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娘子一个比一个诡异-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公,朕此举,你可满意?”李洵最后问了一句。
    “陛下英明。”褚峥深深作揖,“老臣代顾部长,代大理寺全体执事多谢陛下圣明决断。”
    “褚公啊褚公,你这是把朕架在火上烤。一边是民意,一边是国本,你让朕好生为难。”李洵摇头叹息道。
    “老臣知罪。”褚峥一脸歉意的说着,“老臣明白陛下的难处,若是南阳那边发难,老臣便请辞寺卿一职,去边线作战。”
    李洵摇着头,“褚公的心意朕心领了,你就好好待在太安这边吧。大理寺的运转离不开你。
    南阳那边朕自有决断。”
    “陛下圣明,罪臣惭愧难当。”褚峥继续说道。
    李洵摆手无奈说道,“褚公你先下去吧,把你大理寺那些人带回去,聚集在宫外成何体统,朕想想头就大。”
    “老臣这就去遣散他们,先告退了。”褚峥再次行礼而后徐徐退下。
    李洵稳坐高位之上,眯眼目送褚峥离去,如幽潭一样的眸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快,屋外就传来了林公公的禀报动静,李洵方才叫的那些大臣此刻也都悉数全到了。
    随着这四人进来,李洵又恢复到方才平和微笑的样子,指着下方的椅子说道,“你们且坐吧。”
    张廷渝四人并未客气,一一在凳子上落座下来。
    其中的秦王率先发问,“陛下这匆忙之间召我等前来可是有什么事。”
    “朕刚下的一道旨意,三日后处斩南阳世子朱辰。”李洵澹澹的说了一句。
    这话一出,张廷渝眸子深处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洵。不过脸上倒是没有表现出来,依旧一副平静如水的样子。
    其他三人亦是如此,大家都是朝堂上的老油条了,又如何不知道李洵这道圣旨背后的含义。
    南阳王就这么一个儿子,你把人砍了,这南境如何不乱。
    秦王犹豫道,“陛下,此。。。”
    李洵直接摆手打断对方,“具体缘由细节朕就不过多解释。找你们来的原因想必你们现在也清楚了、
    都说说吧,南阳王到时若是北犯,如何应对。”
    听着李洵的话,秦王他们纵使有万般疑惑也只能先压在心底,视线第一时间集中在那位身姿魁梧的马将军身上。
    这是专业的,得先听听他的想法。
    见众人将视线都看过来,马将军沉吟半晌,而后对李洵抱拳道,“臣以为,陛下应先下旨到金州牧陈拓那边。
    陈列在并州和金州边境上的三十万南阳军都已经扎下根来了。陛下斩南阳世子这道圣旨传出去,陈拓会比谁都急。
    陛下可下旨让陈拓自行处理金州事宜,尤其是面对南阳军的时候。
    同时,传旨到金州周边的三个州牧那里,让他们一起出兵前往金州支援。
    这三州的兵力必然会过去。因为他们肯定会怕陈拓和南阳军形成合作,那到时候对他们而言就是绝境。所以必然会过去,既是增援又是督军。
    而且有了这三州兵力的增援,陈拓也不会轻易和南阳军合作。陈拓此人亦是野心勃勃之辈,不会轻易投降南阳王。
    有了这第一道防线,之后就是陛下再增兵到金州之后的夷陵山脉形成第二道防线。夷陵山脉是天险,易守难攻,又是深入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
    南阳军若想继续北上就必须从这走,要是绕路的话,成本太高。
    此防线至关重要,臣愿前往领军。”
    李洵脸带笑意的点着头,“马将军所言甚是,你们三位可有想法?”
    魏钦黎先道,“老臣只懂舞文弄墨,打仗的事情马将军清楚,老臣无任何意见。不过,仗要是真的打起来了,届时大齐所面临的情况怕不仅仅是南阳大军这么简单了。”
    一边的张廷渝接过话茬,“敢问陛下,圣旨发出去了嘛?”
    “嗯。”
    “可是因为玄境里面的事情。”
    “是的,顾部长仙逝了。”李洵点着头。
    张廷渝稍稍点头,只是道,“臣明白了,但是关于战事臣也一样,支持马将军的想法。”
    “臣弟一样。”秦王最后抱拳道。
    “那就先这样吧。”李洵最后拍板确定,看着马将军说道,“粗略方针就先按马将军所言。你这就去南境一趟。”
    “末将领命!”马将军直接抱拳答应了下来,而后匆匆离去。
    战事瞬息万变,时间是最重要,他必须得立刻赶过去。
    马将军离开之后,魏钦黎叹息一声,说道,“陛下,南阳的情况本来刚刚稳住。我们缺的也是休养生息的时间,此时发生战事实在是难为。届时整个大齐或将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民意和国本这两样,朕选择了前者。民意在,国本就在。”李洵澹澹回道。
    听见这句话,政治嗅觉极度敏锐的张廷渝心头一动,福灵心至的涌上了一个想法。他对李洵了解颇深。这圣旨一事本就让他有些诧异。
    如今看来,他倒是有些想通了。却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
    若真是那样,大齐的天子对大齐而言将会是圣君,但是对大理寺而言。。。
    “张相可还有想法?”李洵又问着张廷渝、
    后者摇摇头,“老臣谨遵陛下旨意,同时做好分内的事情,会尽全力协调好诸多工作。”
    李洵稍稍点了下头,说着,“行了,你们下去吧,这事暂时不要外传。朕乏了,休息一会。”
    “臣等告退。”
    张廷渝三人纷纷起身,一一告辞离去。
    走出御书房,魏钦黎回头看了眼,而后捋着长髯问道,“陛下此次行事倒是和以前变了太多的风格。
    竟然会直接下旨斩首南阳世子,这倒是出乎老夫的意料。张相,你可有什么想法?”
    张廷渝澹澹的摇了下头,“陛下圣明决断,我没有想法。”
    “不觉得奇怪?”
    “不觉得。”
    “你个老匹夫。”魏钦黎笑骂一句,倒也不再多说什么,稳步朝宫外走去。
    御书房内,此刻只有李洵一人负手站在书架面前,他转头对着空气说着,“去把南阳这次来的那位杜如寒带过来,不要被人察觉。”
    “诺。”空气里传来一道沙哑的声线。
    浮动之下,一道黑影若隐若现的离开这里。
    李洵脸色平静的看着眼前的书架,眸子间的色彩比方才又深邃了许多。
    他就这样岿然不动的站在这里,小半炷香的时间过后,身后的空气又轻轻扭曲起来,一只干枯的右手提着一个文士从空气中丢了出来。
    而后,这只黑手又缩了回去,再无踪迹。
    杜如寒神色有些恍忽的摇了摇头,睁眼打量着四周不明白为何突然来到了这边。
    直到他视线落在了前面一道颀长的背影之上,看着对方身上的龙袍。整个人才彻底恢复神智。
    李洵转身居高临下,神情冷漠的看着这位南阳来的文士。
    杜如寒心里一惊,不知这李洵为何突然秘密的把自己带来这里,只是附身作揖道,“外臣杜如寒见过陛下。”
    听见对方的外臣二字,李洵双眼半眯,折身回到椅子上坐下,从头到尾的打量着这位盛名满南阳的杜如寒。
    最后,才平和的说道,“免礼,坐。”
    杜如寒连称惶恐,而后走到一边的凳子上,挨着半个屁股坐下,恭敬的问道。
    “不知陛下唤下臣来何事。”
    李洵冷声道,“你们南阳好大的胆子!派个将军到玄境里大开杀戒,把大齐,把朕置放何处?”
    杜如寒赶紧站了起来,再次深深作揖道,“下臣惶恐,此事有蹊跷。郑化将军早已暗中投敌,世子不知情,这才被其利用。
    还请陛下明察。王爷和世子对大齐拳拳之心,断不会做这些悖逆之事。”
    李洵将桌上方才褚峥留下的那份血书丢了下去,“自己看看吧。”
    杜如寒弯腰捡起地上的血书,认真的看完之后,才道,“陛下,这其中定然是有什么误会。
    王爷从未抱有如此心思,定然是郑化为了求生而构陷。”
    “怎么,朕该信你,却不该信我大齐肱骨之臣了?”李洵反问道。
    “下臣不敢。”杜如寒再次作揖道,“下臣只是觉得其中定然有什么曲解之处,还请陛下明察。”
    “朕明察过了。”李洵澹澹道,“找你来是告诉你一件事,朕已下旨,三日后将朱辰斩首,以正国法。”
    杜如寒脸色微微一变,但是却没有行那求情之类的无用之举,反而说道,“所以唤下臣来是要将下臣一并下狱斩首嘛。”
    李洵轻轻的摇了摇头。
    杜如寒见此,脑子飞快的运转起来。眼前的这位天子既下旨要杀世子,但是却又特地喊来自己告知这点,而不为难自己。
    这就明摆着有些事或者有些话需要让自己知道,也就是让他自己背后的南阳王知道。
    杜如寒的心思慢慢缓和下来,深深作揖道,“请陛下吩咐,下臣定当全力配合。下臣此刻的意思就是代表着王爷的意思。”
    李洵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的这位文士,“都说南阳杜,张二人是朱煜的肱骨心腹。
    朕此刻看来,你倒也不负这个名头。”
    对于李洵的称赞,杜如寒没有自傲也没有谦虚,再次将身体埋的深一些。
    李洵收敛起脸上的笑容,澹澹说道,“给朕一个不杀朱辰的理由。”
    杜如寒赶紧抱拳道,“王爷膝下就世子一个儿子,一直寄予厚望。世子品性优秀,断不会做这些事情。当然,就算抛开这一切不谈,若是陛下斩了世子。
    那对王爷来讲,这无异于是最坏的消息。到时悲痛万分的王爷说不定会做一些激进冒犯的事情,到那时候,恐对大齐不利,恐对陛下不利。”
    “你在威胁朕?”李洵语气冰冷的说着。
    “下臣不敢。”杜如寒再次俯首作揖,“下臣只是根据事实推测罢了。还请陛下三思。”
    李洵道,“此事本就是南阳错误在先。朕只斩朱辰一人已然是念在朱煜对大齐的功绩所在。他还敢对此抱有冒进的野心?真当大齐无力?
    区区南阳三州之地,对朕来讲也不是不能接受。于理于法,都在朕这边。
    若是他朱煜真的做出什么愚蠢的事情,大齐所有藩王便可共击之。朕平时对他朱煜宽宥只是因为他是大齐的柱石大臣罢了。”
    “陛下仁厚,下臣代王爷谢过陛下。”杜如寒先是作揖拜谢,而后又道,“下臣自然也是不想见到王爷冒进。
    但是南阳大军毕竟过多,世子在军中的声誉又好。下臣是担心这件事若是传回南阳,恐部分将军不管不顾,直接冒进。
    若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对大齐而言也是极不好的。到时候周边各国虎视眈眈,对陛下而言想必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嗯,若是因为这样的事导致我们君臣离心,从而让南境陷入不稳定之中。若真如此,那就是朕对不住南境的黎民。”李洵只是澹澹的说着。
    “朱辰所为,死罪难逃,故而朕才下此道圣旨。然,念南阳王朱煜镇守边疆有大功、膝下又只此一位子嗣。朕也不忍心让朱煜断了后。”
    说到这,李洵顿了一下,最后补充了一句,“朱辰死或者不死,决定权在朱煜手上。”
    “请陛下明言。”杜如寒问道。
    李洵道,“大齐南境的安定问题,是朕一直苦恼的事情。那边的不少藩王都对朕阳奉阴违,着实难以处理。
    唯有南阳王朱煜对朕言听计从,实乃是大齐的肱骨大臣。”
    杜如寒抱拳附和一句,“王爷对陛下的拳拳之心,下臣都看在眼里、”
    李洵继续道,“所以朕想和朱煜成立一个攻守同盟的约定,五年之内保证南境的安定繁荣,不得发生任何动乱,让朱煜约束好手下,不要发生任何冒进之类的问题。”
    杜如寒陷入了沉思,李洵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朗了。我可以不杀朱辰,但是你朱煜必须得乖乖的守在南阳,五年内不得做任何侵犯的事情。
    其实这五年之约表面上看是对这位刚登基几年的帝王有利,但是实际上,对南阳也是一个难得的能休养生息的机会。
    南阳吞下幽州和并州才不到半年时间,本来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有充足的时间厉兵秣马才能更好的图谋后续。
    但总体来讲,对大齐这边的利更大。毕竟这是一个传承超过千年的大国。若真的能保证南境五年内平稳。
    那绝对是一个利好的事情。以李洵的能力说不定真的能慢慢的将内忧外患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下。
    到时候,对南阳的大计就会有更大的阻碍。
    从这些方面来讲,杜如寒不愿意让南阳和大齐签订这样的盟约。
    但是没办法,郑化一事直接让自己这边被动起来。理法都站在李洵这边,就算他真的将朱辰斩了,天下人也不会觉得有问题。
    那时南阳要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