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为了道医之后-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那火势并没有蔓延,甚至浓烟都未有,只是那桌案上,一具焦烂熟透的尸体,油脂渗入木头之中,形成了一个人的图案。
  而仔细看,这图案并非现在才形成,而是早就有的。
  ……
  当李福德提交完明经科的试卷,已经十分疲惫了,十几张卷子的填空题,论述题,已经将他做得头昏脑胀,恍惚间好像有许多只蚊子在眼前飞舞,脖子又酸又疼。
  考试院提供的晚饭只有咸菜稀饭和白开水,李福德拿出提前做好的肉松饼,是李郸道亲手将肉撕成这般模样,再借着叫花鸡的火炁,满满烘干水分才松软不塞牙的,外面则是一层猪油一层面粉的的酥脆饼壳。
  猪油还特意用葱炸过的,可以增加食欲。
  就着白开水,吃了两个肉松饼,李福德静坐一会,李郸道教会了他打坐恢复精气神。
  等着彻底黑不隆冬之时,其实外界不过申时。
  外面淅淅沥沥又下起了雨,寒风从门缝里灌进来。
  原本或许不冷,进了考试院,却多了一股子阴风,不再是过叶穿林之风。
  李福德将桌子靠着墙推去,把两件衣服垫着下面,拿着狐狸裘毯子裹着自己,拿着胳膊当枕头。
  桌子不算宽,侧着睡却也够,李福德眯着眼睛,似睡非睡,脑海里却是回忆这些日子做的文章。
  城隍纪信此时也去巡查其他地方了,但没有一个小鬼敢犯这里。
  李福德回忆着文章,文气便如火如炬,身上的浩然正气也越发觉醒。
  特别是李福德回忆起那篇“为死者叹。”
  惊惹诸多小鬼惊异,这是位能为底层人民发声的儒生,天生是做官的料。
  当下十分期待,甚至围到周围来。
  李福德在睡梦中见有人跪拜自己。
  “我有冤情要述,今日得见您的文章,便知良人,特来请愿。”
  “你可讲来”
  ………
  等着鸡叫两声,小吏已经拿着锣敲了一路:“诸考生自行洗漱,不得走出考场,一刻钟后用早膳。”
  ……
  早上喝的还是稀饭咸菜,加白开水。
  李福德朦胧记起昨夜的梦,不顾考场,将梦境写下《沉冤录》几个字。
  又一一写下姓名。
  每写下一个名字,似乎有一声应答在耳边。
  而都城隍巡查回来,看到这一幕,不禁点头:“这一家子,倒是都是有气运的,只是过刚易折,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却也有些磨难。”
  等着第二场考试开始,便是明法科,考的就是断案的本事。
  李福德看着卷子,一共三道大题。
  第一道是默写律文和判断是非之题。
  第二道大题是已经结案,但要找出其中蹊跷之处,如何翻案。
  第三道就是一道论述题,明法与治国之论。
  李福德竟然直接从第三题开始“外儒内法,汉继秦制”
  以秦汉作论,秦法治,汉前期黄老,后面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其已然继承了秦朝法家治国的思想。
  从“汉律”得秦律之精髓,便可看出。
  李福德笔墨一动,便有律令飞舞,文章散发香气,将考试院中的霉味冲散。
  一字重一铢,一篇下来,便是字字珠玑,花团锦簇,锦秀天成。


第404章 阴暗中盛开的玫瑰
  李郸道倒是没有每日都去考场看,李宝京倒是不顾风雨,每天去考试院门前溜达一圈。
  考一科的陆续走出来,当然也有不是走出来的。
  也有抬出来的,面色煞白,心脏猝死的。
  拉肚子拉虚脱,奄奄一息的。
  一团扭曲异常,带着焦香肉味,引得老百姓吞口水的。
  上吊死的,舌头断了的。
  甚至还有自己手冲过度,暴毙的。
  也有七窍流血的。
  李郸道则是支着一个摊子,坐着京城贫民窟那里,写着:“诊金一铢,药钱五铢”。
  一个阴阳幡挂着虎撑铃铛,活活一副江湖郎中模样,只是年纪忒小了一些。
  李郸道太年轻了,在京城又没有口碑,人家见了,也只打个玩笑:“五铢钱的药,你骗钱也不该来这里,吃死了人,官司一场,可惜了你年华正少。”
  李郸道也只是笑笑。
  但却有一个少年郎,每日都来买药,只是付钱的却白布,有时一尺,有时半尺。
  “何不成匹再卖?如今扯成碎布,却是不值价了。”
  少年郎却一言不发,只拿了药去。
  他有一个痨病鬼父亲,一个几乎瞎眼的奶奶,一个已经快油尽灯枯的娘,还有三个弟弟妹妹。
  如今揭不开锅,典当的东西又无,他去卖苦力换一点粮食,却也不是每天都能卖得出去。
  这布是他娘叫他来换药的,那个久病在床的丈夫,还是这个家庭的一家之主。
  少年郎虽然瘦出排骨,但肚子却大,这不是好现象。
  李郸道收下布条,将两粒丹丸拿给他:“不如叫我去看看,一铢钱的诊金。”
  那少年郎却十分警觉,想来是提防李郸道是不是人贩子,家中还有几个弟弟妹妹。
  前年已经被拐走一个,找到时候,已经只剩下一半了,还有一半在锅里。
  少年郎为此还挨了一顿毒打,对此记忆犹新。
  几个弟弟妹妹还不懂得事情,虽然眼前这个人看起来年轻,药也卖得便宜,那死病鬼吃了药也确实好多了。
  少年郎却越发绝望,死病鬼早些死了,或许这个家还能挺过来。
  但又十分矛盾,毕竟母亲为之十分高兴,织布都有力气了。
  少年郎以为李郸道不知道他家在哪,其实李郸道什么都知道。
  但是呢,渡人还是要有机缘。
  这个少年郎看样子是有道缘的,老君吩咐李郸道开宗立派,李郸道也要物色人才不是。
  但是一股子执拗脾气,自卑却要强个性,还有一股潜伏的怨毒炁,叫李郸道准备多观望一些日子。
  丹丸不是对症病痨的,但也能激发人的抵抗力。
  肺痨治好了也干不了重活累活。
  少年郎怀揣着药丸回到家中,拿水给那个躺着床上咳嗽的父亲顺下,咳的声音很大,前几日还没有那么吵。
  几个弟弟妹妹已经围了上来,每次哥哥回来都会带吃的。
  维持着他们一天一顿,或者三天两顿的生活。
  少年郎并没有带回来粮食,今天他去帮人种地去了,自己吃了,但是工钱还要明天给,因为明天才能干完这些活。
  因为年纪小,工钱只有别人的一半,但是却不敢只干一半的活,甚至更卖力。
  这让他有些愧疚,因为只有自己吃了,其他人都是饿着肚子的。
  一时沉默。
  “我今天到外面挖了些野菜,昨天还剩了些粮食,你拿去煮些粥吧。”
  瞎眼的奶奶手中拿着木棍,她的眼睛是织布织瞎的,虽然瞎了,可仍然还能织布,只是家里只有一台织机,她终究是瞎了,万一横经竖纬错了,这块布就废了,因此十分小心,效率比较慢。
  只有晚上,她才坐到织机前,将麻织成布。
  别人夜里看不到,她却已经习惯了。
  少年郎动容了,奶奶瞎着眼睛,怎么出的城门,怎么认出的野菜?
  三月的野菜,正是鲜嫩的时候,虽然略微泛苦,但也能抵饿。
  只是秋冬难熬,野菜都没得挖。
  上个冬天,这一家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少年煮好了比潲水猪食还稀的粥,翠绿的野菜叶子连着根浮在陶锅上。
  先给奶奶盛一碗,这是孝道。
  再给那个死病鬼装了一碗。
  男人在女人的帮助下,艰难的起了身,靠着墙,端着碗,一边却又是快喘不过气的咳嗽,将汤撒在了辈子上。
  少年郎心中更是厌恶。
  “今天怎么没有带粮食回来?是想饿死我,你好当家做主是不是。”
  “明天才结工钱。”
  “你不会跟人家谈吗?咳咳!这么大的人了,咳咳,这点事情还要老子教你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饿着肚子,你就好意思?咳咳!”
  咳嗽着反而面部有了红润。
  少年被骂了,听着咳嗽,心中却有一股异样的快感:这死病鬼会不会被我气死?
  少年的沉默,却被男人当作无声的抵抗,更是十分气愤。
  连着女人也被骂,还有那些孩子。
  骂着骂着,又呼吸不过来了,女人抹着眼泪,又给他扶着睡下,一口一口给他喂东西,也堵不住他。
  “呛死他就好了。”少年一边想着,一边给弟弟妹妹刮着陶锅底。
  并没有剩下多少了。
  “哥哥,你不吃吗?”最小的弟弟只有三岁,黑黑的大眼睛望着少年郎。
  “我不饿。”少年郎摸着小孩的头。
  “别管他!他在外面吃饱了回来的,这个白眼狼!”
  夜里,咳嗽声伴随着织布机的运作,又在这逼仄的房间里响起。
  少年郎轻轻哼唱着曲子,将饿得睡不着觉的弟弟妹妹们哄睡着:“睡着了,就不饿了。”
  “如果我们得到一大笔钱,哥哥你会怎么样花?”弟弟忍住饥困,瞧瞧问道。
  “我会照样过得很苦,每天天不亮出去干活,但是我们真的很有钱,所以我们吃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不能说出来,应该装穷,这样子的感觉是很美妙的,没有人知道我们有钱。”
  “那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是真的有钱吗?如果真的有钱,可不可以不要装穷了,装穷很饿的。”
  “如果我们真的有钱,那我们就可以做真的人了,做真的人怎么还会装穷呢?”少年郎慢慢拍着娃娃的背。
  李郸道在远处,但是已经听到了这些对话。
  暗自点头:“或许有些缺陷,但也不是不可以弥补。”
  喝酒应酬领导去了
  喝酒应酬领导去了,喝了挺多,明天补上吧,白的啤的,混着喝,好难受。


第405章 道缘初试
  而考场之中,明经科的文章已经在批改之中。
  诸审阅官,无情批改,此时名字封存,并没有姓名。
  但诸审阅官有辨字之能,京城公子,考前讨教过他们文章的,大多可以认出。
  李福德的卷子做得很好,只有少数几处生僻之处,未填,说不上满分,但是已经算是博文强记了。
  这几个填空,是考官从典藏吏那里讨要来的生僻经义。
  外界学生,若不能得见此孤僻篇章,自不能填空。
  毕竟文章几经删修,比如《论语》,先秦原本,到汉时本,再到晋朝,已经经过数次编定了。
  “字迹倒是不错,有大家风范,只是锋芒过盛,虽然也有魏碑之古拙气。”
  另一个考官看了:“数点墨点,可见也是思忖再三,性格应该还算可以。”
  当下评了上乙,放在了一边。
  竟然连着下甲都没有录入。
  明法科修改文章的是大理寺的人,这些人原先有北齐的,也有前朝归顺的明法之官。
  这些人倒是比那些儒生实在,或许是继承了法家的传承,也不玩虚的。
  看着卷子,打开一篇:“这是哪条律令?他娘的现编的?”
  “这案子判得跟狗屎一样。”
  “罗列疑点,一个都没找对。”
  “这论述:唯有道德治世,以乡老施以仁义,乡老不察,再由县判……律法不下乡,这他娘的也是个人才。”
  改得火大:“这些世家子弟,以家法大过国法,家法先治,国法靠边……”
  这位考官其实也是世家出身,但因所出非嫡系,乃是旁支庶脉,因此在主脉的打压之下,便也十分痛恨此类。
  只是如今并不敢多言,只是将其分数压下,毕竟其他考官可大多是世家贵胄所出。
  直到看见了一分文章,要拿起,竟然发现十分有分量,莫名还有一股香气。
  再看内容,顿时点点头,锐气很盛,确实不错,其中针砭时弊,也是一针见血,叫人深思。
  但是通篇竟然没有一字一句在反世家,但是仔细阅读过后,又似乎能体味出来,法理制衡王权……
  只是看断案,又不得全顾,处事更有些偏颇,有些愤世嫉俗之感,不由得皱眉。
  “还是需要打磨打磨。”便给了个下甲的分数。
  这个分数还要传阅其他人看,不过一般有异议的话,要联合阅卷,为了省麻烦,大多不会有异议,除非动了利益蛋糕,排名次的时候,将人家内定的名次顶了出去。
  ……
  第三科是明算科,税收积累计算,行军打仗粮草计算,都在其中。
  比如做一项水利工程,预算需求,算出来后,往往做起来,便是乘二,甚至乘三的往上报。
  简单来说,就是应用题,只不过其中可不是小学水平。
  一时间算盘打得飞快,而李福德本身在四门馆学,明算科就是数一数二,加上有李郸道提点,这张卷子反而做得最快。
  做完之后还验算了一遍,提前交了卷子。
  这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