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出征的将士听!他们听了此曲,会将战力提升五成!”
说是五成,那是因为普通人潜力有限,如果一下子提升太多,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换成修真人就不一样了。仙音本来是为修真门派提升战力开发出来的。
比如说顾如虎,虽然才是炼气第一层,他若是听了广陵散,能将战力提升一倍,不但双手更有力,而且反应灵敏,跑得更快了!原本百米速度9秒2,听了仙音之后,能提升到秒!
这也正是秦笛收顾如梅为徒的原因之一,如果总是弹奏修真养性的琴曲,又怎么能体现出她的价值呢?
顾如梅深吸一口气,开始认真地学习琴曲。
她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同时又是修真人,也想为国家和民族过贡献!
1935年6月,长江流域再一次发了洪水,按照历史记载,本来会淹死、饿死14万人。但因为秦氏粮仓设置了500个粥棚,一连持续两个月,所以饿死的人大幅减少。
往年,这种事都是由朱婉或者秦菱出马,今年则由晏雪出面全权处理。
她设定各项新的规矩,施行区别对待,针对受灾不大严重的地区,以市价5折售粮;受灾较严重的地区,以市价三折售粮,同时在各大乡镇设置粥棚,500个粥棚可不是小数目,秦家不缺粮不缺钱,但是缺乏做事的人手,于是她从粮行里抽掉了一些人,又从外面雇用了上千人,总算将这件事做得井井有条。
灾民看见她圣洁的面容,都以为她是观音菩萨显灵!
一连好多天,报纸上不断出现她的名字,让很多城里人惊叹不已。
“歌仙雪向晚现身九江,代表秦家赈济灾民!”
“歌仙嫁为商人妇,一颗仁心仍不改!”
“昨日有三十位记者,一直跟着歌仙雪向晚,徒步百里,累瘫了29人,只有一人跟她到底,写出第一手资料……歌仙每制一处,皆深入查看灾情,在受灾严重的地方设置粥棚,还给每个灾民,下发一块大洋……”
“雪向晚来到湖南岳阳,设置粥棚55处,每处准备10口大锅……”
“有人初步计算,秦家为了这次救灾,大约投入资金500万元,这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秦家女人,个个不凡,朱婉先生去为灾民祈祷,秦菱女士在金陵募捐,歌仙雪向晚每天徒步百里,踏遍长江两岸无数村落……”
“各地富庶之人,紧随歌仙之后,捐献粮食数千石,救活百姓,不计其数……”
经过这么一折腾,秦家的名声再次得到强化,原本还有人骂秦家为民国首富,如今都庆幸秦家家底殷实,比蒋宋孔陈等大家族强太多了!虽然说那些人也在报纸上撰文,或者公开呼吁,为灾民下拨粮款,但是亲自前往灾区视察的,却没有一个人!
民国政府毕竟是由大资本家构成的,所以官员对灾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那些灾民不造反就好。
有人访问晏雪:“你为什么对赈济灾民这样用心?”
晏雪回答:“在我年幼之时,家中赤贫,母亲病死,无法安葬。我孤苦无依,跪在街头,卖。身葬母,是我家夫君经过大雪山下,救我脱离苦难,我才有今天的一切……”
这段话登在报纸上,立马炸开了锅!
“老天爷!天下第一的美人雪向晚,竟然有如此不堪的童年!”
“我说嘛,她怎会嫁给秦大少那样龌龊的家伙!原来是因为有这段往事的缘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雪仙子这是以身报答啊!”
“他娘的秦大少,运气也太好了!随便从外头捡个丫头,就能出落成这样的美人,还成了举世闻名的歌仙,一场演唱会就能募捐500万,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哪儿还有这样的丫头?我也去捡一个回来!”
“我就想知道,当时雪向晚有几岁?难道别人都是瞎子,看不出她的美貌?为什么只有秦大少看出来了呢?”
“我怎么觉得,这就像戏曲里演的,牧童救了白娘子?这么说,秦大少竟然是好人?好人有好报,所以雪向晚嫁给他?”
“不不,我有理由怀疑,秦大少用了不光彩手段,从小钳制雪向晚,将她培养成女奴,即便成了歌仙,还不肯给她自由……”
“哼,胡说八道!看看雪向晚脸上的笑容,就知道她是否幸福了!”
“唉!你们这些年轻人,知道什么是幸福吗?秦大少不能人道,雪向晚脸上的笑容,可能是装出来的……”
这些人议论来议论去,再一次把秦大少放在烤架上!
晏雪回到魔都,翻看报纸,禁不住苦笑:“先生,我给您惹麻烦了。”
秦笛微微一笑:“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坐见空自老,江海未还身。修真人隐居于俗世,如果在乎虚名,还怎么修炼进阶呢?”
“先生,跟您一比,我成了沽名钓誉的人。”
“女人该当拥有好名声;男人越放荡不羁,越会惹人羡慕。不信你出去问问,有多少人羡慕我过的日子?”
晏雪微微摇头,将这些事置之脑后。
第200章 一张纸条
接下来,趁着天气炎热,他们又去了焦山岛。
晏雪躲在“向晚堂”修炼,秦笛则在江边钓鱼,顺便传授小和尚功夫。
海安小和尚已经5岁了,留着光头,眉清目秀,就像动画片里的一休和尚。
秦笛只是传了他一些佛门心法,并没有帮他强行开启夙慧。
佛门心法跟仙家法门不一样,不需要从空中汲取灵气,只要境界到了,自然能生出“心佛”,改变自身的体质。
仙家是有为法,需要将大量的灵气积聚于体内,先充斥于四肢百骸,奇经八脉,然后汇聚于丹田,凝结成金丹,再碎丹生婴,开启体内洞天……
而佛家是无为法,只要心中有佛,就能在体内生出舍利子,拥有降龙伏虎的能力,然后开辟“须弥空间”,纳须弥入芥子,要么在胸腹之间,要么在手掌心中,形成一道漩涡,然后开启大能力。
秦笛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想将海安塑造成一尊大佛,因为未来的中国,是没有仙佛的,连他自己都要隐藏于世间,又怎么能让徒弟变成大佛呢!
除非秦笛能找到前往异界的路,他才会传海安厉害的功夫。
他的目的是想将小和尚培养成高僧,至少比海灯法师还出名,但这个高僧是虚的,并没有降龙伏虎的能力。
关于海灯法师,曾经有很多争议,电影上吹的很牛,然而谁见他施展一指禅了?他自称出身于少林寺,师从于“汝峰大师”,实际上少林寺根本没这个人。
按照少林寺高僧“德禅”的说法:“我七岁到少林寺,70年没离开寺院。946年海灯到寺内挂单,请我的师爷‘贞峻’法师纠正拳脚,贞峻法师嫌他有江湖气,不肯指点他。不久海灯就走了。”
由此可见,此人多半是水货。
秦笛想让海安拥有很高的名望,却不想让他具有移山填海的能力。所以他准备传授“大悲心法”,而不传“金刚心法”。
按理说,“大悲心法”属于菩萨道,如果是在异界,一口气修炼数百万年,也有成佛的希望,但这条路太漫长,一般人走不通!
秦笛望着小和尚,说道:“按照我传授的法门,你努力修炼十年,便能开启夙慧;当你36岁的时候,可以成为大德高僧;72岁修成一地菩萨;44岁修成二地菩萨;2岁修成三地菩萨……”
小和尚忽闪忽闪眨眼睛,问道:“师傅,我能活到2岁?”
秦笛微微一笑:“如果努力修炼,随着境界的提升,寿命也不断延长。”
“师傅,菩萨再往上还有吗?”
“从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再到等觉菩萨,妙觉菩萨,最快也要7万4千年,才有希望成佛。然而实际上,很多佛修都走了弯路,耗费数百万年才成佛。”
佛在仙界,等同于仙帝。
秦笛没指望海安能成佛,能修成二地菩萨,就已经人间罕见了!
海安脆生脆气的说道:“师傅,我听方丈说,佛祖0岁涅槃了。”
“佛祖来到人世之前,就已经是佛了。大悲心法,总共5卷,5300字,你年纪太小,我先传你起始篇,等你开悟夙慧再说。”
秦笛当年乃是顶尖的仙帝,曾经拜在多位高人门下,儒、道、佛、魔兼修,掌握无数法门,随手找一部经典,传授给小和尚,就够他修炼一辈子。
晏雪在向晚堂前种了一棵梅花树,在屋后种了一棵青梅树。
秦笛道:“梅花能活千年,青梅能活数百年。”
晏雪道:“希望百年之后,这两株树都还在,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偶尔住进向晚堂里。”
秦笛心中怅然,暗道:“我可没把握将这座阁楼留下来。”
不过,尽管世事变迁,也不是没有希望,车到山前必有路。
日子一天天过去,盛夏渐渐消退。
四川西北,若尔盖草原,距离县城不远,有个小村庄。
韩江和一个手下,待在租住的小院里,看着几间房子里堆满的粮食,禁不住暗暗发愁!
“唉,这都大半年了,还没有丝毫的动静!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跟着他过来的,原本有四个人,两个年轻人撑不下去,提前返回魔都了。
留下的两个人,都在三十多岁,以前工人运动的时候,皆是纠察队成员,被韩江挑出来,一直跟着他做事。其中一位叫“张启明”的入了党,另一位叫“甄向东”的也写了申请书。
这时候,甄向东正在村口瞎晃悠,实则在那里站岗放哨。
张启明跟韩江守在院子里,无聊至极,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
张启明闷闷地道:“老韩,当初离开魔都的时候,秦大少是怎么说的?咱们守到哪天算完?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里?闲的我身上都生蛆了!”
韩江苦笑道:“秦大少说,守到年底,如果没有天灾,那就撤回去。”
“这些粮食怎么办?就凭我们三个人,可没法运走啊!”
“这个嘛,秦大少倒是没说。”
“这个秦大傻,想一出是一出!这不是消遣人吗?”
“哎,人家没让你白来,每个月不干活,还有工资送家里去!你还想怎样?”
“可咱干的啥事啊?数千里迢迢,从魔都来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然后一直在这里守着,坐等天灾降临,这不是杞人忧天吗?”
韩江也忍不住抬手揪着花白的头发:“唉!这事儿怎么说呢!秦家对待工人不薄,昔年大罢工时,还给我们发粮食,让我们渡过难关。”
张启明有气无力的道:“是啊,就冲这一点,我才跟你来的。天灾,天灾,到底是怎样的天灾?为什么还没有动静?你说这件事是否透着古怪?即便真有天灾,秦大少又怎能提前知道?”
“你问我,我问谁去?昨天甄向东从县城里弄了张报纸,上面说长江发大水,秦家捐献了500万大洋的粮食!”
“这里能发大水?附近就是沼泽地,现在天气转凉,不可能有洪水……”
“看来,秦大少这次抓瞎了!你不晓得,当初他将我叫到密室里,说若尔盖有天灾,让我偷偷带人来。他说的活灵活现,我都当真了!”
“老韩,你这么大岁数,还信年轻人的鬼话?”
“我……”韩江有些懊恼,然而却无法辩解。
两人正说话的功夫,忽然听见外面传来飞快的脚步声!
韩江吃了一惊,急忙提起长枪戒备!
这时候,甄向东冲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出大事了……天呐,出大事了……”
韩江道:“别急,你先喘口气,到底出什么事了?”
“漫山遍野的红旗……”
韩江和张启明面面相觑:“什么意思?哪来的红旗?”
两人赶紧关上房门,跑到村口,村口的地势比较高,放眼望去,果然是大队的人马,漫山遍野的红旗!
韩江看见那番景象,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的天呐……原来如此……”
甄向东又激动又诧异:“怎么会这样呢?”
韩江虽然激动,但没有丧失理智,叮嘱道:“记住了,我们只是本地富户!并非从魔都远道而来!这是秦大少千叮咛万嘱咐的!他做好事不求扬名……”
“这……这……”
这支军队万里迢迢,好不容易走到若尔盖,早已经人困马乏了。疲倦还不算什么,最大的困难是粮食的匮乏,因为附近人烟稀少,找不到补给之处,如果再撑五百里草地,会有很多人牺牲在路上。
韩江小心地找到一个营长,说村里有一些粮食,愿意捐献给大军。
营长跟着他,进入村子里,看见一袋袋的粮食,顿时欣喜若狂。
营长将消息禀报上去,然后带着韩江去见师长,说找到200吨粮食。
师长一听,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于是禀报给一个身材高大、方面大耳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