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想了!
想超凡但是没有黄色点化果只有红色点化果,应该怎么办?
当然是点化技能相关的知识为超凡知识了,然后根据超凡知识的方法想办法修炼突破了!
也就是说,其实到了想要穿越为超凡技能这个阶段,所消耗的红色点化果的数量是一样的。
但是,典华又思考道:“若是先技能到凡俗极限,再点化该技能相关的知识为超凡知识,然后再突破,会不会有一个契合度的问题在里面?会增加突破难度?或影响突破后超凡力量的数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或威力的大小?
既然最终消耗的红色点化果的数量是一样的,那么为何不从一开始就先点化超凡知识,入门之后再点化技能到凡俗圆满,这样一来,脉相承,就没有契合度的问题了,也没有后面其它的后遗症的问题了。
经过这样一番逻辑分析之后,典华觉得自己这真是因祸得福。使用红色果实最佳的点化顺序,就是“先知识后技能”,而不是自己一开始盲目认为的“先技能后知识”。
“既然如此,那点化的选择,就没有疑问了,只能选择点化知识了。”
因为典华猜测风水知识可能涉及到寻找鬼祟的相关知识传承,可以为他源源不断的提供鬼祟的位置,找出鬼祟,可以通过不断的杀鬼除灵来增加红色果实的数量,所以优先级别比较高。
“若是我的猜测没有错的话,风水相关的知识,显然对现在的我来说是最为重要。所以,红色点化果的第一个点化的对象,就确定了!”
第二十九章 风水秘术
典华心中有了决断之后,就没有再去犹豫不决了,当机立断的开始使用早就储存在右手食指的红色点化果,进行点化。
典华右手食指点在眉心,然后心中默念:“点化,风水知识!”
点化开始的瞬间,典华感觉再次进入了“一瞬万年”的状态,这里的万年是虚指,并不是真的过去了一万年,而是指过去了很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典华不断的根据已经掌握的风水知识对其进行研究和拓展,不断的接触风水中的超凡现象,不断的总结着其中的规律和理论知识。
终于当这些风水中涉及超凡知识被典华研究总结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后,典华才从“一瞬万年”的状态惊醒过来。
典华刹那之间,自然而然的拥有了风水相关的超凡知识,典华将其直接定义为:“风水秘术”。
典华整理好这些知识之后发现,这个知识并不是万全的,不能让他在点化之后就可以学会有关风水的所有知识,而是在原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了相应的理论和规律,拥有了风水相关的新的成体系的超凡知识。
有了这些理论和规律,有了这些成体系的知识,就算遇到了没有见过的涉及风水的事物,他也可以运用这些规律和理论知识推导出来。
以数学为例,就是你学会了这些数学分式和公理,然后就可以运用它们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了。
典华想到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小时候做的小学应用题,那些应用题很多都是生活中理想状态下的数学问题,好像学会了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全知全能了一样。
“记住了知识,并不意味着完全掌握了这些知识,而是有了解决这些风水相关的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要想完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经验。”
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有了这些知识,典华自己也很想应用越来,于是迫不及待的走上了院子中的观台。
道观的院子里在两个显眼的事,各自占据了院子的半壁江山,一边是槐树,另一边观台。
这个观台是由砖石垒砌而成的梯形体。典华沿着台阶一步步的登上了一丈多高的观台,举目四望,首先入目的是济水河,想来这也是道观为何建造在济水岸边的山丘高地之上的原因,便于时刻观察济水。
这是一千多年来道士的职责所在,也是道观这个道士的工作场所建立的初衷。
因为道士的这个本职工作,才让道士拥有了神秘色彩,才有了后来道士的风水之术。
现在典华用它来看风水,倒也是相得益彰。
拥有阴阳眼之后,典华并没有开发过它,只是在遇到鬼祟的时候被动的运用过它。现在拥有了风水相关的超凡知识,甚至这些超凡知识在“一瞬万年”的状态中就是主要依靠阴阳眼的运用才能成型的。所以典华虽然现实中是第一次主动使用阴阳眼观看风水,但是运用起来一点也陌生,反而是十分熟捻,经常使用的样子。
阴阳眼可以看到阴阳二气,但是并不是开了阴阳眼之后后可以看到所有的阴阳二气。就比如水蒸气,我们肉眼可以看到刚刚成型的白色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分散融入空气中了,我们就看不到了。
空气中一直存在水蒸气,但是我们也没有时刻可以看到空气中的水蒸气。
这个道理是相通的,空气中肯定存在阴阳二气,但是典华看不到空气中的阴阳二气,就像是看不到“消散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一样。
不过若是水蒸气遇冷化为云,化为水,甚至化为冰,肉眼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了。
阴阳二气也是同样的道理,阴阳二气其中之一在特定的“地形”中大量的汇聚起来,形成“云气团”,甚至有了形体,如形成了“鬼祟”等形态,就可以很容易看到了。
现在典华观察的就是阴阳二气所形成的“云气团”。
根据典华所学的风水知识,水为阴,山为阳。典华开了阴阳眼的典华看着济水河,可以明显的看到依托在济水河中存在的条形“阴气团”。
转眼南望,济水县城南边不远的幽山支脉就是一个呈山形的“阳气团”了。
再看济水县城,是一团斑驳不纯的“阴阳混合的大气团”,表面看去八成以上为“阳气团”,斑驳处的里面个别地方呈现为一块块分裂各处的“阴气团”。
根据典华所学的风水知识的定义,人的生气为阳,死气为阴。活人以阳气为主,死后才全部转化为死气,以死气为主。
阴阳二气并不是“死的”固定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这正好对应“风水秘术”中的“风”“水”二字,即流动,即变动。
有时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比如正常状态下的“济水河”的“阴气团”,“幽山支脉”的“阳气团”,健康之人的“阳气团”等等。
有时变化却很大很剧烈,如济河出现了汛情,其所代表的“阴气团”大长;“幽山支脉”出现山崩事故,其所代表的“阳气团”就会出现剧烈的波动;比如活人死亡瞬间,“阳气团”就会瞬间发行剧烈变动,转化为“阴气团”,甚至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转化为“鬼祟”。
活人聚众而居,本来就应该是“阳气团”的,但是城中不时的有人死亡,再加上以前留下的阴气,特殊地形所形成的风水格局聚集了阴气,好像水蒸气遇冷成为水雾一样,就在局部形成了“阴气团”。
因为视线所碍,典华观看济水县城看的并不真切,只能依稀根据“阴阳气团”推测出“阴气团”大致所在的位置。
“阴气团的所在地,有很大的概率会有鬼祟。”典华精神一震道。
寻找定位鬼祟的位置,为小黄花不断的寻找“肥料”,不断的催生出新的小黄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典华优先点化风水知识的初衷。
现在典华的猜测得到了证实,点化风水知识之后,果然可以寻找定位鬼祟的所在地了。
虽然位置比较模糊,而且也不完全确定每一处必然存在鬼祟,但是,有大致位置,那些地方大概率存在鬼祟,已经让达成典华的初衷了。
第三十章 闷酒
天然渐晚,太阳西垂,夕阳的余辉落在大地上,典华的目光缓缓的从远处落在了道观上。
“这个道观的风水竟然也出了问题!”典华将目光集中在了不远处的大槐树上。
刚开始道观的风水绝对没有问题,而且还特别的好。毕竟这里可是居住着专门研究风水之术的道士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槐树不断的生长,阴盛而阳衰,破了这个道观原来的风水,反而因为“物极必反”变成了最差的风水,槐树所在的位置聚集成为了一大团的“阴气团”,甚至可以滋养出“老道士”这样的一只鬼祟出来。
虽然有仙袍,不怕阴气侵体,也不怕它再次滋养出鬼祟出来,不过作为一个道观竟然存在风水问题,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
正好点化得到了“风水秘术”,学以致用,不用出来总是心痒难耐。
典华当即决定就以自己栖身的济水观为自己的第一次实践。
第一次实践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反正在自己的地盘,反正自己有仙袍护体,也不怕出问题。
出了问题,解决了它们就是了!而且,典华也对点化有信心,对自己在“一瞬万年”状态下长时间的研究成果有信心。
这次实践,应该不会出现问题的,就算出问题,也最多早一些小问题。
“不过,在这之前……”典华揉了揉肚子道:“要先填饱肚子,美美的睡一觉,其它的事,明天再说。”
拿了一块银锭揣在怀里,典华就下了山,到程老汉的面摊儿吃卤面去了。
程老汉晚饭时看到典华,一脸的担忧的再次劝戒说道:“道长,您真的决定要住在济水观啊!那里真的邪乎的很,道长还是另寻他处居住吧。”
该解释的典华中午的时候已经对程老汉解释过了,再解释也没用,只能用事实说话了。
“谢谢程老儿的关心,放心吧,贫道不会有事的,来碗卤面。”说着从怀里拿出那锭银元宝放在桌子上,程老汉有些惊奇的拿起典华放在桌子上的元宝,观察了一下皇惊呼道:“竟然是齐府的窑藏,真是少见啊。”
说着,就一口咬了下去,确定了银子的真假之后,用剪刀剪下一小块银子,称重后,换算成铜钱,减去面钱,剩下的找回给典华。
典华看着程老汉的这通熟练的操作,心中感叹古代社会的交易真是麻烦,真的好怀念现代社会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啊。
典华收起程老汉话桌子上银子,拿起桌子上的几枚铜钱看了越来,正面写着:“大臻通宝。”背面写着:“国祚万年”。
大臻是这个大统一的王朝的名字。
铜钱看起来很脏,上面全是油垢。
仔细打量一番后,典华才将这些铜钱收起来,放到了怀里。放到怀里的一瞬间,仙袍的清洁术激活,自动将怀里的铜钱清洁干净了,以保证其不会污染仙袍结界里面纯净无菌的环境。
吃过晚饭,典华在程老汉担忧的神情是离开了他的面摊儿,回到了道观,锁上门,倒在卧室的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此时,齐福酒楼里,齐璋正在和几个好友在他专属的包厢里喝闷酒。在包厢里随身护卫齐璋的,除了青桐这个贴身侍从,还有一个二十岁左右却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
此人并不是齐府的护卫,而是济水县卧虎帮的帮主,济水县最大的帮派首领,背靠齐府掌控着整个济水县所有帮派势力的刘磊。
年初的时候齐轫将帮派交给齐璋负责,齐璋选择了卧虎帮。之后无论齐璋何时出府,无论去哪里,刘磊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并留下来护卫其侧,俨然一个齐璋随身护卫的模样。
齐璋一口接一口的灌着齐福酒楼最贵的清泉酒,满脸郁闷之色。酒桌上的几位公子暗中对视几次,眼神交锋数次,才推出由谁出口触这个霉头,询问令齐璋公子如此郁闷烦心的原因。
齐璋的好友,曹县令家的公子曹驽关心的询问道:“璋公子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齐璋早就憋了一肚子的郁气了,只是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不好意思开口吐槽,曹县令的公子曹驽开口之后,齐璋去头掐尾的随口抱怨了一句:“府里遇到了一个自称仙师的骗子,着实可恨!”
齐璋也是知道分寸的,父亲这么看重那个骗子,为了父亲的颜面,他也不会在外面多说的。
只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随身护卫的刘磊听在了耳中,感觉到这又是一次表忠心机会,他们这些帮派存在的目的,不就是为齐璋公子暗中出手排忧解难的吗?
本来打算直接向齐璋的青衣侍从打听一下的,但是齐璋公子的青衣侍从竟然换人了,他和新来的青桐不熟悉,也就没好意思开口。
不过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就算不找青衣侍从打听,在济水县这一亩三分地儿,作为最大帮派的首领要打听什么事儿,也不是难事。
心中有了决断,刘磊面色如常的继续做着齐璋的随身护卫,想着等这件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