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这开头一段意思是说:当敌我双方的实力比较起来,敌强而我弱时,我若欲设计对付强敌,最困难便是要想出能击败敌人而又于自己有益的计谋。
其次便是击败了敌人却于自己无损无益的计策较为容易办到。
最容易便是不惜赔上自己性命务求击败敌人的计策。
换言之,两败俱伤之计,最易安排也最易成功。
但由于须得赔上自己性命,故此不是上策。
这番理论没有人不深表同意,至于猿人,外表虽然淡漠如故,但他心中却首先已被“敌强我弱”这句话打动。
这句话听来乃是阮云台当众自认武功远不及他,大有面子。
可是猿人却并不因此而骄傲窃喜,他只想到既然阮云台自认武功较差,则他预早筹谋对策乃是十分合情合理之事。
故此这位以智慧名满天下的异人,能够设下两败俱伤之计,也不值得奇怪了。
他仍然连眼珠也不转,淡然望着虚空。
但也不发动无坚不摧的攻势。
对于这位智慧仙人的妙计,他岂能不先行听个明白呢?林虚舟接着念道:“本人相度地势,觅定东首峭壁在凹入之处,暂时容身。在上方突出覆盖着本人的崖石内,已暗藏百余斤火药,并以一枚岭南秦家的炎焰珠作引爆。本人但须运内力扯动藤根,立时爆炸,万无一失。敢信这一炸之威,可使方圆十丈之内,尽被横飞的岩石笼罩,纵是金刚不坏之身,亦将被抛出炸力圈外。”
念诵之声忽又停住,这一段叙述得十分详细浅白,没有人不听得清楚明白。
李玉真突然造:“且慢,这爆炸突崖之计诚然高明不过。但有两点不可不讨论一下。”
阮云台道:“飞猿兄清说!”
他仍然把李玉真当作万里飞猿的发言代表,因此这样回答。
李玉真道:“第一点,阮先生你在爆炸中,必死无疑,对不对?”阮云台微微一晒,淡淡道:“不错,不才早就声明过,须得赔上自己性命。”
李玉夏道:“这一点确定之后,便可以讨论第二点。阮先生,你既知我有金刚不坏之身,当必也考虑到这场爆炸可能伤我不了,正如你帖中所说,我可能只是被抛出炸力圈外而已。既然如此,何来两败俱伤呢?”
这回连猿人也悄悄转回目光,望向阮云台。
其他的人,更是不在话下。
那李玉真提出这个疑问,正是关键所在,但也是大大破绽所在。她毫不含糊地剔了出来,当众质问,当真变成了猿人的代表一般。
阮云台仰天长笑,笑声中流露出狂傲不羁和得意心情。
他为人向来深沉斯文,从未露出过狂傲不羁之态,也从不露出得意之色,是以更能令人强烈地感觉到此计非比寻常,而且必定成功无疑。
他笑声一歇,林虚舟已朗声道:“这柬帖上写道:不才算定敌人听到此处,心神必已分散,已不复身心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因此之故,他若想出手杀我,只怕一时还不能破六大高手联手之阵而出,焉能杀我?”
猿人身子一震,眼中绿光陡盛,森森杀气汹涌四射。
但不论他心中何等愤怒,气势何等强大,“总是回到“有我”的下乘境界。
比起与宇宙浑然一体那种威力,自有天渊之别了。
只听林虚舟又念下去道:“若是他仍被六大高手所阻,再燃战火。则在他有落败伤亡之险,在下才知已安渡危祸。准此而言,在下此计应属败敌而益己之类,变成上上之策。纵然此计不售,敌人迄今仍能保持与天地合一的上乘境界,得以轻易破阵而出,来取不才性命。
此时不才立时引爆火药,把他硬炸回去。当此之时,他虽然全身未受分毫之伤,但这爆炸之力,与他身上造化之功互相对消,他在脚末沾地之间,等如是普通凡庸之士一般,岂能挡得今天下六大高手的联手夹击之威!因此,本人固然炸为齑粉,他亦血溅五步,当场毙命。若是如此结局,便是两败俱伤的下下之策了。”
所有的人都不做声,万里飞猿亦没有移动。
只有林虚舟老道人清朗的声音都索绕在每个人的耳中。
峡谷内一片沉寂,过了片刻,李玉真才道:“阮先生,你计谋之妙实是当世无二,我佩服啦!”
她仍然是以猿人代表的口吻发表意见,包啸风接着洪声大笑,道:“阮先生的智慧,果然可补武功之不足,我也服了你啦!”
圆音大师徐徐道:“只不知飞猿施主还有什么高见没有?”
万里飞猿冷冷哼一声,第一回开口道:“我心中隐隐感觉到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回想一下,你们又没有帮忙他……”
李玉真恢复她那真挚温柔的声音,道:“你说得对,刚才的场面表面上好像只有阮先生和你对上。但其实我们都暗暗帮忙地。例如我们紧凑无间的问答,使你不知不觉聆听下去,这样际先生的妙计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她轻轻道破了内中原委,便没有奥妙难测可言了。
猿人恍然地哦了一声,心中云雾顿时廓清。
念头立刻自然地转到如何击破六大高手联手阵势之法。
他在其他方面可能浅薄无知,但在武功上却是宗师身份,是以凡属武学范围的难题,他显示的智慧便非同小可了。
眼前的六名强敌个个武功精绝,功力深厚之极。
虽然单打独斗的话,他们任何一个都非敌手,但他们合起来,这联手之威便非同小可。
………………………………
第6章 落败
猿人心中尽快转念忖道:“这六大高手功力悉敌,经验丰富,此攻被守,首尾兼顾,实是严密坚固无比,若从刚才拼搏过的五百招看来,他们各负奇艺绝技,难分高下,是以使人有无懈可击之感。可是他们六个人的武功绝对不可能一般高下,我只须查看出他们的强弱长短,便有击破他们六大高手联手之阵的胜算。如若查看不出这点,久战之下,我只怕连逃生的机会也没有……”
这念头在他心头只不过一掠而过。
他念头方落,突然脑际灵光一闪,不必多想,登时把这六大高手的强弱高下分得一清二楚。
像这种武学上的题,尤其是涉及活动的对象,而又计有六人之多,实是复杂得比五星度还甚,除了猿人这等具有宗师身份之人,谁也休想理得出一点头绪来。
但听猿人长啸之声倏起,撕破了黑夜的沉寂。
只见他长臂连连摇动,指东打西,霎时间与那六大高手激斗做一团。
圆音大师等无不全神贯注,严密攻守。
六个人虽是各占方位,互有远近。可是每一个人的进退,都与其他的五个人紧紧扣住,生像是一个人化出六个身子,心念互通,是以不论是抢攻或援守,都浑如一体,全无丝毫空隙。
但六七十招之后,圆音大师心灵中首先出现警兆,眸子一闪,但见同阵的五人当中,那铁胆包啸风也双眉深锁,显然也是心有惕凛。
圆音大师心下大为凛然,心想那包大侠不知是不是与我一般,发现那猿人这回出手,味道全然不同,大有成竹在胸之慨。
而且奇妙着层出不穷,使我们六人联手的好多招威力化解于无形。
若是这样耗下去,纵是再拼斗一两千招,我们还是无法合力施展那三才连环杀手……要知圆音大师虽然不是在武功上高于其他的人,但他在少林寺修练数十年,观遍本寺千百种奇功秘籍,乃是承继达摩祖籍佛门降魔心法嫡传之人,至于林虚舟。钟无垢。李玉真等,都不过是从少林分出去的家派,虽说绝学造诣亦在武林大放异彩,但见识胸襟,终比不上圆音大师。
另外那冀北名家铁胆包啸风,他一身武功渊源,乃是中原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绝学,是以不受少林武功围限,见地另有境界。
因此他也感觉出猿人这一回动手,与早先那次的微妙区别。
但他智慧识力略有不及圆音大师,是以还未有具体的概念。
他们七个人又封拆了百余招,在旁人看来,他们当真称得上动如风火,静如山岳。
尤其是六大高手以移形换位的上乘身法交错攻守之时,几乎连人影也看不清楚,只觉眼中一花,这些人都换了方位。
圆音大师已隐约算得出他们将在何时遭遇何种命运,但这等形势,在他却有心无力,难以力挽狂澜。
这位少林高僧弹精竭智找寻对策,几乎为之呕心沥血,可是猿人隐隐控制了局势,使人有如身在命运之神的樊笼内,全然无法自主那种无可奈何之感。
他在万般无奈之下,忽然转眼向阮云台望去。
这原是无意识的动作,压根儿没有指望阮云台能够怎样。
目光到处,只见阮云台仰崖而立,仰头向天,身子动也不动。圆音大师在印象中晓得他已经这样地站了很久,只不过一直全神对付猿人,能分得出来的少许心思,又用在如何扭转这局势上面了,是以直到这刻,才觉得奇怪,心想:际先生走出凹洞外面,已嫌大意。
何又仰首凝望?这位高僧灵台澄明如镜,念头到此处,忽然有悟于心,登时收拾起一切妄想杂念,全力用在这场有生以来最艰险的拼搏苦斗上。
阮云台瞧也不瞧众人一眼,迳自仰首望天,凝神思索。
他的辛苦忙碌一点也不逊于圆音大师,唯一的区别是他用心灵而不是肉体的活动而已。
在这短短一盏热茶时间之内,阮云台几乎已压榨出每一滴智慧,推算这场古今难再的大战的变化和结局。
目下他对猿人的情形更了解,已有足够的资料让他施展心算神通了。
他终于从黑暗虚空中收回了眼光,轻轻吁一口气,情不自禁地举手抚摸鬓发,忖道:明儿揽镜自照,这头上必定再也找不出一根黑发啦……这一阵自怜的伤感乍现即隐,阮云台微微探一下头,好像用这动作抛开那阵伤感,接着振起精神,转眼向战圈望去。
那些风驰电掣如兔起骼落的人影,在黑暗中瞧得他眼花擦乱。当下举步奔去,直八庙内,旋即带强烈的光亮奔出来,原来在他手中,高擎着四支熊熊火炬。
他把火炬分插在战圈四周,相隔虽远,但这些光线已足够照亮二十文方圆的地面。
圆音大师,阮云台站在一支火炬边,与战圈相距不过是三四丈之远,高声说道:“敢问天道众生寿命长短不同,大师属何天寿?”
这话问得没头没脑,甚是古怪。
偏偏圆音大师能够回答,应道:“善哉,贫憎若有刀利天寿,已是心满意足了。”
众人之中,只有钟无垢皈依旁门,深通佛经,是以大约知道一点意思。
她只知道在佛家经说中所谓无道众生乃是指居于欧界、色界、无色界等二十八天的一切众生。
所谓欲界天是指四大王天、刀利天、夜摩天等六天。
色界天是梵众等十八天。
无色界天是空无边处天等四天。
至于刀利天之诸,一生寿命则是居于千岁。
但这刀利天却是以人间的一百年作为一昼夜来计算。
钟无垢身为佛门弟子,可一点也不明白阮云台何以会突然向圆音大师问起这等问题,不过她对于阮云台的博学多闻却暗暗佩服之极。
只听圆音大师反问道:“阮施主这一问从何处来,从何处去?”阮云台应道:“来时乘般若船,渡生死海。去处要寻阳罗尼也!”他们在这等死生相搏之际,忽然谈起禅机,使人不禁泛起了不合时宜之感。
那圆音大师虽是分心说话,但猿人显然也不敢轻轻放过阮云台的每一句话,是以也用心听想,故此局势一仍旧贯,毫无变化。
众人当中只有钟无垢暗暗思道:“阮先生回答的意思是他乃是乘智慧之船而来,渡过生死之海。去处则要寻陀罗尼。这陀罗尼乃是经文译音,意思是说秘密咒文,莫非阮先生精通密宗神通,当真有秘密咒文可以对付这万里飞猿?”
她的胡思乱想也不算怪诞无稽,一则密宗有这等惊世骇俗的神通手段。
二则这万里飞猿一身武学已臻化境,除非用不可思议的力量,谁能击败得他?圆音大师目光不再动,转而一味凝视猿人,口中说道:“还望阮施主不吝指教,以启胸中茅塞。”
阮云台道:“大师好说了,不才昔日曾阅一经,经中有云:方有迷人,以东为西,以西为东,以南为北,以北为南。世之迷人亦同此。世有三,一者狂,二者痴,三者疯,此等人,手执利剑,欲研东而所西,欲裕南而所北,若先去此狂痴疯病,天魔得大自在。敢问大师,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