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摊牌了:我是重生者-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年不见,师弟这一身实力,已经堪比名士了,哪怕直接充当大县的县令也不在话下,稍微历练历练,未来一郡太守都能做得!”
  真正的世界之中,当然不可能像武侠之中描述的一样,一流二流三流末流,上面还有超一流、绝世、大宗师、天人等一系列等级划分。
  但是,没有明确的划分,不代表大家伙儿的心理没有一杆秤,谁强谁弱,外人不知道,圈内人还能不知道吗?
  所以慢慢的,也就有了粗略的划分。
  最低级是士人,只要诞生精神力,就算士人。士人借助着精神力的特性,开发出了很多种妙用。
  没有修炼过的普通人,无法收摄个人念头,每一个瞬间,都有大量念头消逝,这些念头消逝之时,就会被士人用精神力捕捉。
  然后士人就能知道你上一个瞬间在想些什么,有没有说谎?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因此,士人做官是很方便的。
  他们的能力对普通百姓形成了明显压制,老百姓说没说谎,干没干坏事儿,士人精神力一扫描,什么都明白了!
  这就是为何孙乾看到崔琰之后,就直接说他可以担任大县的县令的缘故,能熟练应用外放的精神力,就能压制所有的斗食吏们。
  虽然单纯的从经验上,官员是玩不过地方小吏的,但是当官员可以开挂之后,当官员可以直接知道小吏在想什么的时候,小吏就玩不过官员了。
  这种时候,官员就能真正的掌握大权,变成实权县令而不是一群小吏的傀儡,而不是被地方豪强操控、欺骗、愚弄。
  接着是名士,名士们的精神力已经可以轻微干涉现实,到了这一步,名士就能直接号召天地灵气施展术法,小规模呼风唤雨,小规模改变地形地势,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拼着一条命不要,法术的威力还能更大。
  名士之上就是大儒。
  大儒可以直接接受朝廷大将军、丞相、天子本人的征召,一旦当官,起步就很高,直接从郎官做起,不到一年,就能提拔到九卿高位,大家还都很服气。
  最典型的就是蔡邕,董卓提拔蔡邕的时候,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
  听着孙乾的恭维,崔琰啃了口鸡腿:“名士又有什么用?名士救的了大汉朝吗?名士救的了这个天下吗?”
  “我们都是士人,天下出了问题,我们是都知道的。这么多年来,士人们为了解决天下的问题,一代又一代的开始努力,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问题出在宦官身上,是奸臣的原因,然后我们辅助大将军和宦官斗。”
  “可是,大将军(窦武)被宦官们杀死了,宦官们开始全面报复,党锢之祸反而更加激烈了。后来……”
  从第一次党锢之祸到第二次党锢之祸,再到黄巾之乱,再到董卓进京,再到现在,崔琰越说越是疲惫。
  “事到如今,天下大乱竟至于斯,琰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便有了回家读书的想法。”
  听到这里,孙乾哈哈一笑:“不愧是你啊,此前我也曾有过类似疑惑,直到前几天,我看到了这几份文章,只觉得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所有的疑惑全都消失了。”
  “哦?难道是郑师又出新文章了?快快,赶快拿出来给我看看。”崔琰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也顾不得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了。
  孙乾从一旁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盒子之后,上面有一本装订完毕的线装书,线装书的封面上是蓝底白字:《治乱循环·上》
  “这本《治乱循环》,是夏子所书,此书一共收录了三十六篇文章,图文并茂,还有很多表格、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共计一百二十五页,总字数约八万字,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讨论了王朝兴衰的原因。”
  “这第一篇就叫做王朝周期论,从土地兼并的角度,讲述了大一统王朝很难和平度过三百年的根本原因。上面从术数的角度进行分析,观点非常大胆也非常新奇……”


第140章 :夏子
  “在当前的生产力下,可开垦的土地数目是有限的,所以粮食总产量也是有限的,在不考虑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浪费问题,不考虑天灾人祸等种种意外因素,每年粮食的总产量是一个定数。”
  “在开国之初,历经无数战争,百姓数目降到最低,那时地广人稀,开国皇帝只需与民生息,鼓励百姓耕种更多的土地,便能形成盛世,即老百姓努力种田就能活下去的盛世。”
  “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代代繁衍之后,人口数目达到当前朝廷所能容纳的上限,随着吏治败坏、官员上下其手,小吏化身硕鼠,世家、士族、贵族纷纷趴在朝廷身上,吸食百姓血液……”
  读到这里的时候,崔琰只感觉内心都快要炸了!
  我清河崔氏,耕读传家,历代出了很多名士、官员、太守,就连三公也出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怎么到了你嘴里,就成了吸食百姓血液的硕鼠?
  不过,崔琰还是很有个人修养的,虽然内心深处很愤怒,但还是耐着性子读了下去。
  “这时,王朝危机初步显现,土地所能养活的人口达到上限,农民因为各种意外只能卖地,进而纷纷破产,只得给世家豪族当佃户求活。”
  “每一位自由民、小地主,都是大汉朝统治天下的基石,而随着天灾人祸的进行,自由民、小地主的数目不断减少,地方豪强的规模、世家的规模,则不断变大。终有一日,国将不国。”
  “到了王朝末年之时,竟然出现了地方豪强佣兵数千的奇景!!!”
  看到这里,崔琰就想起了朱儁!
  朱儁,是大汉朝三大中郎将之一,是平定黄巾之乱的三位主帅之一,和皇甫嵩、卢植并列为朝廷柱石,声威远传九州之地。
  可就是这么一位大汉忠臣,在充当交州刺史平定反贼叛乱的时候,一口气直接从家里拉出来了五千私兵!
  可能这五千私兵不全是朱儁自家的,还包含了附近郡县其他豪强的私兵,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五千和正规军战斗力差不多的私军,都足以让人说不出话来。
  “豪强、世家每多一位私兵,每多一个佃户,大汉朝的根基就少了一分,当全天下的百姓,半数以上都是世家、豪强麾下之时,朝廷的税收至少减半,再考虑到王朝中后期吏治腐败,朝廷到手的税收不足原先的四分之一。”
  “收不上来税,就很难继续把朝廷维持下去,就只能缩边,于是并州数郡之地先后沦落为草原霸占,更是有大臣公然提出,放弃凉州之地……”
  (所以别笑话明宣宗没钱缩边了,大汉朝也一样,吕布老家早就不在大汉朝治下了。)
  “如果天子不想让大汉朝灭亡,就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开始搞钱。”
  卖官!
  抄家!
  抢劫世家豪强!
  用各种各样的法子,从豪强、世家那里搞钱。
  这些,都是世家们宣传汉灵帝是昏君的证据。以前的时候,崔琰也没觉得这么说有问题。
  天子富有四海,可你却直接卖官,这不是昏君,谁是昏君?
  但这篇文章却从其他角度提出了看法:自由民、小地主都被兼并了,收不上税了,天子没钱继续维持朝廷运转了,只能耍无赖抢钱了。
  这种时候,天子要是要脸,那大汉朝说不定已经没了。
  从这个角度看,大汉朝和大明朝灭亡之时是很像的,导火索都是财政破产,都是朝廷没钱了。
  但灵帝还知道卖官,还知道抄家,还知道耍赖,还知道不要脸,还知道自己哪怕当个昏君也要搞钱!
  灵帝搞到了钱,但却让世家豪强对他更加失望,同时世家豪强又更加过分的从普通百姓那里压榨回来,损耗的还是大汉朝的民心。
  “黄巾之乱后,为了平定叛乱,只得授予地方太守军政大权,后来刘焉建议废史立牧,天下乱世至此而起。”
  就算没有董卓进京瞎胡闹,大汉朝的灭亡也只是迟早而已。
  因为世家豪强们,已经快要把自由民、小地主给完全吃掉了!
  等到自由民、小地主彻底被豪强、世家吃光光的时候,大汉朝找谁收税?谁又愿意把自己家的钱拿出来给朝廷用呢?
  “是故,大汉朝必灭!”
  看着最后的结论,崔琰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手里拿着这份书籍,崔琰长大了嘴巴,努力的深呼吸,整个人就像是窒息了一样,大受震撼。
  “不,大汉一定还有救!”
  “天下间刘氏众多,有兖州牧刘岱刘公山,他可是天下名士,如今又是兖州牧,手握兖州大权,定能拨乱反正,三兴大汉!”
  “刘公山死于百万黄巾军。”
  说到这里,孙乾顿了顿:“或许,我是说或许,刘公山之所以死于百万黄巾众,就因为他姓刘,就是因为他声望太高,就是因为他有三兴大汉的可能。”
  听到这话,崔琰就想反驳,但张了张嘴,还是沉默了。
  “还有刘荆州和刘益州,他们可都是货真价实州牧,手握一州大权,麾下兵强马壮。”
  “刘荆州匹马下荆州,靠着一张圣旨,成了实权荆州牧,他的能力确实值得信赖,但如今他成也世家败也世家,如今还在平定宗贼叛乱,荆南四郡更是有反叛的可能,我不觉得他能挪的出手。”
  “至于刘益州,他的儿子都在长安,连一个继承人都没有,他今年没有六十也差不多了吧。”
  “纵然刘氏有豪杰出世,三兴大汉,那也无法说明这篇文章有问题啊,大汉朝不是已经灭完了吗?新的大汉还是如今的大汉吗?”
  “那公佑兄有什么想法吗?”
  “我确实没想到办法,所以我想亲自看一看这位夏子,看看能否获得《治乱循环·下》。”
  “这位夏子已经占据了高昌县,正打算开府建牙,称伯建制,不久以后,就是夏伯了。”
  听到这里,崔琰只觉得一口老槽憋在嘴里不知道该怎么吐:他本以为夏子是一位姓夏的大贤,所以尊称为夏子。
  如果后面的文章,都能有第一份文章一半的功底,那么凭借这本书,称上一声子,也不算过分。
  可是万万没想到,夏子的子,竟然是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子,这是周天子时代就存在的爵位了。
  如今这位夏子把这一套体系从历史堆里挑出来,拾掇拾掇从新使用,显然是个大反贼啊。
  想了想,崔琰问道:“这位夏子,姓甚名谁?”
  “夏子姓熊名岩,可能是楚国王室之后。”孙乾不确定的道。


第141章 :以理服人
  这一天,大量北海郡的士子,都在念叨着熊岩这位夏子,只不过有的人觉得他是当世少有的大贤,堪比郑玄一样的儒家前辈。也有人觉得熊岩是法家前辈或者兵家前辈,还有人觉得,熊岩就是个大反贼!
  而被众多士子心心念念的夏子,此刻却在书房之中,不断的书写着什么。
  降临北海郡高昌县王家镇已经十五天了,这十五天来,老王已经带着五千新军外加简易的铜手雷,征服了附近的几个乡镇。
  过程是很简单的,就是带着军队带着火药,来到附近的豪强坞堡附近和他们打声招呼,当着他们的面表演一次定向爆破!
  爆破之时,都是老王亲自根据现场地形计算、设计,并最终得出弹药量,然后一次性爆破。
  当其他乡镇坞堡之中的豪强们发现,坞堡的城墙已经没法提供任何安全感之后,就被老王的道理给说服了!
  这就叫以理服人!
  对于老王的行为,熊岩是这么评价的:“我能直接灭了你,但是却选择好言好语的和你讲道理,而不是直接杀你全家,这是什么?这就是仁啊!”
  熊岩的评价,被传播的很是遥远,虽然很多士人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可是他们一时半会儿也没发现到底哪里不对劲。
  这就是儒家太过自由、太过唯心的结果。
  仁是什么?
  孔子有自己的解释,孔子的弟子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孔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
  后来的孟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孟子之后,时常被开除儒籍的荀子,也有不同看法!
  甚至夸张点说,每一位读书人,每一位合格的儒家读书人,都应该对仁有自己个人的看法。
  这就叫‘仁’思想理念,在新时代对个人的意义、影响。
  这怎么可能一模一样呢?
  如果一模一样,那就是粘贴复制的!
  反正,熊岩这话传出去之后,其他几个乡镇的土豪们,纷纷伸出大拇指称赞王县尉是一个明悟仁之奥义的儒将。
  很显然,他们都被老王的道理说服了!
  只能说,我的道理很大,你忍一下!
  熊岩这几天则是忙着阅读收集而来的真本,所谓的真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