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完这一切,百山越向众人大喊一声:
“撤!”
于是,莽军士兵们便推着战利品马车,向着飞龙镇走去。
他们要赶在宋冰河出来之前,先到镇里,最好能抢了宋冰河的风头,那就好玩了,嘿嘿!
当然,他们的如意算盘并不会成功。
他们尚未进镇,宋冰河已经将镇里的魔军全都扫干净了。
“可惜!”百山越惋惜道:“可惜是个变声器。”
一个莽军士兵说:“跟着他能吃肉喝汤!”
……
百山越的部队和宋冰河的部队已经集合完毕。
现在,他们有两件事要做。
一是派人前往泰来镇,告知飞龙镇的战况,要邱索加派兵力前来。
二是派人前往飞龙河下游平原,向那里的人接收土地。
……
飞龙河曲曲弯弯,从镇外流淌过去。
河水不算湍急,一个人站进去,应该可以自保。
飞龙河平原距离飞龙镇还有一段距离。
镇里的老百姓,原本每天都到在平原上去种地。
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按说,这没什么大不了,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是如此。
不过,自从魔军占领飞龙镇之后,就加大了赋税的力度。
现在种一亩地,几乎要将九成的粮食交给魔军,而只有一成才是留下给自己和家人吃的。
这让老百姓怎么活啊!
魔军从来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只知道役使他们为魔军种植粮食。
有役使就有反抗!
不管在什么地方,老百姓都时刻想着推翻魔教的统治!
这就给了莽军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只要莽军竖起反抗魔教的大旗,百分之百能够吸引老百姓的加入。
……
为了解决老百姓的问题,邱索命令百山越亲自到飞龙河平原上去,就地驻扎,倾听百姓心声。
百山越当然是不太愿意。
毕竟,他是想要立功受奖的人啊!
万一他离开了,之前的奖励是不是都算成宋冰河的了?
这是百山越接受不了的。
不过,下一刻他就释然了。
因为,邱索又下了一道命令,让宋冰河也去飞龙河平原。
这下,他们两个又回到同一起跑线了。
二人都无话可说,收拾行囊到了飞龙河平原。
邱索的目标是将这片平原上的几万亩土地全都种上庄稼。
这就需要非常多的农民。
真好,泰来镇里有几十万闲散的农民。
邱索毫不迟疑地将这些农民迁移到了飞龙河平原。
有土地可分,这些农民当然是求之不得,一个个争先恐后要过来。
而且,这里赋税很低,第一年根本不用交税,所产粮食都是自己的。
()
第七百八十七章 两镇合并
有了飞龙河平原,莽军的粮草问题迎刃而解。
后续几年,只要莽军的人数不出现过于庞大的变化。
那么,飞龙河平原就足以支撑莽军的粮草所需。
……
当然,飞龙河平原初入莽军之手,很多情况还不稳定。
为了将飞龙河牢牢控制住,邱索不仅向飞龙镇迁移了几十万农民,他还准备将飞龙镇与泰来镇合并。
此时的天下早已是分崩离析之势,吞并、侵占之事时有发生,老百姓早已见怪不怪。
像飞龙镇这样的拥有肥沃土地的镇子,早晚会被某股势力吞并。
与其被其他势力吞并,不如被莽军吞并。
毕竟,莽军拿老百姓当人对待。
就凭这一点,都比其他势力强太多。
……
飞龙、泰来两镇的合并日期选在七月初九。
此时,因为莽军的刻意经营,两镇的民生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两镇老百姓普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在莽军的关照下,老百姓已经衣食无忧了。
为了解决民生物资紧缺的问题,邱索将莽军的军需物资拿出一部分,以低价投放到民用市场上。
老百姓有衣穿有饭吃,顿时对莽军就生出了无限的拥戴之情。
再加上,莽军还为他们分配了飞龙河平原的肥沃土地,这等于是给他们营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啊!
对老百姓来说,只要有土地,未来就值得期盼!
……
很快,七月九日来临。
两镇合并大会在飞龙河平原上隆重举行。
这一天,整个飞龙河地区都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两镇的老百姓,合在一起将近八十万人。
这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县城了。
不过,本来泰来镇的领土面积就大,再加上飞龙镇的平原,整个合并后的镇子规模,实际上相当于两个普通的县城。
也正因为领土面积足够大,土地足够多,所以才能养活这么多的军队。
按照邱索的推测,在不久的将来,合并后的镇子规模会达到一百多万人。
到那时,就会形成一百万的农民,供养十万人的莽军部队。
也就意味着,十个农民,供养一个士兵。
这种比例,其实已经非常低了。
在这个乱世,很多地方的农民,都是一比一的供养比例。
而且,那些农民还得供养庞大的官僚机构人员,负担就更沉重。
……
“各位农民兄弟,泰来、飞龙两镇,今日正式合并!从今往后,两镇一统,互为兄弟,隔阂消弭,共生共荣!”
一个白胡子老头主持了这次的合并大会。
邱索和南天鹤他们也参与了大会的开幕仪式。
合并后镇子,依旧以泰来为名。
取“否极泰来”之意。
“新泰来镇今天成立了!”
白胡子老头揭开一块被红布覆盖的石头大声宣布道。
石头上,深深刻着“泰来”两个大字。
……
新泰来镇成立。
邱索派遣的内部保卫部队规模也随之扩大。
与一般的镇子不同,新泰来镇不设官僚机构,没有保长、里甲、村长之类的人物,而是以莽军的内卫部队作为治理机构,处理日常民事纠纷。
这是因为,泰来镇的本质就是莽军的后勤保障基地,一切都要以莽军的需求为基准。
待到战时,泰来镇立刻就会转变成一座后勤保障基地。
在这样的地方实行军事化管理,其实并不为过。
……
有了新泰来镇这样一个稳定大后方。
邱索终于可以将目光投向姑苏城了。
姑苏城,魔军在江东地区最大的一个大本营。
驻扎的魔军人数,据说超过二十万。
而且,姑苏城非常繁华,民生富庶,魔军在城内的统治相对稳定。
如果邱索想以新泰来镇为基地,向姑苏城发动攻击,恐怕现在是不自量力的。
因为双方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如果说新泰来镇的面积相当于两个普通县城,那么,姑苏城的面积就相当于十个普通县城。
如果说新泰来镇的人口规模相当于一个普通县城,那么,姑苏城的人口规模就相当于五个普通县城!
毕竟,“江东第一城”的规模可不是开玩笑的!
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任何鲁莽的攻击都将是自取灭亡。
之前,魔军对飞龙镇并没有严防死守,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农民可供驱使了,所有的农民都逃跑了。
虽然飞龙河平原很诱人,可是没有农民去耕种,对魔军来说,也就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时正好碰上莽军想要夺取飞龙河平原,对于魔军来说,将这块鸡肋让给莽军也无妨,毕竟,他们以为莽军也无法吸引农民。
没有农民去耕种,夺取一块再肥沃的土地又如何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魔军才将飞龙河平原拱手让给了莽军。
至于之后莽军从哪里迁移了那么多农民过去,这已不是魔军所能控制的了。
……
一转眼。
莽军在新泰来镇已经驻扎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泰来镇里的秩序非常安稳,农民兄弟之间相处非常融洽。
莽军弟兄在训练之余,也会帮助老百姓们修桥补路、盖瓦搭房。
此时已是九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
邱索每天骑着马在泰来镇里转悠。
他的身边,总是跟着穆天元、雯雯、赛狗。
他们协助他与老百姓打交道,了解各项农事状况。
比如说哪里要播种了,哪里要除草了,哪里要灌溉了等等。
这些状况,邱索都会派莽军帮助老百姓加以解首发
至于军事行动方面。
邱索已经将权力下放给了南天鹤和褚北湖。
南、褚二位大将军老谋持重,行事谨慎,将军队交给他们,邱索还是很放心的。
而且,现在不是攻打姑苏城的时机,军队中的事务也并不繁忙,并不需要邱索凡事亲力亲为。
这就给了他难得的闲散时光。
新泰来镇的面积相当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皆有百里之遥。
邱索带着穆天元他们,每天在乡间奔波,为老百姓解决烦恼,吃农家饭,喝农家水,日子过得倒也快乐。
第七百八十八章 大战将至
平淡时光持续到九月底。
新一轮战事再次来临。
这一次,是魔军上门挑衅。
接到战报,邱索看着天上的流云,淡淡说道:“他们终于等不及了。”
此时,邱索正在乡下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暂住。
每日侍弄些丝瓜、豆角、黄瓜、冬瓜之类的,自食其力。
穆天元、雯雯、赛狗跟在他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穆天元和雯雯每天练剑修行。
赛狗则是忙里忙外,打点一切琐事。
邱索跟江东群英门的于云每天通着书信。
于云将姑苏城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向邱索作了通报。
再加上邱索派出的各路暗探和潜伏人员,每日也将无数情报传递给他。
所以,邱索虽然身在乡间,但对姑苏城里的事还是了如指掌的。
……
接到战报的那一天,邱索并没有急于回到军营。
而是让赛狗将小院里种植的果蔬都采摘下来,又到山上采了一些野果,诸如柿子、山楂、山桃、野葡萄之类的。
这天晚上,邱索亲自下厨,将自己种植的蔬菜炒了几个小菜,将野果洗净,与众人共进一餐。
第二天一早,邱索带着他们悄悄离开了那座农家小院。
晨曦微露,邱索回首看了看。
农家小院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宁静,祥和,与世无争。
几处鸡鸣响起,几只黄狗在叫。
山村里云雾缭绕。
这里像是一处仙境,一处让灵魂得以栖息的仙境。
……
回到军营。
大战将至的氛围已经非常浓重。
莽军弟兄们正在加紧操练,在战争来临之前,为自己增加一点活命的本钱。
邱索换上戎装,召集众将领,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
会议在新落成的莽军大本营里召开。
莽军大本营建在原泰来镇与飞龙镇的交界处,占地十分广大,里面有一个军事训练营和一个思想改造营。
所有新加入的莽军,都必须接受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改首发
这一次军事会议,莽军中级以上指挥官都必须参加。
人数足有七八百。
这些指挥官,都是莽军的中上层指挥人员。
十万莽军士兵,都是靠这些指挥人员来调动的。
没有这些人,莽军的战斗力就无从谈起。
邱索也很重视对中上级指挥官的培养。
毕竟,邱索的军令是依靠这些人传达和执行的。
没有这些人,邱索就难以调度下面的士兵。
这是一支庞大军队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没有哪个大将军或者大元帅能够亲自指挥或调动一个小兵。
……
如今,会议厅里黑压压的一片脑袋。
这些中级指挥官都整齐划一地站直身子,保持着跨立的姿态。
他们都在等待邱索前来训话。
在此期间,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的莽军中级军官都在静静等待,等待莽军最高指挥官的到来。
在这些中级指挥官的前面,一共设了六把椅子。
这六把椅子上,分别坐着南天鹤、褚北湖、撼山魁、百山越、秦铁马、宋冰河。
这六人,正是莽军战功卓着的六大将军。
其中,尤以南天鹤和褚北湖的威望最高。
毕竟,“莽军二将,一南一北”早已传遍大江南北。
普通老百姓可以不知道邱索,但一定知道“南北二将”。
而且,邱索也有意识地将二人推向前台,让他们成为莽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
因此,这二人的座椅位于六大将军的正中间,正显示了他们的特殊性。
……
在六大将军的正前方。
放置着一张精雕细刻的石椅。
石椅的扶手和靠背上都刻着隐龙。
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