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笛和晏雪在星洲住了十天,然后便坐船离开了。
杜蓉抱着儿子,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秦笛和晏雪并没有直返魔都,而是在越南的西贡上了岸。
他们斜插西北,直奔缅甸。此时,10万远征军正在缅甸奋战!
第297章 第一次远征
1942年1月,日军第15军第33师团,第56师团,从泰国出发开始翻越密林覆盖的高山险阻地带向缅甸进发。
少量日军在追着英军到处跑,在锡唐河大桥,日军2个步兵联队猛攻桥头堡,英军约克城群团看到情况不好,不顾死活的炸掉大桥,导致河对岸的英印军9000多人全成了日军的俘虏。而河对岸的另一支部队,英印军第51旅则命令丢弃所有装备,悬赏100英镑鼓励士兵们游泳过河。最后英印军生还的3389人中只有中国联络组的5名成员带回了枪支弹药,而且还背回了电台。
经过日军不顾一切的连续攻击到2月底,英印,英缅军已有10个步兵营遭到重创,8个炮兵连几乎被全歼。在缅甸的英印,英缅和英军虽然还有3万人的实力,布设在仰光,曼德勒,仁安羌和萨尔温江等4处,但从士气上已经变成了惊弓之鸟。
被打怕了的英国人准备跑路了,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将军决定放弃仰光,他要求中国军队迅速进入缅甸阻击日军。
但是英国人不怀好意,他们即怕中国军队长久扎根缅北,又要求中国军队快速进入,不提供车辆和补给。导致中国军队全部依靠步行,食品就靠自己从中国背来了一点粮食。而英军自己则在抓紧抢修通往印度的公路。
英军无丝毫协助,中国远征军入缅如同盲人摸象。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口粮全靠自己背,缺乏弹药,食品,被服等补给。甚至连中文缅甸军用地图都没有,拿到的缅文地图让各个部队的参谋们都很头疼。而且就是这些地图还不是很准确。
英军在哪里,日军现在在哪里?补给在哪里,伤员往哪里送,阵地在哪里,中国远征军都不知道。英国人也不告知,第一期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来到了这个充满危险的陌生国度。
3月,新任缅甸军指挥官亚历山大上将在仰光未组织任何有效的抵抗,致使3月8日,日本轻取仰光,顺利地实现了占领缅甸的第一期作战目标。
4月18日,日军包围了仁安羌的英军,英军以坦克为先锋反复向公路突击,都遭到日军阻击。
此时在仁安羌的英军是英缅第1师和英国装甲第7旅残部。英军被困在仁安羌,面临着水源断绝,粮食将尽,军无斗志的绝境。英缅一师师长斯利姆将军电报缅甸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要求尽快派援军来,否则就只有投降了。
19日黄昏,就在英军即将被日军歼灭的最后时刻,中国远征军出现在仁安羌。他们勇猛的阻挡住日军,掩护英军逃出生天。此战,中国远征军从日军2个大队的虎口中解救了7000多装备有坦克,装甲车,大炮和汽车的英军。而被救英军的司令斯利姆将军就是日后1944年英帕尔战役的英军总司令。此战远征军第113团牺牲第3营营长张琦以下204人,战伤318人。3月18日在缅甸的英军包括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英澳军第63旅,英装甲第7旅均开始向印度撤退。
随后,他娘的英国人金蝉脱壳逃了!中国远征军却陷入困境!
日本南方军迅速制定出新的作战方针,调集了四个师团,想要歼灭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主力被日军包围,最后不得不分四路突围。
远征军各部撤经之地都是高山密林,时值雨季,泥滑难行,加之蚁叮虫咬,给养不济,部队饥疲交困,疫病流行,死亡众多。中国最精锐的第5军4。2万大军,在战斗中损失7300人,在撤退中损失14700人,两倍于战场损失。让人心疼的是中国最强的第200师只剩下了4000人。
5月的缅甸,山上猿啼响彻山谷,如遇大雨经常会爆发山洪。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即无人烟,也无道路。
缅甸雨林之中,各式各样的毒虫特别的多,和新38师同属第66军的新28师的1个团有很多官兵都在缅北失踪。后来有人在缅北新平洋发现大量架好但已经生锈的枪支,在枪架后面是一堆堆的白骨,随后在白骨中发现了新28师的符号。这些士兵在一个夜晚遭到毒虫袭击已经全军覆没了。
秦笛和晏雪一夜奔行数千里,费了好大的心思,才找到顾如虎。
顾如虎率领一个师,出征的时候有11000人,经过几次战斗,减员到7500人,被困在雨林中,粮食断绝,疲困交加,而且迷失了方向。
秦笛并没有现身,只是在军营的附近丢下50吨粮食,还有一批药物,再加上一张标记出撤退路线的地图,上面写上“管春秋”三个字。
此时的顾如虎,身上又多了几道枪伤,体重也已经减轻了十几斤,他得到士兵的禀报,看见药物和食品后,又看见地图上的标记,先是迷惑不解,继而又惊又喜,合掌对天祷告,口中念念有词。
身心憔悴的韩冰在旁边听见,他分明念诵的是:“感谢师傅,救命之恩,弟子永世不敢忘怀……”
韩冰心想:“坏了,将军积劳成疾,可能脑子出问题了!要不然,他怎么不感谢菩萨、佛祖,反而只念叨师傅呢?”
然而顾如虎并没有疯,他振作精神,领着手下士兵,按照地图上的指引,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跋涉,退回到云南境内。最后活下来的超过7000人,在各军之中算是多的了。
二〇〇师师长戴安岚在缅北茅邦村因重伤不治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
10万将士出征,最后回来的只有4万人,其余的都长眠于国境之外!
第一次缅甸战役,远征军单独扛下日军的进攻,最后因为英军不怀好意,再加上自身因素,缺乏通讯指挥,缺乏物资供应,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战后,清先生写道:“缅甸战役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决策上失去了自主,我们被迫屈从于盟国。可是,牺牲太大了……”
第298章 飞狗院长
秦笛和晏雪来到昆明,看见秦月和她的两个孩子,然后和王舒聊家常。
这几年里,秦月一面在西南联大担任副教授,一面继续创作诗歌、,面对日军的轰炸,看到广大学生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还在坚持不懈的学习,那种积极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让她的心里受到感动,顺利的出版了几本诗集,让她“民国女诗人”的名头更上一层龙。
王舒也创作了不少戏剧,成了民国著名的剧作家之一。
抗战时期,昆明城突然间出现了那么多著名的学者、作家、诗人、教授,他们中有陈寅恪、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钱穆、吴宓、刘文典、傅斯年、潘光旦……西南联大在昆明延续了八年时间,在这八年时间里,昆明的教育史记、民主运动史记、文化发展史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秦笛和晏雪在昆明住了三天,这期间,他们看到“打倒孔祥西”的学生运动,大街小巷中,两千多学生激荡着满腔忧愤,高喊着反对腐败、坚决抗日的口号。
秦笛站在街头,看着一排排学生走过,聆听着他们的呼声。
“党国要员,不如孔贼的一条狗!”
“打倒以飞机运洋狗的孔祥西!”
“孔贼不死,贪污不止!”
“香港危急,飞机不救人,而运狼犬,孔祥西罪恶滔天!”
“打倒操纵物价的孔祥西!打倒操纵外汇的孔祥西!打倒发国难财的孔祥西……”
那么,这件事是怎么来的呢?
秦笛翻看了近日报纸,又回想历史上有关的记录,然后才将这件事大致搞明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向香港发动闪电式的进攻。
当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不少民国要人,包括青白党中央委员在内的军政大员、银行家、文化人,如宋孙夫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陈寅恪、陈济棠等都寄居于此。为了避免这些人成为日军俘虏,重庆国民政府应各方要求,加派航班,力争在日军占领之前将这些要人抢运到内地来。由于《大公报》社长胡霖(政之)也在香港,该社总编辑王芸生向清先生的秘书陈布雷要求,得到蒋的同意,将胡列入抢救名单。
12月10日,从香港最后起飞的一架飞机到达重庆机场,《大公报》编辑部派人到机场迎接自己的社长,出人意料的是,不仅未见胡霖和其他要人的身影,相反,见到的却是孔祥西的夫人、二女儿孔令伟、老妈子、大批箱笼和几条洋狗。
次日,《新民报》日刊刊出采访部主任浦熙修所写现场报道,标题是:《伫候天外飞机来,喝牛奶的洋狗又增多七八头》,在4条相关新闻中夹杂着两行文字:
“近日来伫候于飞机场遥望飞机自天外飞来者大有人在,昨日王云五先生亦三次前迎,三次失望。”
“昨日陪都洋狗又增多七八头,系为真正喝牛奶之外国种。”
为什么写得如此简略呢?主要是为了逃避重庆当局的新闻检查,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
昆明《朝报》转载王云五所写社评,将标题改为《从修明政治说到飞机运狗》,“洋狗”事件遂被更加突出。
吴晗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他在一年级的《中国通史》课上愤怒地说:“南宋亡国时有蟋蟀宰相,今天有飞狗院长,可以媲美。”他的话,像是在一堆干柴上点燃了火焰,不同政治倾向的学生都被动员起来,演变成一场学生运动。
这件事闹大以后,政府辟谣,说飞机运洋狗的新闻是假的。
但是下面的人不信,不管真假,说明青白党腐败到了一定地步,国民政府缺乏缺乏公信力。
秦笛觉得这件事很正常,便不去管它,径直离开昆明,前往武夷洞天。
又是一年夏天,武夷洞天十分宁静,阁楼外的果树再一次挂满了果子,让人忘记俗世的一切烦恼。
两人在这里静心修炼,直到三个月后,功力各自提升一阶,才走出洞天,返回魔都。
此时的魔都还在日军管控之下,有些人已经逃了,有些想逃却逃不掉。
比如说,魔都法院刑庭庭长钱鸿业,与江苏高二刑庭庭长郁华,面对日伪威胁利诱,坚守民族气节,不受伪命。先是钱鸿业惨遭杀害,接着,郁华在乘黄包车回家之际,也被日寇指使浪人刺杀于善钟路寓所附近。
郁华,字曼陀,是文学家郁大夫的胞兄,被害后,郁大夫写了一副挽联,上联是“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方清名闻海内”,下联是“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这副对联高度评价了郁华执法不阿、为国捐躯的清名亮节,同时义正词严地倾吐了诗人对强寇入侵、山河破碎的无比愤慨。因此振奋人心,传诵一时。
就这样,日军控制了银行,控制了工部局,又控制了法庭。
为了控制媒体,早在1938年6月武汉战役爆发之后。日本内阁情报部邀请日本作家从军,由日本名作家组成的“笔部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日本作家们开始为日军效命报国。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大众作家久米正雄、菊池宽、佐藤春夫、尾崎士郎和木村毅等人。同时,红颜们也不让须眉,女作家林芙美子和吉屋信子也先后加入其中。
1940年10月,日军在“笔部队”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旧本文艺中央会”。这些文人们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竞相在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了庞大的从军记和现地报告,由此获取巨大的声誉和稿酬。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入租界,完全控制了魔都的报纸、杂志,从思想和文化上奴役中国百姓。
在汪伪政权的协助之下,日军不仅对欧美人、魔都本地人,甚至对处于城市外围的乡村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登记。各区域警察局各分局所在地址及警察人数的分配,警察局职员任免升降死亡、履历及经济概况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还包括辖境市民职业、籍贯、宗教种类人口以及辖境外侨国籍的调查统计。
第299章 仙音杀人
对于那些居住在魔都的欧美人来说,日军进驻而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从1942年夏天开始,日军对欧美人士的户籍管理比魔都一般市民更为严厉。对1937年后来沪的德国、波兰等没有国籍的难民佩戴红袖章,其财产被冻结。社交场所和咖啡馆都“拒绝佩戴红袖章的客人”。到了1943年美英两国的男子都被强制性拘禁在收容所。
日军对粮食实行配给制,如同元朝一样,将人划分成很多等级,日本兵里也分为本土、朝鲜、台湾,随后是汉奸、良民。配给的粮食各有不同,良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