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大利则重申要求中日两国直接交涉,并在会议上反对向日本施行经济封锁。国民政府希望各国协助中国与日本交涉。英国表达中立,美国在会议中声明不介入战争,法国则表示无能为力。中国代表顾维钧抗议会议中没有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11月24日宣布无限期休会。
然后不久,金陵保卫战便开始了。
老实讲,经过三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军队被日本飞机和大炮狂轰滥炸,损失非常大,国民政府已经宣布迁都重庆,要不要进行大规模的金陵保卫战,并没有统一的决心和意志,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历史上的金陵保卫战打得一团糟!
白虫喜一开始便表示:“现部队已残破不全,也没有后续部队可调度,建议宣布金陵为不设防城市。”
张群则说:“如我军自动退出金陵,将来和谈时,日军就不能以武力攻占金陵的战胜者自居。”
陈诚当时也反对守金陵。
李宗人也主张弃守金陵:“金陵在战术上是个绝地,敌人可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以新受挫折的部队来坐困孤城,实难望久守。”
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赞成李宗仁的论点,并竭力主张“不作无谓的牺牲。”
11月12日,清先生召开第一次防卫会议,何应钦、白虫喜、徐永昌和作战组组长刘斐等几个人参加,清先生说:“说金陵是国际观瞻所系,守是应该守一下的,至于如何守法,值得再加考虑。”
11月17日第二防卫会议。清先生在这次会上既没有作肯定的决定,也没有改变以前的部署。
11月18日一整天,清先生找唐生智沟通,带领唐到了金陵复廓一带看桂永清所指挥的教导总队的阵地。清先生希望由唐来守,在唐应允后,11月18日召开第三次防卫会议,会议上清先生问:“谁负责固守金陵为好?”这时没有一个人做声。最后唐生智打破了一时的沉寂,坚决地说:“若没有别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与金陵城共存亡!”
于是,唐生智就成了金陵保卫战的总指挥。参战部队81000人,多是甫由淞沪战场撤下,有的部队伤亡过半,至少也在三分之一以上,而沿途撤退,上有敌机,后有追兵,士气非常低落。
而日军虽然有两艘巨舰沉没,但陆军气势如虹,攻击金陵的部队总共有9个师团,200,000人以上。
双方对比,实力悬殊,所以这场战斗还没打,中国方面就已经输了。
但是清先生也没想到,日本兵惨无人道,进行了金陵大屠杀!
第232章 失陷,狙击
顾如虎的父亲顾翰领着一个师,固守雨花台,整整守了七天七夜!
打到最后,外无粮弹,内无援兵,弹尽援绝,全师12000人,只剩下不到1300!许多的团长、营长、连长先后殉难,悲壮惨烈。顾如虎身中300多颗子弹,全靠着一口内气,将子弹勉强锁在皮下!
但是倒在他们阵地前方的日本兵,也在一万人以上!其中包括一位旅团长,两位大佐和十几位少佐。
最后,顾如虎背起重伤的父亲,领着残余的士兵,跟着顾如梅,退入金陵城中。
入城之后,士兵四散躲避,顾如虎和顾如梅带着十几个卫兵,这时候,他们碰到了杜蓉和杜兰率领了七八个女兵。
杜蓉和杜兰并没有跟大部分女兵一起撤离,而是一直留在金陵疏散百姓。等到她们想撤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一伙人躲进秦笛事先安排好的安全屋里。
然而紧随其后,大屠杀开始了!
顾如虎和顾如梅是修真人,听觉灵敏,虽然躲在地下,还能听加一声声惨叫,以及以日本骄奢淫逸的笑声。
顾如虎忍无可忍,让顾如梅留下来看护顾翰,他悄悄出了地下隐蔽室,借着房屋遮蔽身形,兔起枭落,靠近一伙日本军官,隔着800米,射出一颗子弹!
远处当即传来一声惊呼:“牛岛将军!牛岛将军!”
“牛岛将军不行了!警戒,警戒!”
不少的日军冲着子弹飞来的方向杀过去,然而顾如虎已经离开了当地。
不久,他又故技重施,射杀了一位大人物,引起又一阵惊呼:“佐佐木将军不行了!”
一连有两位将军被射杀,如此一来,满城的日本兵被召集起来,一排排的搜索残存的中国军人。
很多中国士兵和平民手无寸铁被集中在一起,为首的日本军官手一挥,正准备高喊“杀”的时候,就听见“砰”的一声响,他自己的脑袋先开花了!现场一片大乱,不少中国人乘机逃走,但也有一半的人不敢跑,结果被日本人杀害了!
顾如虎一个人,在金陵城像鬼魂一样游荡两天,猎杀了三百多名军官,让日本军队又惊又怒!
然而到最后,他还是被日本人包围了,近千支枪瞄准他射击!
他大吼一声,冒着枪林弹雨,猛然冲了出去!
他一口气冲出金陵城,身上多了两百个弹痕,最后消失在树林中。
由于顾如虎的狙杀,再加上秦笛很早以前就在金陵张贴告示,并且有两艘巨舰沉没,飞机轰炸的次数大大降低,以及中国军队的奋勇作战,日本在金陵的大屠杀造成的伤害比历史上减轻了不少,警觉的百姓都逃了,士兵也逃出去很多,死的都是反应迟钝的,或者说不相信日本兵会杀人。
顾如梅趁着夜幕降临,带着杜蓉、杜兰,还有二十多位士兵,悄悄冲出金陵城。
等她找到顾如虎的时候,发现顾如虎奄奄一息,晏雪则站在旁边守着。
顾如梅问:“晏雪姐,你怎么在这里?阿虎怎么样了?”
晏雪道:“他已经耗尽了灵力,对身体的伤害很大,至少三个月不能动。我给他喂了疗伤的丹药,好在没有性命之忧。”
“多谢你了,大老远的路,你怎么找到阿虎的?”
“先生让我看着点儿,别让他牺牲在这儿。我刚刚找到一艘小船,你们将他抬上去,送到武汉疗养。”
“我家伯父身负重伤,我帮他暂时止了血,还要去医院做手术,将子弹取出来。”
十几个卫兵七手八脚抬了顾翰和顾如虎,连同几个女兵一起上了小船,在顾如梅的护送下,贴着江边向西划行。
杜蓉和杜兰则换了便装,跟晏雪一起折返魔都。
事后,日本方面有记者报道,说九位师团长中,有两位殒命于金陵,中国抢手被乱枪击毙。
而中国方面逃出去的人则传言,川军出了一位战神,在金陵城20万日军围困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不但刺杀了一位师团长和一位旅团长,还杀了大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等数百人!
一个月后,清先生通令嘉奖,晋升顾如虎为少将旅长,赐青天白日勋章,一等醒狮勋刀!升顾翰为二级上将,赐一等云麾勋章!但是顾翰因为伤势过重,能否恢复健康尚未可知!
此后三个月,秦笛一直在闭关。
他当年在异界筑基的时候,体内有一棵仙木,哪怕全身肌肉都没了,只剩下森森白骨,只要仙树没有枯干,还有一丝绿色,他就不会死。然而这次在地球上重生之后,别说仙树了,他连一棵低阶的仙灵树都没找到,所以筑基的时候是强行筑基的。
好在后来,他还在长白山得到一朵灵火,这朵灵火加速了伤势的恢复。
他连续不停地用灵火炙烤脊柱和丹田,脊柱还好说,丹田损伤不容易补,如果换一个人,恐怕就彻底废了,再也无法踏上修真路,但他拥有多种手段,施展出青木诀和赤火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三个月后,终于修复了丹田,稳住了自身境界。
等他走出闭关的房间,坐在大厅里饮茶的时候,晏雪坐在对面,一边为他斟茶,一边汇报劫掠的收获。
“先生,我最近搜查了数十艘船,收获有些惊人。”
秦笛问:“怎么个惊人法?”
晏雪低声道:“我拿到黄金1800吨,白银一亿七千万两,外加书画、古董,不可计量。”
秦笛点点头:“1000多年来,金陵一直是一个富裕的城市,许多有钱有地位的中国人在金陵城里有别墅,在近郊有其他不动产。日本攻陷金陵后,炸开银行的库房,抢劫富家商人和其他人士的黄金、宝石、珠宝、艺术品和货币。按照我的估计,秘密宪兵至少收集了6000吨黄金,还有白金、钻石、红宝石、蓝宝石、艺术品和古董。他们甚至挖开私人家庭和农村的坟墓,把尸体镶的金牙也敲下。”
晏雪睁大了眼睛,有些遗憾的道:“这么说来,我连一半的黄金都没抢回来?先生,我做的是不是太差了?有些军舰在白天起航,我一直跟到吴淞口,也没有办法下手。”
秦笛安慰她道:“你只有一个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够好了。再者说,日本兵抢到的珍宝,只有一部分经轮船运回国,剩下的一部分经过火车、汽车运往满洲处理,他们会将稀有金属分等,将首饰熔化,重新浇铸为统一尺寸的金锭,然后再运回日本。”
“中国的损失如此巨大!这笔账将来怎么算?”
“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人将金银运回国之后,不晓得藏在了哪里。我猜少量藏在私人保险箱里,大部分可能埋藏在隧道和地堡里。如果能找到埋藏金银的地方,我们还能将其抢回来。”
“三叔常驻日本,是不是在调查这件事?”
“这只是他留在那里的目的之一。”
第233章 找人募捐
理论上,秦笛得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古董,他已经是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一富豪了,然而这些金银珠宝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他不会轻易拿出来花,而且这年月金银不再是流通货币,想将这么多金银花出去并不容易。
他在想,什么时候将这笔金银,全部捐献给国家。
历史上的中国,解放后一穷二白,然而不到百年时间,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变成了全世界顶尖的国家。
有时候,拥有大量的金银,不一定是好事,骄奢淫逸,失去奋斗精神,反而不利于国家崛起。
比如说明朝末年,国家很穷吗?
恰恰相反,百官富得流油,士大夫不思进取,所以明朝亡了!
清末、民国很穷吗?
若真的很穷,怎会被日本人搜出那么多金银珠宝?
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气质,反而是富贵,叫人丧失了志气。
所以,秦笛即便要捐献黄金,也有想好时机和方式。
他自己的钱已经花不完了,就算再加一万亿,也不能让他白日飞升。
此时已经到了1938年2月,魔都的形势渐渐稳定下来,灾民一部分离开了,一部分找到工作,有了居住的地方,但还有一些人饥寒交迫。
因此,秦笛加大了施粥的力度,而且从明州家纺拿了一些棉布,给每个穿着单薄的人赠送五尺。反正明州家纺已经私有化,是赚是赔他一个人说了算,就算亏再多,他将来拿黄金来抵偿即可。
于是,魔都街头形成一道靓丽的景色,除了真正的灾民外,还有一些清贫的市民,加入排队领布的行列。
至于说家境富裕的人士,大多数不愿丢那个脸。
有些所谓的中产阶级,看了也觉得眼馋,所以回家换了破衣服,拿了口破碗,前去领粥,顺便领五尺棉布。
负责发放布匹的人,都是杜悦笙的手下,他们嘴里不饶人,看见略微熟悉的面孔,觉得那些人不是灾民,便是好一阵挖苦,然后再将人撵走!
“你们要不要脸啊?秦家为了救济灾民,几乎倾家荡产了!你们不愁吃不愁穿,就为了几尺布,连颜面都不要了!”
“喂,说你呢!你在工厂里拿工资,虽然说不富裕,但也有房住,有衣穿,你来做什么?赶紧走,别让我瞧不起你!”
“你们晓得不?秦家弄这两百个粥棚,已经施舍四五个月了!花费的钱财不知道有多少!如今又把纺织厂的棉布全部搬出来,如此一来,势必造成很大的亏空,秦家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民国十大富豪,只有秦家如此慷慨,你看看蒋宋孔陈,他们逃到哪里去了?舍得给灾民施舍一粒米吗?”
有些管理粥棚的青帮弟子,甚至骂骂咧咧,让领粥的灾民对天祷告,保佑秦家和青帮红红火火。
秦笛听到以后,赶紧通知杜悦笙,让他约束手下,不要胡说八道。
杜悦笙笑道:“秦先生,我还从来没见过你这等人,施恩不望报,你到底图什么?”
秦笛道:“我只求心安而已,公道自在人心。你快让手下人住口,否则会给我惹麻烦。”
“什么麻烦啊?秦先生您还怕麻烦?”
“做人不知检点,一味沽名钓誉,会遭天打雷劈!”
“啊?秦先生,前些天报纸上说,有一位遭雷击的人,难道真是你吗?不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