一遍,加快清剿魔修、厉鬼的速度,更能清剿更多的鬼物、魔修。
虽然分兵,不过梁昭煌对于五支队伍也是有着严格的要求。
五支队伍,每天搜寻、前进的距离都要控制在相等的范围中,要做到齐头并进;而且,五支队伍相互之间的距离,也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三来,五支队伍都要时刻保持着紧密、通畅的联系。
梁昭煌要保证这五支队伍,能散就能聚,能在需要的时候,五支队伍迅速汇聚起来,形成最大的战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变化,清剿魔修、鬼物。
第220章 黄渠庄
分兵之后,梁昭煌他们清剿魔修、鬼物的效率果然提升了数倍,五支小队成扇形清扫各处,每日清理范围扩大五倍不止。
而情况也如梁昭煌预料的那样,后面清理出来的各处魔修、鬼物的窝点,都是颇为弱小,甚至常常是五支小队,每一支小队都无需尽全力就能剿杀。
大部分时间,还是轮流的派出寒门与散修,几只县豪家族的队伍少有出手机会。
尽管如此,梁昭煌却是没有了继续分兵的打算。
分成五支队伍,已经是极限的,若再细分,这支队伍就要超出他的掌控范围了。
到时候若是出现什么问题,无法聚齐队伍,那就真的散了,容易出现大问题。
时间转眼过去半月,梁昭煌他们也顺利了清剿了庐东县近三分之一的区域,不算第一次清理的‘鬼蜮’,后面陆续清理的小窝点,剿杀鬼物也有了上千之数,魔修数十,其中二阶存在也陆续剿杀了近十个。
成绩可谓斐然,而且因为这些鬼物、魔修都是分散在各处小窝点,梁昭煌率领的剿魔队伍一路清剿下来,都未曾遇到什么困难,收获不小却没什么损伤。
半个月来,甚至都没有人需要返回县城修养的,也没有让县城中重新派人来轮换、补充。
剿魔队伍中的气氛倒是越来越好,士气颇为高昂。
只是清剿过程太过顺利,士气太好,往往也容易出现问题。
所谓骄兵易败,便是太过顺利之下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今,五支队伍清剿过程中太过顺利,已经开始渐渐超出梁昭煌规定、掌控的范围。
梁昭煌规定,每支队伍每日清剿、前进的范围,都必须在他规定的范围内。
但是近两日,已经陆续有两支队伍,清剿、前进的范围超出他规定的范围,以致孤悬在前。
梁昭煌还有规定,五支队伍散开,每一支队伍之间的距离都要控制住,要在他掌握范围中。
但同样出现了有一支队伍散开的范围太广,超出梁昭煌控制的范围,甚至导致梁昭煌对那支队伍的联系曾中断数个时辰。
眼见着混乱渐深,剿魔队伍中士气渐骄,如此下去,恐怕不用多久这支队伍就要完全散了,到时五支队伍各行其是,最容易出现问题。
毕竟只是临时组建起来的队伍,就连集训都只有三天。
意识到出现问题,梁昭煌干脆直接下令,召回五支队伍,在一处乡镇汇聚,打算重新整训一番队伍,并对于三支超出他规定范围的队伍,进行惩罚!
先前因为清剿鬼物、魔修太过顺利,一直以来对于各支队伍倒是多有奖赏,没有惩罚,士气倒是因此不断提升,以至于渐渐成骄。
如今,梁昭煌知道却是该用惩罚,给他们降降温了。
否则有奖无罚,必成骄兵。
黄渠庄,这是梁昭煌选定的五支队伍汇聚的乡镇。
梁昭煌率领家族队伍第一个抵达黄渠庄,得到了当地寒门黄家的热情款待。
扬州是鱼米之乡,庐东县中也是多有河流、湖泊,这些河流之中既有天然形成的,也颇有一些是人工开挖成渠,好开发一些地方的。
黄渠庄所在,便是紧靠着一条人工开挖的河渠,从而开发起来的一处乡镇。
甚至,据梁昭煌所知,黄渠庄紧靠的这条河渠就叫黄渠,是寒门黄家开挖的,整个黄渠庄乡镇都是黄家当初从荒野之中一点、一点开辟出来的。
黄家也是因此得以在此立足,渐渐从一个散修家族发展起来,成为寒门。
大晋仙朝,对于似黄家这样自己在荒野中开辟据点,然后渐渐发展成乡镇的寒门,无疑是持支持态度的。
只要你能在荒野中站住跟脚,开辟出据点,并发展起来。
那么大晋仙朝就承认你的合法性,承认你对于这片发展起来的乡镇的权利。
毕竟,在大晋仙朝内有着仙朝镇压,这些开辟而出的据点先天就有着极限,往往也就是发展成一处乡镇,开辟据点的修士家族最多也就是成为寒门。
他们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努力成为县豪门阀,加入大晋仙朝的统治体制之中去。
所以大晋仙朝完全不担心这些在仙朝内各处荒野开辟、发展起来的乡镇,反而是颇为鼓励,甚至是有着税收方面的支持。
毕竟开辟荒野,发展乡镇,对于整个大晋仙朝来说,也是实力的扩张,是人道的发展、繁荣,对于大晋仙朝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大晋仙朝恨不能鼓励更多修士,将仙朝内各处荒野都开发起来,若是如此,整个大晋仙朝中的人道必将繁荣数倍,仙朝国运也将提升数倍,对于皇室、对于县城中各品门阀,无疑都将是有着巨大好处的。
只可惜,大晋仙朝立国至今八千年,容易开发的荒野之地,基本都已经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