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炎不良人-第8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门慧缘拜见陛下。”

    说是拜见,慧缘也只是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而已,反而是其身边的钟离辰,选择跪拜下来。

    李建民此刻已经从龙椅之上站起身,大手一挥道:“平身!”

    “谢陛下。”

    钟离辰连忙起身,而慧缘也站直身躯。

    “我朝与西域已经断交数百年之久,朕在位期间,能够恢复两国之邦交,朕心甚慰,慧缘大师不远千里,来到我大炎,辛苦了。”李建民笑着说道。

    “能够与大炎王朝恢复邦交,西域也甚是欣慰。”慧缘语气平静的说道。

    在慧缘说完话之后,钟离辰就开口道:“此次我等前来,是为觐见陛下而来,特地从西域带来一些礼物,还望陛收下,这是礼单。”

    钟离辰说着话,就拿出一份奏折,而洪四喜见状连忙小跑走向钟离辰,从其手中接过礼单之后,又快步返回,交给李建民,李建民接过之后,大致扫了一眼,就合上礼单,笑着说道:“西域有心了。”

    “尔等来长安的目的,朕已知晓,慧缘大师一路前来,舟车劳顿,且先下去歇息,至于其他事情,朕会着人处理的。”

    “外臣告退。”

    钟离辰躬身施礼,慧缘也微微弯腰,然后二人就一前一后离开了大殿。

    接着,洪四喜再次开口,宣北蛮使臣觐见,之后又是南唐使臣觐见,在之后就是海外扶桑国的使臣觐见,这些使臣前来之后,所作所为都是差不多的。

    李建民也是照例询问几句,就把这些人打发走了。

    待到这些使臣离开之后,李建民就把目光投向在场的诸位大臣,其目光先是落在礼部尚书崔志新身上,然后又转移目光,看向李承德,而感受到炎武帝目光的李承德,连忙缩了缩脑袋,低下头,不敢继续东张西望,这看的李建民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最终,李建民的目光落在了李承泽身上,开口道:“承泽,跟诸国使臣交涉的事情,就由你去办吧。”

    “臣遵旨。”

    说完这句话,李建民就微微侧头,而洪四喜见状,就朗声道:“退朝。”

    其话音刚落,满朝文武就再次潮水般跪下,而李建民则径直离开。

    待到炎武帝离开之后,跪倒在地的大臣们纷纷站起身来,开始朝大殿之外走去。

    此时,很多人的心中还是在犯嘀咕的,今日是大朝会,召见诸国使臣是重点,按理说,在大朝会之后,还有御书房的小朝会,毕竟咱们这位炎武帝可是很勤政的,可是,让人没想打的是,今日大朝会之后,炎武帝居然没有点名留人,这让很多人多多少少有些不适应。

    不过,这种事情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众人也没多想,而是纷纷把目光投向李建泽、房巨鹿还有李承德身上。

    在炎武帝离开之后,李承德俨然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大部分人还没有站起身来的时候,他就已经转身,朝着大殿之外走去,很多原本准备离开的官员,见此情形,纷纷停下脚步,避让到一旁。

    李建泽并没有跟随李承德一起离开,他站在原地,站直身躯,抬起头,看了一眼空无一人的龙椅,然后目光落在左前方,那里曾经还站着一个人,可惜,这个人已经不在了。

    深深的看了一眼左前方之后,李建泽就转过头,看向站在原地,仰头看着龙椅之上匾额的房巨鹿,下意识的眯起眼睛,没有说什么,转身大步流星的离开,一路上,一众官员纷纷避让,就像上朝的时候一样,无人在这个时候靠近他,而李建泽也没有理会这些大臣。

    徐肱在李建泽离开之后,也缓缓转身,看了一眼房巨鹿,嘴唇微动,似乎是想说些什么,可是话到嘴边,还是没有张开嘴,只是叹息一声,摇摇头,就双手拢袖,宛如一个老农一般,缓缓朝门口走去。

    在徐肱也离开之后,大殿当中的官员也走的所剩无几,而房巨鹿却始终保持着那个姿势,盯着匾额看了很久,直到整个大殿空无一人之后,这位老人才缓缓转身,朝着大殿之外走去。

    这个一辈子都挺直腰杆的老人,这一次却弯了腰,整个人像是被人打断了脊梁骨一般,佝偻着身躯,一步一步朝大殿之外走去。

    待到其走出大殿之后,站在太和殿的门口,仰起头,看了一眼刺眼的烈日,又转过头,看了一眼太和殿里面,然后长长的叹息一声,倒背着手,朝宫外走去。

    在其走向宫门之外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位老人嘴唇蠕动,就像李承德进来的时候那样,在心中默默数着脚步。

    “一步,两步,三步。。。。。。”

    足足一百八十步!

    房巨鹿在宫门口站定,再次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巍峨的大殿,脸上的表情恢复平静,然后就缓缓走出宫门。

    



第七百七十六章 官场百态



(感谢书友50638223成为本书的第一个盟主,么么哒,(づ ̄ 3 ̄)づ,感谢大哥!)

    历代王朝,百官想要崛起,往往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功名学问,一个则是军功,因王朝不同,两条路难易程度不同,同时,王朝所处的时期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大炎王朝跟汉朝极其相似,都是以武立国,以儒治国,抛开文人的治国经略之外,首重军功,在汉朝时期,军功分为二十个等级,从而诞生了二十个爵位官职,杀敌越多,功劳越大,地位越是崇高,因此也有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

    在汉朝初期的时候,满朝文武当中,武将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位置,很多官员都是一路靠杀人杀上来的,很多寒门子弟凭借军功快速崛起,从而位极人臣,而其家族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汉朝的军事力量是在这近万年以来,所有王朝当中,仅次于武朝的王朝,而在汉朝之后,其他王朝始终没有人能超越汉朝,不过,这种崇尚武力的制度,用来一统天下,建立政权是极佳的策略,可若是在统一之后,还一味的尚武,那只会激化矛盾。

    说起武将,人们对其最大的印象,就是能征善战,杀人如麻,粗鄙的屠夫,打天下他们可以,坐天下他们就不行了,军功等级制度的出现,使得很多读书无望的人,找到了新的崛起之路,甚至很多文人在看到这条‘捷径’之后,也纷纷弃笔从戎。

    武将是靠军功说话,或者说是靠拳头说话,尤其是汉朝的官员,当年汉朝之所以走向覆灭,也是因为汉朝内部出现了极大的问题,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源于军功等级制度,导致整个汉朝分崩离析。

    在汉朝中后期的时候,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武将和武将之间的矛盾也无比的尖锐,朝廷和百姓的矛盾更是无比的激烈,内耗极其严重,而汉朝末期的皇帝知道其症结之所在,也想过要去改变,可却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整个王朝滑入深渊。

    在汉朝之后,诸多王朝也极其重视军功,不过,有了汉朝的前车之鉴,军功等级制度也只实用于军队,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文官武将都在此列,在战乱时期,武将的地位和权利往往要高于文官,而在和平时期,武将的地位和权利普遍都要比文官低一阶。

    大柱国是武将最高的官职,是汉朝就开始设立的,不过,在大多数时候,大柱国只是一个荣誉官职,不长设,一般都是在各大王朝在开国之初,封赏那些劳苦功高的武将,而在王朝稳固之后,大柱国往往都成为了空悬着的官职,有的王朝甚至是没有大柱国这个官职的。

    武将梦寐以求的三大官职,大柱国,上柱国,仆射,前两者不长设,仆射一职有的王朝称之为太尉,是跟宰相、丞相并驾齐驱的官职,三公之一,其权利在兵部尚书之上,是一众武将真正的扛把子。

    大炎王朝建国近千年,仆射一直存在,担任此官职的人多达百余人,担任时间最久的是开国仆射,一共担任了七十八年,历经三朝,而担任时间最短的,只有三年,大部分仆射在位时间,也就在十几二十年左右,而房巨鹿是近数百年来,唯一一个担任过三朝仆射的人,又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大柱国和仆射双重身份的人。

    在房巨鹿之后,许淳的崛起,被很多人当成是第二个房巨鹿,认为许淳是最有可能接任仆射一职的人,而以许淳当年的经历和功劳而言,他在担任镇国大将军一职之后,等待一段时间,等房巨鹿慢慢退居幕后,他就可以接任了,没有人会有异议,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可惜,许淳没有等到那一天,在许淳之后,整个大炎王朝居然找不到第二个房巨鹿,也找不到第二个许淳,这不由得让人有些唏嘘。

    但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新的武将逐渐展露头角,有六人有希望担当此任,除了三位大将军之外,一直在纵横书院读书教书的李承贤,从黄陵走出来的李建泽,以及新起之秀许一凡。

    三位大将军虽说有希望担当此任,可机会不大,夏侯拓早期在兵部任职,在许淳离开镇北军之后,他就担任镇北大将军,在炎武帝北伐的时候,更是成为了兵部尚书,遥领兵部近两年,才主动请辞,如果炎武帝有意让夏侯拓担任仆射的话,当初就不会答应夏侯拓的请辞了。

    镇南大将军武英叡也不可能,此人在行军打仗方面是可圈可点的,不过,此人十分的保守,无论是治军,还是作战一直都是如此,守成有余,进攻不足,另外,此人有他国血统,其母亲是北蛮人,虽说血脉论在大炎王朝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在某些重要职位上,还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至于说殷元魁,在他还是镇海大将军的时候,仆射一职跟他没有多大关系,而在其担任征西大元帅的时候,也没有人看好他,可是,现如今却不同了,他连灭六国,打下了十八座城池,拿下了三洲之地,其功劳之大,一下子就盖过了夏侯拓和武英叡。

    当初在封赏西北诸军士的时候,殷元魁成为镇西大元帅,算是撤掉了他镇海大将军的职位,秦之豹担任镇西将军,也就是说,将来执掌西北军权的肯定是秦之豹,镇西大将军这个职位肯定是秦之豹的,那么殷元魁的去处只有三个,要么像当年的许淳一样,回到京城担任镇国大将军,要么就是接替房巨鹿的仆射之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给其大柱国的头衔,外加其他的封赏,让其退居二线。

    第三种可能性不大,现如今,乱世降临,正是朝廷用人之际,炎武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让殷元魁解甲归田,雪藏起来的,因此,在硕果仅存的三位大将军里面,殷元魁是最有可能接替房巨鹿的。

    但是,殷元魁虽有大功劳,可他丢了海洲,还间接的葬送了镇海军,这是不争的事实,他若想接替房巨鹿的仆射之职,还需要再立新功,不然是没可能的。

    另外就是李承贤、李建泽和许一凡这三个人了。

    这三个人之所以被人提出来,原因有很多。

    李承贤是越王李穗的嫡长子,既然他不会接替越王之职,那肯定需要另做安排,若李承贤只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读书人,那他一辈子就只能在书院当一个教书先生了,可李承贤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在兵法上,极有造诣。

    跟一般纸上谈兵的读书人不同,李承贤在书院这些年,为朝廷培养出来了无数人才,其中很多都进入兵部和地方军任职,近两年多以来,很多地方军被换上去的将领,其中有半数都是他的学生、同窗,而这些人在军事才能都很有造诣,由此可见,此人的军事才能如何。

    李建泽自然无需多说,昔年的皇子,后来的藩王,若是没有一定的能力,怎么可能参与到玄武叛乱当中去呢,若是没有能力,更不可能在叛乱失败之后,还有无数官员不惜以死为其求情。

    不过,这二人都有一个顾忌,他们都是皇室中人,按照祖制,皇室成员是不能担任仆射的,更何况,李承贤是越王之子,越王本身就手握重权,若是在让他坐上了仆射的位置,那越王的权利就太大了,都危机到皇权本身了,而李建泽更不用说了,他可是有前科的,把其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说实话,没人敢放心。

    当然,祖制是可以改变的,而顾忌也是可以消除的,只是看炎武帝怎么去想了,会不会重用他们,从今日早朝的情况来看,李建泽被重用是很明显的事情,就是不知道李承政会如何了。

    至于说许一凡,他在领兵打仗这方面无需多说,可他想要担任仆射之职,至少还得二十年以后,最起码也要在等十来年,毕竟,他太年轻了,而在这期间,是需要有个人先接替房巨鹿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