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色,是青山城这边的主调,初次进入青山城的人,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主要是黑色这种颜色,太过于厚重,压抑了些,可待得时间久了,看着看着,也就适应了,反而觉得没什么了。
在青山城没有落在佛门手中的时候,这里的百姓,他们的吃穿用度,几乎都是以黑色为主,不过,在青山城归属佛门管辖之后,其他颜色的东西,也逐渐进入青山城,
不过,这里的人大多数还是喜欢黑色,可能这跟他们的习惯有关。
然而,被看青山城漆黑压抑,可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他们的生活是很富裕的,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依靠外面的输送。
距离青山城不远,有一座大山,名曰青山,也有人喜欢称呼它为秦山,秦山资源丰富,动植物很多,不管是木材、野物,还是药草,几乎人们生活需要的东西,都能在秦山找到。
在青山城有一条秦河,秦河呈现一个半圆形,把四座城池串联起来,然后朝着南方奔流而去,最终消失在秦山深处,秦河的资源也异常的吩咐,各种水产几乎都有,可以说,就这一座秦山,一条秦河,就足够这里的百姓吃上一辈子的了。
另外,这里的良田很多,分布的极有规律,所有的良田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如果从高看俯瞰,就会发现,这些良田呈现一个圆形,环绕在这四座城池周围,将其拱卫在其中,有点儿像是中原的京畿一般。
此地不但良田多,而且产量也高,家家户户每年都有不少余粮,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西北之地,最大的农作物应该是小麦大麦之类的,可是,在这里却有水稻的存在,不过,人们种植最多的,还是小麦大麦之类的。
在这里,百姓们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是,他们真的做到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解决了温饱问题,其生活水平直达小康水平,这在皇权时代,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而言。
这里不但生活水平高,人们的素质也很高,青山城也好,还是其他三座城池也罢,是没有多少守备力量的,当然了,在很早以前是有的,不过,也不多,都是本地人自己临时组建起来的,而在佛门接管此地之后,也曾经设立过官府机构,只是意义不大,久而久之,也就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青山城这里虽然没有王国的存在,却也有等级制度,城主制,四座城池,有四个城主,为首的自然是青山城的城主,每个城池,都有一正两副三位城主,正城主负责居中调度,而两位副城主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主外的副城主,负责城池的军备、治安等问题,而主内的副城主,主要负责民生问题。
城主制是青山城在就存在的制度,城主制不是世袭制,也不是禅让制,而是民选制,每一位城主和副城主的诞生,都是这座城池的百姓共同推选出来的结果,他们一般的任期都是十年,在这里十年里,整个城池都是他们三位说了算,十年一过,就会进行新一轮的选举。
如果城主做得好,是可以连任的,但是,最多也只能连任三届。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根据夔夏说,青山城的城主最高记录是连任了七届,此人从二十岁就开始担任城主,一直干倒九十岁,如果不是其年龄实在太大,身体实在不适合干这种事情了,可能他还能连任三届。
此人活了一百二十五岁,在这一百二十五年当中,他大半时间都是在当城主,其当城主的年龄,可比很多国王、皇帝坐龙椅的时间都长。
青山城这边有意思,神奇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些,这里的人普遍都比较长寿,五六十岁就死了的,那完全就是短命鬼,而五六十岁在其他地方,已经算是比较高龄了,在四十岁就可以自称老夫的时代,五六十岁算是很长寿的了,而七八十岁,那都算是老不死,老寿星了,而能超过百岁的人,在一个城池,是很难见到的,可是,在这里,一个人活个七八十岁,那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人们说家族兴旺,往往都会用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儿孙绕膝来形容,可在这里,五世同堂甚至更多,都不是啥稀罕事儿。
长寿是这里另外一大特点,但是,长寿的特点,似乎只对本地人有效,对待那些外来人,似乎没有什么效果,你该五十岁死,还是会五十岁死,并不会因为你从其他地方来到青山城这边,就出现改变。
在青山城这边百姓长寿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曾经有很多人疯狂的涌入青山城,他们渴望长寿,然而,他们并没能如愿,不但没能长寿,反而有不少人,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以黑色为主调的环境当中,身体出现了各种毛病,从而出现短命的情况。
除此之外,青山城这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里的人都是普通人,从它被发现,一直到现在,青山城内的人,从城主到婴儿,都是实打实的普通人,他们无法习武,更无法修行。
数千年来,这四座城池,都没有出现过一个武夫,或者修行者,不但本地人无法修行,那些外来人的后代也无法成为武夫或修行者。
更加神奇的事情是,就算那些本身就是武夫,或者是修行者的人,在进入这里之后,如果长久待在这里,他们的修为境界,不进反退,就像漏气的气球一般,开始跌境,待得时间越久,跌境的速度越快,修为消散的越快,而这种消散是不可逆的,无法阻止的存在。
但是,只要你离开了这里,这种情况就会停止,而修为境界也可以慢慢恢复,不过,想要重回巅峰时期,是相当困难的,每一次恢复,都无异于一次重修,因此,越是那种有修为,有境界的人,越是不愿意来这里。
青山城虽然不是王国,却自成体系,有着它们自己的规则运转,外力很难干扰其中。
第五百五十六章 鬼玺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青山城这边的神奇怪异之处还有很多,它就像是一个位于喧嚣世界的另类一般,自成一方世界,不管外界再如何的纷纷扰扰,都无法影响到这里,或者说,无法从根本上影响这里。
青山城的百姓是不用纳税的,也不用礼佛的,他们不信佛,至于他们信什么,谁也不知道,哪怕佛门接管青山城那么久了,还是没能度化这里的百姓。
青山城算是佛门版图当中最另类的存在,不过,既然归佛门管辖,青山城还是要为佛门做些什么的。
西域在跟中原作战的那些年里,不管是炎军作战,还是跟当年的秦军作战,亦或者更早的时期,青山城都是西域方面最大的粮仓。
西域军在跟中原王朝作战的时候,有百分之三十的粮草,是从青山城输出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才百分之三十而已,连一半都不到,有什么好说的,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西域王国众多,虽然他们在后勤和兵源上,可以做到源源不绝,可是,想要把后勤补给从大后方送到前线,要经过的王国众多,需要办理的手续,走的流程众多,再加上路途遥远,人吃马嚼,一石粮草送到前线,能剩下十之六七就很不错了。
这说的还是位于西域东部的王国,如果再往西一点,这种消耗就更高了,而且西域王国虽然众多,可是,其王国有大有小,国力有强有弱,贫富差距也很大,越是靠近中原的,越是贫瘠,西域的中部和中原腹地差不多的繁华,可是,在中原西北,西域东北部,这一段距离当中,是相当贫瘠的,仿佛是上天专门给两地划出了一道分界线一般。
西域常年跟中原作战,粮草能够源源不断,不会出现弹尽粮绝的情况,青山城可谓是居功至伟。
当然了,如此一来,很多人都会想到,既然青山城是西域的重要粮仓,那想办法拿下青山城,断绝西域的粮草来源,那战役岂不是打的更加的轻松。
这个想法是不错,可是,想要做到却很难。
西域跟中原的主要战场,基本上都是在西北三洲附近,偶尔会有差异,要么是西域强盛,打到了玉门关附近,要么就是中原占领了西域数个王国,而像殷元魁这般,直接一口气连下六国,连拿十八城的情况,其实是很少出现的。
而且就算如此,青山城距离康城也有数百里距离,还相隔甚远,距离看起来不算远,用一支奇兵出动的话,最多两到三天就能赶到,可事情没有想的那么容易。
青山城作为西域重要的粮仓所在,从中原到青山城,这途中可谓是重兵把守,如果殷元魁想要从康城打到青山城来,其难度不比他连下六国的难度低,甚至还要高上很多。
有重兵把守还在其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座秦山横亘在两者之间。
秦山很大,山脉连绵,跟南夷最西端的山脉是连接在一起的,秦山山高林密,山势陡峭,里面毒虫肆虐,青山城的百姓也只敢在其外围活动,不敢深入其中,根本不适合大军翻山而过,因此,想要依靠机动部队偷袭这里,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另外,青山城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除了本地居民在其中生活无碍之外,很多外来者在这里都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应,尤其是针对军人和修行者。
进入青山城的军队越多,越容易出事,而其中最典型的意外就是营啸。
在部队当中,最可怕的有三件事,第一是哗变,第二是瘟疫,第三就是营啸。
哗变很好理解,无非就是有人野心大,欲望大,拥兵自重,起兵谋反等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往往也很简单,把领头之人解决了,局面基本上就控制下来了。
瘟疫自然也无需多说,瘟疫最容易滋生和蔓延的地方,一个是灾难之后的灾区,一个就是死人如割草一般的军队当中,一旦出现瘟疫,如果防护的不及时,造成的影响很大。
至于营啸,历朝历代发生这类事情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种一种群体性的心理疾病,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精神崩溃。
皇权统治时期的军队,军营之中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
而且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的军规有所谓“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一方面传统军队中非常黑暗,军官肆意欺压士兵,老兵结伙欺压新兵,军人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弹压着。尤其是大战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这时候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营啸一旦发生,那就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往往一个人的崩溃,会产生连锁反应,也就是蝴蝶效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蔓延到整个军队,其蔓延速度比瘟疫还要可怕。
营啸发生之后,其后果往往都十分的惨烈,将士们状若疯狂,自残、自…杀的比比皆是,而自相残杀更是十分的正常,往往一次营啸发生之后,其发生营啸的军营,是无人可以生还的。
在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很多次营啸,而炎朝和秦朝统治的时候,军纪还是比较宽松的,而营啸发生的次数很少,在炎朝统治中原的近千年时间里,一共发生过三次营啸。
其中影响最大,蔓延最广,死亡人数最多的,还是六百多年的发生在镇北军当中的一次营啸,那一次营啸,足足死了近十万人,因为这一次营啸,北方的门户差一点儿就沦陷了。
而在青山城内,前前后后发生过三次营啸,第一次是佛门拿下青山城之后,在青山城建立政权的时候,派遣了大量军队进入青山城,结果进驻青山城不到三个月,就引发了营啸,数万人自相残杀,最终只有百余人存活下来。
第二次营啸是有人想要以青山城为国都,在此建立王国,其征集了很多将士,组成军队,进入青山城,就在其把大部分都准备好之后,打算宣布建国的时候,却突然发生了营啸,其大军直接崩溃,不但军队溃散,自相残杀,其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王宫,也沦为了一片废墟。
第三次则是秦朝西征的时候,来到青山城,结果引发了营啸。
当然了,青山城发生营啸的次数,远远不止三次,只不过,其他的营啸范围都很小,波及的不广,鲜为人知罢了,可如此一来,本身就怪异的青山城,更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导致不管是中原的将领,还是西域的将领,都不会轻易派军进驻青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