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东西,要挑战我?这个叫义均的是什么狗子?”
丹朱大愤:“也不打听打听我的木工水平,居然敢来我这里挑衅!”
娥皇听到了这个名字,思考了一下,认真对着还在发怒的丹朱道:
“义均。。。。应该是。。。。。三身之子,帝夋之孙。”
于是丹朱听完之后,猛地一个激灵,安静了下来。
他神色变得严肃:“原来是那个家伙,山海中著名的‘杂匠’!好啊,他现在在赤方氏,居然还敢对我的作品和铁器评头论足,就算是帝夋长孙又怎么样,帝夋早死了!”
“不过这是一个厉害的对手,我要准备准备,这个挑战,我接受了!”
“一年之后回敷浅原!”
————
中原到处都在动作,包括四帝,他们当然是不会闲着的,除了缙云氏终于回来了之外,其他三氏,帝鸿尝试在少典氏手中拉选票,少暤氏忙着和东夷地区的人联系,并且表示他们将是自己这里登临帝位的有力支持,但是东夷内部意见并不统一。
而高阳这里,却意外的去拜访了共工。
在崇伯被流放之后,共工重新代理水利部长的位置,一时之间又成了第一重臣,共工心情很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脑袋上这个代字迟迟不能拿掉,就意味着自己已经不被帝放勋信任。
然而高阳氏前来拜访,共工接待了高阳氏的大首领,随后大家见面讨论了一会,至于交谈的是什么,那自然还是禅让拉票的事情了。
四帝现在就要搞掉姚重华,正好趁着他放假回家,共工在琢磨了一会之后,觉得这个事情可以成,又琢磨了一会,对高阳氏的大首领道:“我有一个计划。。。。”
高阳氏的大首领拍着共工的肩膀:“我族若能重归帝位,当许你三公之位!”
共工一听,这感情好,反正现在自己估计是拿不掉脑袋上那个“代理”的称呼了,如果下一任帝能够给自己三公位置,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水利部门是自己的一言堂,三公可是帝之下万人之上的啊。
他们一合计,发出了放荡而又没有礼貌的笑声,这个计划将成为禅让战争的转折点。。。。
“也不骂他,也不杀他,就只是阻挠他的行程。”
高阳氏的大首领对共工道:“不愧是你,此计妙啊!他本该准时回来,我们便让他失期,于是帝在召集众人的时候,却不见姚重华,必然心生不满。”
“而
共工也笑:“大雨失期,四帝再上去进言,说重华这种不遵守岁月之人,岂能按照四时的律令去教导民众耕作?反正能拖一时拖一时。”
“给他设五个阻碍,六个人去看顾,必然能让他延期许久!”
“妙啊,妙啊!不过为什么五个阻碍要六个人设?”
“诶,你想啊,万一出了问题,第六个人不就是最后的保障吗?”
“嚯,还是你妙!不过。。。还有一问,这算不算犯了皋陶的刑啊?昏罪,可是‘夺去他人美名’要成为的罪孽啊!”
共工琢磨一下,道:“你不说我不说,天地不会说,虫蚁不能说!”
说着,一脚踩死了一只路过的蚂蚁。
高阳氏的大首领顿时目光大亮。
优秀,就喜欢你这种法外狂徒!
高阳氏的大首领满意的离开,和共工称兄道弟,共工等他离去之后,又开始嘀嘀咕咕:
“开玩笑,你们这帮人能给我三公的位置么,帝也是,现在我坐在这司空的位置上,代司空也还是司空啊!”
“等你们和帝,斗个两败俱伤,帝去禅让,新帝此时必然积弱,我便离去,到偏远的地方,在中原控制不到的地方游荡,新帝召我,我便不去,新帝呼我,我亦不来,这般多自在?”
“哼,我观姚重华此人,做事唯唯诺诺,以稳妥为上策,不足以虑也。”
“帝孰与我大?嗯,美滴很!”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成鸠氏之国(上)
吴越地的边缘,比邻沧海。
成鸠氏之国。
此地乃天皇故土,世人皆称“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
作为吴越一带的最巅峰霸主之一,成鸠氏之国秉持着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态度,在这里居住了很多年,他们曾经甚至发起过一次反击战,一路北征到黄河下游地区。
百越地区的其他部族联盟,一般都很尊敬他们,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他们的地位非常崇高,不仅仅是天皇望获氏之族裔的缘故,最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巡天辟海”之术。
就是水文质地的勘察与治理。
在山海这个时代,懂得这些东西的人,基本上很少很少。
原本成鸠氏觉得,除去中原的那帮水利部门的人之外,就属自己这里最强,然而这个观点,却在近些日子被打破了。
当敷浅原派遣来的人们抵达这里的时候,当他们过来询问“巡天辟海”之术的时候,成鸠氏的人们是十分高傲的,就像是斗战胜鸡一样的昂首,但是,当那些人说出治水的策略与思路的时候,成鸠氏的人们立刻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于是,成鸠氏的大国主来到这里,与敷浅原派来的,那些自称“告师氏”的战士们进行询问,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三跳,大国主在安顿好远来的客人之后,召集了天皇故地所有的巫师与首领们,进行了一次大会议。
在会议开头,大国主便开门见山的告诉了诸人,远方敷浅原来了一些人,来邀请成鸠氏之国的工匠,去帮他们兴修水利工程。
作为回报,他们将交换一些治水的理念与粮食、贝币,以及不知所谓的农副产品作为交换。
“什么叫做农副产品?”
大家交头接耳,有巫师开口,询问道:“敷浅原。。。可是那个传来犁具的敷浅原吗?”
大国主点头:“不错,正是那个地方。”
诸人稍有哗然,犁具的出现,让大家进入了很好的农耕时代,自吴越人把犁具带回来之后,成鸠氏之国理所当然的得到了这个宝物,他们惊叹时代的变迁,犁具这种东西,极大的增加了农业粮食的产量。
加上堆肥沤肥的方法,当然,听吴越人说,敷浅原似乎还有一种名为耧车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高级货”。
而且除去犁具和粪肥,还有先进的垄作法,谷物交替种植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近年以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从原本默默无闻的南方传来,成鸠氏之国的人对于最近十分活跃的敷浅原,可以说是真的如雷贯耳了。
“敷浅原的人吗,听吴越地的人说过,他们上一次奉中原的命令去打三苗,就在敷浅原的附近修筑了一座要塞和水坝。”
“是啊,好像是听过这件事情。”
不过当时成鸠氏之国的人并没有太在意,同时心中还很不屑,毕竟自家才是天下唯二可以修筑大型水利工程的地方,区区一个小南方,原始落后的地区,吴越的人当真是没有见识。
当时成鸠氏之国的人们都思索着,估计这个什么水坝和要塞,就是一些连环土墙吧!毕竟吴越的人修筑大城的时候,都需要从成鸠氏这里请教巡天辟海的本事呢!
配套的工程设施,可不是这么容易建设的啊!这里面有很大的测量门道呢!
“估计是吴越之人看着相似,故而以为与我们的都是一样的吧。”
“这种东西可不是轻易可以修筑的,没有十年,乃至三十年的巡天辟海之行,怎么能尽知地脉水脉之走向呢,贸然修筑,山崩水溃,届时要死很多人的。”
“敷浅原,应该只是听说了我们的本领,而没有学到其中的精髓。”
大部分的巫师和首领都是如此想的,天皇故地的人或多或少都很傲气。。。。。
毕竟,在城国周围的部族们也是天皇望获氏率领的族裔后人,他们这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技术,被周围一些不识水文地质的部族,甚至恭敬的称呼为“神人”,这当然让他们很傲气。
大国主等到大家讨论完毕,这才对这里的人们道:
“成鸠氏之国,以成鸠氏为国氏,下有一十二个部族,合称天皇氏十三首部,我等皆是天皇望获之子孙,这治理水祸,开辟江天的本领,是古老时代一代又一代先人用鲜血与性命为我们探索来的,大家看不起除了中原之外的其他地方,也很正常。”
“但是,我在之前,与那些自称为‘告师氏’的战士们交谈过后,发现他们口中,关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虽然比不上我们,但是在很多方面,他们都提及了一些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道理,而且我可以从交谈中得知,他们并不是主学‘巡天辟海’之术的人。”
非专业的人都这么厉害,那对面专业的人呢?是不是和我们这边专业的人一样了?
十二位族长和十二位巫师都不说话。
但他们心中依旧有些不服气和怀疑。
“敷浅原在几年前,还一点动静都没有,要说突然之间变得厉害了,谁能相信?”
有一个部族的高大巫师开口,语气显得很冲,也就是那种咄咄逼人的口气。
大国主道:“说不定别人只是在积累呢?”
诸多巫师和族长们都互相交谈起来,大国主的想法他们明白,或许前一段时间,甚至数年的时间,敷浅原对外界,都是保持着一种“原始蒙昧”的状态,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正在积累实力,在试验与实践很多东西。。。。。
现在那些东西有了成果了,所以就崭露头角了,故而给人一种“进步迅猛”的感觉。
“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神农氏的时代鼓励种植谷物,现在天下很多部族,恐怕还不能聚集起来,因为粮食不够。”
“八百多年的积累,在黄帝的时代又是一次谷物开拓,而我们也跟着沾光了,现在犁具的出现,我反而认为是一种必然。。。。。”
“粮食堆放起来,每年从中选择谷粒饱满的,继续种植,来年的粮食比去年就要优秀一点点,长此以往下来,粮食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吃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大国主看着其余十二个氏族:“这个水。。。。这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他们带着诚心邀请我们,并且许诺的东西,肯定是不下于犁具的好东西,我们去了人,把东西带回来,能让我们发展的更快,这是好事情。”
“那么你们之中的哪个部族,愿意去敷浅原呢?”
第四百二十八章 成鸠氏之国(下)
哪个部族愿意去敷浅原?
说实话,大家都在互相对视,跑的很远,意味着本族在天皇故土的影响力下降,而且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不可能随便派人出去,倒不是因为应付了事让人不齿,而是害怕随便拿出去的人,会堕了天皇故地的名声。
天皇故土在吴越地的囊括之内,向南方沿海走远一些,就是夙沙罪民的居住区,所以这里的居住者,虽然大家都被山野所阻隔,但是消息却因为沿海运输而并不算太过闭塞。
办法总比困难多。
被迁移到越地的夙沙氏,和如今依旧居住在莱夷和天尽头的夙沙氏,其实祖上是同一批人。
当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东南沿海地区的这一批人,是罪君的后裔,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当年神农氏的时期,夙沙氏先投靠神农氏,后来又造反,结果夙沙氏的人们派了个叫做箕文的大臣去劝阻夙沙之君,结果被夙沙之君杀了。
后来大庭氏的人请求攻击夙沙氏,被神农制止,神农没攻击夙沙,夙沙的民众反倒先行造反,把夙沙氏的君王那一派给流放走了,史称双王城事件。
“我肯定是不能去的,我要是去了,谁从夙沙氏手中去买盐呢,他们看不到我,就会提升盐的价格了!”
有部族的巫师那这个事情搪塞,嘀嘀咕咕,反正表示自己不要去。
大家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南方是原始蒙昧的地方。
百越之地,和东夷,中原并称,结果现在发展的也不过就是这个鸟样子,虽然这里除了吴越地之外,确实是缺少大平原,所以吴越地的发展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也是这个道理,但是南方那破地方,再怎么积累,人口基础摆在那里,捣鼓了一些犁具还算好事情,但是要修筑这么大的工程,肯定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吃的也不好,住的也不行,就为了一点点自己不知道是啥玩意的“利益”,就跑那么远帮人家搞基础建设?
十二个部族都沉默着,似乎都在等其他的部族开口。
大国主的面色逐渐不太好看了。
有巫师憋不住,问道:“大国主,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帮忙呢,那些所谓的好东西,眼见为实,我们并没有见到啊,口说无凭。。。。”
“对啊,南方说可以给予我们大量的珍贵。。。什么‘农副产品’和‘器械’,好吧,就当是财货好了,我怀疑他们根本没有这个给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