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到这些,原本无忧无虑的徐诗芷,突然有些忧愁起来,她不是真的是个傻姑娘,只是因为在很多时候,她不愿意去想事情而已,身边有齐若兮,有许一凡在,很多事情根本不用她去操心。
当再次看到许一凡的时候,徐诗芷就知道,许一凡肯定要准备做大事儿了,虽然她不知道许一凡要做什么,但是,肯定是大事儿,只是一种自觉,这种感觉她在父亲徐肱身上,还有几个哥哥身上都曾经看到过。
本来,这次在来月亮湾的时候,徐诗芷是想表露心声的,当然,她是不知道表露心声之后,结果会怎么样,许一凡会不会答应,家里人知道之后会不会反对,她都不清楚,但是,她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毕竟,李嗣源的出现让她意识到危机的降临,只是,因为硝石矿的出现,她精心安排的告白时机错过了。
虽然告白错过了最佳时机,但是,对于徐诗芷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儿,毕竟,这一次她无意间发现的硝石矿,对许一凡的帮助很大,这近一步的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
…………………………………………………………………………………………………
月亮湾这边的事情,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好几天。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许一凡大部分都在现场指挥忙碌着,而徐诗芷也没有打扰许一凡,她只是默默地跟在许一凡身边,看着许一凡在那指挥人做事,或者看着许一凡待在营房内写写画画,这种感觉,让徐诗芷感到很舒心,也很安逸,她很想这种时光能够久一点儿,再久一点儿。
然而,事情总是不会让人如意的。
许一凡跟徐诗芷在大雪初停之后,就联袂出城踏雪,而一去就是十来天,这让留心两人动向的人,开始有了一些猜测。
月亮湾这边的动静说大不大,但是,能够清楚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除了许一凡的人之外,其他人都不清楚,就算有人过来查探情况,也只能远远的看着,当他们看到许一凡和徐诗芷经常成双入对的在一起的时候,一些谣言再次开始悄然传播。
上一次,关于许一凡和徐诗芷之间的谣言,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尤其是在李嗣源来到东海城之后,这种谣言就开始逐渐平息,最终烟消云散了。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很难不让人多想。
许一凡是忙着硝石矿的事情,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而徐诗芷则是单纯的觉得,这种跟许一凡相处的时光无比的美好,也没有留心外面的事情,当然了,此时两个人都不在东海城,自然不知道有些谣言的流传。
他们不在意,不代表别人也不在意,比如李嗣源。
虽然,李嗣源从未把许一凡当成竞争对手,他还十分欣赏许一凡,哪怕在诗会上,许一凡作诗打了所有人的脸,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心中不快肯定是有的,但是,要说有多少,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反正他又不是儒家弟子,又不是读书人,打脸也是打那些读书人的脸而已,他又不会损失什么。
在李嗣源看来,在诗会上展露锋芒的许一凡,才像是一个真正的年轻人,既然是有气性的年轻人,那就好办的多了,原本,他是打算过段时间,邀请许一凡去李府坐坐的,两个人聊聊天,然后说明一下自己跟徐诗芷的关系,威胁谈不上,只是想让许一凡认清现实,离徐诗芷远一点儿,至少也要让许一凡在跟徐诗芷相处的时候,注意一下分寸。
可是,不等他做这件事,许一凡就跟徐诗芷出城了,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李嗣源开始痛恨许一凡这个人了,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事件,让他决定对许一凡出手。
别人眼中的李嗣源就是一个依靠父辈负荫的纨绔子弟,不用太过于重视,当然,也不会故意去轻视他,可是,当李嗣源开始出手的时候,那手段之犀利,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十二月二十三号。
这天是小年,家家户户都待在家里,为过年做准备,忙忙碌碌了
一整年,怎么也该弄点好吃的,好喝的,犒劳犒劳自己,许一凡和徐诗芷也在这天,从月亮湾回到了东海城了。
出城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出去的,回来的时候,两个人还是共乘一辆马车回来的,只不过,马车在到了东海城内之后,许一凡就下车回家了,而徐诗芷也回到了沧海别苑。
看似一切都正常,东海城内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走到哪里,都能闻到饭菜的香味,一副过年的气氛。
许府自然也不列外,虽然许一凡这几天不在家,可是,秋歌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管家和大掌柜这个身份当中来了,她在处理好百货楼的琐碎事情之后,就开始张罗许府过年的事情。
整个许府在秋歌和唐青竹的带领下,也变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充满了过年的味道,只是,许一凡不在家,整个府邸显得有些冷清。
许一凡回到许府之后,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前来拜访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都蔚殷武。
许一凡在正厅接待了殷武,起初,许一凡以为殷武是来问军需的事情,但是,当他看到殷武还有跟着他一起来的人之后,许一凡就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劲。
殷武这次不止是一个人来的,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数名黑甲兵,除此之外,在殷武身边还有一个人,而这个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前不久才来送请柬,邀请许一凡去参加诗会的蔚埔。
另外,跟着一起来的,还有府尹常哲翰。
抛开蔚埔不去说,殷武和常哲翰联袂而来,本来就很奇怪,一个是武将,一个是文官,除了在某些职务上有所交集之外,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来往,而殷武和常哲翰的私人关系还是不错的,不过,在公开场合两个人很少一起出现,除非出现一些大事情。
在一众人迎进正厅,安排他们坐下,奉上茶水之后,许一凡就笑着问道:“殷都蔚、常大人,不知道你们此来何意啊?”
在建造炼铁厂的时候,许一凡跟常哲翰相处的不错,在很多事情上,常哲翰都是以许一凡为主的,哪怕是到了后期,炼铁厂建成,已经开始运转之后,许一凡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常哲翰都十分重视,基本都同意落实了,可以说,常哲翰是个非常不错的官员,而他跟许一凡的关系自然也不错,可是,今天从进门开始,常哲翰的表情就十分的复杂,看着许一凡欲言又止,可是就是不说话。
许一凡跟常哲翰的关系不错,跟殷武的关系更好,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跟殷武打交道,商讨关于军需的事情,军伍之人,为人都比较豪迈,虽然殷武现在已经是个都蔚了,可是,在跟许一凡接触的这段时间,他都没有拿捏都蔚的架子,整个工厂还是许一凡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今天,殷武的表情也十分的凝重,他看向许一凡的眼神,带着强烈的审视的目光,这让许一凡感到很疑惑,尤其是跟着殷武来的,还有黑甲兵,进府的黑甲兵只有三个人,可是,这三个人有两个是百夫长,还有一个伍长,这架势可不小。
面对许一凡的询问,殷武和常哲翰都没有开口,反而是蔚埔站起身,笑呵呵的看着许一凡,说道:“许公子,真是人不可貌相,你把我们瞒的好苦啊。”
“嗯?”
∑(っ°Д°;)っ
听到蔚埔的话,许一凡是一脸懵逼的看着他,显然,他不知道蔚埔到底想要说什么,不过,虽然不知道对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许一凡知道,殷武和常哲翰的异常态度,肯定跟蔚埔有关,或者说跟他身后的人有关。
“蔚先生,此话何意啊?”许一凡微微皱起眉头问道。
蔚埔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浓郁起来,他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许一凡,然后问道:“许公子是嘉洲人士?”
许一凡挑了挑眉头,点点头,说道:“是的,怎么了?”
蔚埔却摇摇头,说道:“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许公子可不是嘉洲人士,而是长安人士。”
此话一出,许一凡顿时瞳孔一缩,心中大吃一惊,但是,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变化,淡淡的说道:“我从小就在安民镇吃百家饭长大的,至于我的户籍,也是在安民镇的,不知道蔚先生为何会说我是长安人士呢?”
蔚埔似乎早就知道许一凡会这么说,他笑容灿烂的说道:“许公子在嘉洲长大,这一点儿毋庸置疑,可是,许公子可不是嘉洲人士,而是被人从长安送到嘉洲的。”
“哦?”
许一凡挑了挑眉头,饶有兴趣的看着蔚埔,反问道:“这么说,蔚先生知道我的身世咯?”
“许公子难道不清楚吗?”
许一凡摇摇头,说道:“不知,我也很好奇,这些年,我也在探究我的身世,既然蔚先生知道,不妨告知一二,小子感激不尽。”
“呵呵!”
蔚埔看着许一凡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然后问道:“许公子可知道许淳这个人?”
许一凡点点头,他想也没想的说道:“曾经的镇国大将军,于元符二年参与了玄武叛乱,是为叛将,在叛乱平定之后,他以授首了,全族被斩。”
“那许公子可知道,许淳家还有人幸存下来。”蔚埔步步紧逼道。
“哦?还有人幸存?是谁?”许一凡好奇的问道。
蔚埔看着许一凡,嘿嘿一笑:“嘿嘿。。。当然是你了。”
“嗯?”
∑(っ°Д°;)っ
许一凡再次愣住了,而蔚埔则继续说道:“是不是很震惊?是不是意外?当年,许淳叛乱,当今圣上下旨,诛其九族,无一人漏网,唯独在叛乱发生之时,许淳的儿子出生,却不翼而飞了。”
“你的意思是,我就是叛将许淳的儿子咯?”许一凡眉头紧蹙的问道。
第二百八十三章 叛将之子
“你的意思是,我就是叛将许淳的儿子咯?”
随着许一凡这句话的出口,蔚埔立即说道:“你承认了?”
说完,也不等许一凡说什么,蔚埔转过头看向常哲翰和殷武,说道:“两位大人,事情已经明了,还请尽快动手,将其打入死牢。”
殷武和常哲翰闻言,纷纷皱起了眉头,他们不爽的看了一眼蔚埔,殷武更是粗声粗气的说道:“不用你教我们做事儿。”
蔚埔闻言,连忙拱手道:“是小人孟浪了。”
说完这句话,蔚埔不在说什么,而是做到了一边的椅子上,端起微凉的茶水,开始慢慢品呷起来,眼睛却始终盯着许一凡。
殷武在说完那句话之后,就不在理会蔚埔,而是看着许一凡,紧蹙着眉头,始终没有开口。
不管蔚埔的说辞到底是真是假,这对许一凡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儿,两个人之前相处的不错,虽然称不上亲如兄弟,但是,也差不离了,不过,私人感情是一回事儿,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还是很有原则的。
对于叛将许淳,殷武也是认识的,不过,是他认识许淳,而许淳不认识他,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都蔚而已,而许淳则是跟镇海大将军殷元魁平起平坐,甚至还要高出一个等级的人物,怎么可能把他放在眼里。
也正是因为认识,殷武这些年来,始终想不通,已经位极人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武将功勋,怎么会突然选择叛乱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想不通,也曾经问过大将军殷元魁,得到的是一顿严厉之际的训斥,让他不要打听这件事。
很显然,殷元魁可能知道些什么,有些讳莫如深,而殷武也是从那个时候,不在去探究其中的秘密了。
对于许淳一家被诛灭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心中也没有太大的波澜,虽然,大炎王朝建立了近千年,除了建国初期,有一些人因为谋反或者其他的原因,被诛灭九族之外,在其他时候,很少发生类似的事情。
五百年前发生过一次,十四年前发生过一次,不过波及都不大,可是,十三年前的那一次,波及的人数之多,达到了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虽然当年长安城内死的人没有那么多,但是数千人还是有的。
人一旦死的多了,也就麻木了,虽然作为武将,对于许淳一家的结局,感到十分的惋惜,但是,也仅限于惋惜而已,他不会出手做什么,当然了,就算他出手,也不可能做成什么的,别说是他了,就连镇海大将军殷元魁都不敢做什么。
要知道,在玄武叛乱之后,虽然为首的是两位王爷,可是,真正指挥叛乱的确实许淳,许淳作为镇国大将军,是五位大将军之一,他的叛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