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北宋请笔仙-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世舟点了点头,不过脸上没有露出半点得意的表情,反倒是一脸凝重,手指着地图说道:“来,你们俩好好看看这里。”
  此时此刻老杨可以清楚地看到,沈世舟用手指的位置正好是位于泾河和渭河交界处的一块区域。而这块区域也常常会在一般的考古专家的地图里出现,因为这里无论是对倒斗高手还是考古的人来说都太有研究价值了,它所在的区域正好是泾河和渭河两条河流在地图左侧形成的一个夹角中,这里不仅有两条河流,而且北邻黄土高原,有居高临下,俯瞰国都之势,依山傍水,符合阴阳风水的理论,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当然,它也拥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咸阳原
  倒斗多年的老杨自然也逐渐看明白了地图上所绘的东西,大惊失色道:“这个位置不就是西汉皇家墓的合葬区吗,从左到右呈一字形依次排列了九位西汉皇帝的陵墓,而且这里可是早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师傅,您莫非真的是想打它们的主意?”
  沈世舟看了老杨一眼,然后神秘地一笑,说道:“当然不是,咸阳原上大名鼎鼎的西汉皇陵早就闻名已久,像这种明摆在台面上的东西,又怎么会让我独自在房间里研究这么长的时间?真正有趣的东西,其实是在这里……”
  说着,沈世舟把窗边的一个拉绳一拉,屋子顶上瞬间就露出了一个小孔,透过这个孔,一缕明亮的月光就顺着它照了下来,不偏不倚,正正好好地落在了地图上的咸阳原区域上沈世舟所提前标记好的一个画叉的点上,看上去十分玄妙。
  接着,老杨当时就被惊住了,毕竟,这种诡异的场景,在他拜师以来,还是不多见的,今天,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一次,也使得立马就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所以,老杨看了一会之后,便向师傅问道:“还是您老人家厉害,这东西能用这个办法整出来,我之前还真的就是没想到。今天,我可算是长见识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挖洞
  看到这里,无论是老杨还是郭辫子都已经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震惊了,老杨半张着嘴巴,呆呆地看着地图上的那缕光线,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
  在老杨的记忆里,他的师傅沈世舟是当然可以名副其实的被称作通过阴阳五行风水术来进行分金定穴的顶尖高手,但他具体是怎样通过风水术来推演古墓位置的,老杨却几乎从来也没见到过。
  郭辫子的震惊程度丝毫不亚于老杨,失声问道:“师傅,您到底是用了什么奇淫巧术,居然能这么准确轻松地定出了墓葬的位置?”
  看到自己最得意的两个徒弟如此震惊,沈世舟摸了摸发白的胡须,终于是有些得意地说道:“其实如果真要告诉你们也无妨,你们现在看到的,正是我用天月地烛定位术推演出来的结果,这三十六根蜡烛不仅仅代表了三界中的十二个时辰,而且上下两层的蜡烛也代表了天干地支,子时透过天眼射进来的月光在经过这些由烛火所燃烧空气的反复折射下,最终的落点,就是古墓的位置。”
  老杨在一旁听得入迷,半天才反应过来,问道:“西汉王朝总共也就十一处帝陵,其中有九个建在咸阳原上,而霸陵、杜陵也先后在西安的东郊和南郊被发现,那师傅您找到的这个墓,又会是谁的?”
  郭辫子似乎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扭过头,和老杨一起看向沈世舟。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也只是能推算出这个位置很大概率会存在一处古墓,即便是古代的帝王,他们在选择陵寝的时候也会请风水师来做决定,毕竟在真正意义上精通命理风水的人是少之又少,这本身就是一个偏门,所以历朝历代都一样。所以你们可以换过来想一想,那些真正懂风水玄学的高手,又怎么会将自己推演出的绝佳风水宝地拱手让给别人?”老杨说道。
  “师傅那如果照您的话讲,这个位置其实并不是什么帝王陵寝,而更有可能是一处普通的墓葬?”老杨接着问道。
  沈世舟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些表面看上去很豪华气派的覆斗型帝王陵墓太过显眼,说不准都已经被历代的盗墓贼光顾多少次了,而真正聪明的人,死后会将宝贝连同自己的身体一起埋去地下,根本不会随意将自己的墓葬位置泄露给外人。”
  “而且,这个墓葬的奇特之处还远远没有像你们看上去这么简单……”
  “师傅,这话怎么说?”见沈世舟欲言又止,郭辫子连忙问道。
  沈世舟神秘地一笑,问道:“那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时日吗?”
  “子年、子月、子日……”
  沈世舟点了点头,随后一脸严肃地道:“即便是按照天月地烛定位术推演出的墓葬,也会有尊卑贵贱之分,而在子年、子月、子日、子时定出的墓穴,在风水学上称为万墓之祖,又因为它是透过天眼射出来的,所以又叫——天墓。”
  老杨一听完这话后,浑身便是一个机灵,天墓……,不得不说,这个名字起的实在是太大了,虽然只是风水学上的一种称谓,但就是这个称谓,甚至隐隐都有压过秦始皇陵的气势。
  老杨和郭辫子相互对视一眼,在惊叹之余,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激动之情。这个时候,老杨的脑海中不禁开始了一系列的联想,如果说在这个被称为“天墓”的绝佳风水位置真的有人把墓葬在里面,那这个人究竟会是谁?他又会把什么东西放在里面呢?
  同样的,老杨能想到的事情,郭辫子也能想到,他问道:“师傅,既然您已经顺利地找到了‘天墓‘的位置,今天又把我和师兄二人叫来,您是不是已经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沈世舟下巴微抬,双眼望天,轻声说道:“我这大半辈子盗尽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墓,造的孽实在是太过深重,恐怕剩下的时日也不会多了,今天我碰巧能找到天墓的位置,也算是老天赐给我的缘分,如果我们真的能找到天墓,那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个夙愿。”
  于是又过了几天,老杨在安顿好其余的师弟后,便和沈世舟、郭辫子二人一同前往陕西省咸阳市。
  在附近的一家旅店又住了几天,沈世舟特意挑了一个晚上,准备直接去咸阳原寻找天墓。他们所住的这家旅店位于汉长安城旧址旁边,而地图上标注的天墓的位置则是大概在长陵、阳陵以及秦咸阳宫遗址三处建筑所包围的中心区域,所以想要直接过去,他们必须要经过渭河,老杨和他们简单地讨论了一番后,最终决定按照洛城门一号桥的路线前进。
  大约走了四五个小时,老杨拿出地图,发现他们和地图上画叉的位置已经十分接近了,看到这里,老杨不由得有些激动。
  他们下一步就是要开始打盗洞了,在这种节骨眼上,选好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沈世舟抬头看了看天空,今夜的天气非常好,夜空中星罗棋布,想要利用分金定穴术寻找墓的位置,就必须借助于天上的星宿。他拿出罗盘,将上面的符号和天上的星宿依依比对,没过一会,便有了眉目。
  于是沈世舟将身子转向南面,先是往前走了七步,又往左走了五步,最终断定脚下的位置,应该就是墓葬的入口。
  这个季节已经是临近晚秋,晚上的时候更是非常冷,时不时地就会刮来一阵大风。老杨先是扭头四处望了望,在确定周围没人后,和郭辫子对视了一眼,二人便开始直接下铲。
  几铲子下去之后,土层的颜色就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也是十分的醒目,于是,两人不仅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喜意,也是都是十分兴奋。随及,两人也不多废话,抡起铁铲就开始继续朝着地下开始挖土。
  不知不觉间,洞被挖的越来越大,两个人也是满身大汗。


第二百六十二章 烟头
  老杨和郭辫子使用的是军用铁铲,这种铲子密度很大而且非常结实,铲头略尖,靠近铲柄的部分很宽,整个铲身呈倒三角形,这就使得在挖盗洞的时候大大地增加了与泥土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挖洞的效率,这种东西几乎都可以说成是为盗墓贼量身定做的。
  往下挖了能有个几十铲,这时老杨感觉再往下下铲的时候十分费力,感觉土的黏性很大,于是老杨随手抓了一把土,拿到鼻子前闻了闻,闻到了一股发臭的腥味,老杨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这种腥味并不是普通的血腥味,反倒更像是泥土本身带有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呢?
  好像是…………青膏泥!
  这时老杨已经恍然大悟,说道:“我说这里的土怎么变得这么黏,原来常用做防腐层的青膏泥,好在我以前倒斗的时候碰到过,要不然这次可就亏大了。”
  沈世舟一听完老杨这话,急忙走过来,也顺手抓起一把土,观察了好一会,神情有些激动,抓着土的手都开始抖了起来,说道:“居然……居然真的是青膏泥,再早盗墓的时候我们一般都管它叫高岭土,因为这种土比较细腻、湿润,黏性较好,而且还不易渗水,所以经常被用于制作陶瓷,而质量最好的白膏泥一般都产自江西景德镇的高岭一带。直到后来人们才把它用做地下古墓的防护层,其中以秦汉时期最为流行。”
  “挖到青膏泥,基本上就可以说是挖到了大半个墓。所以不管怎么说,这
  于是老杨也不敢怠慢,和郭辫子下铲的速度比刚才又加快了一些。果然,没出几分钟的功夫,只听当的一声,老杨的铲尖就碰到了一个非常坚硬的东西,似乎也是一种金属。等到老杨他们把周围的土全都清干净时,
  这是一块矩形的青铜板,被很平整地嵌在地里,大约有个三四平米大,周围的边框上雕刻着一些蟠螭纹,而中央的位置则雕刻了一只兽头,老杨拿起手电仔细地照了照,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所以上面的一些纹路早都已经被氧化得模糊不清,不过从外形上看,应该是一只貔貅。
  毫无疑问,这只貔貅被刻在这么大一块青铜板上面,应该是用来镇墓用的。
  郭辫子也早就在一旁盯了半天,这时他把身子蹲了下来,然后伸出右手在青铜板上一阵摸索,看那样子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东西。直到当他的手移动到那只貔貅的嘴巴上时,他的手突然停了下来,拇指抵住貔貅的上嘴唇,其余四指往里一抠,然后用力往上一拽,只听哐当一声,那青铜板就被郭辫子给硬生生地提了上来。
  原来这只貔貅的嘴巴里有一处十分不起眼的凸起,这个东西起到了一个把手的作用,而这个巧妙的设计,对于郭辫子这种倒斗老手可以说是小菜一碟。
  此时老杨顺势地将手电往居然存在着一个石阶,类似于楼梯,只不过是通入地下的,黑漆漆的深不见底。
  看到这里,老杨可以说是既紧张又兴奋,对于老杨来说,师傅真的是太神了,这分金定穴的本事可以说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但越是难得的东西就越是危险,当老杨再次看向被压在青铜板下的石梯时,后背不由得感觉到一丝寒意,如果等会儿真的要走入这不知通向何处的石梯,那么他们在这
  似乎是和老杨想到了一块儿,沈世舟说道:“能把墓埋在这种地方的人一定不会是等闲之辈,而且现在看来,既然墓室的设计者都已经在上面铺好了密道,墓葬的规格一定不会小了,一会儿你们下斗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说不定走到哪里就会窜出来个机关暗器。”
  郭辫子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如果说这活活憋死。这样,我点一根蜡烛,一会儿我先下去,如果蜡烛灭了,我们就停止行动,原路返回。”
  于是,老杨就跟着郭辫子和沈世舟一起走进了石梯里,他们大约走了一刻钟的功夫,这时老杨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温度比上面低了太多,再加上地下本身就潮气重,更使得老杨的身体一阵哆嗦。老杨只好把外套的拉锁拉到头,顺便点了一支烟,试图让身体变得热乎一点。
  这时沈世舟示意老杨他们原地休息一下,郭辫子看了看手中的蜡烛,不但没有熄灭,反倒比刚才更亮了一些。
  这怎么可能?
  按常理来说,此时他们已经位于地下十几米的位置,这个深度一般来说氧气的含量应该非常稀少。郭辫子又接过手电筒往于是说道:“这以说这个墓最浅也得有个四、五十米,在我的印象里,还没有哪个墓会修建得这么深,你们说,这件事情会不会有蹊跷?”
  沈世舟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虽然此时他也察觉到了问题,但是并没有显得慌乱,眉头微皱,说道:“首先,你手里的蜡烛没灭,就能说明这通向哪里,我现在也不敢轻易断定。”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个陷阱,那么墓室的设计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