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德愣了一下,然后说道:“可以不在乎,可也可以在乎。”
许一凡笑了笑,伸出手,拍了拍李承德的肩膀,说道:“一场赌注而已,即便输了也损失不了什么,更何况,我们也不一定会输。”
“呵呵!”
李承德干笑两声,斜眼瞥向许一凡,那眼神分明是在告诉许一凡,他才不相信许一凡的鬼话呢,而许一凡也没有解释什么。
走在耳边身边的诸葛姑娘,闻言之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许一凡,而许一凡恰好也转过头看向她,二人对视一眼,似乎在看出对方在想什么,对视一下之后,各自就收回了目光。
…………………………………………………………………………………………………
勾古和唐居中走在人群的最后面,二人并肩而行。
勾古看着许一凡和李承德的背影,开口道:“唐老如此示好,那人似乎不领情啊。”
唐居中却摇摇头,语气不咸不淡道:“我何须向他人示好,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
勾古转过头,看了一眼唐居中,笑了笑,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下去。
对于许一凡和李承德的身份,二人已然知道了,不但他们知道了,欧阳奇显然也知道了,不然,以欧阳家族在鄜洲城的地位,何须如此礼遇他人。
至于李承德为何看唐居中不顺眼,也是有原因的。
鄜国公唐家,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笑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一个能够勤王的家族,其背后的势力和能量本身就不可小觑,虽然失去了兵权,族中弟子也无法在官场上有所成就,可越是这样,越说明这个家族的不简单。
成为公爵五百年,族中弟子不可能五百年都不犯错,期间唐家确实犯错不少,可每次犯错,惩罚也极其严重,可就是不曾剥夺其爵位,若说其中没有一定的隐秘,自然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不曾知道的是,鄜洲唐家不是鄜洲本地人,其祖籍是在蓟州,只是在很多年以前,唐家离开了蓟州,扎根在鄜洲。
凡是从蓟州出来的人,很少能不跟越王府扯上关系的,而唐家也不例外,唐家之所以能在比邻长安的鄜洲站稳脚跟,若没有越王府的帮助,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只是,在五百年前,唐家就脱离了越王府,准确来说,是叛离了越王府,而其中的导火索,就是五百年前的那场夺嫡之战。
越王府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大炎王朝皇权的更迭,越王是不能参与其中的,不管坐在龙椅上的人是谁,只要是李姓子孙就可以了,而这也就是历代皇帝倚重和信任越王的缘故。
可是,在五百年前,唐家公然参与到夺嫡之战当中去,表面上看是唐家自己的选择和站队,可在有些人看来,尤其是那些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物看来,唐家这么做肯定是受到了越王的指使。
当一个人的权利达到巅峰之后,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影响很大,会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不单单他自己需要慎之又慎,其身边的人也需要慎之又慎。
能够封王,往往都是有大功在身,被封王,既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历代藩王,能够有好下场的没有几个,尤其是异姓王,很多异姓王,往往撑不过三代,就会被皇帝以各种理由借口给剿灭,收回他们手中的权利,哪怕是同姓同宗的兄弟藩王,当双方有了利益冲突之后,说翻脸就翻脸的,也不在少数。
越王能够从建国,一直到现在,都相安无事,就是因为历代越王都恪守本分,历代越王坐镇蓟州,坐看皇权更迭,坐看其他藩王大臣起起伏伏,而他们则独善其身,不争不抢,什么都不做,无为,有时候就是最大的作为,而这正是皇帝希望看到的。
唐家公然参与到夺嫡当中,是让新上位的炎宗帝很忌惮的,也是很疑心的,尽管他知道,唐家这么做不是越王的意思,可很难不让他往这方面想。
在那场夺嫡之战结束之后,唐家得到了国公的爵位,可也丧失了一切在朝堂上攀爬的机会,若说唐家在那场下注当中,攫取到多少好处,那真的没有多少,而坏处倒是不少。
唐家不但失去了越王这个大靠山,更是被历代皇帝死死地钉在了鄜洲城,唐家不但在官场上不被重用,在其他方面也受到了各方势力的掣肘,说白了,唐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越王府虽然在唐家起事之后,第一时间跟其划分界线,可越王还是受到了朝廷的猜忌,在夺嫡之战之前,在所有藩王当中,唯独只有越王是不用派遣家中晚辈去长安定居的,即便是去了,也不会长住,可从炎宗帝时期,历代越王的子嗣,都需要去长安。
这些去往长安的藩王之子,就等同于质子,是一种震慑藩王的政治手段,当然,这种手段只是威慑,若他们真心想要造法,那还在意一个儿子的死活。
别的藩王如何去想,不得而知,可对于越王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可既然有旨意,越王也不得不遵从,于是,从那之后,越王的子嗣都会进入长安,而且从炎宗帝开始,历代越王是把家中所有子嗣都派遣到长安去,一个都不留。
越王的这种做法,不得不说其高明,取得的效果非常好,可如此一来,历代越王都是孤家寡人,成为越王之前,他们需要在外备受掣肘,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在成为越王之后,更是如此,因此,历代的越王对唐家是很有怨气的,如果不是历代皇帝需要唐家活着,哪还有现如今的鄜国公唐家。
唐家这些年也不好受,既进不了京畿,又回不去蓟州,只能待在小小的鄜洲,其他地方更是不可能去,能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除了熬,还是熬。
唐居中方才的举措,不算示好,也也算是示好,若李承德领情,那自然就算,可对方不领情,那就是热脸贴在冷屁…股上。
在沉默片刻之后,勾古开口问道:“看出什么了吗?”
“你指的是什么?”
“咱们这位白袍小将啊。”
“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国之栋梁,中流砥柱。”
然而,勾古却摇摇头,说道:“我是一个商人,对朝堂之上的事情不感兴趣,我说的他选石的手段。”
闻听此言,唐居中的脚步微微一顿,转过头看向勾古,而勾古也正看着他,这让唐居中微微眯起眼睛,然后,他回过头,继续朝前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似乎是,似乎又不是,看不透,看不懂。”
说到这儿,他摇摇头,面露苦涩,自嘲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让人意外啊。”
对于唐居中这番话,勾古听完之后,默默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第七百三十章 先夺一彩
在赌石和翡翠行当,有买明货一说,而所谓的明货,就是从赌石人手里买下,刚切面的原石,这个时候,原石已经不能称之为原石,而叫明货。
赌石由来已久,延伸出来的玩法很多,买明货就是其中一种,明货的价格根据原石切面展现出来的品种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也跟原石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刀下去的时候,切面往往不大,而中小型的原石,在第一刀之后,原石里面的情况就一清二楚了,一般这种大小的明货,价格跟切面好坏有直接关系,好的自然价格不错,可跟成品自然无法媲美,而坏的,只要有玉,也有人买,只是价格往往很低,可能连买原石的钱都赚不回来。
至于说,那些收购成色不佳的明货的人,拿它来做什么?
其用处很多,如果是翡翠,只要大小合适,也可以制成成品,卖给普通百姓,虽然卖不了什么高价,可至少不会亏,最起码比直接买原石划算,如果无法做成首饰,也可以制成装饰品,用来充当首饰的点缀之物,换句话来说,他们卖的不是翡翠,而是首饰,价格往往也不低,若是连这种装饰品都做不成,也可以碾碎成粉末,其粉末的用处也很多。
如果是元石翡翠,除了可以用来做首饰和装饰品之外,还可以用来淬炼武器的锋芒,或者药用,亦或者充当阵法的材料等等。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用来作假,从好玉上面切一片下来,贴在切面之上,再以明货的方式卖出去,这种手段往往只对那些初学者,或者半吊子的玩家有用,总而言之,即便是废玉也能废物利用。
而对于中大型的原石,还有超大型的原石,一个小小的切面是无法判断出好坏的,若是切出好面来,完全可以以一个不错的价格卖出去,然后由接盘人选择是否继续下刀,若是没切出玉来,也可以卖出去,只是价格肯定会低很多,保本很难,但是也可以减少一部分损失。
原石在没下刀之前,原石里面到底有没有玉,有什么样的玉,都不清楚,只有切过之后才能知晓一二,而原石切过之后,原石有没有玉,玉的成色如何,大概就有了定论,当然,这只是初步定论。
有些赌石人,在买下原石之后,一刀切下去,出玉了,而且还是不错的好玉,这个时候,就有人出价,买这个明货,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实力,把开出来的原石玉打造成成品的。
一来,从原石打造成成品,需要继续追加投资,而且很麻烦,短期之内不可能回本,因此很多人选择省去麻烦,直接出手;二来,赌石赌的是开石那一刻的刺…激,开出来之后,刺…激感过去了,对于这些玉的兴趣就大大减弱, 与其费心费力的去弄成品,不如直接卖出去,快速回本,直接投入到下一场赌石当中去。
当然,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还两个原因。
其一,每个人都是一个纠结者,患得患失,尤其是在开中大型原石的时候,开出好玉之后,就不敢也不舍得开第二刀,怕承受不住结果,或者说,他们跟赌徒很像,赢了钱之后,往往都犹豫着是继续下注,还是就此收手,对于那些财大气粗的人来说,自然无需纠结,可对于那些小富则安的人来说,赚了就尽早套现,这才是王道。
其二,不在玉本身,而是在赌石之外的较量,换句话说,就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公平这种东西,在皇权时代,是很奢侈的,当一个普通人,或者家境一般的人来说,开出好玉来,确实是赚了,但也会引起其他有钱人,或者有权者的注意,当他们对其感兴趣的时候,你卖不卖?
因为这些原因,很多人在赌石切了一刀之后,往往都会选择卖出去,当然,也有选择继续赌的,当第二刀下去之后,好玉成废玉,废玉成好玉的例子屡见不鲜,完全就是看运气,运气好,那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运气不好,亏到姥姥家也很正常,明货的博弈比开原石还要精彩刺…激,而这也成为了很多有钱人最喜欢的一种方式。
购买大型明货的人,要么是赌石人,要么就是二道贩子,亦或者造假者,二道贩子自然不用多说,就是专门买来卖给那些有钱人的,从中间赚取差价,而造假者就比较膈应人了,他们在购买之后,往往会选择自己切一刀下去,看看成色如何,如果好,就把最好的那一块挖走,然后再想办法把切口填补上,再拿出来卖,如果不好,那就直接填补好,再卖出去。
这还是比较讲良心的造假者,还有的造假者,更是直接把原石掏空,给塞一些废玉,或者干脆是废料进去,购买的人是直接买了个寂寞,这种手段,在翡翠赌石当中很常见,而在鄜石赌石当中比较少见。
欧阳奇切的那块原石,现在已经不是原石了,而是明货,就第一个切面的情况来看,这块明货,价格至少在两千两道两千五百两左右,若是落在那些初学者,或者半吊子的赌石人眼中,直接翻一倍,三千两,甚至更多也不成问题。
不过,不管是唐居中,还是费玉秀、勾古,亦或者是许一凡,都不看好这块玉,毕竟,老话是有老话的道理的,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许一凡和欧阳奇都各自选好原石之后,回到费玉秀这边的时候,第二刀也到了尾声,伴随着第二个切面的石块落下,里面的情况一览无余。
第二刀的切面很大,几乎把整个原石内部的情况都呈现出现了,玉还是糯水玉,不过,越往里,颜色越淡,到了中心位置的时候,基本已经没有玉了,就这情况,别说赚钱了,回本都不可能,一千五百两买的,最多也就能卖个三四百两。
另外玉裂了,若只是一般的开裂,还能抢救一二,就有玉的地方,打一对玉镯子肯定不够,可当一副婴儿镯子,或者做几个扳指、玉佩之类的小玩意还是足够的。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