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显真君-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孙,去练手吧,刚刚那两个山魈,道行不深,还未化形,不过施了障眼法罢了。”
  孙正德点点头,吐了一口涂抹在手心搓了搓,反手取了背后的桃木剑,哇呀呀的冲去了山道对面的树林。
  不到十息,是一连串“啊啊啊啊……”的怒吼,随后又是呯呯呯的声音,林子都跟着晃动起来,不久,孙正德颇为舒爽的拍了拍那身道袍,拖着桃木剑回来,面色淡如佛的继续料理起饭食。
  途中小小一段插曲过后,接下来的路上倒也没再发生什么事。
  进入鹤州地界,一路向东,抵达洛都后,已经是第三日下午。
  距离城门不过半里之地,官道两侧吵吵嚷嚷,行人穿梭犹如菜市一般,偌大的城门,盘查极严,陈鸢这行牛车,恐怕是进不去了。
  “道友,想进京谋刺?!”
  忽然,有话语在道路响了起来,陈鸢熟悉这声音倒没什么,笑呵呵的偏过脸来,一旁的胖道人吓得手都哆嗦一下。
  车厢口玩着李白木雕的疯老头,将手里挣扎的木雕一丢,毛都炸开,怒目瞪了过去。
  “谁敢说我徒儿!!”
  道路一侧,一茶摊前,宽敞道袍的身影,挽着浮尘,背负桃木剑,站在下午的阳光里,正抚须微笑看来。


第二百三十三章 入宫
  “明徽师兄?!”胖道人第一个反应过来,缰绳一丢,下来车撵,恭恭敬敬的学着天师府礼仪,拱手作揖。
  周围人多眼杂,陈鸢抬手将胖道人的手按下去,明徽也示意他们跟上,便拉着牛车改道去了另一条路。
  “明徽道长,你早已到洛都,在这里等在下?”
  “早回了三日,听到各地藩王起兵,原本准备进城,昨日接到青虚师叔传讯,便在这里等道友过来。”
  两人边走边聊,进了官道一侧的小路,里面已聚集了一拨人,当中不乏衙役、皇城兵卒,以及那位王内官,见到陈鸢出现,那宦官泪眼婆娑的奔来,掐着兰花指,又是行礼又是哭诉。
  “真君呐,你可要替先帝做主啊,这庆王杀了先帝,还推了你庙观,这口恶气,怎的咽得下去,奴婢求真君声张正义!”
  “先起来再说。”
  陈鸢始终不习惯别人跪他,将人搀扶起来,目光扫过周围,朝剩下的几个天师府道长拱手打过招呼,旁边还有俏生生的少女,此时也神色凝重的看来,少了之前嬉笑玩闹的脾性,有些担忧的看着面前的大哥哥。
  毕竟,天师突然号令修道中人,围剿陈鸢的事,她在来的路上已经知道了,洛都又发生这样的大事,新皇帝还把灵显庙推倒,明显也不待见的。
  “你这什么表情,大哥哥不会那么容易受打击!”
  陈鸢笑着在她脑袋上揉了揉,待少女点头,才转身面向明徽等道士,邀着对方去旁边,询问起城中情况。
  明徽早来几日,听到的消息自然比较多。
  “道友还未过来,城中确实有异变,你在城中那些信徒,放火将衙门、大狱、四夷馆舍给烧了,引起城中混乱,不少人被捕下狱,也有部分趁乱逃出了洛都,去往各地,最近传闻许多地方有头裹黄巾的百姓聚集,自发给你建真君庙,官府阻挠,他们就跟官府冲突,如今各地藩王又起兵,竟有人打算响应藩王!”
  陈鸢皱起眉头,“这么严重?”
  原以为庙观被推倒,信众四散,徐怀遇带着家眷离开洛都躲避风头等他回来,想不到竟直接开干了。
  这不会是听了黄巾起义的故事,直接上手,让我不坐庙观,坐庙堂?
  当皇帝这种事,他想都没想过,那种哪里是人活的日子,还是修道修仙,看数不尽的风景来得自在。
  “信徒的事,我会解决,再闹下去,只会平添伤亡。”陈鸢知道再继续闹腾,伤的最重的还是那些平民信徒,以及城中百姓,谁人不是拖家带口的,死了一人,说不得家中顶梁柱就塌了。
  说着,也问起青虚提及过的书籍,“可有办法让我随你们入宫?”
  “这事青虚师叔说过,到时我们入宫面圣,道友乔装打扮混入其中便是。”
  换了新皇帝,天师府还是有由头入宫面圣的,不会引起怀疑。言罢,这边也不耽搁,其中一个道长身形与陈鸢相似,便与他换了衣袍,挽上道髻,一身青色外罩宽袖道袍,背后阴阳图,一手浮尘,一手桃木剑,倒是颇有道士的气势。
  一旁王内官也要一起去,他是宫中的人物,回宫里也是顺理成章的,也能给陈鸢一些照应。
  大抵商议已定,陈鸢让巧儿帮忙照看下师父,又叮嘱孙正德去附近各镇搜寻徐怀遇,让他暂时不要乱来。
  随后便混入天师府队伍里,由宦官领路,去往城门那边,接受盘查,那边城门的士兵看到宫中宦官,知晓出门办差,与这场宫变并没干系,略检查了一番,让他们进去了。
  “真君,到了宫里,切忌莫要去后苑,那里是皇帝妃子之所,就算朝中重臣都不能随意出入的,到时可千万别走错了。”
  宦官在前面小声叮嘱,不多时,穿过变得有些清冷的长街,来到皇城脚下,守卫看了看令牌,着人打开城门放行,也派出快骑去宫里通传。
  陈鸢是第一次进皇宫,高高的宫墙,宽敞而森幽的宫道,庄严而肃穆,偶尔还能高耸的宫殿檐角,琉璃折射阳光。
  一切都静悄悄的可怕。
  “真君,宫里就是这样的,少有人敢大声喧哗,那些个宫女奴仆侍卫,要是大了一点声,被管事的头头发现,那可是要吃板子的。”
  到了宫里,那位王内官如鱼得水,脸上笑容就没断过,翘着兰花指小声说起宫里那些旁人听都没听过的传闻。
  过了承天门,便是第一道检查,新君登基的时段,搜查颇为严格,不过都是宫里一些小宦官,见到王内官使了使眼色,俱领会的垂下脸,草草检查一番了事。
  ‘宦官当真是皇帝的耳目、双手,难怪遇上昏君的时候,朝廷大多数都会被宦官把持,只要相互通气,身在深宫的天子就别想能听到、看到外面真实的情况。’
  陈鸢看到这一幕,心里多有感慨,过了这边检查,他悄悄试了试法力,像是被某种东西压制着,耳中甚至隐约传来一阵低沉的喘息和低音,像是某中庞然大物潜伏皇宫下面。
  一旁的明徽脸色微变,伸手一把拉住陈鸢的手腕,压低嗓音:“皇宫之中,若无皇帝允许,不可用法力,会惊动龙气,容易反噬自身。”
  陈鸢这才连忙止住动作,只有有点疑惑,难不成这皇宫下面还有潜伏一条龙不成?
  想着时,已到了紫凝殿,带路的王内官上前与殿前宦官低声说了什么,后者点点头,便进入殿通报,前者则返回来:“诸位道长,你们便在这里等候陛下召见。”
  说着,他朝陈鸢使了一个眼色。
  “这位道长,你不是要如厕吗?咱家给你带路。”
  一旁的明徽默不作声,带着其余道士从他旁边越了过去,径直走向大殿外等候,陈鸢会意的脱离出来,跟着王内官转去了别处,走过檐下一个个士兵的视线里,他迈着小步,眼神有意无意的暗示远处的一栋建筑。
  不久,宦官便带着陈鸢来到这栋阁楼前,有值守的侍卫过来询问,宦官笑呵呵的指了指身后的陈鸢。
  “这位道长,要入楼观书,你们也知道,天师府有些书册寄存在这儿呢。”
  几个侍卫看了看陈鸢,也没有怀疑,放开交叉的长兵,让两人进去。
  皇宫重地,自然每日都会有人定时打扫的,尘埃难见,一进到存书楼,一排排一列列书架,令陈鸢都有些震惊到了,满满都是书卷,从竹简到纸张印的古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记载神祇的内容,该是古老的,应该是竹简了。’
  陈鸢目标明确,让王内官在一楼等候,他询问了楼里管事的小吏,径直上了三楼,果然,这里的一排排的书架上,全是厚重的竹简,粗略一数估摸上万卷。
  “敢问我天师府寄存的书卷也在其中?”
  “道长跟我过来。”
  那小吏常年管理这边,好些书籍都是他在整理,自然一门清的,领着陈鸢来到两张书架前,指了指上面三层的竹简。
  “道长,这些便是。”
  说完,识趣的退开下楼。
  听着脚步声下楼远去,陈鸢捧起一卷竹简,看了看上面字迹:“悟心警言”应该不是,放回去又重新拿起一卷,继续寻找起来。
  待到最后一层,第二卷竹简,上面刻着的字迹才让陈鸢眼中一亮。
  ——神本纪要。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事发
  “神本纪要……”
  竹简颇沉,色泽较暗,陈鸢定神细看,四字不过是小篆书写,旁边才是刀刻的正名儿,可惜文体看不懂,应该更古远一些。
  慢慢展开,从右到左,第一竖开篇小字,都有注解,写到:祖乙,又称且乙,子姓,名滕;帝之后,成神。
  果然找对了。
  陈鸢脸上顿时泛起笑容,目光顺着刀刻小字一旁的注解看下去,内容大多提到的是祖乙生平来历,与一些祖乙庙里所言的相差不多,不过这卷竹简里,更加丰富,将起生平、子女、在位期间所做之事、如何成神,俱有注解讲出。
  只是关于肉身埋葬之所却并无提及,而且另外一个妣壬,书里竟也有提及,虽然只有聊聊几个字,也让陈鸢有了些许猜测。
  “难道这二神当时是同一年代的?”
  陈鸢嘀咕着继续往下看,竹简并不长,两手展开,不过百余言,到得后面十来字,注解在这里停了下来并没有翻译。
  ‘难道是忘记了?还是有其他事要做就没继续注解?这不跟那些断章狗一样吗?!’
  正看得入神,忽然就没了,令得陈鸢有股想骂人的冲动,尝试自己将后面的内容看懂,可几次下来还是放弃了,短短十来字晦涩难懂,字形古怪,只看出里面一个象形的‘山’字,还有两个‘火’‘人’二字,便再难认出其他。
  ‘好在有所准备。’
  陈鸢来之前就做了两手准备,毕竟知晓可能古本,或许有看不懂的地方,便早早准备了一张黄符,和一点朱砂,天师府里总有人认识这些古字。
  想着,将朱砂涂抹到刀刻的字迹上,随后拓印黄符纸上,见字迹清晰印了上去,再将上面朱砂一一擦拭干净,这可是古物啊,作为来自后世之人,对于这些,心里终究是有着爱惜的。
  重新卷起《神本纪要》放回书架时,肉眼无法看见的东西,飞旋而起,冲出阁楼。
  洛都上空天云飘着,渐渐遮去了秋日,响起了一声闷雷。
  轰!
  雷声蔓延,划过巍峨的皇宫,震得一扇扇门窗嗡嗡作响,紫凝殿内,皇帝公孙隶的声音持续在大殿上回荡。
  “天师府诸位道长远赴南方修行之门,宣朝廷威严,朕心中高兴。”
  随着皇帝的话语,明徽等一众六人在两侧文武目光里,微微躬身谦虚回礼,王座之上,公孙隶依旧笑着,打量眼前几个天师府道士。
  他们入皇城时,早早就有人过来通传,人数、服饰、相貌都被一一记下,作为打过仗的皇帝,怎么也比公孙伦要多了几分战场搏杀的气势,只是这些日子以来,眉宇间多了许多戾气,登基坐上皇位,朝中一些不愿站队的旧臣,几乎抄家斩首,对待城中闹事的真君庙信徒,也毫不手软。
  “朕啊,还没出庆州的时候,就喜欢神神鬼鬼的东西,可能与先帝有关,看多了许多怪志野记,对修道中人颇为羡慕,可惜始终无缘得见,知晓天师府有诸多道长会法术,曾也派人向天师府讨要,言语可谓卑微,可你家天师,还是将朕婉拒了。”
  皇帝陡然的话语,让明徽心里微微一惊,这般语气恐怕对天师府有些不妙,天师府能有今日,有很大程度上是赖朝廷敕封。
  他赶紧解释道:“陛下,术法需法门驱使,而法门则需人引领,陛下当时乃王爵,如何能到天师府修行。”
  “欺负朕!”
  公孙隶笑着抬手点了点:“欺负朕不懂,明徽道长啊,朕不是公孙伦那般好说话的,而且还很多疑!”
  皇帝抬手点了点脑袋:“比如你们入宫多少人,眼下多少人,朕心里都很清楚。”
  这下不仅明徽心里惊愕,身后几个师兄弟也都微微蹙眉垂下脸来,耳中隐约听到了许多脚步声,在大殿外响起。
  一道道身影甲胄鲜明与刀兵碰撞发出金属声响,踏着齐齐步伐,将整个大殿围困,更多的士兵聚集殿外,或鱼贯而入,将王座护卫起来。
  “知道朕,为何要推倒真君庙吗?”
  公孙隶靠着椅背,半阖眼帘俯视下方几个道士:“朕觉得信仰这东西,只能朝廷有,他人不行,你们看看那些信徒,多狂热啊,黄巾起义的故事,朕有幸听过,那就更不能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