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八公山”
李晔挥了挥手,示意厅中的侍女和艺伎都退下。
半响后李晔道:“如此说来,你这回在东都听到的江湖传闻,是与父亲之死有关?”
李俨点点头,话至此处,已无遮掩必要:“我这回听到了一些有关当日之战的秘辛,当时两军决战,大军得胜之际,庞勋弃众而逃,因为他修为已达练气高段,传闻到了练气九层,所以军中诸将和钦天监的高手,都追之不及,唯有伯父依仗其触摸到筑基门槛的修为,只身追上”
“原本,伯父修为要比庞勋高出一线,追击并不会有多大难度,但怪就怪在,当时两军在淝水之畔大战,伯父竟然追到了八公山所以有人说,当时庞勋只身逃走时,曾被神秘高手接应,而伯父也是陨在这些神秘高手手中。”
李晔皱了皱眉:“父亲修为已经达到练气十层大圆满,触摸到筑基门槛的境界,放眼整个天下,都没有几个人及得上他,什么样的神秘高手,能够拖住父亲?还能将他围杀?”
李俨摇摇头:“这我也不知据说,接应庞勋、围杀伯父的高手,不止一人。”
李晔沉默片刻:“庞勋最后可是被康承训擒下了的,若说接应庞勋的高手,修为高到连父亲都能围杀,又怎会让庞勋落在康承训手中?康承训的修为,可是不及父亲太多。”
李俨想了想,忽然道:“庞勋之乱后,康承训加官进爵,而伯父得到的评价并不高后来朝野传闻,说伯父功高震主,为天子所忌,虽以身殉国而无功,康承训得宦官‘四贵’看中,所以加官进爵”
李晔皱眉:“朝野传闻?”
李俨哦了一声:“这也是在东都听到的。”
李晔陷入沉思。
当时他接到李岘战没的噩耗,还是朝廷通知的,说李岘没于战阵。
树倒猕猴散,此事之后,依附安王府的练气修士,皆弃安王府而去。
昔日,安王权重朝廷,便是宰相都要礼让三分。彼时的安王府,门庭若市,整夜灯火辉煌,每日都有许多慕名来拜的英雄豪杰,安王出则仪仗开道,入则宾客相随,那是何等威风。
不过一夜之间,安王府就门可罗雀,甚至就连安王爵位,也差些落不到安王唯一的子嗣头上。
前世的时候,李晔并没有多想这些事,如今思之,安王府的那些宾客,离去的都有些太快了,而那些王府品阶较高的属官,另谋前程的速度也太迅速。
至于李曜以李晔堂兄的身份,承袭安王爵位,也太诡异了些,虽然李曜是宗室子弟里的天才,而李晔不受待见,但安王毕竟对社稷功劳极大,就算眼下的李唐宗室,争权夺利的十分厉害,但李晔怎么说都不该被直接赶出王府,流落市井。
但若是李岘本就是受到了天子猜忌,那这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
第二十七章 部属
前世的这个时候,李俨没有跟李晔说这些,所以他虽然对安王战死淮南,而朝廷不加封赏的事心存芥蒂,但也就是心存芥蒂而已,毕竟不久之后,他就流落市井了,那时候泥菩萨过江,想再多都没有用。
李晔看了李俨一眼,忽然道:“你听到的传闻,只怕还没有说完吧?”
李俨怔了怔:“你怎么知道?”他扰扰头,有些局促尴尬,“你也别怪我一次不说完,这后面的话,委实太过骇人了些,而且对朝廷和陛下的非议都太重,我原本也没打算说”
他倒是想的简单,话只打算说一半,其人的心性不成熟,由此可见一斑。
李晔哂笑一声:“传闻定然是说,父亲在八公山遇难,是死于朝廷之手吧?那些救庞勋的人,围杀父亲的人,包括后来抓住庞勋的人,都是朝廷的高手——除了朝廷,天下有哪个仙门,有哪个藩镇,能聚集到一批修为如此高的修士?”
“而在前方主持这一切的,必然就是康承训。哦,对了,当时邢国公也在军中,这事想必也有他一份。也就是说,父亲之死,非是死于沙场,而是死于君王猜忌!”
李俨张大了嘴,哑口无言,好半响才惊异道:“你怎么会知道这些难道你也听到了那些传言?”
李晔冷笑道:“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可能?”
李俨一时说不出话来,好半响,才讪讪道:“此事太过耸人听闻,而且毕竟是江湖传闻,当不得真,你可切莫就此信了这谣言。”
把传闻说给李晔听,又希望李晔不要信这谣言,这样的言行举止未免显得因果错乱。
不料李晔却认真道:“这些当然都是谣言,定是那些对朝廷心怀不满的人,有意散发出来,惑乱人心的!我父亲一生有功于社稷,是得到了陛下看重,才册封为亲王,掌军政大权,位极人臣的,陛下怎会猜忌父亲?妖言惑众,说的便是这样的传闻,它抹黑朝廷,也抹黑父亲,我当然不会信!”
李俨没想到李晔最后会是这样的结论,愣了好半响才反应过来,转念一想李晔说的的确有道理,不由得对李晔有这样的觉悟感到钦佩,由衷道:“晔哥儿真是深明大义!”
李晔笑了笑,随口问道:“散发这些传闻的,都是些什么人,你可曾见到?东都有这样的谣言,官府难道不管?”
李俨没想李晔这话有别的意思,自然而然道:“市井中听来的,都是些百姓在议论,东都的官员倒是抓了些人,不过也没问出谣言从何而起。”
李晔点点头,端起酒杯饮了口酒,借此掩饰眼中闪过的失望之色:“那倒是可惜了,若是抓住那些散布谣言的人,一定要严加惩治。”
李俨:“那是自然!”
李俨是真打算住在安王府,以此来保证李晔的安全的,不过最后还是被李晔劝走。
在安王府已经被“庞勋余党”袭击过一次的情况下,若是李晔还遭遇什么不测,那朝廷的颜面就真的荡然无存了,长安府和那些大人物,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世道虽然有大乱的迹象,毕竟还没有真的大乱——这也是李冠书不敢真的对李晔怎么样的原因。
朝廷还是要脸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脸面代表了威严和秩序,没有脸面的朝廷,就无法掌控天下秩序。
送走了李俨,李晔坐在厅中,陷入沉思。
上官倾城就在他旁边站着,见李晔一直不说话,忍了许久还是没忍住,出声问道:“世子当真不信普王殿下的那些话那些江湖传闻?”
李晔看了上官倾城一眼:“你信吗?”
上官倾城寻思片刻,无意识咬了咬嫣红的唇,半响才试探着道:“倒也不是全无道理。”
李晔冷笑一声:“不是全无道理,而是极度接近事实真相。”
上官倾城怔了怔:“那先前世子在普王殿下面前,为何那般言辞?”
李晔看向门外,此时正值日暮,最后一缕阳光也已消散,门外的院墙槐树,都散发出阵阵阴影。
他缓缓道:“普王的嘴不严,行事也没个章法,若是我表现出对父亲之死的怀疑,对朝廷和陛下的不满,让别人知道了,我这王爵还要不要继承,日后还要不要出仕?再严重一些,小命都难保。”
上官倾城啊了一声,想了半响终于明白过来,她到底是个武将,心性纯直,不习惯这些阴谋算计:“原来如此。”
不过她转念又微微蹙眉:“世子若是事情果真如传闻所言,那安王他”
李晔眉目低沉,没有说话。
上官倾城像是意识到什么,本就白皙的脸更显苍白,她几乎是惊呼出声:“若是事实果真如此,那世子往后岂不是步步艰难?”
当然艰难,如果李岘是被朝廷算计死的,那么李晔以后想要出仕,想要有一番作为,掌握到能够在乱世中与诸侯争雄的力量,就难如登天,几乎没有可能。
朝廷容不下李岘,自然也就容不下李晔。
李晔看着门外院子里的阴影:“所以我才问普王,那些传言到底是从何而来如果传闻果真属实,那么知道这些秘辛的,必然不是普通人。康承训、邢国公那边的人,自然不会乱传,所以散布这些传闻的,就极有可能是父亲的门生故吏。”
上官倾城疑惑道:“安王昔日的部属?”
李晔点点头:“他们散布这些传闻,当然有目的。问题在于,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为父亲鸣不平,为父亲喊冤?若是如此,则证明他们至少还忠于父亲,我若能找到他们,就不难让他们为我所用。”
安王的部属亲信,自然都不会是滥竽充数之辈。
李晔要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谋得一番功业,首先便需要聚众,拥有自己的班底,若是能够将那些人聚集到自己麾下,会有怎样的好处自然是不用多言。
上官倾城不无失望道:“可惜普王并不知道那些人是谁。”
李晔笑了笑:“不用失望,这是个好消息。”
上官倾城不解:“好消息?”
李晔道:“若是普王知道他们是谁,朝廷自然也知道他们是谁,那他们就会被朝廷抓捕现在他们没有暴露身份,则说明他们还是安全的,也就是说,日后我还有见到他们的机会。”
上官倾城恍然:“世子明鉴。”
忽而她又担忧道:“只是如此一来,朝廷还会让世子袭爵吗?世子袭爵之后的出仕之路怎么办?朝廷、陛下,只怕容不下世子建功立业”
若非李岘突然死于淮南,李晔现今的处境不会这样不堪,前世也不会流落市井,受尽苦难,最后含恨而死。
甚至可以说,若非李岘死得早,几年后黄巢能否攻破长安,都还两说。
李晔的目光穿过门外的重重阴影,落在不知多远的远方,彼处是万里暮色,就连长安城的灯火,也难以将其驱散:“袭爵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障碍已经扫清,至于出仕”
他默然片刻,说了一句让上官倾城摸不着头脑的话:“当今陛下,活不了多久了”
宰相府。
屋中灯火通明,韦保衡、康承训、李冠书聚坐对谈。
“面对国公的威压,而能坦然自若,甚至在明知接不了国公一招的情况下,不惜以命相搏,更能让王府甲士令行禁止,如此说来,这安王世子非但不是一个草包,反倒是一夜之间,成了难得的俊彦,心性见识手腕俱佳,已经是后生可畏了?”
高居主位的宰相韦保衡,说话的时候眼帘低垂,语气虽然平淡,但不无嘲讽意味,也不知他是在嘲讽世事无常,还是在嘲讽某些人的无能。
左面小案后的邢国公李冠书,脸色有些不好看,任何人遭遇他这样的处境,脸色都会不好看的:“曜儿折在安王府,的确是鲁莽了些,也怪我平日疏于管教但李晔这竖子,在太玄顶得了袁天师留下的道运,可谓是一夜巨变,不仅修为转眼到了练气二层,心智手腕都进步不小,跟开了窍一样,跟往常大不相同。”
现为河东节度使,恰好回京述职的康承训,听了这话后不无揶揄道:“国公这话说来,莫不是后悔当初谋取那小儿王爵的决定了?听国公这话的意思,若是当初李晔就有现今的心性见识,国公便不敢惦记他的安王爵位?”
李冠书沉声道:“康公此言何意?”
康承训摇头叹息:“国公也别气恼,只是依照如今的情况,国公是否打算拿安王爵位,去与李晔那小儿交换曜公子?若是果真如此,这岂不成了,国公畏惧李晔那小儿的心性手腕?这事要是传出去,国公往后还怎么立于朝堂之上?”
李冠书黑脸道:“康公何必把话说得如此难听,眼下曜儿在李晔手里,某能如何?康公今日没见过那李晔,根本就不知道这小儿,有了多么大的变化。”
康承训呵呵笑了一声:“那小儿变化再大,再如何厉害,能比得上李岘?你我连李岘都算计了,还怕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
第二十八章 争斗
李冠书身子微微前倾:“依照康公的意思,我当如何?”
康承训笑道:“某哪里敢对国公指手画脚,只是觉得国公的颜面,还是不要被一介小儿折辱的好。”
李冠书脸上肌肉抽了抽,他几乎忍不住要站起身来,好歹忍住,向主座的韦保衡抱拳:“韦公,此事就此罢了,这回曜儿栽在李晔那小儿手里,也算记个教训,这王爵不要也罢。待得日后,有的是对付李晔那小儿的机会。”
韦保衡看了李冠书一眼,没有什么神色变化,淡淡道:“国公决定了?”
“别无他法。”李冠书不无羞愤道。
韦保衡点点头:“既然国公已经拿定主意,某也不好多言,那此事就如此办吧。”
李冠书心情不佳,正事谈完之后,便没有在宰相府多作停留,早早告辞离开。
等李冠书走的听不见声息了,康承训才冷笑一声,颇为不平的对韦保衡道:“韦公,这到手的安王爵位没了,可不是一件好事。原本,李冠书若是为他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