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吾来此世开大道-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人也不知,只记得生前坦然赴死,心若死灰,待天黑之后,一志不散,才渐渐转醒。

    只是未经仙长点化前,一直浑浑噩噩,口不能言,亦不能显于阳世。本能的不想去吞噬孤魂,反而又被一些野鬼吸了些阴气…”

    金游带着些许委屈幽幽说罢,又叩首道:“如今自感消散,斗胆恳求仙长搭救,指条明路吧…”

    原来这鬼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只有寿终正寝,死后才会化作一缕游魂,七日之内,若无鬼差引渡,被风一吹,也就散了。

    或是横死的,怨气冲天,执念不散,死后也能化作鬼怪,存留阳世,待报仇之后,执念消失,一般也就化去,还是魂飞魄散那种。

    还有一种,身前意志坚定,死后一志不散的,与鬼仙等同,只是不经修行,虽有鬼仙的神通法力,却是浑浑噩噩,阴寿也只有七天到四十九天不等。

    这种鬼怪,欲要延阴寿,就会本能的吞噬其他弱小鬼怪,来强化自己,躲避地府追捕,强行延续寿数,甚至聚众一方,自立鬼王。

    而这金游,应该就是属于最后一种了,不吞噬孤魂野鬼,阴寿将尽。堂堂恶鬼之躯,魂魄竟然飘飘荡荡,要借月光才能显现于法界,看来离魂飞魄散也确实不远了。

    钟七闻言,捻着胡须,沉吟暗喜道:“这金游意志坚固,死后更能保留一丝本性,不弱于积年修行之辈,若是将之以香火供奉,以后再行祭炼,岂不正是贫道求之不得的神邸。”

    于是便张开袖子,朝金游道:“你若愿拜入贫道座下,与你指条明路又何妨,日后不仅有香火宝烛供奉,餐餐还有大鱼大肉相伴哩…”

    “谢仙长…不,谢师尊收容…”

    金游欢喜不已,见钟七张开袖口,忙提着头起身,将身一晃,化作青烟,钻到宽袍大袖里。

    “好…好…好,又得一灵鬼,加上洞中的两只,身外十将,已齐了三个…”钟七也是欢喜,又四处探寻一阵,并未发现祝家其余人的魂魄,想是已经消散。

    便将身一晃,化作一条长虹之上天际,须臾之间渺渺远去。

    来时略有些急匆匆,往回走却不着急,反正还有俩时辰才天明,钟七便半云半雾,逢着险恶峰岭,便催云霞疾速飞过。

    若有秀丽山坳,便渡一阵雾,缓缓飘过。

    这房州四面是险峻高山,只离地十数丈,却也不惧迷路,只消顺着蜿蜒磅礴的水脉,一直向西北走便是。

    一路上贪看美景,但到底鬼神莫测,云光迅疾,不觉只是盏茶时间,径过数百里山川,回到午山主峰顶上。

    太乙法相纵身一跃,扯个筋斗跳下虎儿崖,自鹑鸽洞顶上天窟坠下,只见得一道青光,自盘坐不动的钟七卤门落下。

    随即法坛之上的钟七睁开眼睛,双眸竟有神光闪过,一时间虚室生白。

    一去半夜,身躯久无元神驻守,已经渐渐冰冷僵化,钟七按丹决起身拍打双腿,胸腹,揉搓脸颊,叩齿三十六通等等。

    稍微活络气血之后,从新取来一只尺许长的细颈宝瓶,存思太乙天尊,紫府中法相元神一抚袖口,抖出一缕幽光。

    钟七朝宝瓶连吹三口气,那缕幽光才自口窍飞出,似珠落玉盘,乳雁回巢一般,投入瓶中。

    “金游儿,你现在里面安心等着,稍后贫道便焚香火与你享用,若无贫道开启符节,你不得出来…”钟七一边说,一边盖上红绸塞子,将瓶底,瓶口,贴下两道辟邪金光符。

    “弟子谨尊师命…”瓶内一道阴森声音,悠悠回道。

    钟七抿嘴一笑,将这个宝瓶与装着庙鬼,巨鬼的那瓶一块儿放在神坛。

    转身到洞窟里,收拾了些香烛,灯油,黄纸等等,都在神坛下,对着三鬼焚化。

    渺渺香烟腾起,三鬼只觉飘飘欲仙,神魂渐渐安稳坚固,安乐无比,如同到了极乐世界一般舒爽。

    吞服金丹之后,钟七体魄渐渐强盛,精神饱满,很少会有睡意,常以修行代替睡眠。

    如今过了三更,层层浓云,遮蔽月光,使得明月时隐时现,也不好采集月华修行。

    钟七便在洞中“奢侈”的点燃了数盏油灯,照得灯火通明,掏出麻衣道人的符纸观看。

    经过钟七这段时间的研究,多少也已经看出点门道来。

    麻衣道者的符与钟七的符,即有共通之处,也有优劣之别。

    前者重意不重形,“一点灵光即是符”,优点在于,直要明了真意,不管是草木沙石,还是胡写乱花,符咒都有作用,极其便捷,快速。

    缺点在于,要想领悟一门法术真意,除非是创法之人,其他人一般很难通汇,需要极高的天资,悟性。

    钟七的符咒,重形不重意,只要画对符头,符脚,符胆,形状无差,便能借得祖师(钟七)的法力,书写符咒,而且不用多说参悟领会。

    缺点在于行法太慢,要沐浴斋戒,开坛点香,步罡踏斗,请神书符等等。

    而钟七平常画符一笔即成,只是因为他是法脉祖师,掌握法术源头(真符),便能迅速书符。

    但麻衣道人的符法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因为钟七若是祭炼神人,以后也需要借法书符,若是能把麻衣道人的理念参透,融合进去,便能提高这个效率。

    【唉,好惨,好不容易拖着病体写了四千五百字,结果忘了点保存,消失了一千多字,后面又补了五百,也懒得分章了,四千字合成一章吧。求推荐票,月票,打赏】


………………………………

九十二【座下首徒 练假为真】

    洞外云影变幻,不觉天色明亮,一团暖阳缓缓升起九霄,洒下无边造化。

    钟七手里正摩挲着符纸,一边儿钻研六壬术数,祝玉遐累得呼哧,呼哧,早早爬后山,至鹑鸽洞来。

    “泓师,芸娘和金师傅他们…”祝玉遐一脸期待的问道。

    只是话还未说完,便被钟七挥手打断,沉声道:“祝公子,你节哀吧,昨夜贫道出神至房州勘察,你一家老小,并金大侠等,早在六天前斩首了。

    只在城外寻得金游的魂魄,余下的不见生魂,想来要么未变作鬼魂,要么已是魂飞魄散了…”

    “这…芸娘,金师傅…是我对不起你们…”祝玉遐苦涩泣道。

    他唯一的希望也被钟七戳破了,不由得心若死灰,跌倒在地,两颊流下泪痕。

    钟七叹道:“唉…遭逢乱世,生死由天,不点不由己,祝公子切莫多想,好好在山上修养吧,我想你的家人,护卫,拼命就你出来,也是想让你好好活着…”

    祝玉遐默然,嘴唇动了动,想求钟七复活他妻儿的话终究没有出口,只是道:“泓师,金师傅魂魄在何处?”

    “那神坛上的瓶儿里装的就是,供桌底下有香火,黄裱,你取出来烧些吧…”钟七指了指神坛道。

    见祝玉遐一边儿烧香焚纸,一边儿垂泪喃呢自语,钟七摇摇头,他是最看不得生离死别,儿女情长之类的。

    “那神案的另一个宝瓶中,还装着厉鬼,祝公子诚心祭拜就是,千万莫去碰那俩瓶儿,尤其是封口符节,若是将符咒扯下,恶鬼跑出,那麻烦可就大了…”

    见祝玉遐恭顺点头,钟七言罢,负手走出洞外,四出闲逛起来。

    乘着濛濛晨雾,一路上了主峰虎儿崖,见天边日头缓缓升起,绚丽阳光,渐渐照耀天下。

    钟七便在崖上练起武艺,瑜伽术,一边儿观日头东升,一边儿活动筋骨,长养肉身躯壳。

    将几套武术耍罢,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山下有道童端来早饭,钟七接过饭盒儿,一路回到洞中。

    祝玉遐还在洞中神坛下哭诉烧纸,青秀的眼睛都略微红肿,钟七把饭盒往法坛上一放,招呼道:“祝公子,吃饭了…”

    见祝玉遐不答,钟七摇摇头,自揭开红漆楠木食盒儿,里面一盘青菜,一碟儿腌臜蚕豆,两碗米饭,还有一个巴掌高的细颈玉瓶。

    “好童儿,知道照顾祖师爷爷,还有酒哩,嘿嘿…先尝一点儿。”

    一见那玉瓶,钟七眼睛一亮,迫不及待扯开红布塞子,汩汩灌了两口,一脸回味道:“不错,不错,嘿嘿…祝公子,斯人已逝,还有甚好哭的,不如过来先吃饭…”

    “泓师先吃吧,我…我不饿的…”祝玉遐担心家人,几天未曾好好吃饭,此时见钟七吃的香,也有些意动,只是又有些不好意思。

    钟七何等精明老辣,见其模样便知其心思,把碗筷塞到玉遐手里,笑道:“吃吧…吃吧,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哭啊…”

    祝玉遐脸皮薄,闻钟七打趣他,又要推辞,却被钟七强塞在手上,才只好接过。

    钟七只夹了俩筷子,一碗米饭丝毫未动,便放下筷子,坐在洞中一边儿看六壬,一边儿汩汩喝酒。

    “泓师…你不吃嘛?”祝玉遐饿得急了,一边儿狼吞虎咽,一边疑惑道。

    “嘿嘿…贫道吸风饮露习惯了,五谷于我不过尝个味道罢了,多食反而污我一口清净法气…”钟七笑道。

    “这…真食炁者,神明而寿也…”祝玉遐不禁感叹。

    两人吃罢之后,钟七自在洞中研究法术,一会儿开坛书符,一会儿打坐悟道。

    祝玉遐也没再哭泣,只是呆呆立在洞外,看崖下云雾缭绕,在阳光下泛起万缕金光,烟波浩渺,不由感叹道:“老天何其不公,天下之大,已无我容身之地…”

    钟七挑着一担符水,浇灌了灵根回来,闻他此言,笑道:“祝公子何出此言呐?”

    祝玉遐自嘲道:“我一门自开国以来,从军的,忠心耿耿,为官的,两袖清廉,我少好佛道,供奉菩萨,神仙,家中常开粥米,施于穷苦。

    不料年初父亲战死,母亲病逝,家父生前曾言:生当为中国之人,死亦为中国之鬼。我尊二老遗愿,不苟活于胡虏帐下,舍田亩,弃家产,举家南迁。

    千里南渡,只为投效中国【汉人正统王朝】,不想天子信谗言,一纸诏书,叫我家破人亡,落到如此地步…”

    “祝公子,你此言差矣…”

    钟七放下水桶,迎着洞外浩渺烟波道:“佛陀曾言,世人以音色见我,是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何耶?人烧香拜神,是想求佛祖神仙保佑,但神仙从未叫谁烧香磕头,反倒是哪些愚人以此为交易一般,奉上十金,百金,求佛求渡他,这是行邪道,所以不得见如来。”

    言罢,看祝玉遐似懂非懂,钟七又道:“此语虽出自佛家,却深含道理智慧,你看这青山绿水,草木竹石,这便是道。

    天道之下,万物俱为一般模样,走兽飞禽,麟羽毛介,人狗豚犬,皆是性命,岂有高低贵贱,所以老天爷不偏不倚,最是仁慈公道。

    若天道偏颇,那就是乾坤有私,逢这时,海覆山催,天崩地裂,星辰坠落,想来离着宇宙覆灭,亦不远了…”

    “那佛家不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果么…”

    祝玉遐话还没说完,便被钟七挥手打断道:“此为世人凭空想象而已,你去翻翻,有那本佛经,记了这话,纵是有,那也是假经。

    佛经道经三千卷,皆有假话藏虚言,看似蕴藏智慧,实则愚人心性,此为贫道所不取。

    要借假修真,亦要辩假观真,三千弱水,只需取到一瓢,便可饱腹足饮,多余者,皆是虚假,贪它作甚。”

    这话一出,祝玉遐更是疑惑不解,忍不住问道:“若依师言,为善者,活该苦难,为恶者,亦该当高庭广厦,家财万贯么?”

    “嘿嘿…正所谓: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值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

    祝玉遐听的愕然,钟七这番言论,让这个自幼富贵的锦衣少年差点三观崩塌,这话很残酷,却又无比现实。

    “所以咱们修真问道的,达则兼济天下,有本事,就能除恶,能行善事。

    穷则独善其身,没有本事,只好隐于深山,先苦苦修行,积攒道行,待到千百年后,功夫大成,再出山行道,犹未迟也。”

    祝玉遐闻言也是点头,眼中闪过明悟之色,亦感叹道:“泓师之言,句句珠玑,取释,儒,道,三教之精华,可谓:高真…”

    “胡虏于你有杀父之仇,小朝廷于你有绝妻儿之痛,但你现在手无缚鸡之力,能耐他们何?”钟七见他了悟,也是心喜,不由反问道。

    “这…”

    祝玉遐看了看自己瘦小的身板儿,毫无缚鸡之力的双手,忽而福至心灵,扑通跪地道:“弟子不知,还请师尊指点…”

    “哈哈…流水不争先,争的是千年万年,在人道大势面前,你现在犹如蝼蚁,不如修行道术。

    若能得道果,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