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炎不良人-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过的感觉,可是,进入后院之后,许一凡发现自己想多了。

    整个后院呈现一个回字形的构造,和一般大门大户的院子差不多,整个后院分为五间院子,正对着前厅的是一间占据了一整个方位的主院,而左右两边各有两间小院子。

    院子很大,中间有一棵不知道多少年龄的桂花树,树木很高,枝叶也异常的茂密,几乎把整个后院都遮蔽住了,看起粗细,最起码也有数百年历史了,也不知道这棵桂花树是何人所植。

    桂花树下以桂花树为界线,在其左右两面各放置了两个石桌,每个石桌旁都有四个石凳,供人再次乘凉、下棋、聊天。

    整个院子都是用青石板铺就了,每一块石板的大小都一样,拼接的严丝合缝,地面也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落叶散落其上,这简直比靳休的百丈客栈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当许一凡他们一行三人走进来的时候,正有两男一女坐在桂树下的石桌上品茶,其中为首的是一个头须皆白,身穿便服的老者,看起来应该有六十多岁了,甚至可能其真实年龄要更大一些。

    在老者的对面坐着一个腰杆笔直,身着儒衫的男人,男人头别玉簪,挽着读书人的发髻,应该是一个有功名在身,或者是儒家子弟。

    因为其位置刚好背对着许一凡他们,看不清楚其长相,不过,根据其体型来看,其年龄应该在三十多岁到四十岁之间。

    而坐在二人中间的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少女身材很好,穿的虽然不是多么名贵的衣裳,却也不是一般人家可以穿的衣裙,此刻,少女正在专心致志的泡茶,对于许一凡他们的出现,视而不见。

    除此之外,在桂花树旁还站着一个男人,男人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神态十分的慵懒,整个人斜靠在桂花树上,双手环胸,抱着一把长剑,看起来应该是这群人的扈从之类的。

    在许一凡他们刚刚进入后院的那一刻,最先看向许一凡他们的不是正对着他们的老者,而是那个抱剑男子,然后才是那个老者。

    许一凡他们自然下意识的看向了院子当中的一行四人,而抱剑男子先是看了一眼胥承业,然后又看了一眼靳休,就收回了目光,至于许一凡则直接被其忽略了。

    胥承业他们也是朝那边瞥了一眼,就收回目光,双方都没有交流的意思。

    出门在外,行走江湖,最忌讳的就是没事找事,尤其是跟不熟悉的人,有时候,双方仅仅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有可能拔刀相向,而胥承业他们虽然是不良人,却也不会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就刻意去招惹别人。

    后院的主院已经被人占据了,店小二直接带着许一凡他们来到了东院。

    东院有两间院子,一大一小,靠近主院的略大一些,住他们三个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来到东院之后,胥承业和靳休径直去了小一点儿的房间,把那间大的留给了许一凡,这让许一凡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本来是打算一个人住小院的,毕竟,他人小,身份也低,住小院刚刚好,可是,胥承业二人显然早就商量好了,不给许一凡选择的机会,于是,许一凡就背着书箱走进了大房间。

    东院这边的动静,自然被老者一行人看在眼里,因为他们的位置刚好能看到这里。

    在看到许一凡独自一个人进入大房间之

    后,老者微微轻咦了一声。

    “咦。。。。。。”

    老者的声音立即引起了对面男子的注意,他抬起头,看向老者问道:“怎么了?”

    老者摇摇头,看着许一凡进去之后就关上的房门说道:“那行人有点儿意思。”

    男子没有说话,而是顺着老者的目光看了过去,只看了几眼,他就收回目光,重新低下头,看着手里拿着的一本书,淡淡的说道:“那群人不简单。”

    抱剑男子此时开口说道:“那两个男子都是高手,其中年龄最大的武功最大,我也没有把握,而那个年龄稍小的一点儿男人,也不简单。”

    少女此时已经煮好茶了,她一边分杯倒茶,一边问道:“那个少年呢?”

    抱剑男子摇摇头,说道:“不是武夫。”

    看书男子放下手里的书,端起刚刚泡好的茶水,放在嘴边闻了闻,然后吹了吹,抿了一口之后,说道:“不是儒家子弟。”

    少女先是给年龄最大的老者倒了一杯茶,然后是看书男子,其次是抱剑男子,最后才给自己倒了一杯,听到两个人如此说,少女微微一愣,随口问道:“可我看他背着书箱,手拿行山杖,身着儒衫,腰别玉佩,应该是我们儒家子弟才对啊?”

    看书男子放下茶杯,看着空空如也的茶杯,似乎有些意犹未尽,看到少女看着自己,他笑着解释道:“那两人应该是官府中人,而那少年虽然做儒家打扮,却不是读书人,他腰间悬挂的玉佩,不是我们儒家常见的玉佩,而是普通的玉佩,看起材质,应该产自东海城那边。”

    简简单单的一番对话,就吐露出了几个人的身份,他们是儒家的人。

    少女闻言,不在去看看书男子,而是看向老者,轻声道:“老师。。。”

    老者正忙着品茶,根本没有理会他们之间的谈话,听到少女喊自己,老者只得放下茶杯,和看书男子一样,有些意犹未尽的看着茶杯,然后缓缓地说道:“那二人是不良人,至于那少年。。。。。。”

    说到这,老者摇摇头,微微蹙眉道:“他既不是我们儒家子弟,也不像什么富贵子弟,其身份不知,但是,从刚才那少年独自一人入住主屋,其身份肯定不简单。”

    “不良人?”

    老者此话一出,三个人纷纷看向老者,然后,又不约而同的看向东院那边,纷纷皱起了眉头,眼中似有不喜之色。

    很显然,这群人似乎跟不良人有什么矛盾。

    其实,儒家跟不良人不对付是从很早之前就有的事情。

    当年,不良人成立的时候,最先反对的就是儒家的人,可是,皇帝一意孤行,还是建立了不良人这个组织。

    不良人,不良人,何为不良人?

    不良脊烂,缉事番役,厉鬼勾魂,无常索命,不良人出,百鬼退避。

    这句话,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而不良人是群什么人?

    他们的构成很复杂,都是一些该死之人,一些早该五马分尸之辈,在不良人刚成立的时候,其中大部分都是死囚,战俘,还有在江湖当中作奸犯科之辈,这样的人出现一个就该人头疼了,更何况是一群人。

    这群人的存在,于儒家的教义严重不符,自然遭到了儒家的强烈反对,可是,对于当权者的皇帝来说,有意见可以提,但是,事情已经决定了,意见保留。

    不良人在成立之初,最先开刀的也是那些读书人。

    刀笔吏,刀笔吏,真正杀人不见血的不是那些沙场猛将,而是这些不会功夫,靠笔杆子和嘴皮子杀人的家伙,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在情感方面尚且如此,更何况在乱世之中呢?

    在大炎王朝打下中原之后,帝业稍稍稳固,皇帝就开始论功行赏,也开始秋后算账了,而其中不乏一些功高震主之辈,自然也有卖主求荣之辈,当然,最多还是骑着墙头随风倒的墙头草了,而在功劳封赏完毕之后,就该拿人开刀了。

    不良人第一个开刀就是当时的大学士孔弘毅。

    孔弘毅是何许人也?

    他出生长安,从小就进入纵横书院求学,在当时,他可是纵横书院响当当的人物,用一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还不为过,其曾经在大秦王朝做官,官拜户部尚书,可谓是位极人臣。

    在大炎王朝一路从嘉州打到长安的时候,有不少人选择了投降,而孔弘毅是第一个投降的,而且他还是在秦王派他去议和的时候投降的。

    到了大炎这边,其压根都没有提起议和之事,而是直接把大秦王朝卖的一干二净,不但如此,跟着他一起来的人,全都被其亲手杀死,其中就有他的师兄师弟,还有他曾经的恩师。

    在大炎王朝打下长安城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的杀害大秦王朝的官员,甚至比大炎王朝的人还要积极,就这样一个人,不但大秦王朝的人对其恨之入骨,就算是大炎王朝这边的人,也都看不起他。

    这样一个人人唾弃之辈,却是大秦王朝安插在大炎王朝内最深的卧底,而在大炎王朝帝业稳固之后,他开始悄悄联系前朝遗民,企图复国,而这件事被不良人知道了,不拿他开刀拿谁开刀?

    按理说,孔弘毅对大炎王朝有大功劳,不该杀的,在事发之后,有不少人为其求情,其中不乏同为儒家的弟子,然而,孔弘毅还是死了。

    被不良人带走之后,在黑龙台待了足足三个月,却只字未说,最终死在了酷刑之下,当孔弘毅的尸体被悬挂在城门之上的时候,很多人发现孔弘毅已经完全没有人样了,整个人已经不到五十斤了,全身没有一块地方是好的,可想而知,其在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

    这件事,引起了儒家强烈的反对和声讨!



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鹿书院



不管孔弘毅这个人是忠是奸,是好是坏,杀人不过头点地,把人杀了就是,不管是直接拉到菜市口砍头,还是直接一刀斩之,都没有什么问题,儒家也不会说什么,可是,像不良人这样如此折磨、羞辱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那时候,大炎王朝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从乱世慢慢向安定王朝过渡,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安稳,是人心了。

    要知道,孔弘毅可是当时第一个投降大炎王朝的人,虽然这种投降可能是诈降,但是,因为孔弘毅的选择,当时大炎王朝在攻打大秦王朝的时候,有多少人受到了影响,选择了投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孔弘毅是这群投降之人的领军人物,他虽然背叛了大秦王朝,可是,他却给大炎王朝带来了很多实际上的好处,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好处。

    这个时候,杀了孔弘毅,而且还是以如此残暴酷吏的手段杀死他,这让那群投降过来的人怎么看?

    好,就算孔弘毅是大秦王朝混入大炎王朝的探子,可是,这毕竟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如果孔弘毅真的是大秦王朝的人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人唾弃的二五仔了,而是一个忍辱负重,响当当的人物了,这样的人不应该被敬重吗?

    那些为孔弘毅说话的儒家子弟,除了是因为孔弘毅本人之外,更多的还是想到了自身。

    乱世当用重典,可是,现在已经不是乱世了,人岂能轻易去杀,就算杀也不能如此去杀啊。

    不管孔弘毅是不是真的是大秦王朝的人,他在大炎王朝的这段时间,也是立下了不少功劳的,他直接或者间接杀死的大秦王朝的人可不少,于大炎王朝,孔弘毅是有大功劳的,而这样一个大功劳之人,却因为不良人拿出的几份文件,就被当成谋逆者给弄死了。

    对于不良人拿出的证据,其真假无人可知,不良人在处死孔弘毅的时候,虽然是奉皇帝的旨意,可是,他们既没有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也没有经过刑部、大理寺等三司会审,直接就把人在死牢里给弄死了。

    可怕吗?

    非常的可怕,孔弘毅虽然是大学士,可是,他确实太子少保,怎么也是从二品的官员,没有经过三司会审,直接就给弄死了,照这样看来,如果有一天皇帝想要弄死一个二品大员,或者一品大员,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干?

    于情于理都不合,尽管不良人给出的理由是孔弘毅是敌国的奸细,是叛国者,可是,不走正常的程序,就这么把人弄死了,这让其他朝中大臣怎么想?

    要知道,大炎王朝虽然是以武立国,可是,儒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大炎王朝当时百分之八十的文官,都是出自儒家。

    除了文官之外,还有很多武将、言官等等都是出自儒家,当时大炎王朝的兵家、法家,几乎都是从儒家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大炎王朝除了一部分人是大炎王朝皇室的人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儒家的人,而儒家的势力可想而知,而面对这种情况,皇帝有自己的想法也正常。

    不良人最初的出现,就是针对儒家的,而儒家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儿,所以在炎高祖驾崩之后,有不少儒家弟子主动退出庙堂,重新回到纵横书院教书。

    既然儒家已经做出让步了,皇帝却还不放心,还弄出了一个不良人,你弄出来就弄出来吧,上来就对儒家的人动手,这是几个意思?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