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可以点化万物-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荷说道:“道长,这个就是老爷赠予道长的酒楼了。”
    看这占地面积,看这地段,看这人流量,显然这座酒楼十分赚钱,并不是一个赔钱快要倒闭关门的产业。
    也对,齐轫送酒楼是为了讨好他,怎么可能送一个赔钱的产业?
    无论赚钱也好赔钱也罢,这些东西对拥有金手指的典华来说并不重要。
    “你们住在这里……继续走,去济水观。”典华显然没有进去看一看新得的产业的想法,对青荷说了一声,就放下了窗帘。
    青荷看典华道长已经闭目养神,明白典华道长主意已定,只好道:“是,道长,奴婢这就下去安排。”
    一刻钟后,青荷回来,马车再次起程,这次,就只剩下两辆马车了,存放青荷、青竹两人行礼的马车已经驶进了齐福酒楼,齐竹也没有再跟着了。
    马车又行驶了一刻钟,到了县城的西北角,在一座七八丈高的小山丘前停了下来。山丘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一面坡度小,一面坡度大,他们就停在坡度小的这边。此山离北城墙不到两里地,站在山脚下甚至可以看到不远处五六米高的城墙。

第二十五章 济水观
    典华从马车上下来,看着山坡上长满低矮的小树,仅留下一条供人上下山的小路,山路上落满了落叶和灰尘,显然已经荒芜,且少有人来这里走动。
    典华望向四周的街道和房子。街道很是宽敞,旁边的房子却大多老旧,只能依稀看出当年建造时的用心和规模,现在这些大宅院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分割成几个单独的小院,出租给了码头工人,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城北平民区,这里除了多了一座道观,和城北的其他地方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典华正打算沿着山路上山,一个摆摊卖卤面的老汉好心的提醒道:“这位道长,那边的道观已经关门了,上面没有道士了。而且上面不安全,最好不要上山。”
    典华愣了一下,笑着转身走到老汉的摊位前坐下道:“贫道正好午餐没吃好,来一碗卤面尝尝。”
    “好嘞,道长您慢坐,马上就好。”老汉手上的动作没停,一边下面,一边说着话。
    “贫道典华,不知老先生怎么称呼?”
    “老夫姓程,道长叫我程老汉就可以了。”
    典华和程老汉开启了聊家常的模式。
    “程老先生您在这里干了许多年了吧?”
    “是啊,从我爷爷开始,我们家就住在这儿,开始在这边摆摊卖卤面了。”
    “已经住了几十年了啊!您来这里时,这条街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您问这里什么时候改造现在这个样子的吧?这老汉可真不知道,反正老汉一家搬到这里时,这里就已经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那道观呢?道观里的道士呢?”
    “道观啊,我小时候它倒还算有些人烟,里面还住着几个道士,后来道士越来越少,前些年只剩下一老一小两个道士了,大约半年前,老道士死后不久小道士就舍了道观离开了。现在道观里面已经没有道士了。”
    说到道观的兴衰,程老汉也是一阵唏嘘。
    “刚才您说上山不安全?为什么这样说?”
    程老汉将面做好,端了上来,现在已经过了吃饭这个点儿,也没几个客人,程老汉干脆就坐在了典华的对面,打量了一下四周,看没有人注意这边,才小声说道:“据说道观里闹鬼!”
    “哦?谁说的?有人看到了?”
    “谁说的?在道观过夜的人都这么说!道长,我说的可是真话!你不信你去四周打听一下,绝对是真的,程老汉从来不说谎话。”
    在道观过夜的人都这样说?
    “没出人命吧?”
    程老汉想了想回答道:“那倒没有,不过,生一场病却是少不了的,反正那地方邪乎的很,道长,您还是不要去那里为好!”
    没出过人命?比齐府的那只鬼祟要好的多了。
    据典华所知,齐府的那只鬼祟在典华上门之前,就已经害死几个照顾齐老爷的仆人了。
    目标明明是齐老爷,齐老爷却没出事,可以坚持几天,一直等到原主到来,现在细细想来,这齐老爷不简单啊!
    典华吃了一口面,意外的好吃,几大口吃完卤面,对程老汉竖起了大拇指道:“程老儿的面真不错!”
    和齐府的伙食比自然稍逊一筹,却也有齐府没有的味道,很是美味,让人难忘!
    “哈哈……那是,我们家的卤汤已经熬了近百年了,是真正的百年老汤,那卤味绝对是最纯正的,哈哈……”提到了程老汉的得意之处,程老汉哈哈大笑起来。
    看着没有任何心机,纯朴率真的程老汉,典华的心态也为之舒怀。
    果然如《菜根谭》“清心去俗,趣味高雅”一篇所言:“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人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与齐府的心机深沉的齐老爷对比,典华更喜欢纯朴爽真的程老汉;与规矩森严的齐府相比,典华更喜欢没有规矩的这片老街;与齐府的众多奴仆相比,典华更喜欢这条街上充满人情味儿的老街坊。
    典华起身笑道:“谢谢程老儿的提醒,这间道观现在过户到贫道名下,是贫道的静修之所了,还真不能不住它。”
    程老汉看这年轻的道士很是面善,好心的再次提醒道:“这道观可不干净,里面闹鬼,虽说没出过人命,但病上几天也不是好受的,道长何苦受这冤枉罪呢?”
    典华感激的回答道:“谢过程老儿的提醒,贫道别的本事没有,但这捉鬼驱邪的本事却是一流的。”
    看着程老汉不信的表情,典华想了想只好拿齐府的事来宽程老汉的心:“程老儿可知道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齐府在公示栏里张榜悬赏白银百两招募能人异士捉鬼驱邪这件事吧?贫道前天揭的榜,进的齐府,当天晚上就除了那只鬼祟,贫道今日离开齐府,齐老爷听说贫道没有落脚之处,也知道贫道擅长捉鬼驱邪,想着闲置着也不是一个事儿,就专门将它送给贫道以为静修之所。”
    “啊?还有这事?道长还有这本事?”程老汉惊讶的看着眼前年轻的道长,语气中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古代人总是这样,讲什么“嘴边没毛,办事不牢”,看人年轻就不相信对方有真本事。
    也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没有亲眼所见,只是耳闻,心中自然不会轻易相信。
    不过显然典华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程老汉也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了,不管相信不相信,不管典华有没有捉鬼的真本事,程老汉都没有再出声提醒了,看着典华带着一个青衣侍女走上了山道。
    程老汉踱步到马车边,看到马车上的家徽:“还真是齐府的马车。难道,这位年轻的道士,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若是真的……那李老汉一家就有救了!”
    山坡并不陡峭,山路是由青石铺成的台阶,山路两旁的树枝因为长时间没有人修剪而长到山路上,青荷自发的走在前面,用匕首为典华开路,典华注意到,青荷的匕首和青松试探他仙袍的防御力时的匕首是同一款式。
    山丘并不高,山路也并不长,两人的体力都不错,半盏茶的工夫就到了山顶道观的大门前。
    大门上挂着一个很大的铜琐,这样大的体量典华在现代社会从来没有见过。
    大门是木门,看起来依然很结实坚固耐用,没有破损,只是卖相不好,表面看起来有些斑驳的痕迹,可以看得出来,上面原来是刷了一层漆的,但是因为长时间没有人照料,那层漆在风吹雨打中慢慢的脱落了,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第二十六章 老道士
    青荷从怀中掏出一把青铜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青铜大琐。
    青铜大琐看起来就很重,不过青荷只用了一只手拿着,看起来很轻松的样子。
    典华自然知道那青铜大琐肯定很重,这么不相符的画面,只能说明一件事,青荷的力气很大。
    不愧是身怀武功的人,看着柔柔弱弱的,其实力气特别大,若是没有仙袍护体,估计她一个可以打我十几个不在话下。
    青荷另一只手轻轻的推开封闭已久的大门,在木轴“吱呀吱呀”刺耳的声音中,大门缓缓打开。
    随着大门打开,一片灰尘扬起,青荷习惯性的挡在了典华身前,典华却将青荷拉到了身后,道:“安心退后,顾着自己就好了。贫道身上的仙袍有避尘术,这些灰尘落不到贫道的身上。”
    青荷看着自己一路上山和开门时扬灰,身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再看看典华道长身上一直和她一起行动,但是身上却没有一丝灰尘。心中暗自敬畏道:这真是细节之自显神通啊!道长果然神仙中人!
    典华透过敞开的大门向道观内望去,微微皱眉道:“里面还真有一只鬼祟。青荷,你在外面稍等片刻,待贫道除了那只鬼祟,你再进去。”
    青荷在来之前就专门找府里面的人打听过,自然知道道观里闹鬼的事。以前青荷听到这些都是不屑一顾的,觉得这是下面办事的人的一种推脱的方式,还是最没有可信度最不走心的一种方式,但是,在齐老爷的相信和典华道长人前显圣后,由不得她不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鬼!
    不过就算相信,但是没有亲眼看到,心中依然存了一个疑影儿。
    所以青荷点了点头之后,并没有退开,而是站在门外向里面张望着,想亲眼看一看,传说中的鬼祟。
    看到青荷点头之后,典华走进大门,向着院子中的大槐树走去。这棵大槐树长得非常大,树冠基本上覆盖了道观的半个院子,从阳光下走走到树阴下,顿时感觉十分的阴凉,因为温度没有变化太大,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典华的仙袍没有激活恒温术,自动调节体表的温度。
    在青荷看来,槐树下什么也没有,但是在典华的阴阳眼看来,那里站着一只黑色的人影,好像散发着黑色微光的雾气组成的人影。
    人影详细的相貌不可辨认,不过依稀可以看出是一个老人,身上的衣服也有具现出来,可以看出大致的款式,看起来和他身上的这件道袍很像。
    “这个形象,生前是一个道士?”
    现在的老道士是盘坐的形态,好像一尊雕像一样,一动不动。
    典华往前走了两步,好像惊动了老道士一样,老道士立刻开始活动起来。
    老道士似乎发现了典华的存在,冲着典华不断的吼道:“这里是道观,不能改建客栈,不能改建!离开这里!离开这里……”
    典华依仗着仙袍和仙剑,艺高人胆大,也不怕他,反而有些惊喜:“你会说话?还保留有神智?”
    可惜典华注定要失望了,老道士并没有神智,他只会重复的冲着典华喊叫一句话:“离开这里!离开这里……”
    典华失望的摇头道:“原来并没有神智,看来是我想多了,算了尘归尘,土归土,我送你去轮回吧。”
    说完,典华轻轻一点仙剑,仙剑从典华的背后飞出来,一道黄色光芒闪过,刺中了老道士,老道士在黄色的光辉中慢慢消散着黑色的雾气,变成了白色的光影,面貌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最后甚至恢复了神智,双眼清醒的看着眼前穿着道袍的典华。
    典华心中一动道:“安心去吧,这件道观由贫道继承了,它不会消失的。”
    老道士似乎听到了典华的话,欣慰的笑了,在笑容中,完全消失也在黄色光芒之中。
    这是典华第二次净化恶灵,不过第一次因为刚刚穿越过来,刚刚点化出仙剑,有些匆忙,有些紧张,也有些无措,所以并没有仔细的观看整个除灵的详细过程,更不用说这些细节了。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典华有意识的离得很近,近距离的仔细打量观察了一遍恶灵净化的全过程,还真让他发现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看黑雾消散的过程,果然是净化!看对方最后黑色完全消失变成了纯净的白色光影,白色光影应该代表着完成了净化。净化到了最后,对方还恢复了一瞬间的神智。”
    想到最后老道士欣慰的笑容,典华感觉心中惭愧。
    老道士应该就是程老汉口中所说的济水观在半年前死去那个老道士了,对方死后变成了鬼祟,听对方话里的意思,应该是因为小道士将道观卖给了齐府,齐府要将道观被改建成客栈,那样一来道观将会消失,老道士因为这个执念才成为了鬼祟吧。
    老道士最后恢复神智时,看到典华身着道袍,听到典华的承诺,才放下了执念,离开了这个世界。
    典华不知道这次除灵和上次除灵的最后的这个区别代表了什么,只是当时看到老道士恢复神智后看着道观满含眷恋的眼神,为了安慰死者,不觉间说出了这样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