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摊牌了:我是重生者-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样的猛士,哪怕不使用任何技巧,单纯的依靠身体素质,对着坞堡撞击,都能把坞堡给撞出来一个缺口。
  至于比坞堡防备更严密的县城,现在根本就不打。
  不打县城,那就是豪强和豪强之间的狗咬狗,对于这种情况,郡守是乐见其成的,反正都是坏人,坏人死的越多郡守就越开心。
  于是乎,当郡守收到熊岩的门客霍天衍带着三千人和隔壁某县的豪强搞兼并的时候,他仅仅只是冷笑了一下,就再无其他动作了。
  而霍天衍则是抓住这初期难得的发展时间,让十个新兵屯,轮流上去见血。
  当时,两千老兵结阵,两侧各有三百弓箭手射住阵脚,新兵轮流冲上去和对面大战。
  如果新兵初战失利,就鸣金收兵,让新兵撤退。如果对面穷追不舍,就让左右两侧的弓箭手放箭。
  如果上一阵的比拼输了,下一阵就出动老兵。
  如果上一针的比拼赢了,下一阵就出动新兵。
  霍天衍是下午两点左右和对方约战的,第一天从上午打到下午,一共打了十阵,赢了六次,输了一次,平了三次。
  当天夜里,霍天衍让大军修整,本想着第二天接着干,继续训练新兵,谁知道对方一个想不开,就来夜袭了,主将被霍天衍随手杀了,私兵随之崩溃。
  不久后,霍天衍带着大军来到了他老家的坞堡之下,顺势占据坞堡。
  同时,该豪强的儿子带着少数心腹向着隔壁县而去,虽然能阻止,但霍天衍却并未阻止。
  一天之后,后续工作人员进驻,霍天衍才给隔壁县发了份文书,措辞非常嚣张,要求把豪强儿子交出来,还要赔礼道歉,还要赔偿精神损失。
  对方当然不可能答应,然后霍天衍就有了出兵的借口,顺藤摸瓜,然后循环往复,套路虽然老但是管用。
  ……
  南阳的土豪熊岩最近频繁兼并豪强,这样的小事儿,根本就不会传到洛阳城内。
  即使传到了洛阳城内,大家伙儿也没空关注,因为,第三回已经发布了!
  时间回到第三天的夜里!
  第三天白天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互飙演技互相欺骗而已。第三天夜里,有更多的人,提前关注天空。
  而刘备则是继续带着宗室子弟巡防整个洛阳城,一时间洛阳的治安,提升了好几个级别。
  就连袁术这样的路中悍鬼,也开始收敛了。其他人给袁家面子,刘备可不给!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大将军死了?”看到这里的时候,荀彧就感觉心头好像堵了一块石头,非常沉闷。
  这种沉闷不仅仅只是因为何进死了,而是荀彧智力太高,一下子就想到了何进死亡的根本原因。
  按照汉末的政治斗争规则,如果单纯的调集外兵入京,宦官不可能狗急跳墙!
  诛杀何进,这就是狗急跳墙!
  而何进的想法,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不想诛杀宦官!
  只有不想诛杀宦官,才会不断拖延,甚至连调集外兵入京集体杀戮宦官的借口都找出来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宦官会看不出来?
  可为什么宦官忽然被逼到墙角了呢?
  谁能逼迫宦官,让他们真的以为调集外兵入京,是为了把他们全部杀光呢?
  只有士人!
  肯定是士人看出来何进真实想法之后,对宦官群体采取了什么手段,逼迫他们只能鱼死网破。
  至于说士人能不能做出来这种丧心病狂的事儿,荀彧觉得,肯定是可以的。
  没有什么事情,是士人不敢做的!


第216章 :竖子欲反乎
  “袁术带兵进攻皇宫?杀尽黄门?”
  这都是什么和什么?
  荒谬吗?
  第一反应是荒谬,但仔细思考,袁术那家伙还真的干得出来这事儿!
  何进死了,如果袁术不采取任何行为,那么当宦官再次掌权之后,袁绍袁术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
  别说他们是袁家嫡子、长子什么的,袁家真正金贵的下一代继承人是袁基; 人家才是真正的袁家下一代核心人物,乃是安国亭侯。
  安国亭侯这个爵位听上去没什么,就只是一个小小亭侯而已,但袁家上一代家主,袁基他爹是安国宣文侯,上上代家主; 袁基他爷爷是安国康侯。
  安国某某侯,可以基本上看作是袁家家主的标配。这就和五代之时; 太子一定是开封府府尹一样,都是标配。
  而且,袁基还尚公主了,他老婆是大汉正牌公主,如果不出意外,他和公主的第一个儿子,将是下一代袁家家主。
  这样的关系网,这样的人脉,这样的身份,袁绍和袁术拿头和袁基竞争?
  实际上,他俩在继承袁家资源方面确实是竞争不过袁基,所以才一个聚集游侠,当游侠领袖,一个走士人路线,成为党人领袖。
  所以; 号称官路亨通的袁术,路中悍鬼袁公路,如今也不过才是虎贲中郎将; 至于袁绍; 如今不过是西园八校尉中的一员。
  这样的官位,在普通人眼里已经很高了,可是和袁基相比,那就是個渣渣,如今的袁基,已经是三公九卿之一的太仆,是正儿八经的九卿,是真正的朝廷核心。
  袁绍还在充当何进的谋主,真正严肃的场合,袁绍都不一定有说话的份,而袁基已经可以直面何进,可以直面宦官乃至直面天子了。
  当然,可以直面何进,不代表各方面可以和何进相提并论。但至少人家在何进面前,能站着说话。
  而袁绍,已经和何进建立了君臣关系,何进是君; 袁绍是臣。
  清楚这些高层才知道的内幕之后; 荀彧就知道; 袁术如果不想死的话; 只能带兵冲击皇宫了。
  但知道归知道,痛骂袁术不得好死的时候,也不会嘴上留情。
  “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
  “竖子欲反乎?”
  哪怕明知道这不过是幕后黑手抛出来转移视线,搞阴谋诡计的,但此刻荀彧还是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这干的事人事儿?
  和人沾边的,他俩是一点儿都没干!
  到了此刻,荀彧对于两兄弟的观感,已经降低到了没法说的地步了。
  “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这一瞬,荀彧的脑海里就浮现了曹操这个小个子的形象。
  其实,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高富帅,那个时候的曹操,在整个洛阳城都是有名的浪荡子。
  后来,曹操修炼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出了些问题,然后就从大高个大帅哥,变成了现在的又矮又挫。
  荀彧一边继续看下去,一边思考曹操的性格、过往,年轻的时候,设下五色棒,连宦官的人都敢打,那时的洛阳治安确实好了很多。
  后来明升暗降,再后来征战黄巾……
  一步步的捋下来之后,荀彧发现,以曹操的性格和能力,还真的有可能这么做。
  那么问题来了,这所谓的三国演义,到底是什么?
  看完第一回的时候,荀彧认为这是有人故弄玄虚,就是为了通过谶语来预言大汉朝必将灭亡,妥妥的反贼行为。
  看完第二回的时候,荀彧觉得,幕后黑手对大汉朝高层政治运转是懂的,要么是两千石高官,要么是世家嫡子,否则,不可能懂这么多。
  可今天,看完了第三回的上半部分,荀彧的心理忽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推测:这会不会真的是某一种未来?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荀彧已经冷静下来了,但内心中却充满了怒火。
  一个区区董卓,能有多少兵马?就算如今他屯兵河东,又能养得起多少兵马?
  核心部众不可能超过两万,即使加上号召的羌人炮灰,也不可能超过五万。
  更重要的是,他能带多少兵马前往洛阳而不被大家提前发现?数千人顶天了。
  区区数千骑兵,就能横行洛阳?
  开什么玩笑?
  大汉朝的中央军都不止数千人!
  洛阳城光是守门的城门司马都有十二个,哪怕一个城门司马只有三百兵马,这也有三千六百兵马。
  至于西园军,更是有八个校尉之多,哪怕一个校尉只有一千兵马,西园八校尉加在一起,也有八千以上啊。
  更何况还有何进麾下的中央军,洛阳城内的职业士兵,数目此刻至少在两万以上,这么多职业中央军,能被区区数千西凉骑兵震慑的不敢动弹?
  荀彧不知道其他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反正他想的是内外勾结。
  第一反应就是,董卓和关东士人勾搭上了。
  接着,脑海里就浮现了董卓的资料。然后荀彧就知道了真相,董卓是袁家的人,董卓这是和袁家勾结上了。
  准确的说,是袁基为了打压袁术袁绍,可以抬高董卓的位置,让董卓和袁绍袁术两兄弟打擂台?
  至于袁基为什么这么做?
  很简单,袁家已经足够鼎盛了,四世三公的显赫,已经达到了极致,在发展下去,那就是自我毁灭。
  如果不造反的话,袁家到现在的地步,只需要一直守家就行了,像袁术袁绍这样的激进派,是袁家最最厌恶的。
  所以,趁此机会,打压一下二人,然后让袁术和袁绍再开一支,成为某个支脉的家主。
  一方面保持了主脉的稳定,一方面对袁术、袁绍攻打皇宫的行为,表示切割,简直完美。
  (在大汉朝不灭亡的前提下,袁术袁绍直接攻打皇宫的行为,无论未来谁当皇帝,都会清算他们。)
  果然,接下来的发展,和荀彧预料的一模一样。
  “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绍曰:“朝廷新定,未可轻动。”鲍信见王允,亦言其事。允曰:“且容商议。”信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去了。”
     竒_書_蛧_W_ω_W_。_q_í_δ_U_ω_ǎ_й_g 。_℃_o_m 
  看到这里的时候,荀彧就忍不住叹息一声,他已经预料到接下来的剧情走向了。
  董卓,财狼也,边境武人,一旦身居高位,必将会有大量的寒门武人向他靠拢,到那时,他就只能前进,他也必须前进。
  但董卓自己肯定不是袁家的对手,所以八成是和杨氏等关西士人勾结,然后就是关东士人关西士人的剧烈冲突。
  那时,没有天子居中调节,没有大将军居中调节,洛阳城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奇葩事儿,荀彧都不惊讶。
  果然,接下来的剧情,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董卓?”
  “董太师?”
  “废立天子?”
  洛阳城外,某处凉亭之中,李儒此刻脑瓜子嗡嗡的。
  我李儒,堂堂太学博士,炼神有成的大儒,什么时候成了董卓的谋士?我和他认识吗?
  哦,认识的,还喝过酒,因为大家都是边境人出身,而董卓走的是武人的路子,而李儒走的是读书人大儒的路子。
  大家都是被关东士人排挤的对象,所以之前还喝过酒,但也只是喝过酒而已,什么时候成董卓谋士了?
  随即,李儒就转过身来,神色冰冷的看着楚轩:“是你,幕后黑手就是你,你为什么要陷害我?”
  听到这里,楚轩微微摇头:“文忧这话从何说起,我什么时候陷害你了?”
  “你炼神有成,论修为乃是天下有数的大儒,纵然是卢尚书(卢植)比你也强不了多少,可论官职却只是区区一个太学博士。”
  “再看看袁家子,那袁公路不过是一个浪荡子,如今却已经是虎贲中郎将,袁绍更是天下党人领袖。”
  “文忧,甘心吗?”
  听到这里,李儒盯着楚轩,一动不动的盯着他足足看了一刻钟,可惜却什么也没看出来。
  在这一刻钟内,楚轩一直是睁大眼睛看着李儒,与之四目相对,目光澄澈无比,呼吸也没有丝毫混乱。
  一刻钟后,李儒觉得自己可能什么都看不出来了,所以就不再愤怒,而是瞬间恢复了冷静:“甘心又如何?不甘心又如何?”
  “如果文忧不甘心,可以前往河东。”
  三国演义第一回出来的时候,灵帝没有处理刘备,不代表三国演义第三回出来的时候,灵帝不处理董卓。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更别提演义之中,董卓的行为,比刘备的行为恶劣不知多少倍了。
  反正,如果不出意外,朝廷一定会处理董卓,而董卓也一定会反抗,至于什么时候反他娘的,就看后续局势发展了。
  而对于董卓来说,立刻起兵造反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活的时间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