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御仙魔-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佛没有马上说话,他看了飞鸿大士一眼,那双形状并不如何奇特的眸子,却有能够勘破一切虚妄的能力。
    等了许久,圣佛才徐徐开口,声音不辨喜怒:“原本以为,此行就算谋事不成,你也该有所得,心境修为都该有所精进才是。现在看来,你不仅误了大事,自身也沾上了许多污秽,连佛心都受损了!”
    秘境之行,飞鸿大士得益良多,悟道更深,实力精进,但这些到了圣佛眼里,却好似全都消失不见。他看见的,只是所谓的飞鸿大士佛心受损。
    或许,对圣佛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飞鸿大士没有说话,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站在那里。
    圣佛不悦,沉眉道:“你便没什么想说的?你若不想说,本座可以替你说。本座且问你,进入你心底,损了你的佛心的那个人,对你意味什么?你若还不说,本座便帮你将他从你心中剔除,让你永远都不能再想起这个人!”
    飞鸿大士终于抬头,看向圣佛。
    她目光依旧沉静,唇角却荡漾开了一丝笑意,就像是想起了最美好的事。
    她道:“圣佛若要问他对弟子意味什么什么,弟子可以说给圣佛听:于弟子而言,他就像一个梦,挥之不去,触不可及。”
    她说这话的时候,嘴角笑意愈浓,但眸底却有悲哀之色流淌。这让她看起来备显凄凉,像是荒野中对着不能回的家独自抹泪的孩子。
    仙凡有别,这固然是阻隔,但这对飞鸿大士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唯独佛域重压,才是她也无法逾越的天堑。所以那人哪怕时时浮上眉头、沉入心头,挥之不去,但也不过是像梦一样,注定了触不可及。
    圣佛怒。
    他自然明白飞鸿大士话里的意思,所以他的怒意已经大到不想掩饰,厉声呵斥:“你要为了这一介凡人,舍弃我佛大业不成?世间皆苦,苍生皆苦,那么多苦难等着你去抚平,你竟然为了一介凡人,而影响了佛心?你还是证得菩萨果位的飞鸿大士?!”
    面对这样大义凛然的呵斥,飞鸿大士只是一笑了之。
    她不避圣佛愤怒的目光,平和道:“所谓佛域大业,不是去解苍生疾苦,而是想让佛法传遍四方,将其发扬光大,以便收受更多的信徒,得到更多的香火钱财和信仰之力,以此扩充释门的势力而已。说到底,这也不过是为了一门之利,跟道门仙廷并无差别。”
    “住口!”圣佛大怒。
    飞鸿大士却没有停下来。
    不仅如此,她眼眸反而越来越亮,“真正能解苍生疾苦的,只有人间帝王。古往今来,释门僧人做了多少事,修了多少路补了多少桥?医了多少病,救了多少人?难道释门只负责劝人积德向善,而自己却置身事外?即便释门做了一些善事,又何曾比得上帝王一纸劝课农桑、废除苛捐杂税的诏令?明君心怀苍生,仁德施政,才是真能有利天下苍生之事。而他们和他们的官吏,一生都在做这样的事!”
    圣佛冷冷道:“是谁跟你说了这些?”
    飞鸿大士好像回忆起什么,唇角的笑容犹如融化冰雪的春阳,“有一个人,贵为皇朝亲王,却能甘心四十年耕作不辍。他不是为了故意修心,以便在修为上得到多大精进,他只是单纯的在做这件事而已。”
    “可以做到这些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了解苍生疾苦,并且愿意为之呕心沥血的人。弟子去看过平卢五州,那里的百姓鲜少苦难,家家仓禀实知礼节,万家灯火温照世间,其乐融融。如果佛域释门的宗旨,真是了结世界疾苦,哪又何必让百姓去求虚无的来世?助这样的人君临天下,苍生今生就有无数福祉。而且来世也是。”
    圣佛已经平静下来。
    他当然要平静下来,因为他认识到自己遇到了挑战,一个必须心静才能战胜的挑战。
    他冷冷问:“所以你不是佛心大损,而是佛心已经不在!你要以仙人之资,去投靠那个凡人,供他驱使?”
    出乎圣佛预料,飞鸿大士并未点头,而是双手合十,虔诚无比道:“大道三千,殊途同归,飞鸿身为释门中人,若是舍弃千万年坚守,执意去投他,不也是着了相?飞鸿所愿,身在本门,传道布施,让本门弟子,皆奉大道,诚心去解苍生苦难。”
    圣佛嗤笑,眼中充满不屑:“你要坐本座的位子?”
    飞鸿大士仍是虔诚:“若是心向大道,又何必在意自己的位置?在什么样的位置,都能心向大道。”
    圣佛平静的心再起波澜,不仅如此,他五官都扭曲起来。
    飞鸿大士这番话,可是把他骂得不轻:她不在乎所处的位置,他第一个考虑的问题,却是对方要夺他的位置。
    两者境界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圣佛深吸一口气,觉得已经不能继续跟飞鸿大士讨论下去,便厉声道:“你此番下界一无所得,反而让佛域损兵折将,罪孽深重无可辩驳。自今日起,罚你幽闭禁室,无令不得出门。室中所置,唯佛像一具,青灯一盏,佛经一卷。本座要你好生悔过,好生忏悔自己的罪过!”
    飞鸿大士再度双手合十。
    她说出来的话,却含义深远,出乎圣佛预料:“若是此身用情已深,何惧古佛伴随青灯?”
    圣佛一怔。
    随后他冷笑不迭:“用情已深?你倒真是不惧大逆不道!那本座便告诉你,早晚本座会把那人的头颅制成佛珠,将他的神魂炼成灯芯,让他生生世世只能做佛域的物件!”
    飞鸿大士面色未变,目光却异常坚定。,她的神情仍是虔诚,那是她对自己选择的大道的虔诚。
    她一字字道:“若是真有那时,就请圣佛原谅弟子:这一世用情已深,不能古佛伴青灯!”
    圣佛闻言怒不可遏。
    两句用情已深,含义截然相反。
    前一句是说心念已有牵挂,所以无论身处何地,面对什么境遇,因为心心念念,都如那人在侧。
    后一句则是说,如果圣佛真杀了那人,她便要为那人反出佛域,用一身修为帮他报仇雪恨!
    如此言语,圣佛怎能不怒?
    圣佛大喝道:“滚!”
    这一声天雷滚滚,有着让人神都颤抖畏惧的威能。
    飞鸿大士转身施然走出大殿,云淡风轻。
    圣佛望着飞鸿大士的背影,脸上浓厚的阴云久久不能散开。
    那可是佛域四大菩萨之一,只不过下界走了一趟,竟然就身心都系于敌人了?
    佛域可经不起这个损失。
    想起为了召回飞鸿大士付出的海量资源,圣佛就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
    “一介凡人,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诛我四大菩萨的心?本座倒真是迫不及待,想要跟你会一会了。”圣佛如此想到。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麻烦,佛域还要对付西面来的安拉神,短时间内并不能抽开身。
    飞鸿大士离开大殿,到了千级石阶上,忽然停下脚步,纵目远眺。
    她脸上的轻松之色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浓淡难分的怅然。
    望着远天无物的尽头,她用只能自己听见的声音,轻轻呢喃:“我固然孤陋寡闻,不知你心中有人。但你岂非同样孤陋寡闻,也不知我心中有人?”

第一章 道不同
    大唐行政区划分为州县乡里四级,泰山以东地势大体平坦,平卢治州所在之地青州,更是沃野百里。州城外农田密布阡陌纵横,各乡各里的村舍十分密集。
    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近几年来,平日这里总是一派农忙的景象,有劳力的人们荷锄而出荷锄而归,到了秋日,丰收会保证他们一整年的丰衣足食。
    然而现在,青州城外的农田已经面目全非,长势正好的庄稼被践踏摧残,零落成泥,跟杂草已经没什么分别,我崔克礼已经选择了自己的明主。无论他是成是败,我都将终生跟随。他成,我治理天下,他不成,我治理平卢五州,他亡,我跟他一起埋骨在这片我们流过血流过泪的土地!”
    儒生张口结舌,望着崔克礼久久无言。
    崔克礼说这些话的时候,语调平稳,并不如何掷地有声,但这番话落在儒生心头,却掀起了惊涛骇浪,无异于夜雨惊鸿。
    他叫张仲生,是儒家俊彦之一。
    儒家立门,向来有四贤八杰七十二俊彦的说法,象征着儒学传承。
    崔克礼和张仲生曾今同窗求学,拜在四贤之一的王载丰门下,因为才学过人,在结业时都上了七十二俊彦榜。
    两人求学时曾形影不离,实际上交情匪浅。
    良久,张仲生喟叹长叹,他向崔克礼拱手一礼,“师兄既然心意已定,仲生亦无他法。原本此行受先生之命,以为会很容易就能达成目的,却不想时过境迁,现已物是人非。”
    他站直身,笑容里不无苦涩:“昔年你学成下山,我送你到山门,曾戏言学舍万般好,俗世是非多,一旦踏入繁华世间,再相逢时彼此都可能面目全非,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在庸俗的富贵权力面前,成了陌路人。不曾想,昔日戏言,却一语成谶。”
    张仲生从衣袖里抽出一张拜帖,双手递给崔克礼,意兴阑珊,神色萧索,“六月初六,大江之畔扬州城,先生会和其他三贤一起,点评天下儒士,再定八杰七十二俊彦榜单。此乃本门盛会,届时天下士子,都会争相前往,还望师兄能够抽空南下。”
    崔克礼接过帖子,默然片刻,“若能抽身,自当前往。”
    张仲生再行一礼:“师兄,就此别过。”
    崔克礼还礼:“师弟珍重。”
    当张仲生走下城楼,背影消失在长街尽头时,崔克礼分明感觉到世事无常。两个曾今无数次醉酒当歌、抵足而眠的同窗手足,正在这个离乱的世道渐行渐远。
    他收回目光,转身再度面对城外大军。
    今日阳光明媚,四野寂寥,在这个被孤立的城池中,崔克礼却在长天尽头,看到了整个天下的风起云涌。无数人在其中沉浮奔走,或哭或笑。
    而他脚下的青州,却笼罩在摧城般的黑云下,正被无数心思各异的人虎视眈眈。
    昔年求学时,他曾想顶天立地,用肩膀为天下人撑起一片晴天。从山门走下时,他就走向了天下,而现在,他走到了青州城。此刻面对十万敌军压境,他要用七尺之躯和一腔热血,守住这饱含无数人希望的古老城池。
    他走在了路上,或许会死在路上。

第二章 朋友与敌人
    长安。
    城池早已戒严,东西两市的店铺基本都关了门,街面上行人寥寥。不时走过的巡逻甲士,铁甲环佩发出的金属交响声,冰冷而清晰传递着非常时期的讯号。
    山雨欲来风满楼,虽然大战还未开启,但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城池上空,连炽烈的阳光似乎中,似乎都夹杂着令人遍体胜寒的凉意。
    戒严的不只是街坊,连皇宫都是如此。
    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大内高手,此刻也露出了自己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宫墙内外。大敌当前,谁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派出大修士来行刺,皇帝的安危至关重要。
    朱雀大街的尽头连着高大巍峨的城楼,大汗淋漓的甲士与青壮,正在成群结队往城头搬运守城器械。
    将校们的喝令声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除此之外,嘈杂的声音并不多,每个人都尽量不开口说话,沉默加深了压抑的氛围。
    城楼前,神策军中尉杨复光与宰相王铎,正并肩而立望着城外的凤翔军,眉头紧锁。
    不同于寻常藩镇,皇朝之役中凤翔军屡经大战,所以人马众多兵强马壮,摆开阵势的战阵更是一眼忘不到尽头,连渭水都已经隐藏在铁甲海洋之中。
    在黄巢之役中,带着忠武军随李晔立下过颇多功勋的杨复光,在战后被拜为神策军左军中尉。不同于刘行深、韩文约之辈的倒行逆施,他上任后并没有大肆争权夺利,反而在夜以继日精练神策军。
    眼下时日虽然还不太久,但练军已经颇有成效,神策军面貌焕然一新,这也让此刻的杨复光多少有些底气。
    他对王铎说道:“凤翔原本就兵强马壮,李茂贞在击败王重荣之后,吞并了他的河中军部曲,眼下势力大增,拥兵不下三十万。这也是他敢于陈兵长安,妄言请天子移驾的底气所在。凤翔军新近大胜,士气正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让天子受惊。”
    宰相王铎历经宦海沉浮,为人持重,他很认可杨复光的话。作为儒家门生,他更痛恨李茂贞以下犯上的罪恶行径。
    此刻他忿然道:“李茂贞性情乖戾,不当人子!当年前凤翔节度使妄图劫持天子圣驾,后来安王及时赶到,他带领部曲临阵倒戈,立了一些汗马功劳,这才做了凤翔节度使。没想到经年之后,他竟然也踏上了前凤翔节度使的老路,真是不知所谓,活该被千刀万剐!”
    对这种泄愤之词,杨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