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娘子一个比一个诡异-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余乾也算是机缘巧合认识的吧,在一桩小桉子里算是帮了我一个小忙。”
    李念香莞尔一笑,没再多问什么。第一次见面不是查户口,这种事肯定要慢慢来的,以后打交道的地方估计少不了。
    还是那句话,李念香不想给她们二人留下霸道的印象。大妇要做的是一碗水端平,绝非用霸道这种低级的手段能行的。
    不过也还好她没再问细节,要是知道叶婵怡一直都是和余乾住在一起的,她心态估计又得炸一次,然后再骂余乾混蛋。
    接下来,三人便稍稍安静下来,吃着月饼,喝着小酒,赏起了皎洁的圆月。
    氛围竟然很诡异的和谐且融洽。
    也就余乾现在没在这,否则他要是看到这一幕,非得把下巴给惊掉不可。
    当然,现在的余乾下巴已经合不上了。
    张斯同的花船上,余乾本来正在吃着月饼,然后看天子和那些文人使臣在那吹牛逼,喝大酒。
    可谁知道,许是酒喝高了,一个附属于大齐小国的两位使臣当时就耍起了酒疯,非要哭着喊着给李洵表演一下他们国家的特殊礼仪。
    原来,这个小国好男风,这么说吧,十个男的里面有八个男桐的那种。
    于是这两位三十多岁的使臣当时就要脱裤子拼刺刀,给李洵看的一愣一愣的,最后满头黑线的李洵直接把两人丢到江里让他们冷静一下。
    这不,现在正在组织人手打捞这两个误入歧途的男人。
    余乾的下巴就这么一直悬挂着,真的是世界之大。直接给余乾开眼了,牛逼。
    噗嗤,余乾又打了个喷嚏,从刚才到现在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个了,也不知道谁在背后这么念叨自己。
    那边,因为这两个使臣的悍然举动,导致直接将喝酒这件事给停了下来。
    “今夜,恰逢中秋,不知诸位以为这江面之上的盛景如何?”李洵声音朗朗的问着这些来自各国的使臣。
    答桉大致分成了三份,少数还在附属大齐的小国表示无条件的赞美和支持,部分墙头草的国家则是非常中庸的回答。
    剩下的那些则看似褒奖,实则暗讽。比如,从太安城看大齐四海升平,出了太安便是世道无情之类的隐晦话语。
    提出这个问题的李洵只是微笑的眯着眼睛,看着这些个回答迥然不同的使臣们。
    余乾也是饶有兴趣的听着。
    外交这种事亘古以来看的都是只有一点,那就是本国国力。
    之前,大齐国力昌盛,可谓是在这附近周遭的如此多的国家里排名第一,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名声,都是妥妥的第一。
    综合实力之强盛可谓万国来朝。
    可是现在,情况可以说是一跌再跌。再无当年雄风。
    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大齐目前还姓李,那就算再飘摇,那也是一等一的大国。
    所以那些附属的小国依旧只能仰仗大齐的鼻息,但那些中等实力的国家现在也敢有自己的声音,很多时候对大齐的决策阳奉阴违。
    就算大齐明知道这点,也只能无可奈何,权当不知道,保全面子为主。
    剩下了则有一些少数的大国现在对大齐可以说是虎视眈眈,边境不少发生摩擦,根本不憷一盘散沙的大齐。
    其中又以三个大国为盛。
    大齐以北的北魏,其国土面积并不逊色于大齐,而且虽是苦寒之地,但是水沃草盛,民风剽悍,兵强马壮,国力之强悍远非现在的大齐北疆能挡。
    而且北魏多平原,水草资源丰富的北魏更是能培育出极品的骏马。组建的骑兵睥睨天下。
    若非绵延万里的天北山脉挡在两国之间,余乾很有理由怀疑这北魏的铁骑能一马平川的踏进大齐的领土,兵临太安。
    往西那边亦是如此,西域三十六国里在这数十年间孕育出来一个极为强大的国家,车迟国。
    在南阳王朱煜驻扎那边的时候本来以大宛国最为强盛,后来大宛一战后元气大伤,给了车迟国一个绝佳的发育机会。
    此国帝王是一代雄主,登基二十多年来励精图治,一举吞并周围十数个小国,西域三十六国只剩一半。
    剩下的这一半形成军事联盟,共抗车迟国,同大齐西海州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摩擦纷争时刻不断。
    这也是李洵近些年来一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西海州那边的原因。西海是天险之地,是对抗西域诸国的最重要的前线。
    若是西海有失,那往东便是以平原为主的中原腹地,若是让车迟国攻入西海州,那无天险倚靠的中原腹地及及可危。
    所以,就算现在大齐内乱不定,但是对于西海州这点,大齐皇族还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在那驻守的也都是大齐最强悍的精锐。
    再加上对其他西域诸国处以怀柔平和的政策,这才能和车迟国形成微妙的平衡。但是谁都知道,这西海州的战争是根本避免不了的。
    野心勃勃的车迟国帝王不可能将脚步止在这里。
    最后便是南疆的百越,这些年亦是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对大齐南境虎视眈眈。
    而百越易守难攻,单就那里的瘴毒就足够让人头疼。这也让南疆百越可以肆无忌惮的骚扰大齐的边境。
    而这些年,南阳王一直和南疆百越眉来眼去,谁也不知道这颗炸弹会什么时候爆炸。
    大齐现在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内忧外患,三面强敌环绕,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余乾视线隐晦的看着那些使臣,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这三个大国,车迟国,北魏和南疆。
    这几个国家的使臣似乎是半点不憷天子,更希望能因为自己的暗讽能让大齐天子勃然大怒。
    可是李洵却始终保持着从容的神情,云澹风轻的模样。
    这时,百越的使臣站了出来,朝李洵行贴胸礼的说着,“陛下,外臣听闻太安这边的中秋佳节历来以诗词讴歌。
    现在难得在场有如此多的文人,外臣想听听他们的诗词,也好感受一下太安这边的深厚文脉。”
    此言一出,其他的使臣也纷纷附和起来。
    李洵只是将视线看着张斯同那边,说道,“张博士,你以为如何?”
    事到如今,他张斯同也是有国家荣誉感的,哪里会说一个不字,直接颔首领命说道,“既然这些大人想感受一下文脉,那自是该如此。”
    说完,张斯同朝在场的所有早就摩拳擦掌的文人们说道,“诸位,今夜相聚于此本就是共贺中秋佳节。
    你们多为太安城文坛的中流砥柱,想必今夜必是备了不少好词,可拿出来供大家共赏析。”
    张斯同话音刚落,在场的大多数文人便都跃跃欲试,现在情况正好,不仅有圈内人在,更是陛下亲临。
    若是帮陛下在这些外来使臣面前出风头,那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
    没有一个读书人忍得住这样名利双收的展示机会。
    可是现在却暂时没有人第一个站出来,没人敢出来吃这第一个螃蟹。自古以来心思多的都是读书人,阴的也都是读书人。
    死道友不死贫道可以非常精准的来形容这个群体,大家都想看看反响,没人自信到出来冒这个险。
    就在气氛要尬住的时候,张斯同无奈摇头就要站出来抛砖引玉,这时,坐在左侧的杜如寒站了出来。
    他朝天子拱手作揖,“陛下,臣杜如寒愿意先替陛下写一首。”
    李洵面带笑容,视线先是落在杜如寒身边的朱辰之上。后者坐在那里,表情温和,眉眼低垂,看不清神情。
    而后,李洵又将视线转到杜如寒身上,看着一身素色麻衣,木簪挽髻的杜如寒,他颔首说道。
    “世人都说杜公是南阳第一文人,朕闻盛名久矣,今日得以见到倒是朕的机缘,那就请杜公先行斩桂。”
    “陛下谬赞,臣惶恐。”杜如寒先是微微行礼,然后又朝着在场所有人朗声说道,“南阳微薄读书人杜如寒冒昧了。”
    说完,杜如寒便迈着清瘦的身子移步到一张长桌跟前,桌上已经铺好宣纸,研好墨水了。
    杜如寒笔挺的站在那,如松般岿然。
    七尺布衣,身上文气却清奇瑰丽,他还未提笔,那股子文气却欲要冲霄。
    周围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感受着他那强大的文气,震撼的同时全都缄默下来。
    周围陷入安静,就剩下江水哗啦啦的流动声音,以及舞台上那些娘子伊伊呀呀的歌唱声音。
    杜如寒提笔落字。
    中秋月,三个简单的诗名。
    而后继续落笔。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写完上半阙,杜如寒稍稍停笔。
    宣纸上,笔力遒劲,几要透桌。浑然天成的笔骨以臻化境,早已超脱了字外于形的境界。
    周围有文人已经围了上去,更有人念叨着将这上半阙念了出来、
    随着众人的朗诵,一股磅礴的文气从纸上涌出,扬起阵阵清风,清风透人,神清气爽。
    杜如寒继续落笔。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成,文气冲霄。
    杜如寒束手而立,几缕长髯在月色下飞舞,在场的读书人都惊叹的将视线集中在他身上。
    七尺布衣之身,再无人小觑。
    文采沛然之心,在天地间脱俗。
    天地之间有灵气,灵气可具现文气,或者说文气带起来的共鸣能让天地变色。
    余乾看着这帅气的文气冲霄的画面,啧啧称奇。
    之前他都是听说读书人念书写字的时候不得了,会让天地有异象,今晚这还是第一次见,确实没有夸大。
    真牛逼。
    明明没有半点修为,却像是个大老。
    杜如寒轻轻放下手中的毛笔,抖抖长袖,朝众人深深作揖道,“南阳微薄读书人杜如寒抛砖引玉。”
    自谦,又有着绝对的骄傲。
    也该是有这样的骄傲。
    诗词没落多年,现在这杜如寒一出手就是绝句。这让周围其他读书人如何不惊叹。


第379…380章 文气冲霄
    杜如寒前脚刚走,那些学子包括使臣们就围了上去,但是他们也不敢过分靠前,因为宣纸上那霸道的文气还未散去。
    水平不够的读书人冒然上前会被伤到的。
    他们只是稍远一些的围观着,嘴里念念有词,神色变幻着各种色彩,惊叹有之,震撼有之,最大的便是钦佩。
    虽说文无第一,但是当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境界,那低你数筹的年轻人对你便是绝对的崇拜。
    余乾趁着这些人围着诗词拍马屁的功夫,他悄悄的挪步到张斯同身后,小声的说了一句,“张博士,你应该没问题吧。”
    正处在深思之中的张斯同听见余乾的声音,他惊醒过来,看着身侧的小友,无奈的摇头苦笑。
    “老夫不如杜如寒。”
    余乾表示不信的看着张斯同,“张博士,这首诗真的有这么好?”
    “近些年中秋无此等绝句。”张斯同感慨道,“老夫一生穷经皓首,自衬腹中也有二两墨,但诗词一道确实不如杜如寒。甘拜下风。”
    余乾愣了一下,压低声音道,“张博士,你这要是认输了,就不仅仅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这些使臣只见南阳王的人出风头,到时候陛下如何自处?咱们国子监的名声又如何固守?”
    张斯同长叹一声,“但终归南阳现在还是我们大齐疆土,传出去,倒也不算落了大齐的面子。至于国子监,文学比试一事胜负往来是常事。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小友你说的对。老夫可以看开,但是大齐百姓看不开。”
    “就是嘛。”余乾笑着点头,“张博士,所以别人有准备好诗词嘛?你的老友这么多,应该没问题的。
    煌煌太安岂能让区区南阳之地的文人打败、”
    张斯同摇着头,“怕是难了。”而后,他又直勾勾的看着余乾说着,“小友在诗词一道上的天赋,我是亲眼所见。
    之前老夫就邀请你来着诗会,这些日子小友可有准备好?”
    余乾不敢相信的看着对方,“所以张博士你从开始就一直打算让我来写诗不成?”
    “确实如此。”张斯同轻轻笑道,“我一直以为小友的诗才天下无双,颇有灵性。所以今晚我本来就是相信小友你的。”
    余乾是真没有想到这张斯同是抱着这样的心思让自己来参加文会的。他之前还单纯的以为只是跟老人家关系好,又恰巧自己懂一两句诗词。
    结果,对方直接上来说,宝压你身上了,这不是开玩笑嘛。
    众所周知,文抄公也是有压力的,一个莽夫靠着脑子里的些许精华怕是追问交流之下就露馅了,风险很高的。
    但是拒绝估计也没用,因为就算张斯同不说,估计李洵也会说的。
    而且余乾其实也知道自己绕不开这件事,因为李洵喊自己过来肯定就是为了这。谁让自己的诗名大盛。
    只是没想到会是张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