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示,但七品以下的游骑将、校令、力士等职,却可以一力决定。
念及私兵,李不琢便想到了沂幽山上,那侍卫姜九成的几名勾常卫,这便是私兵的好处,若培养得当,实力不下于一名宗师,宗师自有傲气,以他如今的底蕴,几乎不可能获得一名宗师心甘情愿效力。
收拢心绪,李不琢端着酒杯,轻轻摇晃,微微眯起双眼,似乎正在品味酒的余甘,心里继续斟酌着,如何与袁熊、孙崇德二人相处。
眼下李不琢身居要职,若袁熊孙崇德二人阳奉阴违,将他架空为傀儡,李不琢庸碌无为还好说,若近来龙雀作乱,出了什么岔子,便不是袁熊所说的那样,是下官担着了,李不琢身为长官,自然是要顶锅的。
当下要务,便是让袁熊孙崇德二人交权,但这样一来,就等于直接跟二人撕破脸皮,不如拉拢交好二人,各做妥协。
“这上官当的,也是步步受制啊。”
李不琢心中感慨,暗暗摇头,脸上却微笑道:“既然是家宴,二位也不必对我以长官相称了。今日请二位过来,除了询问公事,还有些事要解决。”他放下酒杯,“神咤司监视天宫官员,执行密要,自然是少不得暗线的,如今我虽是长官,但二位掌握的情报,却在我之上,日后的司事,还要多多仰仗二位了。”
来了。袁熊与孙崇德闻言对视一眼,李不琢这话,就是要二人交权的前兆了,不过二人心中齐齐冷笑,他们发展的暗线,都是自己的亲信,李不琢想要他们交权,却是太想当然了,就算交权给李不琢,反倒可以作为监视李不琢的眼线。
“怎敢说仰仗,是我等仰仗您才是。”孙崇德笑着接话。
李不琢剑道推演万象,心思缜密,看二人的细微表情,也琢磨得出他们的心思,摆摆手道:“不要误会,我初来乍到,纯靠破邪大将欣赏提拔,对司中诸事,自然不如二位了解,二位的亲信班底,我也不会染指。”李不琢没刻意加重破邪大将二字,却是故意点出,警醒二人,随即看向袁熊道:“你虽因我的到来,降了半级,但你日后亦能行使之权,不必事事向我请示。”
袁熊楞了一下,李不琢这话倒是出乎他的意料,竟然不是夺权,而是放权?这样一来,他岂不是真被自己架空了?但转念一想,李不琢既然无意夺权,这位新任千户与破邪大将的关系尚不明了,自己倒没必要对他阳奉阴违,既然李不琢退让一步,他也自可妥协。
心中盘算着,袁熊又想起何家的事。他与两县诸多世家有些私交,每年都从各家收到一些好处。这次借着曹延要下任的功夫,帮何家说了一句话,不过小事而已,被李不琢打压下来,于他而言无甚损失,面子上却不大过得去,李不琢眼下态度放软,此事倒也有了回旋余地。
但李不琢视线越过酒杯,扫视袁熊,又看了孙崇德一眼,又接着说道:“我信任二位,但也不希望看到,二位辜负了我的信任。像勾结世家,徇私枉法之事,我在神咤司一天,便不能有丝毫风声入我耳里。当初大将军命我来这第十三司所任职,有些吩咐,我不便明说,你们也该猜得到。”
袁熊心中一凛,心跳略微快了起来。果然如此,果然大将军曾来到河东县的消息是真的,难怪大将军派李不琢来任职,却没提前命人通传第十三司所,原来真是存着警醒的意味。想到这里,袁熊颇有劫后余生之感,既然上面只是派李不琢过来,让自己降了半级,便是给他改过的机会。
登时心里再不敢冒出丝毫别的念头,深吸一口气,端起酒杯对李不琢道:“大人放心,这本就是我等应尽之责。”说罢一饮而尽。
孙崇德也一齐敬道:“下官定不辜负大人的信任。”
李不琢见到了袁熊自始至终的神色变化,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气。他只有上阵杀敌,读书考试的经历,对于官场,却是没什么经验,只能揣摩人心,在其中斡旋,扯起虎皮,倒终于也稳住了眼下的局势。举起酒杯对二人微微一笑,回敬道:“日后就要多多仰仗二位了。”
第232章。二百三十:神魂画像
送走二人,李不琢看着店宅务安排过来的新下人收走残羹冷炙,回到屋里,用鞣质了的鹿皮轻轻擦拭起惊蝉剑来。
好不容易应付了袁熊和孙崇德二人,但接下来要打理好第十三司所,在眼下的光景,不是件轻松的事,早有传言,多方势力在河东一带云集,似乎是为了武无敌留下的传承、复国宝藏、亦或是那一本不知流传着多少版本的《皇极经世书》。
“武无敌……”突然想起当时在青口巷里,剿杀那名红衣传火使后,在密室里发现的武无敌圣像,李不琢颇为意动,前朝圣祖一统天下八百年,所向无敌,他留下的传承谁不想要?
但念头一动,李不琢又自顾自摇摇头,虽说眼下自己神魂进入宗师境界,又混了个神咤司千户的职位,但那一缸子浑水,却不敢贸然搅弄。当初发现那一张纸条,伙同二十精兵被一具宗匠级偃师人形杀了个片甲不留,这事已足够让人警醒,关于前朝余孽的事,能不惹就不惹,天塌下来自有人顶着,大不了受些责罚,总比逞强丢了性命的好。
擦完剑,李不琢把惊蝉收入剑典,其实丹青剑典内部没有空气,乃是一方小天地,剑器存放其中,能培养灵性,自然不会有锈蚀之虞,之所以擦剑,只是为了静心,倒是那柄血檀,要时常用神魂与其沟通,好与之更加契合。
洛还君走进来,还有些微寒的天气,她穿着一身红箭袖,还披了件银鼠皮小袄,对李不琢道:“很累吧。”
李不琢卷起丹青剑典,看了洛还君一眼。洛还君接着微笑道:“除了修行,还要应付下属。”
这女人,怎么一天一个模样,才过几天,竟然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李不琢心里诧异,干咳一声:“还好,这些事务算不上太麻烦,毕竟避世虽利于静修,但不入世的话,资源人脉和法门都没门路获取,逃不开的。好在炼气之后,精气神远比普通人充足,一些俗务倒是应付得来。”
洛还君道:“被俗务绊身,要心境超脱就难了,反正眼下又没什么要紧事,不如出去走走。听三斤说半月后的灯会前,白龙寺有场庙会。”
这话怎么跟她守梨山石壁时点拨白益的话差不多,难道是恢复了一些记忆?若是这些日子里学的,那她学起东西来未免太快,比我梦中读书,也不逞多让……李不琢顿了顿,点头道:“到时候去看看。”
洛还君走后,李不琢闭目养神片刻,关上书房的门。
他拿出听潮石砚,并未放水,只用墨块在砚里轻轻推磨,就磨出味道清香醒神的浓墨。随后,又铺开纸,心念一动,闭上双眼,神魂已遁入剑中。
血檀从剑典内咻然飞向砚台,临近时,又没有重量般瞬间停下,剑尖点向浓墨。
李不琢小心控制着神魂,摄起一团墨汁,包裹在剑尖上,凝而不散,又控制着血檀悬停至纸面上,脑海中浮现的,是吴氏师徒的模样。
作为静心手段的一种,丹青之法在炼气士中颇为流行,李不琢本来有所涉猎,并未深入,但当初照心钟下入梦时,他落第的年岁里,却是专门学过丹青,眼下要画出相熟之人的相貌,不是难题。
剑尖一动,便开始勾勒线条,李不琢用神魂控制着轻重,同时还要摄起墨水,以防散落,极其考验神魂控制力。此时他作画之所以用剑而不用笔,便是刻意为难自己,锻炼驭剑入微的能力。
第一幅画画到一半,李不琢心神一动,不甚散了墨,弃之,接着又是第二张,第三张,小半日时间,都未能满意,终于叹了一声,神魂遁出血檀,老老实实拿起笔,把吴氏师徒二人的相貌画下。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李不琢换上青蟒纹神咤司千户服,系上鸾带,束起的头发,用斗牛冠固定住,模样已有三分威严。
昨日只是到神咤司交接职位,今日是第一回上值,李不琢骑上皇血马,刚出府邸,外面刘文书带着两名神咤军,在两边提着灯笼,侍卫左右。
李不琢到了神咤司,便主持点卯。袁熊比李不琢还早一步到,看得神咤司一众官员暗暗称奇。
李不琢拿着名册,袁熊在一旁帮衬着,给他点认了司所各部的官员。点卯之后,李不琢进入千户的公事房,袁熊将一干卷宗移交给李不琢,耐心解释道:“这些是两县各世家和各官员的卷宗,大人可以随意查阅,除了两县灵官,还有那几家有大员在天宫任职的,需要向上头请示,其余的,咱们都有有权直接上门彻查。桌案上这些,是上头刚到的吩咐,还有各部请示的卷宗,您自行掌眼。”
说罢袁熊退下,李不琢到桌案边翻阅,发现上头的吩咐,来自左禁神咤司,是命第十三司所,开始调查龙雀残部的根底,行事不受天宫巡察使步东华的制约。同时,还要暗中保护冯氏与符氏的结盟。前者是牵扯到天宫的大案,神咤司当然脱不了干系,要调查龙雀残部,自可派手下去做,他也不必像当初那样以身犯险。至于后者……李不琢想到冯鹰是当今左禁神咤司杀君,便不以为怪。
李不琢随意翻阅完,便合上卷宗。
虽然读完这一屋子的卷宗,只需入梦半日,但第一天上任,李不琢还有事要做。
出了公事房,李不琢便来到“知事部”,这是神咤司各司所中储存历年卷帙,还有搜罗整理情报之处。
知事部的韩汤是袁熊的亲信,昨日过后,袁熊已与他打过招呼,李不琢只要不查与袁熊相关的事,便万事由他。见到李不琢过来,连忙打起十分精神迎接,李不琢随意问过搜罗情报的规矩,便拿出两幅画像。
“找出这两个人要多久?”
韩汤看着画像,知机地没有过问李不琢为什么找人,只是问道:“大人若有这二人的信息,越多便越快能找到。”
李不琢直接把画像反转过来,画的背面,写着的正是吴心和吴寒的姓名,吴记铁匠铺所在,又说:“这二人就在河东。”
韩汤顿了顿,思虑了一会,笃定说道:“若不是隐居在深山老林中,找出这二人,五天足矣。属下这就派人去办。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李不琢看着韩汤收起画像,顿了顿,问道:“知事部里可有关于前朝内务府的卷宗?”
韩汤知道近来龙雀作乱的事,也听说了前阵子铸炼司丢失了几千斤镔铁,只道李不琢是要以这个为突破口调查,道:“前朝之事在别的地方是禁忌,在这却十分详尽,大人若要,我现在就去找来。”
李不琢点头道:“特别有关内务府中匠人的,午时之前,送到我处理公事之处。”
第233章。二百三十一:调查吴心
神咤司千户公事房,一丈长的雕螭紫檀桌案光泽深沉,斑驳的洒金兽首铜香炉青烟缭绕,案上的卷宗被李不琢堆到一旁,只在面前放着有关前朝的秘辛。
这是半个时辰前,知事部韩汤派人送过来的。
把吴氏师徒二人的画像送到知事部,李不琢已做好此事会被袁熊知道的准备,不过有了家宴时的一番震慑,袁熊多半不会不长眼来横插一脚。
心中斟酌了一会,李不琢便抄起卷宗,直接从末代夏帝在位时的卷宗看起。
“末代夏皇武道成在位时年号为太启……太启年间有几件大事,有圣祖武无敌受天人五衰,欲图突破,闭关不出……”
“大夏太平已久,四夷俱服,国中士兵虽然屯田耕种,每年消耗的钱粮却也是极大拖累,十六州疆土广阔,地方又有拥兵自重之嫌,武道成即位之前,历代夏皇就已大削兵权,大夏开国以来的尚武之风,已经没剩下多少,到武道成即位时,他更是厌倦骑射,喜爱琴棋书画,作诗填词……当朝国师、太子太傅,便是后世纵横家圣人王玄微,王玄微因势利导之下,使得大夏朝中重文轻武,书生只能提笔,不能上马……这是纵横家掌权而故意突出的历史。”
“又有《归元论》广传于世,民间叛乱四起……”
“当时死尸无数,鬼道大兴,夏帝为了不做亡国之君,甚至一反常态,祭祀起鬼怪来。”
“这些前朝旧事,我之前有所耳闻,但知道的远没有这样详细。先放在一边,查查吴心的来历再说。”
李不琢心中一动,看着卷宗堆得小山一般高,放下手上的卷宗,舒展了一下筋骨,端起凉了一半的茶水啜了一口,放空心绪。之后,心念一动,就遁入梦中。
神魂凝成黄芽,不似普通人那般无法自主。
睁眼醒来,四下一看,只见香炉里青烟凝若实质,水一般流动着,屋里不见震动,桌上茶碗里茶汤却微微旋成漩涡,便知道是已经入梦的征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