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可以点化万物-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守护者的年纪都不小,叫一声长者名副其实。
    典华跟着齐瑜一起向守护者行礼,守护者从始至终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点了点头。然后两边的守护者各自按下身后的一个机关,打开了后面的表示铜门。
    进入青铜门后,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是另外两个守护者在门口站岗,里面的书架上的格子上放着一卷卷的竹简,还有两个守护者坐中另一边的桌子后面,上面排放着几个散落有竹简。
    典华看着眼前占地只有四百来平的里间,十几个书架,和书架上存放的一卷卷竹简,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这就是济水县藏书最丰的齐府?一卷竹简里才能写多少内容,这里面才多少卷竹简?加起来的文字绝对没有百万,都赶不上我以前在看的一本的字数呢!’
    齐瑜似乎看出了典华眼神中打意思,笑道:“这些不是书籍正本,只是书籍的简介。每个简介只占了一枚竹简,几个内容相近的简介编辑成为一册。这里面的书籍看着不多,其实只是目录而已,正文比这个要多的多,只是另有安置。”
    典华不好意思的拱手道:“多谢瑜公子为贫道为解惑。”
    齐瑜温和的笑道:“举手之劳而已。”然后接着介绍道:“内容相似的册又存放在一起成为一篇,内容相近的篇存放在了一个书架,这里面只有十几书架,你应该很快就可以找到了。”
    齐瑜就近从书架随手拿起一册竹简,打开道:“您看。”
    典华接过这册竹简打开,一看,是关于济水县历史的。
    右边第一枚竹简上刻有:“《济水县志》,官府,历代济水县官府史官记录。”
    第二枚竹简刻有:“《济水摘要》,齐府,有关其它地方县志中关于济水县记载的收录摘记。”
    这一册后面都是类似的竹简,收录的都是关于济水县历史的书籍简介。
    若都是目录的话,那这藏书阁还真不愧是济水县藏书最多的家族!
    收藏甚丰啊!
    “道长要看哪本书,就去书桌那边报上书籍名和作者,守护者记录登记之后就会将正文给你取来了。每次只能借阅一本书,只有还了借阅的那本,才能借阅下一本书。”
    以关切温和的语气交待完了注意事项之后,齐瑜不好意思的拱手道:“在下刚刚得了一篇心怡佳作,心痒难耐,不能久陪,还望海涵。”
    典华赶紧拱手回礼道:“叨扰瑜公子良久,多谢。”
    “举手之劳。”齐瑜说了这句话就很干脆的转身离开了。
    看着齐瑜消失的背影,典华心中不由感慨道:‘真是大家公子啊!与之相交如沐春风。’
    典华事后分析起来,发现齐瑜与他相处时的分寸拿捏的非常好。
    在外面偶遇,只提帮他引路的事,问题都是自己禁不住好奇心问出来的,而对方也只是回答他的询问,从来没有问过他一句事关的问题。
    在藏书阁中与他交流时只说藏书阁的话题,同样没有涉及到一丝齐府、自己或典华个人等任何人的的敏感问题。
    为他讲解完了,轮到典华选择书籍时,立刻找了一个借口抽身离开,没有表现出一丝对他的选择感兴趣的样子。
    若是齐瑜不主动离开,典华在选择书籍时齐瑜站在一旁,就算他感到有所不便,人家刚刚帮了他,他难道好意思赶人不成?所以齐瑜的主动离开,就显得很周到妥帖了。所以与齐瑜相处才让典华有如沐春风之感吧。

第十四章 藏书阁
    典华放下手中的那册竹简,打量着书架,书架侧壁挂着一个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史”字的木板,书架上的每个格段下面都挂着刻有里面存放的那册竹简关键信息木牌。
    比如刚才那册竹简,就存放在“史”字书架的“济水县”隔段里。
    谁说古代人的书都是没有逻辑胡乱存放的?他们这不是存放的很有逻辑吗?和现代世界的图书馆差不多嘛。
    发现了这个规律,典华开始先看查看这些书架和其上面隔段的名称,有一个大的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典华发现了自己要寻找的几类书籍的书架。有存放了武功秘籍的“武”字书架,有存放地理相关书籍的“地”字书架,有风水算命的“道”字书架等等。
    有了一个大概框架之后,典华开始按计划的先后顺序寻找相关的书籍。
    “首先选择的是武功秘籍。”
    典华走到武字书架的前面。
    “根据习惯,先看武功的演化史,理论相关,武功秘籍的评价相关的书籍,做到心中有数,再选择具体的武功秘籍。”
    心中有数,手里不慌,选择果断,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看的书籍。
    “《演武论》,齐宏编著,武功武技的演化史论。”
    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的书,作者都姓齐,应该是济水齐氏的族人。考虑到这里是齐府藏书阁,这是一个书籍的记录方式为竹简的年代,这种家学的现象十分合理。
    典华向书桌后面的守护者报了书名和作者名!两个守护者一个负责刻字记录,一个用机关打开一个幽深的秘道,然后进入其中后又从里面关上了秘道的入口。
    在开门的这个过程中,开门的守护者和桌子后面留下记录的守护者,甚至门口的两个守护者,都一直用余光注意着典华的反应,直到秘道的入口从里面关上为止。
    ‘古代人对知识的保护意识真是超乎想象啊!’
    在等待的过程中,无聊的典华沿着书架之间的过道,四处踱步起来。
    墙是石墙,石墙向里凹陷的留出了一个类似立起来的贝壳状的凹槽,里面放着青铜制的雄鹰状油灯。
    典华上前仔细观察后才明白了这样设计的好处,一个是防火,一个是聚光。
    顺着灯火的烟,典华发现了这间密室的通风系统,一排仅筷子粗细间隔一尺的通风口。
    房间的四个角落各放着一个水桶,典华走近之后发现,里面的水十分清流澈,没有异味,看来经常换水,甚至每天都换水。
    这个木桶应该也是为了防火的,一旦不小心起火,立刻用木桶里的水灭火用的。
    再细看,木桶底部的角落里竟然还躲着一条不到三寸的鱼。
    为什么要养一条小鱼?
    应该是和勤于换水一样,防止水里生虫用的吧?
    竹简除了怕火,也怕虫,所以才有这样的设计吧。
    再仔细看书架,才发现他的材质竟然是金属的,外面涂了一层和木材的颜色相似的漆。
    “怪不得书架上的标签都要专门的挂上木牌呢,原来书架是金属材质的,刻字太过困难。”
    至于为何书架是金属材质的,应该同样是因为防火防虫。
    至于为何涂漆,一个是因为防锈,另一个是因为美观吧?
    典华拿起竹简仔细观察起来,上面有明显油质层,嗅起来有轻微的刺激性的气味。
    ‘竹简一定进行过专业的处理。’
    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处理,典华不知道,只是可以确定的是,它有一道工序是浸油。
    典华只能猜测处理的效果,浸油应该是为了增加保存期限和防潮,刺激性的气味应该是为了防虫。
    至于有没有其它的程序,其它的程序有什么作用,典华没有专门的研究过,就不得而知了。
    ‘古代人对书籍的保护和保存真是重视啊!’
    这方面可能比现代人还要重视。
    毕竟古代人没有电灯,电磁炉,生活大量的运用油灯炉火这样的明火,生活中运用的器具很多都是木质品,房子大多也是土木结构或全是木质结构,都是易燃品。
    水火无情,古代世界一旦发生火灾,将是十分严重的灾难!
    因为这些经验教训太多了,所以古代人才有这么强的防火意识吧?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甚至整个夜里专门安排了打更人,在巡逻中,高声唱喝着,专门提醒众人夜里要多加小心,注意防火。
    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要借阅书已经被守护者取来了。
    ‘这些守护者还真的好像是木头一样,一句话也不说,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借阅的书籍从里提取出来了也不知道提醒我过去拿一下。’
    典华走过去看了一眼托盘上的十几大卷竹简,托起来有斤重。
    一本书就十几卷竹简?斤重?回想着现代轻薄的纸张,甚至籍,心中充满怀念。
    当典华走出里间,来到茶馆似的大厅时,发现齐瑜坐在窗边的茶桌前,双手捧着竹简,面带微笑专注的着,眼神愉悦,似有所得。
    典华也喜欢靠窗的位置,还好大厅很宽敞明亮,两侧的墙上开了四个窗户,有四个靠窗的茶桌。
    典华对齐瑜挺有好感的,就走到齐瑜这边,坐在了另一张靠窗的桌子前,放下托盘。
    可能是放托盘的声音有点儿大了,惊动了专心读书的齐瑜,齐瑜看到坐在对面桌子的典华,提了提桌子中间的茶壶点头致意后问道:“道长,可需要茶水?”
    经齐瑜一说,典华还真的有些渴了。
    典华看着对方手中还冒着热气的茶壶,提起自己茶桌中央空荡荡的茶壶,心下明白,这应该是对方自己事先准备的,不是藏书阁自备的。
    齐瑜毕竟不像典华,第一次来藏书阁,知道这里面只提供茶壶茶碗,不提供茶水,要喝只能自己准备茶水。
    典华放下手中的空茶壶,一点儿也不知道客气的直接端起刚刚放下的托盘,起身走向齐瑜笑着点头致谢道:“谢谢,瑜公子。”
    然后毫不客气的坐到了齐瑜的对面,左手拿起桌子中央的装满茶水的茶壶,右手拿起桌上一个空着的茶碗,再倒了半碗茶水进去,端起茶碗看了看茶水的颜色,再闻了一下它的味道,然后皱着眉轻轻的抿了一小口,眉头皱的更深了。
    “这茶,不是泡的清茶!”

第十五章 演武论
    典华穿越至今的二十个小时里,虽然经常看到茶碗,茶碗中也常备着茶水,不过还真的从没喝过一口。
    没想到第一次喝,就发现这个茶水与自己认知中的茶水完全不同,竟然不是清茶,而是汤茶。
    以前看历史得知的泡茶,是到了明朝之后才开始出现,唐宋以前都是以煮茶为主。
    煮茶时里面放有葱、姜、蒜等等香料,里面还放有盐、酱油、醋等等调味品,与其说是茶水,不如说是茶汤。所以典华称之为为汤茶。
    这汤茶也不是说不好喝,只能说,因为和典华认知中的清茶完全不同,现实和认知之间落差太大而引起的厌恶感。
    放下厌恶感,有了心理准备之后,再慢慢的品尝,发现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似乎姜味浓了些。
    齐瑜看到典华喝茶时皱眉的动作,一脸歉意的道:“道长喝不惯我的茶吧?!我的身体比较虚寒,所以放的姜多了些。”
    因为是汤茶,所以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同一种茶因为佐料种类和比例等等原因,煮出的茶水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典华又喝了一口:“姜味的确重了些,不过还好,贫道的口重,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位典华道长,说话真是直接。而且不守礼仪,无所顾忌,自信,超然,洒脱,倒还真有可能不是骗子,而是一位有真本事的得道高人。’
    听说父亲很看重此人,甚至为此下了齐璋的面子,重惩了青枫,甚至将其赶回了山庄。
    ‘若是他有真本事,那就怪不得父亲会如此的重视和礼遇此人了。’
    看着典华道长十七八岁左右年纪,唇红赤白,面白无须的样子。
    心中又感叹了一句:‘这么年轻的得道高人,真是少见!’
    虽然少见,却不是没有。
    总有些天赋异禀之人,小小年纪就可以达到别人几十年的成就。
    这样的天才人物,各行各业,读书练武,历史上屡见不鲜,就算是当代也从来没有缺少过。
    齐瑜摇头笑道:“道长喜欢就多喝一些,这里还有一大壶呢。”
    “那贫道就却之不恭了。”
    齐瑜不再说话,开始专心的读书。典华又喝了一碗茶,也不再说话,开始读借阅的这本《演武论》。
    第一次用竹简读书,还真的有些不习惯。竹简好生重,竖着从上往下,从右往左读好生别扭,字和“纸”同一个颜色,看久了也很容易眼晕……
    用现代社会的囫囵吞枣似的读书习惯,读了一遍之后,典华的感觉就是:好枯燥,好干,流水账似的,看不懂,差评!
    和第一次喝汤茶一样,是各种别扭,各种不习惯。
    不过,还好,十几卷近十斤重的竹简,其实字数并没有多少,
    用以前的习惯,仅用了五六分钟,就通读了一遍,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确定了里面的内容正是自己所求的,武道的演化史方面的论述。
    放下竹简,看了一眼,手中只有一册竹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