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结局也并不意外。
人族可以接受惊才艳绝的同类,但绝对不可能接受惊才艳绝的异类,哪怕这个异类与自己长得几乎没有区别,且看起来无害。
也正是看了关于余文炳的小传,张砚忽然对余文炳背后的妖种群体很感兴趣。因为余文炳不论多么惊才艳绝,总不能真就凭一己之力干服人族这边数千年的学问积累。必然是其背后的族群在给他撑腰才有可能。
那藏在世俗人潮中的那些妖种到底又是一个何种群聚模样?在人族地界上,他们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毕竟余文炳可以藏行不被发现还闯出偌大名头,没道理别的妖种办不到吧?
而手里的这部上中下三卷的《灵事杂卷》甚至都没有出现在余文炳的著书名录当中。或许是被当成余文炳的臆想乱笔了吧?
张砚收拾起心情。翻开上卷,入眼的第一句话就让他的眉头跟着一跳。
“世间活物皆由魂魄和肉身拼凑。死后肉身归于地,魂魄归于天。但世间存在例外,例外者,则魂魄挣脱常理,被天地摒弃,四处游荡颠沛,灵智多寡残存,可称为灵物。”
就这么一句,基本上与龙虎山门里关于鬼物由来的描述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将“鬼”换成了“灵”字。
读到这里张砚已经笃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余文炳绝对是知道鬼物的,甚至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不然也凑不上足足三卷书文……
第141章 灵物
张砚很久都没有通宵达旦的看过书了。
三卷《灵事杂卷》被张砚一晚上翻完,里面的大致内容也都装到了他的脑子里。有熟悉的部分,也有新奇的部分。虽不至于称为全貌,但也绝对可以让他在印象中描绘出一个属于荒天域鬼物的大致轮廓。
按照书中余文炳的说法。鬼物被称为“灵”但又细分为五种。
猎灵。应该就是对标的野鬼。但比起地球上的野鬼,荒天域的猎灵就惨多了。它们身为最底层的鬼几乎没有继续成长的余地,也不被其它鬼物所认可,一个“猎”字就能瞧出不少端倪来。再看看之前张砚在乱葬岗上见到的那个鬼孩的所作所为,结合书卷里的说法,猎灵就是一种猎物或者食物,被捕猎。
灵童和灵饲。这是两种鬼物。而且是龙虎山门内典籍未曾记载过,也无有拿来类比的荒天域特有的鬼物分种。其实若看这两者的本质,都应该属于厉鬼的范畴。但因为其在荒天域鬼物生态中的不同位置,所以才被细分开来。
至于说为何两这两种厉鬼放在一起说,也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特殊关系。
就好比猪圈里的猪和猪倌。灵童就是猪,灵饲就是猪倌。
说实话,张砚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冒出来的一个念头是:还有这样玩儿的?
虽然找不到地球上关于鬼物有此类的记载,但张砚在荒天域里也算有些经历了。最直观,也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廊源城东市场的斩首台前,他亲眼目睹了一大两小三只厉鬼分食死囚生魂的场面。
那红衣女鬼,莫不就是余文炳在书中所说的“灵饲”?
那两只鬼孩就是被当成猪在养的“灵童”?
既然被张砚看做是猪,那灵童的下场自然不会比猪圈里的猪好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下场。
只不过灵童的圈养不易,时间也很长,运气好五六年,运气不好十三四年也不是没有过。一旦养成,享用灵童的自然不会是如红衣女鬼那样的灵饲,而是荒天域里奇怪鬼物圈子中更上层的鬼物。比如说张砚见过的那两名武将装扮的鬼修。它们也有特定的称呼,叫“灵将”。
张砚的理解就是这“灵将”是鬼物中主“战斗”的存在。已经不是纯粹的鬼物了,而是踏入了鬼修的行列。比起灵饲那样的半吊子,这些灵将才是正儿八经的鬼修。只不过与龙虎山门记载的鬼修路数有很大的不同。
灵将往上就是地位更高的圣王。张砚截取的只言片语中的“王”大概率就是说的圣王了。若是继续类比的话,圣王必然至少都是鬼王级别的鬼修。也是张砚明白自己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什么成色。
不过到这里你以为就完了?这就是余文炳在三卷书卷里所描绘的荒天域鬼物圈子的状态?
不不不,这些并不是全部,也不是这三卷书卷里最让张砚在意的部分。
第三卷《灵事杂卷》中抛出了一个新概念,叫“圣域”。
叫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所谓的圣域在余文炳的书里用了这样一个句话来形容:全由灵物构建的灵之国。
这就很吓人了。
之前张砚猜测既然存在鬼王,那会不会存在鬼府、鬼修宗门?却未曾想过自己还是眼界浅了,人家直接给你弄个“国”出来。
鬼国。这不比鬼府之类的吓人得多?甚至张砚看到“灵之国”这三个字时脑子里对应的其实是“地府”。可一转念又发现地府和余文炳描述的“灵之国”虽然都是鬼物聚集,但前者是“轮回和管束”,后者估计则是“自成一体”。
两者看似相似,实则有本质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有那如“灵之国”一般的圣域存在那为何人族这边居然还能风平浪静,甚至连一点可以与其搭上关系的认知都没有呢?
哦也不对,这部《灵事杂卷》其实说得很详细了,只不过在人族里传来传去并没有被人接受不说,还被当成了一个笑话。这本身就显得很不正常,很不符合逻辑。醉心于自然学科的杂学一脉不信余文炳的这一套还情有可原,那些主流学派也不信这些东西?张砚越想越觉得自己似乎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蹊跷。
是仅限于南渊国如此?还是所有人族国度都是如此呢?
另外余文炳既然来自妖种一族,所学也必然源自于妖种的代代积累。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相比起人族对于鬼物的奇怪反应,与妖种传承下来的东西截然相反。
是真不清楚,真以为是臆想?还是另有隐情?
张砚怎么看都觉得必然是后者。不然绝对解释不了人族是如何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保持着大部分人正常生活,而不被那所谓的“圣域”当成猎场予取予求的。其中还藏了些什么呢?
可好奇归好奇,张砚现在手里的讯息根本不支持他多做推演。能知道的一点就是:荒天域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也不是他眼睛看到的这一点点东西就能够展现全貌的。
最后,《灵事杂卷》里还给出了一些猜测。比如余文炳就在书里猜测圣王并非圣域之主,而且并不止一个两个而是有许多。那统合这些圣王的存在又是什么地位?又或者存不存在这种能统御各路圣王的存在呢?还是说所有圣王都如散沙各自为战?
张砚伸了一个懒腰,推开门,提着水桶就出去打水了。
新的一天开始,张砚又有的新的期许。比如余文炳在书里提到的圣王,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手段?能不能解开《灵事杂卷》里的那些让张砚好奇的猜测?
思绪到此,张砚也将关于吴家和自己,以及那为圣王与他之间恩怨捋清楚了。
说白了,那位圣王以及其麾下的鬼物都被吴家利用了。说不定其中内情都被蒙在鼓里。不过看最近这段时间无处不在的窥看,张砚猜想那位圣王应该是也反应了过来。所以此才没有贸然对他出手,而是通过这些窥看想要磨磨他的底细。或许,真到动手的时候,很多之前当做出其不意的手段和策略都不会好用了。
……竒@ 書#網¥q Ι & &δ u& # ω ā Ν g &。 ℃ ǒ M……
第142章 邀请
一夜的酣睡总算让罗长山恢复了大部分的精神,虽然多日的奔波疲累还没有全休息回来,但至少给他缓了一大口气。后面只要注意休息,每日调养,再过个十天半月也就能无碍了。
“师傅,这是我让客栈后厨给您熬的汤,里面加了补气和温养的方子,您趁热喝了吧?”曾浩虽然年纪不大,可跟着自家师傅也算走南闯北了,独当一面虽不至于,但该他做的事情他是不需要谁提醒的。
这次回草庐拿东西的事情本该曾浩去的,之所以罗长山自己跑,还不是为曾浩接近张砚多学习东西做掩护?
这些东西曾浩都懂。
“嗯。你这些天和张先生相处得如何?”罗长山就这么一个徒弟,自然着紧。自己累一点没什么,就担心徒弟有没有和张砚搞好关系或者受了多少指点。
伺候着师傅喝汤,曾浩一边在边上略带几分兴奋的语气说:“师傅,张先生与我相处很好,也愿意教一些东西给我。之前还跟我聊起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这几天一直都在琢磨……”
曾浩能被罗长山收为徒弟那必定是聪慧之辈,而且从小跟着罗长山,其秉性和所好也无限与罗长山趋近。对于新奇的学问总有近乎痴迷的执着,而且对待问题和迷惑从不缺乏耐心和恒心。
一大碗滋补调理的热汤下肚,罗长山已经回味不来汤的味道了,眼睛里闪着的也是和徒弟一样的求知欲,以及对问题本身的疑惑神色。
“这似乎不单单只是一个浮力的关系,里面更深的还涉及到不同东西同大小的重量关系,这应该才是谈论浮力的一个关键。而且这个道理与张先生以前在鱼背山要塞里弄出来的那种能飞的孔明灯也应该是同理的。只不过一个是在水里,一个是在气中……”
比起曾浩,罗长山的思维更广阔一些,他听完徒弟的讲述之后立即感觉到这个看似单纯在说“水中”的浮力问题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学问在里头,而且明显张砚是洞悉并掌握了的,不然做不出孔明灯那种东西来。
化繁为简啊!大本事啊!
罗长山心里一边感慨,一边更加坚定了这次会去跟几个老友商议后的想法。不论如何,张砚脑子里的那些学问都该归于杂学一脉,不能任其漂泊在外了。最起码杂学一脉得坐实了这个名声才行。
当然,名声只是个说法。那些被罗长山都眼馋,同样被那些他的老友眼馋的学问才是关键。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所学来交换。前提就是要把张砚编入自己人的范畴。另外,他们也在挠头,张砚那一学派如此神奇怎会一点风声都没有听过呢?
罗长山刚从厢房里出来,在客栈下面的大堂就看到张砚似乎已经等了一会儿了。于是三人就在大堂里找了一个角落,让店家上了一壶茶,两边坐着就开始聊了起来。
“听说张先生的兄长喜事将近,老夫可是要讨一杯喜酒喝的,上次与张顺小兄弟未分出胜负,这次应该再比一次的。”
坐下后,张砚发现罗长山的精神明显比昨天好了许多。于是也笑着回答道:“前辈说笑了。我大哥的酒量怎能和您比?当日加上刘木匠他两都不是您的对手。更何况曾浩也是此道高手。您老带着徒弟大杀四方才是真的。哈哈哈。”
几句寒暄之后,罗长山才开始说起正事,说:“这次回去本该要不了这么多天的。主要还是去跟几个老友碰了个面耽搁了些时日。倒是让张先生好等。”
“呵呵,前辈哪里话。本就劳烦前辈舟车劳顿已是不该,哪里还敢嫌慢?不瞒前辈说,昨夜我是一夜未眠。彻夜捧着书卷研读,到今早天亮时才勉勉强强通读了三卷。等回味几日再准备读第二遍的。确实是充满想法的一部奇书。”
“哈哈哈……张先生还有这种雅趣?其实余文炳此人的身份虽然难以启齿,可学问是真的厉害。那《灵事杂卷》只是他的随笔,里面东西乱七八糟也就胜在内容新奇而已。若是张先生感兴趣,我家草庐还有一些余文炳所著的正经学问,先生大可拿去看看。”
学问?张砚对荒天域这边的学问,不论是杂学一脉,还是主流的学派都没有半点兴趣。他在地球上上学那会儿学的东西到这里已经完全够用的。万相珠里还有一整座高塔的知识等着他去研究和习练,哪有时间在这边真当个学问家呀?他感兴趣的不是余文炳的学问,而是余文炳这个人,或者说余文炳所代表的妖种群体。
“前辈好意心领了。我自家所学都尚未精通,哪里还敢贪多?只是喜欢一些新奇的东西罢了。倒是这次看了《灵事杂卷》所以一直好奇余文炳这位妖种大家的生平,更好奇除了余文炳之外,这世间其余的妖种又是如何现状。不知前辈手里有无这类书卷?
当然,我也不会白拿东西。《九章算术》作为回礼,也不叫前辈吃亏。”一边说,张砚将这段时间默写出来的《九章算术》中的一些内容成册的递了过去,是之前对《灵事杂卷》的交换。但同时言语里说明说了,《九章算术》不止这么点东西,还有,不过得拿关于余文炳或者妖种相关的书卷来换。
罗长山的身子往椅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